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

2022-05-30张洁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3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近几十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网络工具,而是与每个行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在现如今的社会,想要推动国家未来的稳步前进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就是各个高校,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作需要有条不紊的循序开展。而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工作一定要与目前高速发展的网络大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提高高校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的网络教育进行研究,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合进去,因材施教,让高校能更好地培养优秀青年。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教育

近些年来,通过网络调查显示我国对互联网产生强烈依赖性的人数逐年增加,而里面约有30%为学生群体,可见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对其产生着影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不光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教育,可以开设相关网络课程教育,通过联系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加强学生的网络教育。让学生能够自我分辨网络上事情的真相,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会人云亦云,对外界事物有着自我的判断。但目前互联网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互联网+”环境的形成较为短暂,即使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要关注学生在网络思想方面的教育,却没有较为充足的教学经验,教学进度缓慢。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的网络教育,就要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出发,将教育方式及手段进行革新,让学生能尽快在这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高校的教育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教育在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都有所改变。第一,拥有更多信息源的互联网储存的数据信息远非以前的人力所及,学生可以更便捷地通过网络进行教育资源的收集与学习。第二,互联网借助大数据技术将突破技术问题,将信息的传播更为快速地进行展开,实现了人们与社会信息的无缝对接。因此为了更好地与互联网时代上面两种特点相融合,高校教育必须配备更优秀的师资力量,去了解分析“互联网+”的背景,不再拘泥于书本,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而是主动去创新、思考。利用互联网里大量的资讯进行分析研判,建设新平台,发展新渠道。最后,互联网的兴起也让社会文化产生了极速变化,多媒体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各种文化开始交汇、融合。而我国的网络信息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让部分社会舆情和不确切的新闻与资讯在网络上肆意地进行传播。部分不健康的文化借着互联网环绕在学生的周围,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危害,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能够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辨别不良文化与信息的能力。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进行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新形式

过去传统的教育几乎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不易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与吸收,还会觉得课堂无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开展才能在课堂上更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互联网的兴起,让这种教育有了实现的可能,可以帮助高校对教育课堂进行有效创新。总之,互联网的兴起确实能改变教育,让学生能更灵活生动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教师的工作开展也将更为便利。

(二)互联网改变了高校教育的主客体

当互联网走近千家万户,高校大学生作为新青年一代,将会更多地使用互联网,这就导致教育发生极大的改变。教育不再仅仅是教授者一人的事情,随着互联网不断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结合,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其影响。网络上海量的资讯可以为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便利,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让学习者容易遭受到信息轰炸,从而带来恐慌、心悸等消极影响,很有可能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慌、畏难等情绪。互联网对教授教育的高等学校教师也产生了影响。因为互联网的时代的到来,网络世界里充斥着各样的虚假信息,教师要从这些庞杂的信息里快速找到积极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让学习者能不被那些消息信息影响,对学习更有兴趣。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戰

(一)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指引不稳定

互联网目前还正处于一个发展中的状态,依旧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尽管互联网的兴起对社会上很多事情都具有推动作用,包括本文开展讨论的高校教育。可互联网有着自身的包容特性,容纳着一切进入其中的信息,大量没有经过核实的信息交织在一起,会造成不合理和失调的现象发生,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开展。总之,现在的互联网还没有完善的办法与措施进行管理,高校难以对网络的外部环境进行控制,就只能对互联网的使用者进行管束。

(二)互联网使高校教育面临复杂性挑战

第一,消极信息会侵袭教育客体。因为互联网的包容性极强,里面的海量资讯鱼龙混杂,且当下国内的监管系统还不够完善,很难将所有的消极信息全部过滤,导致不少虚假和有害信息浮现,那些消极信息甚至垃圾信息会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进行腐蚀,比如说西方有意为之散播的分化言论,会让原本作为国家栋梁的高校大学生的三观发生改变,让他们的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产生缺失。

第二,海量的信息对教授者发出挑战。与过去的传统教学不同,学生们获得信息的来源不再仅仅是教师。而教师为了更好让学生信服,必须在大量丰富资讯里选出有用的信息。例如有学生会先入为主地对网络信息进行相信,从而对开展教育的教师产生怀疑。教师要学会仔细辨别海量信息的优劣,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即时性和有效性。

(三)考验着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

古语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自然有这个年龄段最强的理解与创新能力,这点是教师无法进行比拟的,所以老师往往都是充当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由于互联网是在近十几年间兴起,教育者对互联网的认知并不会比学生高太多,这对网络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题。在互联网时代里,学生想要获取信息,只需要在信息库上进行查找就能迅速搜索到。如果想要学生对教师信服,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权威性。可如果教师面对一个互联网知识比自己更为丰富的学生时,就难以让对方产生信服,自然不易开展教育工作。

尽管教师一直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相关教学能力,但是想要完全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这是现在高校教育者极少有人能做到的。

(四)互联网使教育面临技术性挑战

从古至今,已经有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是必然,就好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大自然无法避免的规律。所以,高校教师应该要保持一种接纳的心态,积极地去分析与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让教育能够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创新。让高校教育与互联网海量数据相融合,这是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难点。不光是教育的主体需要做出改变,高校还面临着诸如教育内容的缺乏的挑战。高校教育的内容想要与互联网相融合,就需要把那些海量的内容进行转化,之后再利用网络平台汇总,使之拥有连续性。所以从一开始,高校就要制定出一套清晰完整的教育方案,并选定好用哪些内容进行教学,还可以发布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点和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将这些全部进行整合与分析,总结出完整的方案,从这方面来确定教学的科学。但是目前的高校辅导员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时存在内容单一死板的问题,教学内容和互联网不够融合,很少有讲授者能够准确运用互联网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四、“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措施

(一)用教育网站引导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拥有了教育相关网站,可是想要利用这些网站去教育学生,第一重要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目光。如果学生对教育网站提不起兴趣,后续就无法展开学生应用平台进行学习的工作,而前行至开展网络教育,则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不光是高校的教师,所有与教育相关的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培养互联网技能。要想创建出富有生命力的网站吸引人,让学生能多多关注并通过其进行教育学习。首先相关工作者要借助高校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页面的设计,让网站拥有更多的互动性、趣味性,使网站能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从教育者的层面出发,告知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大数据信息。虽然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便利,但是面对繁多的信息,学生要拥有自我辨别与合理利用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能本末倒置地被数据控制,而是应该借助网络技术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数据。

(二)强化网络管理规范人

近些年来,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与信息,让我们的生活甚至是与人沟通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便利,让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事的想法成为现实。但在信息高速传输的今天,互联网庞杂的信息里掺杂了不少消极信息,也带来了许多伦理性、法律性问题。高校建立了网络平台,就要保证校园网络后续的良好发展,这就需要校内校外通力合作,进行技术及内容的双重维护。

青少年在学生时期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这种时候必须要对大学生的网络不良信息获取进行严格的控制,不管是利用外界行政手段介入,还是校内利用网络技术去筛选。一边要从源头方面掐断消极信息的往外延伸,另一边要则要每位用户自觉进行维护,而这些需要高校在平时的教学中贯彻法治理念,让健康的绿色文化、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的身心。所以,高校还需要建立网络教育团队,定期开展讲座进行宣传,或者是开展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混乱繁杂的信息海洋中保持情形的头脑。让学生能即使是遇到了信息垃圾,也能理性地分析、筛选。

(三)利用网络开放论坛塑造人

互联网兴起后,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论坛,不少人都会在上面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些论坛往往反映着众人的兴趣所向及近期热点事件,而这些论坛就可以成为高校的教育的开展平台,当作重点关注。高校可以利用好各自的网络平台,运用最新的热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点去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认识社会,以客观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以另类的方式开展教育,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目的。信息时代让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单方面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关系发生了改变,现下更为常见的教育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进步,两部分紧紧联系,一起探求社会与世界。尽管如此,不代表教授者就不需要再进行教学。反而,教育者需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政治觉悟进行提升,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认真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与想法,因材施教地帮学生更好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以及道德水平。

(四)利用数据信息服务人

当互联网越发紧密地与人类生活联系在一起,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为便利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双方不需要面对面就能进行实时沟通,教师也能随时随地帮助有疑问的学生解决问题。

当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在网络平台时,互联网就能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分析,得出宝贵的及时反馈。高校教师及工作者可以通過这些反馈进行总结、分析,进而进行改革与创新。

举个例子,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当前的生活经济状况,高校及教师可以通过查看校园卡的消费情况,对部分家里贫困却碍于面子不好开口的学生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而后为其提供补助或勤工俭学的方式。或者,当高校想对近几年的毕业生社会岗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时,可以利用人才招聘网的材料,对岗位需求变化进行整理,引导学生从自身性格与兴趣及能力出发,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专业与未来职业,拥有科学合理的就业观。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青年,教育方法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了更好地将教育与“互联网+”融合,高校教育的开展也要与时俱进,强化时代特色。处于这股信息洪流中,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线上与线下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达成教育目的。在我国的高校教育系统里,网络教育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高校学生将在此影响下产生更为完整的三观。

新时代的高校青年就是国家的希望,高校教育体系必须不断改善、创新,更好地融合当今的形式,只为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青年,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力量。我国的高校教育必须同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助力高校教育的改革,,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指明路径。

作者单位:张洁    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 健康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杨晓杰,甘玉锋.“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网络教育工作的路径及对策探究[J].才智,2022(06):66-68.

[2]金洪.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研究——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2):236.

[3]崔华洁,乔雨华.“互联网+”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品位·经典,2021(23):75-77+106.

[4]黄龙.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实践样态与创新理路[J].新媒体研究,2021,7(20):44-47.

[5]赵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0(12):108-109.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