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现状与解决路径探析

2022-06-02朱雪晴石香云李绍文郝会欣

科技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解决路径乡村振兴

朱雪晴 石香云 李绍文 郝会欣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12-5042-8116

摘  要:当前,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存在着人才短缺,相关部门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中医药市场欠缺规范化管理等现实问题。在乡村振兴视角下,该文从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机制,规范中医药资源市场等相应对策,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并对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中医药文化  问题  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4(b)-0000-00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lution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Anguo City,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U Xueqing SHI Xiangyun LI Shaowen HAO Huixin*

(1.Hebe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050200 China; 2.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050011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talent shortag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he publ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not in place,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rket is lack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arting with the current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team, improv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ing the publicity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marke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Problems; Solution path

中醫药因其文化包容性、理念特殊性、技术无创性,对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河北省安国市的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剖析原因、总结不足、提出解决路径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 中医药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短缺

目前中医药行业的相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短缺。第一主要是因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方面都没有对中医药人才配备做出强制性规定, 仅有一些参考标准或达标标准,对于中医药人才的保护方面有关部门的相应措施还有待加强。其次,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有所限制,现有高校中医药对于知识掌握能力和技能技术方面的考评方式方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中医药行业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工作当中,并不断总结归纳,因此这就要求中医药教学必须注重加强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许多专业师资自身并不具备足够的临床技能, 甚至从未参与过临床实践, 从而容易造成理论教学空泛浅薄, 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1.2 政府等有关部门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不够细化,目前安国市中药产业主要方向为中医药种植方面,虽然种植的中医药品类种类丰富,但是主要营销方式停留在传统销售层面,部分中药材无法流通。另一方面,对于中医药产品的加工方式传统缺乏多样化,加工厂全缺乏规模化管理,没有形成体系化的产业链条。由于安国三产融合起步较晚,对于观念的转变和产品销售推广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传统个体销售商交易市场效率较低,进而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景气。这些现象进一步反应出政府对产业链的驱动作用较弱,相关政策落实不够精准。且中医药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步较晚,丧失了掌握优质资源的先机。安国具有内涵丰富的中药文化与醇厚的历史底蕴,但是对其发掘力度欠缺,资源依旧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安国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城市,政府如何发挥好安国市中药产业优势,将产业振兴与中医药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3 中医药文化宣传意识不强,宣传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投入。有些不法分子和商家利用人们治病心切,以及对中医药的盲区,打着中医药的幌子行骗,或做虛假广告,夸大产品功能;或以中医、气功之名搞迷信活动以骗取钱财。同时也缺乏培养专业的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的意识,中医药文化宣传队伍的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机构、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药医疗机构等,但由于一些宣传者缺乏中医药专业知识,通常难以精准讲授准确的核心价值;同时,大多数高校教师虽然具备医学基础知识,但中医药文化宣传精力相对不足,不能全权胜任中医药文化宣传问题。目前,以安国市为例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或多或少都有中医馆等中医治病场所,但是中医药文化中传达的核心价值理念——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等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使得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传播。

1.4 中医药资源市场环境欠缺规范化发展机制

近几年来,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医药产业也随之发展迅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审批与注册管理等方面的优化。但由于现有中医药产业构成鱼龙混杂,且个体种植户与售卖方较多,尚未形成统一的产业发展机制,进而不能有效保障中醫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增收,这对以中药种植为主的安国市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影响,随之影响当地乡村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当前中医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不足也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随着人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中医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愈加不合理,导致中医药资源浪费与开发过度,优质野生的中药材面临灭绝的危险。缺乏对中医药资源的保护意识与过度的开采,导致中医药产业发展活力减少,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解决路径分析及探索

2.1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对于法律、体制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改善中医药的管理并确定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地位。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要求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为中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还需尽快出台配套的系统化的的政策规定,确保能够切实提高对于中医药的管理。尤其要尽快制定对中药人才保护、培训等相关规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大力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建设、实施中医药人才拓展计划等。中医药院校方面首先也应在考评体系的改进上,应针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宜的考核方式,对于中医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中医经典应注重定量考核。并且在师资质量上严格把关,对于有临床技能教学要求的课程,必须由具有相关临床资质的师资教授。

2.2 提升政府重视程度,注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中医药行业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政府应与媒体、中医药专家联合,共同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在中医药文化旅游方面,鼓励地方政府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参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加快构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地方政府也应进一步将中医药资源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发掘中药材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从而形成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使以安国市为例的大部分地区经济稳中有进、行稳致远。

2.3进一步规范中医药资源市场环境,促进可持续高效发展

近年来,中医药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对中医药学科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了治理体系,同时政府也加大了监管力度,深化产业融合认知,推进以安国市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建设。同时,合理使用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医药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机制,保证中医药资源的动态平衡与高效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其发展价值。并大力引导市场主体建设种植实用、科普展示、教学研讨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草药田园综合体,促进村民本地就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关部门与社会民众应从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尊重与认同出发,优化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探索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路径,全方位继续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药文化,逐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增进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简燕进,肖文冲.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贵州基层中医药发展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111-112.

[2] 陈相新.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25(7):84-86.

[3] 李兵,张远薇,杜琳,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安国市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3):184-186.

[4] 赵智瑶.安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8.

[5] 张剑勇,王天星,张燕英.浅谈中医药科普宣传的切入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68-169.

[6] 余静,叶年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传媒论坛,2021,4(20):112-11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16-02-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8] 孟晓伟,姚东明,胡振宇.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1):96-99.

[9] 夏璟璟.崇明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中草药田园综合体[J].上海农村经济,2020(3):15-17.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21年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现状与解决路径探析——以河北省安国市为例》(项目编号:S202114432024);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與实践项目《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GJJG210); 河北省中医药康养照护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项目编号:SZX2021025)。

作者简介:朱雪晴(2001—),女,本科,研究方向为助产学。

石香云(1976—),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通信作者:郝会欣(1975—),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hhx430@163.com。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解决路径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两微一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思考
互联网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网站的建设与思考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