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2022-05-30郑琳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思政教育

摘 要:音乐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路径。音乐教育在向学生传授基本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也越来越受重视。与此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德育的黄金阶段。所以,小学阶段学校应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并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自然也就成为一线音乐教师,乃至全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就小学音乐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实施困境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小学音乐教学;路径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9-0002-03

引  言

思政课程建设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是形成健全人格、培养高雅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学习基础、形成基本技能的关键时期。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培根铸魂的事业。但是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注重音乐学科的艺术性,而忽视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阻碍了践行思政教育的步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践行思政教育,把立德树人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符合新时代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1]。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资源的作用,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一方面注重音乐教材中思政要素的提炼,另一方面开展音乐思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拓宽小学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实施路径,形成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小学音乐思政教育实践体系”,广泛传递“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明确人生发展方向。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弘扬真善美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首要目的。为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师一方面会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会在课堂上“以美启真、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挖掘美育资源,坚持以美育人,重视美育体验,突出“在美育课程中欣赏美”“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美”以及“在社团活动中体验美”。教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建设,将艺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由音乐美感的获得上升到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愿意创造美、发现美和感受美,激发审美兴趣[2]。

(二)构建学生审美心理

塑造美好心灵是助力学生审美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元素的了解,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3]。此外,教师会通过多媒体技术轮流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或将学生选择作品、练习和表演的过程制作成微视频,在班级或校园的宣传平台予以展示,分享精彩的演绎,充分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获得美的感受。

(三)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创新,将艺术的传统性与当下新流行相结合,通过音乐编创、舞蹈编创等多样化表现形式,注入“新”元素,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美感体验,彰显音乐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作用。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困境

(一)思政教育形式化的困境

传统的以思政教育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兴趣。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经验明显不足,相关的教育培训也甚为少见。具体表现如下:音乐课上,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音乐教育中的思政功能;在音乐教学中过于按部就班,认为这是其他学科教师的事,即便有足够的时间也不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偏差。

(二)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困境

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音乐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这让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教育较难进行,导致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得不到稳步提高,好的行为习惯难以形成[4]。

(三)思政教育针对性的困境

小学生年龄小,适应性不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在音乐课堂思政教育融入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造成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够明显。同时,小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也无法意识到音乐知识中的思想品德的内涵和重要性,达不到深入思考的要求,对教材中的思想政治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最终导致无法汲取音乐教学中的思政要素。

三、小学音乐教学践行思政教育的多维策略

(一)共融:深挖教材资源,优化学科课堂

小学音乐教科书中蕴含大量积极向上的音乐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等。学校应鼓励音乐教师深挖教材资源,争当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真、善、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比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义勇军进行曲》《共产儿童团歌》《国旗国旗真美丽》《保卫黄河》《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作品,均具有非常鲜明的思政元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应弘扬爱党爱国情怀,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共同目标。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儿童歌曲,4/4拍,两个变化重复的乐句构成了歌曲的旋律,八分附点音符的节奏塑造了勇往直前、坚定不移的音乐形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电影及主题歌,朗读和理解歌词内容等形式,激发学生保卫祖国的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边看边随乐按节奏读歌词,理解第三和第四段歌词中“帝国主义者”“地主”“军阀”“苏维埃”等词句,引导他们学、练、演,从而实现音乐教学与思政内容相融合的目标。此外,教师还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推进课程改革,形成新的、有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这不仅能彰显教师的思政教育智慧,还能让学生更乐于参与音乐学科知识的学习,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保持积极的情绪和状态,收获双重学习效果。

(二)转换:改变教学思路,构建思政实践体系

音乐学科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育人功能。音乐教师要做思政教育的“有心人”,善于发掘音乐教学中的思政要素,探寻有效的音乐课堂思政教育模式,形成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小学音乐思政教育实践体系”,即完善音乐课堂教学、音乐社团学习、艺术实践活动等小学音乐教学中践行思政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广泛传递“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音乐教育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如图1)。

为发挥课程及课程改革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构建起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课程的育人体系,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尤为关键。教师应遵循学生年龄特点,编写有特色的、有连贯性的小学音乐校本教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把握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欣赏、唱歌、展演活动,同时做到相关内容相互渗透,互有衔接。第二,教师应遵循美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知识的增加而逐渐提高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应设置不同学段目标,根据德育规律展开研究。如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一、二年级重点关注“爱国”,三、四年级逐渐增加“诚信、友善”,五、六年级侧重强调“敬业、奉献”等,在校本教材中形成完整的小学音乐思政教育体系。同时,结合校本课程建设,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设体现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内容,发挥音乐学科立德树人实践功能。课外实践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能促使学生内化课堂学习成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音乐实践活动,校内借助晨会课、艺术节等各类展演活动,校外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开辟“人人舞台”。学生在活动中能受到地方音乐文化的德行教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发挥融媒优势,升级思政云课堂

信息网络时代给新时期的学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校一方面要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守门人”,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网络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为此,学校开发了集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思政音乐云课堂,通过学校视频号每月推出两期进行“学习之声”思政音乐云课堂的学习分享,供全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学习,让经典音乐党史文化推进好师德、好家风、好习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践行,让积极、健康的音乐党史文化引领网络文化發展。大家可通过研读原著、分享感悟等形式,共同学习,互动交流。思政云课堂的开设不仅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还发挥了学校党组织的“头雁”政治引领作用,筑牢了师生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结  语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深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提升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校情与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分解与细化培养目标,并据此对小学音乐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结构性调整,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音乐思政教育课程,使音乐课堂教学、社团兴趣班、课外活动展示等校园内外的音乐学习互融互促,形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践行思政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贯彻思政育人的理念,可以使课程内容真正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音乐素养的同步发展,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总之,充分考虑现阶段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深挖教材资源,优化学科课堂;改变教学思路,构建思政实践体系和发挥融媒优势,提高小学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杨蓓丽.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与落实策略[J].环球慈善,2020(12):253.

穆凤霞.浅议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J].魅力中国,2017(36):167.

王佩才.把握音乐“脉搏” 聆听乐曲“心声”:谈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03):66-67.

郑晔.小学低年段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育(周刊),2021(39):69-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小学音乐教学中践行思政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研究”(立项编号:JSZJ21027)的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琳(1978.11-),女,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任教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福建省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州市骨干教师,鼓楼区名师。获“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鼓楼区教育系统表现突出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曾为福建省小学音乐提高培训班、省农村骨干教师、市小学名优教师课程指导力高级研修班教师、新教师培训班学员、送教下乡培青工程等做课及讲座30多场,曾获省市优质课、论文、案例比赛等各类奖项一、二等奖。她长期坚守教学一线,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主持、参与十余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形成“乐享音乐,让音乐伴随每一位孩子成长”的教学主张。在她的指导下数名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思政教育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