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居家安全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2-05-30禹媛华刘朝芹李四涛朱佳雪韩芳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3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糖尿病

禹媛华 刘朝芹 李四涛 朱佳雪 韩芳芳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居家安全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30例确诊并采用居家安全自我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时,存在饮食不合理、运动量不达标以及自身对糖尿病认知程度不够等情况。结论:部分糖尿病患者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水平较低,是今后健康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键词】糖尿病;居家安全;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97 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060-0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现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患者需要长期性的接受治疗来控制自己的血糖指标。糖尿病又可以分为1型与2型。1型糖尿病多为年轻起病,发病原因多与自身免疫系统和疾病感染相关[1]。2型糖尿病发病率极高,患者占了糖尿病总人数的92%左右,相较于1型,2型糖尿病起病并不明显,因此常引起患者的忽视。患者的血糖超过正常值后就开始逐渐升高,常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且患者肥胖、体重超标的占大部分。临床医学又将这些患者称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2]。若糖尿病患者未及时进行治疗,长时间处于血糖水平较高的状态,还可能引发一些相关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

目前,糖尿病症状可使用药物治疗、调节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来改善。但由于医疗资源、患者经济情况等因素的限制,加上糖尿病本身的特点(长时间持续性治疗),医生及医院机构的作用有限,更多的是需要患者在相关人员指导下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后居家实施安全自我管理[3]。我国类似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安全自我管理还处在起步和探索的阶段,需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的为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本研究对本院的30例住院患者进行居家安全自我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安全自我管理的调查,具体内容见下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調查对象

本次调查本院3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开展,调查对象皆为居家安全自我管理的糖尿病患者。

纳入标准:均符合《2014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4]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无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均了解本研究相关内容及标准后自愿参与,并签订相关协议。

排除标准:存在重大脏器功能衰竭;研究期间因意外事件发生(如车祸伤、跌落伤等)而住院;既往有精神病史;中途退出研究(如失联)。

1.2 调查方法以及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居家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及健康行为量表,对患者的疾病情况、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进行调查,问卷为患者自填或患者照顾者填写,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100%。

1.3 数据分析

空腹血糖值控制在6.1mmol/L 以下为理想范围[4],在7.20 mmol/L 以内为能够接受范围。每周进行有氧运动时间在两个半小时以上则视为“运动量达标”的标准。对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判定采用的是问卷中的“糖尿病知识”的题,当患者错误率在40%以上时则为知识掌握不达标。

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自我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研究对象自我管理现状通过[ n (%)]表述,用χ2检验。 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患者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31~86(62.43±10.45)岁;糖尿病病程为4~15(10.43±2.34)年;文化程度最高的为本科,共11例,占比36.67%;最低的为文盲,共19例,占比63.33%。

2.2 自我管理现状

(1)30例患者中,共有22例患者从不根据标准体重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并坚持控制总热量,占比为73.33%;有6例患者有时根据标准体重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并坚持控制总热量,占比为20.00%;有2例患者经常根据标准体重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并坚持控制总热量,占比为6.67%;有0例患者常规根据标准体重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并坚持控制总热量,占比为0.00%。(2)3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从不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标签确认营养、脂肪和钠(盐)含量,占比为40.00%;有14例患者有时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标签确认营养、脂肪和钠(盐)含量,占比为46.67%;有3例患者经常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标签确认营养、脂肪和钠(盐)含量,占比为10.00%;有0例患者常规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标签确认营养、脂肪和钠(盐)含量,占比为0.00。(3)3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从不向卫生保健人员寻求有利于健康的建议及咨询自我照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占比为26.67%;有22例患者有时向卫生保健人员寻求有利于健康的建议及咨询自我照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占比为73.33%;有0例患者经常向卫生保健人员寻求有利于健康的建议及咨询自我照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占比为0.00;有0例患者常规向卫生保健人员寻求有利于健康的建议及咨询自我照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选,占比为0.00。(4)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从不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业余或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跳舞),占比为23.33%;有20例患者有时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业余或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跳舞),占比为66.67%;有3例患者经常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业余或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跳舞),占比为10.00%;有0例患者常规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业余或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跳舞),占比为0.00。(5)3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从不参加关于如何做好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占比为10.00%;有20例患者有时参加关于如何做好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占比为66.67%;有7例患者经常参加关于如何做好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占比为23.33%;有0例患者常规参加关于如何做好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课程或讲座,占比为0.00。(6)3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从不根据医生的饮食处方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占比为3.33%;有26例患者有时根据医生的饮食处方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占比86.67%;有2例患者经常根据医生的饮食处方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占比6.67.%;有1例患者常规根据医生的饮食处方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占比3.33%。(7)30例患者中,1例患者从不定期监测血糖或尿糖的情况,占比为3.33%;有5例患者有时定期监测血糖或尿糖的情况,占比为16.67%;有20例患者经常定期监测血糖或尿糖的情况,占比为66.67%;有4例患者则常规定期监测血糖或尿糖的情况,占比为13.33%。

3 患者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时隐患的相关解决措施

3.1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医院需要在患者在院或即将出院之际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科普和教育等途径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这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还能提升患者在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时的疾病防控能力[5]。在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手册,手册包含内容有患者出院后需要使用的药物,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患者在居家安全管理时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讯技术(QQ 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打电话等)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对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进行随访,及时发现患者居家安全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嘱咐患者改正,降低患者进行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时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6]。

3.2 生活干预

有一部分患者存在自控能力较差的情况。这种情况常表现为患者不按时用药、依旧存在不良生活习惯(例如熬夜、抽烟酗酒等)等。还有一部分老年患者存在记忆力、认知能力下降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忘记用药或者误服的情况发生[7]。并且患者在进行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时,医院不能随时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此类情况,患者家属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生活干预。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养成早睡早起等良好生活习惯。

3.3 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在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时的饮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控制每日糖分的摄入。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单糖或者多糖的食品,如白糖、红糖等,且每天只可以用6 g 以下的盐。若想吃水果,可以选择木瓜、猕猴桃這类含糖量较低的水果,避免食用西瓜、香蕉、荔枝等高糖水果[8]。(2)限制高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花生、肥肉、蛋黄、虾、螃蟹,尽量少吃,食用油也应以植物油为主,多食用绿叶蔬菜,粗纤维的蔬菜。(3)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精米、精面、土豆等,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升糖快的情况,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碳水的摄入量,多食用绿叶蔬菜,粗纤维的杂粮,如小米、荞麦、燕麦等。这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明显的饱腹感,可以延缓饥饿感的时间,同时含糖量也偏低,食用以后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影响。(4)补充足够的纤维素和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入能够促进患者的肠胃蠕动,帮助患者进行消化,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9]。而大多绿叶蔬菜也能够避免血糖的增加,因此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纤维素及维生素。(5)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多喝水有利于患者排泄体内毒素,提高代谢。因此,患者每日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此外,还应注意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1)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降糖药物引发低血糖。

(2)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稀饭、芝麻煳、玉米糊等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不可使用,此类食物会导致餐后一过性的高血糖。

3.4 患者需要学会自我情绪调节

由于糖尿病需要终身的持续性治疗,患者在治疗方面所花资金多,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相关事项较多,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相关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患者需要学会调节情绪。首先,患者需要明白治疗的意义以及重要性,树立治疗的自信心[10]。当负面情绪发生时,可以通过与他人聊天、听音乐等方式来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其次,患者家属也需要多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多换位思考。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平时多询问患者的想法,当患者负面情绪较为严重时,可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有学者在研究中表明,若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控制,心理健康状态较好,还能够对血糖指标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辅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1]。

此外,还可通过同伴教育对患者进行引导,帮助患者正确发泄负面情绪。同伴教育是指将一些具有相同经验、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而具有相同话题的人聚在一起,然后由此类人互相分享自己的信息、技能及观念,来实现教育目标[12]。首先,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让糖尿病病情控制较好,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饮食及运动的患者邀请来开展病友交流会。通过这种有益的分享,可促使患者提升对糖尿病知识的相关认知,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并帮组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的行为习惯,这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13]。其次,通过加强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可通过引导患者向同类人的倾述等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且患者对同类病友的安慰语言较易接受,以此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14]。

3.5 患者需要保证每日的运动量达标

运动疗法在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中极为常见。患者在正常用药、饮食的前提下进行适量的运动,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舒缓糖代谢紊乱现象,稳定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5]。运动又可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法主要以有氧为主,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广场舞、八段锦、散步、瑜伽、慢走等。

但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运动前要监测血糖及血压水平。首先,若血糖水平≤3.9 mmol/L 或者血糖水平≥13.9 mmol/L,则应避免进行运动,避免诱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或者急症状态。其次,在运动前若患者血压水平过高,收缩压(SBP)≥120 mmHg,舒张压(DBP)≥80 mmHg,则应避免进行运动。天气过于寒冷或过于炎热的情况,也不建议进行室外运动。此外,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可以记住一、三、五、七口诀。一指糖尿病患者饭后1 h 运动;三指运动的时候,运动持续时间>30min;五指糖尿病患者每周运动不少于5 d;七指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的时候控制最大的心率,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用170减去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最大的运动心率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基础情况决定。如果基础条件比较差,最大心率应严格控制,且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3.6 患者需要养成定期测血糖的习惯

患者需要了解血糖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在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或家属购买家用血糖检测仪,以便在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时,需要掌握自身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定期(例如每日清晨空腹、每周一早晨空腹)对血糖进行检测。若发现血糖值过高,服用药物后依旧没有降低趋势时,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医护人员叮嘱患者或家属建立居家血糖水平变化日志,这对医师了解患者居家血糖控制效果及调整患者的后续用药和管理方案均具有参考价值。

4 讨论

居家环境是指个人家庭所在地周围的生活环境,例如社区,同时也包括个人的家庭内部环境。患者居家安全是指将院内患者安全向家庭患者安全延伸。与院内患者安全比较而言,患者居家安全通常是在出院后选择回家康复的患者,或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时间进行持续性治疗的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

根据本次调查的30例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很多患者在自我管理期间对自己血糖程度不了解,还存在不运动或是运动量不达标、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缺乏以及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情况,这些均为造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若患者想在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期间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就必须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若糖尿病患者想在居家安全自我管理期间控制好血糖,控制疾病的进展速度,就必须提高自己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同时做到按医嘱用药、合理饮食、运动、端正生活习惯、定时检测血糖、学会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 梁茜,靳智蕴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现状调查 [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4):870-872.

[2] 姚静静,王海鹏,黄小敏,等 . 山东省 2 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现状及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5):573-577.

[3] 宋娉,段宝凤,冯云华,等 . 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调查研究 [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22-24.

[4] 刘林,徐慧文,王世伟,等 . 自我效能在空巢老年 2 型糖尿病病人心理痛苦与自我管理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1):1621-1625.

[5] 赵子煜,高志娟,陆嘉燕,等 . 目视健康管理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行为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3):100-104.

[6] 周一帆,白俊芬,李林 . 强化健康教育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1):49-50.

[7] 邓诗姣,于杰,于海星,等 .2 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现状及其与社区管理管理年限的关系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81-4385,4393.

[8] 张珊,董文兰,毛凡,等 .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 2 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干预效果分析 [J]. 中華流行病学杂志,2019,40(2):170-174.

[9] 周莹 . 基于“互联网 +”理念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 [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15(6):55-56.

[10] 金玲玲,叶青,马雨杨,等 . 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三位一体”糖尿病精细化管理模式干预效果评价 [J]. 中国公共卫生,2020,36(5):164-167.

[11] 王宗芳 . 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现状调查及其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14-16.

[12] 于尚,杨巧芳,张运生,等 . 河南省农村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0):153-155.

[13] 赵小磊,黄厚强,郑思琳,等 . 基于自我效能的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行为影响的系统评价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8):631-639.

[14] 彭闵,许景灿,周秋红,等 . 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情境因素分析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2):21-25.

[15] 李凤娇,李红,吕艳莹,等 . 蒙古族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2):307-308.

(收稿日期:2021-09-14)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试论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及价值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