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学书浅识

2022-05-30王润松

书画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书二王金奖

我本属于后知后觉型,在儿时的记忆里,多半是小伙伴们玩弹玻璃珠、滚铁环、打弹弓等各种消遣。我打小不爱动的,所以经常背个军用水壶独自去街边的小人书摊,一到摊前,脚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迈动不得。那时的小人书封面上的字都是毛笔书写,其中不乏大家手迹。

2 0世纪8 0年代初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文革”时残存的一些宣传标语,当时也不懂什么书体,只是觉得好看。

如果有人问及我的初始创作,那便是学着文革体,在小伙伴家门口涂鸦地乱写一通打倒XXX,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只图个乐子罢了。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课外补习和兴趣班,一到放暑假,大人们忙着上下班,早出晚归,白天巷子里除了些老人就是恨不得上房揭瓦、钻山打洞的顽童。为了防止三五成群的去河里嬉水出意外,有些家长索性将小孩锁在家里,我也没例外。暑假生活除了做学校发的作业,那就是捉蚂蚁、西瓜虫,然后完成父亲布置的毛笔字作业,不计工拙,只要完成个张数,有时写得不过瘾,把电视里看到的皇帝圣旨瞎编一通写到自家院墙上,实在不会的字,用拼音来凑。自此,学书之路正式开启。

初学颜鲁公《多宝塔碑》,后来见到《李玄靖碑》更是喜欢,那份清雄和古朴,让人震撼!到了初中又迷上了北魏《张玄墓志铭》,它用笔方圆兼备,笔法中除含分隶遗意,不少用笔还有行书的动势,难怪清人会如此推崇。父亲原先是个美术工作者,对书法也很是热爱,订阅了许多书法报纸杂志,那些期刊更让我有机会翻阅古今,从秦诏版,到两汉金石、二王、宋四家、王觉斯,都成了我心摹手追的对象。

待到黄瓜园单步负笈,“朝于斯、夕于斯”,让我对书法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了解。書画本同源,然学画三载尚可示人,书法则未必,临习与创作之间有一道屏障,只有打通方能汩汩如泉。“书法之难,可贵者胆”,在某一帖上临习下功夫,但一到创作又不大容易反现出来,某一天,迸出一两个有出处的字来,再往后,熟悉的身影便逐渐多了,那种违和感也在逐渐消失,有如孕育着的一个花苞,天天盼着啥时候开呀?忽然有一天,它就绽放了,至于蔫头耷脑还是婀娜多姿那就取决于养分吸取的情况了。

“勤于思,敏于行”。艺术之路需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方可融会贯通,书法亦然,字法、章法、字外功缺一不可。

王润松 斋号云瑞堂,江苏东台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项目获得者、南京印社社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书法院中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隶书篇)十强、江苏省十佳优秀青年书法家。作品参加了全国首届书法电视大赛,全国首届手卷展,全国首届行草展,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篆书展,全国第二届册页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第二届、第三届扇面展,全国第五届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七届楹联展,全国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三苏奖”书法展,全国“一山一水”杯书画大赛,中国文联“中华情”书法、美术作品展等国家专业展览几十余次。作品获《淳化阁帖》杯国际“二王”临书金奖(获奖作品参加专场拍卖会),“盐城市政府文艺”一等奖,江苏省五星工程金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法精品金奖。

猜你喜欢

学书二王金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三)
王献之完善了“二王”书法体系
金奖作品
学书杂述一则
Pentawards 2016包装设计大奖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学书感悟
我的学书
我的学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