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逢其时 守文游艺

2022-05-30尤灿

书画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南通

尤灿

1895年,以近代实业家张謇为首的一批开明社会精英,在南通这块热土建设“一个新世界雏形”,他们从发展工农商经济开始,积累财富和力量,并推动政治改革,对南通的急剧现代化产生了广泛影响,使南通成为不靠外国人帮助,中国人自主建设的城市。20世纪初的20多年里,南通在实业、教育、交通、水利、公益、慈善等诸多领域创建了无数个中国第一,成为举世皆知的“模范”地区,一个超越时代的“东方乌托邦”。这个无数人努力营造的理想社会,至今仍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们研究和探索。

1904年,张謇规划建立公共植物园于南通师范学校西对岸,占地约48亩。第二年发展植物园为博物苑,附属南通师范,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博物馆,尤无曲的三姑父孙钺被张謇聘为苑主任,从此尤家和南通博物苑结下不解之缘。

1905年南通博物苑建立,尤无曲的祖父尤彦清是最早的捐赠人之一。1910年末,画家陈师曾应张謇之聘来南通师范任教,陈师曾在南通期间,曾和李苦李、陈峙西合作《龚空庵诗意图》赠尤无曲的父亲尤金镛。此画李苦李题款:不是相思不是禅,梦回清泪一澈然。瓶花妥帖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亚公属画,壬子正月初九,陈衡恪、陈华、李祯合作于通州之西园。款中亚公是尤无曲的父亲尤金镛(字亚笙)。陈华是画家陈峙西,李祯是画家李苦李,陈衡恪是画家陈师曾,西园是翰墨林书局。

1912年,张謇请尤金镛及诸宗元、陈师曾、宣子野、金沧江、孙钺等鉴定博物苑的藏品,两年后印行《南通博物苑品目》。约1914年,5岁的尤无曲在南通博物苑见到当时罕见的孔雀,回家兴奋地用毛笔画下《童年画》,这是尤无曲留下的最早墨迹,也是他的绘画原点。

长尤无曲11岁的尤其伟,珍视幼弟童年的墨迹,保留了这幅充满童趣又闪耀天才光辉的作品,并在画上题跋,记录发现、保留的经过:“无曲弟善画,天性也。童年时有笔辄画,壁上、窗下不择地而涂抹,虽屡遭呵斥亦不改,画固幼稚,然用笔间往往古拙可喜,图一物便能形似,不得以乱涂目之也。故随画随弃,不事存留。此帧偶于癸酉除夕整理旧簏中得,以上犹有余赠瞿君凤和刻石印,揆其年月在二十年以前,盖其五六岁时之作也。观乎此,其童年作品可见一斑。无曲见之曰:是画焉可留,欲毁之。余曰:此虽童年作品,今即欲效之不可能也,不经此画期,焉得有今日?此帧盖益当宝贵已。”

尤无曲幸运的成长在张謇振兴南通的年代,5岁上幼稚园,接受现代教育,堂弟尤其彬和他同班,是他儿时最好的朋友。多年后,尤无曲去上海上美专,尤其彬就学复旦大学英文系,才华横溢且兴趣广泛的尤其彬,能画国画、油画、粉彩画,还写小说。他的小说集《苓英》封面是丰子恺所绘,为此请尤无曲画山水回赠丰子恺。尤其彬善刻印,走齐白石单刀直笔一路,为于右任、茅盾等都刻过印,还为丰子恺刻过英文印“TK”,被丰子恺誉为几千年金石史上之革命精神。

尤无曲9岁进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读书,班上10个同学同龄,称十兄弟。民国元年出生的同学顾民元,后来成为著名的革命烈士。尤无曲印象里顾民元是个文静的男孩,大大的眼睛,长得秀气而羞涩。他家离学校较近,是个僻静幽雅的独门小院,院子里整洁而干净,尤无曲放学后常和他去校边的伶工学社,看学员们翻筋斗,看一阵再去他家玩。小学毕业后,尤无曲读了公立中学,顾民元上了南通中学。他在中学时代与尤无曲南通师范的校友刘瑞龙等组织革命青年社,后经刘瑞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南通城共产主义青年团负责人,是革命烈士江上青的入团介绍人。

尤无曲小学同学吴沐初,早年参加革命,60年后任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首任院长,尤无曲是首批被聘入院的画家。小学同班顾云敖担任过西湖美院(今中国美院)事务处长,是当年南通三个小画家袁运生、范曾、顾乐夫的高中班主任,做过南通博物馆副馆长,是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尤无曲小学还有个同班好友徐晓白,后任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国盆景家协会首任会长。

1925年,尤无曲作《龙马精神》,贺祖父尤彦清八十寿辰。画上题:“龙马精神 乙丑仲冬得见清内府所藏郎世宁《百骏图》影印本,喜而摹之,既成适在大父八十寿辰之前十日,当即以志家庆云,其侃绘祝,时年十四龄。”

尤无曲祖父尤彦清公,80岁生日收到地方自张詧、张謇兄弟始,社会各界人士的贺寿诗达一百余首。八十寿宴那天张謇先生也来贺寿,并赠诗一首曰:“世变星移俗未更,尤翁长者里人倾。佐军久识文无害,训子都贤士有名。扶老杖前江郭展,逃禅酒外佛香清。耆年亦有山川气,留转朱颜看太平。”寿宴上,张謇先生对鸡鸭鱼肉等荤菜基本不动筷子,却对尤家腌制的咸菜很感兴趣,一盘吃完赞不绝口,又让加了一盘,大家惊讶不已,并被尤家人当故事传了下来。

时光又流过近百年,回看这幅画,可以发现那个年代对孝道的重视。14岁的尤无曲,祖父寿辰之际,画了幅代表他当时最高水平的作品献给祖父。更难能可贵的是張謇,作为士绅的领袖,亲自到家里贺寿,还写贺诗,这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价值观。张謇先生贺诗的结尾说:“耆年亦有山川气,留转朱颜看太平。”这句话是对尤彦清身体好的写照和祝福,也是对他打造的理想社会的描绘。

尤彦清公活到93岁,这和尤家的家风及南通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不无关系吧。

尤无曲南通师范第一届初中毕业,《人淡如菊》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尤无曲初中的英文老师,是后来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朱东润,音乐老师是中国近代四大古琴家之一的徐立孙,书法老师单介人,美术老师陈琦,都是一时之俊杰。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尤无曲影响最大的是尤家“格物致知守文游艺”的家训及南通师范“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当年张謇先生说过:“凡我师范生出去即要有我师范之品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尤无曲就是尤家文化和张謇文化共同孕育的一颗种子,他勤奋、坚韧、挚诚、自强的品格,和从小接受的教育关系很大。

1929年元月,尤无曲的母亲顾芷佳病重卧床期间,尤无曲一直侍奉左右。农历二十六日尤无曲通宵陪侍母亲,在病榻前画画平静心情。天亮后榻上的母亲不顾已很虚弱的身体,要看儿子的画,尤无曲将画拿到母亲床前,母亲仿佛用最后一点力气,勉强睁开眼睛,强看了这幅画。

这是尤无曲和母亲在一起的最后场景。当天下午,尤无曲午睡时,母亲离世,终年61岁。

20岁的尤无曲直面亲人的离去,跪于母亲灵前悲泣不已,在这张《母子情深图》上题:“己巳元月廿六夜,母病势危,侍夜达旦朝不成寐乃随笔涂此,即就呈父观之,母神惫目不能起,强视曰:尔昨夜未睡,今又作画惫矣,速睡去。孰知吾母竟于下午逝世耶。痛哉,因念是作尚邀吾母一顾,存以留念并题数语,永志吾悲。其侃记。”

或许从这天起,尤无曲有了模糊朦胧的目标,要画出名堂,不负冥冥之中关爱他的母亲。母亲弥留之际强视他画的一幕,永远印在尤无曲心里。

近现代美术史上,陈师曾是个天才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对近现代美术史影响深远。他前后在南通待了3年。在通期间常去翰墨林书局和画家李苦李交流书画,一来二往,与翰墨林书局的编辑,尤无曲的父亲尤金镛成了朋友,为他画过多幅作品。陈师曾的岳母范姚夫人是尤无曲姑母尤璞君的好友,尤璞君曾求得陈师曾一部花卉尺页及几幅条屏,尤无曲的二叔、三叔先后都得到过陈师曾的赠画。陈师曾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少年尤无曲的眼界,他常说:“陈先生去世早了,不然我定会拜他为师。”

《独来习静万山中》是尤无曲用陈师曾笔意画给好友朗樵的,画未完成,好友去世。这年尤无曲经历了母亲离世,好友去世,生命的无常,呈现在弱冠之年的尤无曲面前,翩翩的少年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为纪念好友,画上还是题了好友的名字,并赋诗一首:“利锁名缰洒脱空,独来习静万山中。鸢飞兔跃寻常事,悟到天机便不同。”

面对突如其来挚爱亲朋的消逝,尤无曲仿佛悟到一丝天机,是不是悟到的天机,最后成就了他的艺术呢?

中国自古就有长兄如父的说法,尤其伟对尤无曲来说,是兄长也是人生的引路人。尤其伟曾担任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教授,编著了中国第一部昆虫学专著《虫学大纲》,被誉为中国昆虫学奠基人之一。身为科学家的他,认为“文理相通”,主张“文理兼优”。他文学修养高,精通文物字画,爱好集邮,善金石篆刻,尤精刻砚。其中尤无曲画山水,尤其伟篆刻的砚台,是艺林推重的珍品。

尤无曲绘画天分极高,但一直不满意自己的书法,画了好的作品,就请兄长尤其伟落款或题跋,留下了许多弟画兄题的佳作,为艺林留下兄弟情深的佳话。

《坐看寒江雪》尤其伟题跋:“此帧乃己巳年旧作,淡远沉静,神似戴本孝,心爱好之。侃弟则谓:皴擦点染拘于法度未能脱去蹊径,学与年进,所云自当尔尔,然着墨不多心手相应,固已达炉火纯青功后矣。癸酉秋逸题。”

画跋是对尤无曲艺术的肯定,字里行间流露着长兄对幼弟的疼爱,哥哥因弟弟艺术上的成绩,有溢于言表的自豪。尤其伟秀拔洒脱的书法,让洁、静、清、凉,又荒寒寂寞的画面,多脉脉温情。画这幅画时,弱冠之年的尤无曲,刚经历了挚爱母亲离世,好友去世,心情处在无以言表的冷寂悲伤中。长兄尤其伟的题跋,冲淡了画中的寒寂,历经90多个春秋之后,画上仍弥漫着的血脉温情,无言倾诉着,有情感的艺术是不朽的精灵。

千古流传的艺术,包蕴着拨动看画人心弦的真情。岁月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心底的真情永不磨灭,这或许就是不朽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1929年秋,尤无曲考取上海美专,因专业成绩突出,直接插班二年级。次年黄宾虹、郑午昌等老师,离开上海美专,在叶恭绰等人的推动下成立中国文艺学院,旨在“为中国艺术教育开一新纪元,而一洗祖国文艺为西学附庸之耻”。黄宾虹被聘为首任院长,文艺学院招生时称:“本院以研究关于中国一切文学艺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而尤注意于人格感化,以期从事美化社会之建设,进而为世界文艺之辅助……”尤无曲班上的同学几乎都跟老师转到文艺学院了。

蔡元培出席开学典礼,作《文艺教育之宗旨与方法》讲演,并与文艺学院师生合影留念。蔡元培曾强调“强国需强种”,大力倡导太极拳,上海美专、文艺学院里太极拳盛行。老师中有太极高手郑曼青,他后来客居纽约,创办太极拳学社,广授生徒,是海外极有影响的太极宗师。尤无曲的太极拳学自同学黄景华,他是太极大宗师杨澄甫的入室弟子。晚年尤无曲还每天晨起吐纳,练太极的起手和收手两式,直到他去世前半个月。

《寒林》就是那時的作品,画的虽是寒林,但画家笔下的线条,洋溢着少年人的激扬,画里透出勃勃生机,尤无曲题:“唐以前无寒林,自李营丘、郭河阳始尽其法,虽技鹿角,搓卉纷拏,而挚裘振领条理具在。庚午三月廿七夜午无曲作此遣兴并录董文敏公画语一则。”

尤无曲曾回忆,那段青春岁月晚上画画,十点钟熄灯后,就点蜡烛画,从没十二点前睡的。大家常合作,刻了方“思微妙室”的印,又称“思美人室”,常盖在他们合作的画上。睡前还打通太极拳,最快乐的事,通过开到校外的小窗户,买碗馄饨大家分着吃。

透过这幅画,仿佛可看到1930年代初一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满怀理想和憧憬,研读古人绘画理念,修炼绘画技法,画到午夜还乐此不疲,好不自在。

《骑驴少年顾永惍》是尤無曲罕有的人物画,画作潇洒生动充满趣味。顾永惍是尤无曲中国文艺学院的同学,顾永惍的祖父顾桓讬,是尤无曲的二舅和山水画启蒙老师。这幅画尺幅很小,尤无曲用带湿的浓墨,画出毛驴的脑袋、四肢和尾部,驴身坐人的部位用淡墨的线条勾出衣褶的下部,衣服的上部在空勾的线条内,轻抹了两笔掺点藤黄的水绿,脸部淡墨轻勾,头部用带湿浓墨画出发髻,寥寥数笔骑驴的翩翩少年跃然纸上,画罢落款:“辛未元月无曲为永惍造像。”

难能可贵的是画上有老师和同学6人的题跋。翁养初:“骑驴故事前则有张果老,后则有韩祈王,今则又有顾子永惍,吾不知顾生志趣在神仙耶、在隐逸耶,抑别有所在耶?辛末孟春翁养初题。”郑曼青题:“此尤生其侃戏为顾生永惍作骑驴小影,颇似在灞桥风雪中归,驮得驴背诗思意,似之作以天灵胜耳,当有出人头地也。浮丘漫识。”许徵白题:“浮丘者,永嘉郑曼青也,善诗能画,吾之友好,所题鼓勇后进,其侃勉旃。永惍其侃同学于此益见沆瀣一气,聊志数语以归之。廿四桥头客。”帝公题:“车水马龙非素志,漫从驴背见天真。”万曜西题:“骑驴一客独寻吟,传出騒人万古心,不著(着)灞桥与梅雪,为从弦外蓄余音。”子元题:“顾君年少耽咏吟,策为遨游物外心,漫说江南春色好,相将梅雪结知音。永惍仁兄属题造像谨次曜西兄韵,愧未及其什一也。愚弟子元。”

画裱后老师张红薇题:“顾君年少多才思,内蕴精华人未识,别有天趣寄毫端,水墨烟云自超绝。兴来骑驴学郑虔,豪吟江上独清发,阿谁输入丹青笔,风度翩翩更卓越。顾君、顾君好励磨,大好年华,努力多,努力多,莫蹉跎,读君画为君歌,我歌君意云如何。辛未夏四月愚厂女史题于海上。”同学杜小甫题签:“尤无曲为永惍造骑驴小影,辛未四月,阿二题签。”

一幅画,师友7人题跋,加上画画的尤无曲,题签的杜小甫,集9人之精神,极尽风雅。其时尤无曲、顾永惍都才20来岁,才情、抱负和胸怀,在笔下、在师友的评价中跃然纸上。这幅画显现出师生融洽的学习氛围,那段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岁月,尤无曲遇到一批立志振兴中国绘画的师长,并在他们教导下刻苦学习。文艺学院开设的课,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黄宾虹、郑午昌的《绘画理论》,还有如何题画跋的课程等。尤无曲不仅从老师那里学习绘画技艺,更得到画技以外的熏陶和磨砺,学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老师郑午昌发起成立蜜蜂画社,尤无曲被吸收入社,多次参加画社的雅集和展览。社会上的画展,老师也带他们参加,这是老师对他们艺术的认可,也是老师对学生们的提携。

尤无曲毕业后,中国文艺学院因经费原因停办,民国知识精英振新中国画的“优才计划”夭折了。毕业的尤无曲,成为这个计划最完整的受益人和最直接的薪火传人。约50年后,尤无曲古稀变法,创“笔墨水融”说,将中国画用水的理论和实践提到新高度,开创了新水墨时代,被认为是对中国画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不可估量影响的画家。民国知识精英振新中国画的“优才计划”也算是获得成功。

毕业后,尤无曲过上了宁静闲散的诗画生活。《拟石涛上人法》,画于1932年夏天,从诗人郭可守诗中,可看出尤无曲那时的生活状态,《赠尤无曲十八韵》:“南州游学识君颜,君才卓荦不可攀。丹青直入倪黄室,落笔云烟指顾间。自题秀句追右丞,诗中有画尤为难。亦工篆隶称能手,郑虔三绝君尽娴。忆昔良辰度芳陌,北园花开约往还。徘徊柳岸醉东风,清溪一曲听潺潺。绿茵草地相趺坐,遥对云山心自闲。黄昏荡桨公园外,泛舟濠上月初圆。薄暮灯明同入市,高楼呼酒倾杯欢。畅饮既醉各自去,沿街灯火渐阑珊。君年长我五六载,爱我犹如幼弟看。余初学画苦无法,请持尺素倩君删。君于六法有深诣,情重于艺授不悭。今春一罢归田里,守拙深居但闭关。独学恨少他山助,昏灯夜雨读书艰。清晨独起步花前,惟听山鸟鸣官官。此时忆君心何似,深山听涧日潺湲。遥卜君在华萼楼中事,临窗新画一幅巨然山。”

作为南通城屈指可数的画人,尤无曲在诗书画的氛围里怡然自得。刘振缨、卢国俊、顾永惍、郭可守是时常往来的友人。

《长风万里送秋雁》纯以水墨画出,用笔简练,意境高远。一座只露一角的高山下,一排帆未升起的木船,停在有杨柳树的岸边,山崖一半处一排鸿雁正展翅飞翔,画家描绘了深秋黄昏江边的景致。画罢又请两个朋友给这幅画题跋。

刘振缨题:“平远似石田,萧散似云林,雅纵似北苑,秀润似南宫。画此四家之长,出以新意会以天机,岂后海上甜俗魔境之画师所能几及?同观者宗子美璇也。无曲道兄嘱题,壬申冬刘振缨。”题跋里提到的同观者:“宗子美,璇也。”是画家刘子美。

卢国俊题:“画之雅俗不在功夫之浅深,而在读书之多寡,文家不离乎道德其文斯重,画家不离乎文字其画斯雅。故先儒之论文则曰:‘文以载道。赏鉴家之论画则曰:‘画贵有书卷气。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亭林论文之言也。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此关系人之学问品谊。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此蒋骥论画之言也。可见画之一艺固不能离乎文,亦有合乎道也。独怪今之论画者往往舍此不言,非以板木为工,即以鲁莽为老。求其合乎古法而得象外之趣者殊不多见。吾通自李苦李而后,今乃有尤无曲、顾永惍、徐敬之三人可谓划俗入雅矣。无曲是帧偶然落笔动合于古,笔墨疏淡则本云林意趣,超逸则类新罗。所谓善摹古人者在脱化不在形似也。倘非读书有得曷克臻此,漫缀数言以答雅命。无曲兄以为何如?壬申冬卢国俊题。”

尤无曲青年时代两位朋友的题跋,可看出张謇振兴南通的时代,青年人对品格修养的注重,虽生活在小城南通,但上千年的美术史尽在视野里,提起前贤,随手拈来如数家珍,虽很年轻,见识气度却有世界之眼光,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刻的见解,非凡的学识和蓬勃的朝气。

《结庐在人境》是尤无曲1933年的佳作。画上长兄尤其伟题了陶渊明两首诗:《饮酒·结庐在人境》《饮酒·秋菊有佳色》。

并跋:“无曲、永惍曾见鹰阿山樵有此作,以淡墨钩石骨笔简而味厚,其超逸深入元人堂奥,心爱好之乃相与商榷,为背临一通深憾不逮原本苍古,然予心许之矣将付裱,背为录靖节诗二首于端并志,作是幅之始末云。癸酉重阳后三日逸农书于华萼楼。”

这幅尤无曲和表侄顾永惍的合作,可见他俩功力的深厚,不拘泥于原作的笔法,以清代画家的构图,元代画家的用笔,画晋代诗人的意境,天才的想法,融合的能力让人惊叹。画面用笔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不出合作的痕迹。尤其伟的题跋,蝇头小楷笔笔如刀,有金石之味,题跋内容有文学性又具艺术性,在隽永的书法,平实的解说和经典的诗句演绎下,汇3人才华及古人智慧的作品,达到完美统一。

风华正茂的岁月里,尤无曲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画生活,散淡而逍遥……

本专题责任编辑:石俊玲

猜你喜欢

南通
南通化肥综合进价继续上扬
南通一月份化肥价格维持平稳
8月南通复合肥价格继续领涨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化肥价格微涨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南通 打造健康中国的实践样本
南通辉禾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