APP下载

企业生产案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22-06-02李宇辉钱世嘉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2年5期

李宇辉 钱世嘉

【摘 要】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领域综合应用、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企业生产案例开发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意义重大。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基于企业的突发事件报告无法直接运用于教学的难点,总结出描述作业环境、采访当事人和实地调研等企业生产案例开发的经验,并把案例应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企业生产案例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城轨运营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6-0067-05

【作者简介】1.李宇辉,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31)运输管理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铁行车组织与安全管理;2.钱世嘉,南京地铁运营责任有限公司(南京,211100)运输管理事业部行车调度员,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铁调度指挥。

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一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站务员、车站值班员、值班站长、运营调度员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教学资源库是“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领域综合应用、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颗粒化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主要组成形式,包括视频、文档、图片、微课等。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把来自城轨运营企业的生产案例开发作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专业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开发城轨运营企业生产案例的意义

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新开设专业,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一线员工工作职责的不同,开设了“城轨客运组织”“城轨票务管理”“城轨行车组织”“城轨运营调度”“城轨应急处理”等专业课程。各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认为,能够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案例太少,而从地铁公司直接拿来的生产案例由于涉及作业方法、线路设置、专业术语等问题,往往和教学内容契合度较低,多数无法直接运用于教学,即使勉强用于教学也很难让学生真正看懂。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城轨运营管理专业选用或自编更加贴近城轨运营企业生產实际教材的同时,开发了包括信号故障类、列车故障类、供电故障类、大客流类、火灾类、公共安全类、客运服务类等涵盖城轨运营生产各个环节的企业生产案例以及用于实践性教学的实训案例。这些案例的开发充实了专业课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二、城轨运营企业生产案例开发的过程

在城轨企业生产案例开发的过程中,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师深入南京地铁、上海地铁等城轨运营企业车站、调度所、列车驾驶室等运营工作一线,细致研究企业实际工作的特点和案例开发的难点,找出对应措施,开发出了适合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的大量企业生产案例。

(一)城轨运营企业生产案例开发的难点

城轨运营企业在日常运营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这种案例往往以突发事件报告的形式呈现,几乎无法直接用于学校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两种文件的目的不同。企业的报告主要用于城轨运营企业的生产部门向安全监管部门汇报事件发生经过并进行原因分析;而学校教学所需要的企业生产案例需要表现某项工作的作业过程,体现某种理论应用,其目的是将教材中的理论或方法通过实际工作表现出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两种文件的受众不同。企业的报告主要报给安全监管部门,用于事件定性和责任划分。由于企业内部的领导或员工对报告描述的内容很容易掌握,因此企业报告也可用于内部员工的业务培训。但学生对事发地点的线路、信号等设备情况,企业的运营规章制度以及专业术语都不甚了解,无法通过报告了解事故过程。因此,企业的突发事件报告必须经由专业教师对报告素材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再创作,才能成为既反映生产实际又可运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

(二)城轨运营企业生产案例开发的经验

每个城轨运营企业在日常运营工作中都难免出现突发事件,这可能是设备故障或自然灾害引起的,也可能是人为疏忽引起的。城轨运营企业最需要预防同时对学生最具教育意义的是由人为疏忽引起的突发事件。

1.描述作业环境

为避免前面提到的因不熟悉设备条件而产生的案例学习的障碍,多数生产案例都应由专业教师先画出类似图1的城轨线路设备示意图。这种示意图包含车站的站型设置、线路平面设置、信号设置、供电分区、联锁分区等设备元素。

根据案例类型的不同,示意图包含的元素也可以不同。比如描述列车救援类的案例,由于只涉及救援列车和故障列车在不同车站停车、折返等情况,因而只需要含有站型、线路平面设置的示意图即可讲清事件的经过;描述信号故障处置过程的案例,需要在示意图中加入联锁分区、信号设置等情况;描述供电故障的案例,需要在示意图中加入供电分区、牵引变电所设置等情况。由此可见,讲清一个案例的前因后果,必须能够对城轨线路的各种设备知识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这就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掌握这种在详细设备示意图的基础上描述的案例。

2.采访当事人和实地调研

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对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因而用于学校教学的案例要尽可能展现突发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比如设备操作方法、工作环境、企业规章、生产班组构成和人物关系等),这样的案例更加形象生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这种案例的开发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极大的精力,根据我们的经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采访当事人和实地调研。

采访当事人指专业教师通过和某个事件中的主要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事件处置应对过程中一些在书面报告中无法反映的细节,这对案例开发大有裨益。比如,在一起列车区间故障救援的案例中,因为担任救援任务的列车上的乘客不愿配合司机清客下车,调度员也没有命令司机带客救援,造成故障车乘客长时间被困区间的严重后果。仅仅了解书面报告,我们很难理解调度员迟迟不下带客救援命令的原因,但通过和当值调度员直接沟通后我们了解到,当时故障列车司机在检修工程师的帮助下已经接近排除故障,外加无线电联系不畅通,调度员才没有命令立即救援。这样的案例分析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城轨调度指挥工作的复杂性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地调研指专业教师深入某个事件的现场,结合突发事件报告,就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和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调研。实地调研对很多案例的开发很有必要,因为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弄清一些突发事件的细节。比如,在一起由于列车司机出库时没有看清调车信号而盲目后退造成列车脱轨的事故中,我们很难理解司机看不清调车信号显示的原因。为此,专业教师经地铁有关部门批准后,在事故发生的同一时间段跟随司机体验了列车出库作业的全过程。当时是清晨6点左右,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如果精力没有高度集中,从列车司机的视角看过去,白色的晨雾与车辆段线路上密密麻麻的调车信号机灯光(蓝灯表示不準越过,白灯表示允许越过)确实较难区分,进而导致挤岔事故的发生。这类实地调研不仅使教师完成了生产案例的开发,同时也使其亲身体验了城轨企业一线员工的艰辛劳动和严格纪律,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案例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城轨运营企业生产案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动画制作要避免贪大求全。在案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案例数量多、场景复杂、车站客运服务和列车调度指挥作业过程区别较大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动画制作“少而精”的原则。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构建了5条地铁线路示意图和4个典型车站布置示意图,在统一的线路或车站示意图的基础上,各位专业教师将其负责的不同类型案例以简单动画或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了“讲清作业过程、弄懂事故原因”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采访当事人要注意对象的选择。不是每个突发事件当事人都愿意接受采访,但一些对教学来说意义重大的案例,值得花费精力认真总结。我们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不同他直接见面,而采用侧面了解、搜集资料的方式为案例开发提供尽可能多的素材。比如,在一次上海地铁追尾事故中,对城轨信号联锁系统故障处置的程序这一内容至关重要,虽然事故直接责任人不愿意再去回顾事发经过,但我们还是设法联系了现场调度员、列车司机等其他当事人,查找了当时的通话记录,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动画+课件”的形式展现事故发生的全过程。这样开发出来的案例在日常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中受到一致好评。

三是案例细节可以适当演绎。采访当事人和实地调研的目的都是将运营突发事件的细节描述清楚,这样能使开发出的案例形象生动,更加贴近城轨运营工作的实际,也能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但在具体案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有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并采用了采访当事人和实地调研等各种手段,也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能提供教学所需的细节,这就要求参与开发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演绎”能力。

比如,一起行车事故的报告注明“行车值班员没有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车调联控(指列车司机与调度员的对话)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该事故较为久远,即使是企业的行车安全工程师也记不清当时的列车司机在车调联控中说了什么。为了在教学中突出车调联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演绎一段司机和调度员间的对话显得很有必要。为此,我们与经验丰富的老调度员进行沟通,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演绎了一段可能的对话,满足了案例开发的需要。由此可见,在案例开发中对难以掌握的事件细节加以适当的演绎以增加案例的完整性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基于基本真实。

三、企业生产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在开发出大量的运营生产案例后,既推进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又为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渐形成了“理论教学以案例分析为主、实践教学以模拟演练为主”的特色专业教学模式。

(一)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教学以案例分析为主”指在各核心专业课中,以讲解企业生产案例为主要手段,将城轨运营工作中与客运服务和行车指挥有关的运营规章、作业程序进行具体生动的阐述,使得理论教学与城轨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理论教学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局面。

比如,在核心专业课“城轨应急处理”的“道岔故障应急处置”章节学习中,我们先详细讲解某城轨线路折返站道岔故障处理的案例,使学生理解了道岔故障时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和列车司机的应急处置方法和手摇道岔作业程序。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教师为学生提供类似的其他道岔故障报告和对应的线路设备示意图,要求学生根据故障报告自主对道岔故障处置过程进行描述和原因分析,并完成图文结合的分析报告。经过教师的案例分析教学和自主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二)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训案例是专为实训教学开发的,它不是根据企业的突发事件报告而是根据应急预案开发而成的,描述的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标准和正确的应对程序。实训案例的开发既是对事故案例的有益补充,又满足了实训教学的需要。

在实训课程中,以实训案例为剧本,组织学生按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演练。比如,在核心专业课“城轨调度指挥”的“列车救援组织”章节的实训中,教师在详细讲解实训案例中某列车在A站发生故障、调度员组织其他列车对其救援的过程后,要求一组学生先对列车在C站故障后的救援方案进行设计,再根据设计的方案按调度员、行车值班员、列车司机等不同角色进行模拟演练,最后教师对方案的合理性和演练配合的熟练性进行评价。这样的实训教学融专业知识学习于模拟演练之中,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高度认可。

在进行企业生产案例的开发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各门专业课都紧密围绕企业生产案例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并开展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短视频拍摄、简易动画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质控部门也注意到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企业生产案例开发前后的明显变化,并就教师的学生测评成绩、专业课开展课堂思政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做了专题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城轨运营管理专业课教学在受到学生广泛好评的同时,广大专业教师也提升了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巧。本专业教师带着案例开发的任务深入城轨运营企业,与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列车司机等企业一线员工探讨业务、广交朋友,亲身体验了城轨运营艰辛的工作环境、严明的工作纪律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更好地在专业教学中推进课堂思政建设、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