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5—2020年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综述

2022-05-31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人文精神

席 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 日语学院,天津 300204)

近年来,我国外语学界围绕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问题,或学科性质问题展开了学术争鸣[1-7]。其中,“外语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性是外语学科的本质属性,回归人文本位,加强人文教育,才能推动其向前发展”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从宏观理论层面开始思考外语学科如何“回归人文学科本位”,如何进行理念重构、目标认知,如何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发,在培养方案、课程要求、师资建设、教学过程、质量评价等多方面有所体现;从微观层面探讨如何通过外语课堂教学有效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领会人文精神等。简言之,我国的外语教育将越来越多的视野和关注力投入到人文教育中来。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考察1995—2020年我国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热点,并采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分析、热点词聚类等功能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进一步观察各热点主题之间的联系,以期对新文科背景下各高校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所启示。

一、研究现状

(一)总体趋势

为了相对准确、客观地考察我国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现状,本文以“外语”“人文”作为篇名的两个关键词,以2020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进行高级检索,得到207条数据,发表年度趋势如图1所示。由于检索结果的首条数据为1995年,末条数据为2020年,故将研究数据分析的时间跨度设为1995—2020年。

图1 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从图1来看,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相关文献的数量大体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开始受到外语学界的关注,2014年发文量达21篇,是这一时段内发文量的最高峰,之后有所回落。可见,虽然近年来外语学科的人文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进展缓慢,关注度仍显不足。

(二)研究主题

由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1995—2020年间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相关文献类型与数量可以发现,期刊类论文数量最多,含学术期刊论文150篇、特色期刊论文36篇和学术辑刊论文3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89篇期刊类论文进行考察,提取文献高频关键词,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热点主题。

1.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和概括一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运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功能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到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关键词图谱(见图2)。从189篇期刊类论文的研究主题来看,主要与外语教学、人文精神、外语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素养和人文主义等相关,各个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也随着连线的密度增加而增大[8]。

图2 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2.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后,提取中介度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中介度是衡量知识图谱网络中某节点对经过该节点并且彼此相连的另外两个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中介度可以表征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联系以及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9]。

表1 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高频关键词

通过CiteSpace软件的聚类功能,对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统计结果见表2。经过人工处理,发现研究较为多元,相关关键词被聚类合成8个集群: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外语人才、人文主义、翻译学、工具性、外语专业、外语学习。

表2 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统计

根据知识图谱绘制和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可以看出文献的研究主题关注人文领域的各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围绕外语教学、外语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和人文主义加以论述,其中也具体谈到了高校外语专业、大学外语教学、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外语类通识教育、外语教育策略以及外语教师、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可见,研究者对于我国外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人文教育的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现状已有清醒的认识,也对在各个层面的外语教育体系中实施人文教育达成了共识。

(三)研究热点

通过对期刊类、博硕类、会议与报纸类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了解研究热点内容与核心观点。

1.期刊类

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高被引期刊文献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了解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与核心观点。

表3 国内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高被引期刊文献

第一,呼吁外语学科应加强人文教育,强调外语教育教学中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人文主义的重要性。范琳从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和情商的发展角度出发,论证了采用人文主义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10]。蒲红梅指出,外语文化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全面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1]。张中载强调外语教育中人文主义的重要性,论证了高等教育要加强人文学科,外语院校学生要加强人文修养,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学习专业性和通识性的知识与技能,并对外语院校的人文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2]。

第二,围绕外语教育、外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概念的界定展开论述。杨忠对外语教育纯工具性的认识产生质疑,从教育的双重目的性、语言的多面性、智能的多元性三个角度分析纯工具性认识的片面性,指出扭转外语教育纯工具性倾向须全面认识外语教育的价值,在新形势下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4]。蔡基刚指出外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与语言人文性和工具性不应混为一谈,语言人文性即文化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外语教学的人文性即人文教育,是一种运用语言开展的有目的的活动,也是语言工具性的一种表现[12]。王文斌从外语教学与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培训与培养、器与道、形而下与形而上这五对概念入手,在分别界定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将工具性与外语教学挂钩,把人文性与外语教育相关联,提出在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中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应该进行合并思考[7]。

第三,对在外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文性这一问题提出具体建议。刘继华、王文斌通过讨论外语教学对中国近代史人文精神的积极影响,审视中国高校和外语教学界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提出外语教学中应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强调高校外语教学应注意培养一支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意识的外语人才[13]。吕敏宏、刘世生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授之道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外语学界老前辈吴宓先生的人文主义外语教育思想,即“博雅之士”的人才培养目标,语文并重、中西兼修的课程设置体系,自主学习、互动研究的教学模式,爱岗敬业、教研结合、包容宽恕的教授之道,吴宓先生的人文主义外语教育思想[14]对新文科背景下各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张弛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引入完备的人文精神教育机制是解决“复合型外语人才”名不符实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他主要从建构中西合璧的人文课程体系,创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外语课堂,建设人文素养卓越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15]。

此外,王宁将外语人才的培养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相结合,呼吁外语人才应该用符合国际规范的学术话语将中国学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向世界传递,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作出贡献[16]。

2.博硕类

与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相关的博硕类论文共有4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3篇。从博硕类论文的题目中可以发现,研究主题主要是围绕外语教学、外语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或从人文主义的视角探讨外语学习中的问题、探索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象既有大学外语教育,也有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李尚萍试图通过对外语学习中焦虑原因的分析,用人文主义的方法找到解决途径[17]。席风阐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外语教学的本质,外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理念对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丰富、外语教学顺利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指导[18]。邹心胜以外语教育、教育哲学、人文主义为关键词,分别从本体论、目的论和认识论的哲学视角出发,考察当前教育哲学中有关人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提出在教育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导向下,需要构建一种合乎语言逻辑及教育本质的语言教育新理念和新途径,即外语教育应该回归于人的教育,在外语教育实践中必须运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丰富和指导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1]。雷霞通过梳理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人文教育缺失和不规范现象,提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即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师资建设、提高人文教育质量、营造人文教育氛围、建立激励机制[19]。可见,博硕类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如何在外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重塑教育理念、重视人文教育,提出应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外语教育观。

3.会议类与报纸类

关于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会议类与报纸类文献共14篇,其中国际会议发表4篇,国内会议发表3篇,报纸类发表7篇。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与外语专业、外语教学、外语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素质教育相关,也涉及到外语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关系、定位,以及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问题,褚孝泉①褚孝泉《试论外语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协同发展——以新思维应对外语学科的新挑战》,参见《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2013年。、贾曼丽②贾曼丽《外语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参见Proceedings of 2014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2014 年。、孙玉华③孙玉华《中国外语类高校国际教育合作: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问题》,参见《第二届公共外交地方-高校论坛“民族(地方)文化国际传播”发言材料汇编》,2015年。、马桂花④马桂花《高校外语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参见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7 年。等从不同角度对“外语”和“人文”进行了探讨。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围绕外语学科中的英语学科展开,也有文献以日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探究日语专业人文教育的理念与实践⑤姜弘《外语专业人文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以日本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为分析对象》,参见《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丛》(第二辑),2004年。。从研究成果来看,除对于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的倡导外,还结合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素质教育”,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提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环,呼吁高校外语专业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20]。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通过梳理1995—2020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考察了我国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热点,发现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研究总体趋势虽然大体上升,但研究成果不多,质量不高。207条检索数据显示,文献被引率不高、影响力不够,其中150篇学术期刊论文中仅有22篇刊载于CSSCI核心期刊,博硕类论文少,国际会议发表少。可见,1995—2020年间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成果尚不多,关注度不够高,成果质量也有待提高。

第二,研究主题虽然关注到人文领域的诸多方面,但理论创新不够。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围绕外语教学、外语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人文主义展开,从不同角度对人文领域的各个层面进行了论述。除了少数几篇论文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辨外,大多数尚未超越对西方人文主义的总结或对于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的倡导。现存的研究大多定位于“怎么做”之操作性研究,缺乏对外语学科人文性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当下全面推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要主动求变、推动文科教育的新发展。外语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唯有创新才能以变应变,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出发,通过论述新时代“外语学科的人文性属性”的相关要义,进一步丰富完善外语教育理论,重构外语教育价值理念,探索外语学科加强人文教育的实现路径。

第三,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呼吁外语学科应该加强人文教育方面,但研究视角有限、研究方法尚待创新。从研究热点来看,大多是强调外语学科回归人文学科本位的重要性,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文性,以及外语教育、外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概念辨析与界定等方面。人文的含义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人文性是有其时代特征的。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不应只是局限于语言学或教育学研究,不应孤立、片面地考察语言(外语)教育现象,而应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外语学科必须适应这种趋势,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一种富有新意的、更具合理性并彰显其本质的语言(外语)教育之路。

三、发展趋势

上述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为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指明了方向与着力点。

第一,认识到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重要性,通过高质量的成果产出,拓展建构我国外语学科话语体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一带一路”[22]、“新文科”[23]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通过期刊论文、大会主旨报告等形式呼吁外语教育应该回归“人的教育”。但研究数据显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关注度不够。新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家需求对我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契机,要积极对接一流外语学科建设的新方向、新变化与新要求,通过在国内外高水平会议上的主旨发言,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特色期刊、学术辑刊上的论文发表以及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报刊上的观点阐述,积极拓展和建构我国外语学科话语范畴,加强外语学科在中外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领域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方案。

第二,认识到外语学科人文性理论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丰富完善我国外语学科教育教学理论[24]。概念是人们认识任何事物的思维构建,人们对外语学科的认知正是通过一个个概念的演进而实现的。我国外语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更多是在借鉴吸收国外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目前国内对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尚缺乏更深入的理性思考。外语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建构,不仅仅落实在“技能、工作或职业”的现实价值选择上,还要以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取向为基础,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外语教育观,强调外语教育人文性的价值所在。通过审视目前的外语学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遵循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即不孤立、片面地考察语言(外语)教育现象,而是力求从语言教育与人的教育的关系这一维度来考察语言(外语)教育的本质,将语言(外语)教育纳入教育哲学视界中进行全方位剖析,丰富完善我国外语学科教育教学理论,以期找到符合外语教育发展的应然走向。

第三,认识到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视角的局限性,通过跨学科研究等新的视角,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外语学科发展新路径。新时代跨学科研究成为一种趋势[25],外语学科的人文性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的考察。通过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文献综述,考察我国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热点;通过对外语学科的人文性概念分析,厘清并界定涉及的相关概念;通过历时的跟踪研究,对外语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教育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追踪调查;通过梳理外语教育的历史进程和比较研究外语教育的他国经验及外语教育流派,深入挖掘人文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存在的独特价值与功能,阐述外语教育的“人文性”特性;通过跨学科研究这一新的视角,确立契合国际化意识、符合本土化特征的外语学科发展新路径。

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1995—2020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考察我国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总体趋势、研究主题以及研究热点,对于外语学科的学科属性问题或学科性质有了更加清晰的界定,同时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拓展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外延,也需要不断丰富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内涵。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的人文性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的重要性、认识到外语学科人文性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增强外语学科跨学科研究意识的紧迫性,从哲学的高度、跨学科的综合性视角对外语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外语学科加强人文教育的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开拓与挖掘。此外,跨学科视角下的外语学科人文性研究还需要关注跨学科师资团队的培养与跨学科交流平台的搭建等问题,从跨学科研究的需求出发进行优化配置,以期找到跨学科研究视角下外语教育面向人文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Discussion about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