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金融“活水” 托起“象往”生活

2022-05-30

时代金融 2022年10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州亚洲象活水

西双版纳州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有动物2000多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亚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中国最高的树——望天树、中国最小的有蹄类动物——鼷鹿等都能在此觅得踪迹。其中,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在我国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作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目前亚洲象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和普洱3个州市,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70头左右发展至目前的300多头,其中西双版纳州分布有野生亚洲象约290头,占亞洲象总数的80%左右,成为了亚洲象在我国境内最重要的栖息地。

2020年3月,一群亚洲象离开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群16头亚洲象一路向北,在路上生下一只小象宝宝,它们走走玩玩,来来回回,进村访户、进城逛店,钻密林、踏农地,自由与萌态。这群亚洲象成为中国的网红,为全球新闻媒体所广泛报道,圈粉无数。全世界通过亚洲象迁徙这一事件品味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涵义,改变了西方环境学界诠释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逻辑,也因为这次象群迁徙事件吹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新起点的号角。

西双版纳州面临外来物种入侵、动植物栖息地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等严峻压力,加大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显得更为迫切。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饱含智慧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理念指引下,西双版纳州政府始终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与金融机构一道协同发力,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各类金融方案,支持了一大批生物多样性友好项目,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取得了积极成效。

支持保护区建设  构建亚洲象“安全边界”

西双版纳州金融机构积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信贷支持项目,通过完善信贷政策、优化审批授信流程、创新授信方式、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支持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亚洲象繁衍栖息构建“安全边界”。野象谷景区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之内,是中国首家以亚洲象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工商银行西双版纳州分行以收费权质押为其授信1亿元,用于“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西双版纳野生蝴蝶饲养繁殖研究基地等多项生态保护科研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农业银行景洪市支行以应收账款质押方式,向西双版纳菩提庄园景区有限公司发放了500万元贷款,支持其与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开展亚洲象繁育、合作种源保护、科普宣传,以及傣药药材种植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建设11053亩生态种植基地和72亩良种繁育基地。望天树景区坐落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补蚌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是按照《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计划》开发建设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勐腊农村商业银行创新通过“门票收费权质押+抵押”方式,对望天树景区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500万元,低于其同期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8个BP。通过金融“活水”的注入将有效弥补保护区建设的资金缺口,为野生动植物打造和谐美丽的生态家园。

目前,西双版纳州已建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2万亩,分别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划定布龙和易武两个州级自然保护区,建立3个县(市)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际面积从原来的360万亩增加到622.8万亩,全州71%以上生态良好的乡镇有亚洲象活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与老挝北部三省签订合作协议,形成总长约220公里、面积近133平方公里的5个联合保护区域,成为中国生态保护的“跨境”先河。争创亚洲象国家公园也被写入2022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汇集了“山水云林茶村”独特的人与自然复合景观,将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加快绿色金融创新  打造亚洲象“专属食堂”

长期以来,亚洲象的食物主要以野外的草本植物为主,一头成年亚洲象每天所需的食物为200公斤左右。但随着森林资源管护模式的改变,过去一些较好的亚洲象的栖息地已逐渐被森林所替代,林中空地、林窗逐步消失,亚洲象取食的灌木、草本等被不可食用的乔木植物替代,难以满足它们对食物、水源和休憩等活动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州根据亚洲象的栖息环境和取食习性,探索建立亚洲象食物源基地。辖区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农户种植香蕉和甘蔗等农作物,为绿色产业发展和亚洲象食物补给提供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8月末,勐海县勐阿镇金融支持种植香蕉农户贷款累计发放86笔,金额1281.5万元;金融支持种植甘蔗农户贷款累计发放286笔,金额2929.7万元。目前,西双版纳州已在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尚勇片区以及勐海县勐阿镇国有林等野生亚洲象传统栖息地,补种粽叶芦、芭蕉、构树、竹子等亚洲象喜食植物,修复栖息地及食源地9000亩。景洪市亚洲象食物源基地项目也已完成实地考察验收,改造和建立亚洲象食物源补给区1000亩。通过支持大象专属“食堂”建设,为亚洲象提供食物补给,不仅成功引导了外溢象群回归,很大程度上减少亚洲象进村觅食的行为及对周边群众农作物造成的破坏,还吸引了水鹿、野猪等动物前来觅食栖息,呈现出一派万物和谐的生动景象。

同时,西双版纳州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辖区14家金融机构将绿色贷款内嵌线上线下投放渠道,推动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评价内嵌信贷系统和流程,增强绿色信贷识别能力,其中11家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加快线上信贷产品有效对接辖区绿色产业和企业。先后推出“惠农e贷”“融E贷”“经营快贷”等金融线上信贷产品,让绿色金融变得“触手可及”。持续加大机构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线上融资,全州金融机构累计通过应收账款平台发放绿色贷款42笔,金额18.76亿元。

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  呵护亚洲象“雨林家园”

亚洲象的家园在云南南部的热带雨林,“根”和“魂”也在热带雨林,西双版纳州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热带雨林公园”定位目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引导资金流向,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支持雨林保护、雨林修复、雨林回归、林城融合、环境整治“五大工程”,助力雨林回归视野,为亚洲象恢复家园。农业银行西双版纳分行成功为西双版纳州林业和草原局办理了全州(首笔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林业碳汇项目跨境碳汇交易(第一期项目)首付资金的跨境结算,保障共计人民币110万元的香港地区汇入资金顺利落地。该项目碳汇林地覆盖西双版纳州三个县市区内10万亩农地天然林,20年项目期内碳汇减排量预计为175万吨,总金额达1869万元人民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索“乡村振兴+绿色+跨境”模式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农业银行勐腊县支行采取“林权+不动产权”抵押的方式,向西双版纳州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西双版纳宏思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放160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支持森林资源培育,缓解了企业在种植培育、土地整理与复垦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同时给予宽限期两年,解决了种植初期无营业收入的困难。勐腊农村商业银行发放6000万元贷款支持磨憨口岸进境植物种苗及罗汉松特定口岸隔离检疫圃建设,促进绿色企业高速发展,并取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发《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种植资格证书》。另外,农业发展银行西双版纳州分行、中国银行西双版纳州分行分别核定1亿元和8000万元贷款授信,共同支持景洪市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项目,优化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目前,西双版纳州已在全省率先设立热带雨林保护基金,全州森林面积增加到155.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1.34%,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建成了我国首个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开展亚洲象救护、繁育等工作,填补了我国在亚洲象伤、病、遗弃孤儿的收容、救治、抚养等方面的空白。

创设公众责任险  埋单亚洲象“肇事惹祸”

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增加、栖息地适宜性下降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影响,2011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共发生亚洲象肇事案件6147起,受损60431户,造成人员伤亡68起,其中死亡39人、受伤31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同时,亚洲象的生存繁衍也面临巨大的威胁。为解决亚洲象到农田和当地农户“抢粮”、甚至发生冲突的状况,西双版纳州金融机构一直在多方探索构建人象和谐共生家园的新途径。2009年,全球首个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在西双版纳州正式签约;2010年,西双版纳州政府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保险服务协议,平均每年投入1471万元资金。通过金融机构的介入,运用商业保险方式来理赔,有效缓解了政府財力赔偿不足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大象惹祸、保险埋单”的保护模式。

据了解,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具体赔付标准根据各州市投保方案有所差异,以西双版纳为例,保障范围基本涵盖了人身损害及主要财产损失,全年累计补偿限额为4000万元,实施保险试点改革后,每次事故补偿限额为700万元,其中人员伤亡每次事故补偿限额为400万元,每人每次事故补偿限额从过去的3-5万元提高到40万元,受伤补偿金从数千元变为按标准报销医药费、护理费和误工费,并按伤残等级赔偿伤残抚慰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财产损失由过去1%~5%的补偿标准提高到20%~30%。

2010年,全州共受理群众报案164起,涉及到3933户农户,定损439.44万余元,全部由保险公司实时赔付。这一模式实施后,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2011年又扩大到所有受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都纳入公众责任保险,2021年又加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共同承保,并得到了省级林业部门的肯定。截至2021年末,西双版纳野生动物肇事的公众责任险投保金额累计达到1.64亿元,实际保险赔付金额已超过1.56亿元。

强化金融宣传  定制亚洲象“象往卡”

迁徙是亚洲象的本能,亚洲象会根据气候、食物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带领族群前往食物、水源更丰富的地方。2022年8月12日,云南红塔银行在西双版纳分行开业之际,结合西双版纳州特点,为亚洲象量身定制了金融名片——“象往卡”,“象往”一词便来源于大象的迁徙,同时谐音“向往”,意为对神秘西双版纳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未来的向往。该卡片整体为墨绿色,展现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特色,以亚洲象为中心,凸显亚洲象作为西双版纳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名片的特点,卡片整体设计简约时尚、端庄素雅,特色鲜明。“象往卡”,融入了免短信服务费、账户管理年费、电子银行跨行转账手续费等尊享权益,以及持卡到西双版纳地区即可享旅游观光、酒店住宿、特色美食、生活服务方面的折扣优惠等特色权益。截至目前,云南红塔银行西双版纳分行已发放“象往卡”100多张,随着“象往卡”的发行和普及,能够对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野生亚洲象保护起到十分积极的宣传作用。中国银行西双版纳州分行还邀请亚洲象救护和繁育中心的亚洲象医生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亚洲象保护》的党课,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保护亚洲象行动中。

助力中老铁路建设  架起亚洲象“绿色环线”

中老铁路于2015年12月2日开始建设,2021年12月2日正式通车,铁路穿越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将生态环保的高铁与大自然有机融为一景,与栖息于此的野生亚洲象和谐相处,“绿色环线”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在铁路设计过程中,为确保铁路安全和亚洲象迁徙,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通过延长隧道、以桥代路、设置隔离栅栏等措施,将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铁路与亚洲象和谐共生、互不干扰,打造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其中,野象谷站作为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个站点,从“亚洲象”中提取设计元素,以亚洲象灰色和象牙白色为基本背景色,木纹色和绿色为空间点缀色,车站远眺就像一只亚洲象挺着象牙在热带雨林里悠闲漫步,让人心生“象往”。

自铁路建设以来,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统筹全州金融系统服务大局,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困难,全力组织做好中老铁路建设金融服务工作,为“绿色环线”建设贡献了全方位金融服务。农行勐腊县支行主动承担了玉磨铁路最大车站——磨憨站站前广场建设项目筹集17亿元专项债发行的13万元包装费;中国银行西双版纳州分行承购了西双版纳站、野象谷站专项债券4.91亿元,并向橄榄坝站施工单位云南国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勐腊农村商业银行为中老铁路砂石料供应企业西双版纳吉迪盆贸易有限公司提供贷款2700万元;邮储银行西双版纳州分行、工商银行西双版纳州分行向3家铁路建设供应水泥、混凝土的企业提供940万元贷款,有效保障供应链稳定。

同时,还主动外延做好境外金融服务,在外防疫情输入人员出入境严格管控形势下,富滇银行磨憨支行协调疫情指挥中心、公安、边防、海关等部门,采用“边境交接钱款、中老分段运输”模式开展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为老挝北部施工段足额保障现金供应。同时,创新业务为中老铁路建设项目境外务工人员开办代发代收工资业务,坚持跨境金融服务“不停摆”。主动对接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管委会和地方征地拆迁办,落实铁路征地补偿款代拨付事宜,并由建设银行勐腊县支行及时为被征地农户代支付征地补偿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中铁集团金融需求,积极为中老铁路施工单位提供账户开立、代发工资等金融服务,确保资金及时送达。

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畴,为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西双版纳州绿色金融工作方案》,牵头召开全州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滚动形成绿色重点企业指导名单,建立融资需求动态管理清单,指导金融机构主动服务、靶向支持。同时,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体系和各业务工作考评。西雙版纳州金融机构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重点任务,与人民银行政策工具同向发力,把绿色金融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快培育绿色金融新优势,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为亚洲象生存和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作者:高婷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双版纳州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州亚洲象活水
茶叶科技助推亚洲象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上)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下)
行为训练对圈养亚洲象行为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西双版纳州HIV/AIDS 患者病因病机临床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