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石善政朱宇亮

职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学策略

石善政 朱宇亮

摘 要:技工院校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性不够,如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较低、教学中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融合等,这些不仅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本文运用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优化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策略,包括创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师技能素养、应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等内容,以期解决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质量不高问题。

关键词: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 技工院校 教学策略

当下,教育教学工作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针对技工院校的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工作存在的实践性不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融合等问题,数控机械加工类专业教师有必要将创新元素引入到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们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其既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也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一、技工院校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技工院校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专业性较强,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自身对专业技能的实践性了解不够,往往照本宣科、一味进行理论灌输,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主体位置,而学生则处于客体位置,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学生逐渐对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内容失去兴趣,学习效率降低,不仅不利于学生数控机械加工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技能学习也产生不利影响。

技工院校的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内容相对较多,因此数控机械加工类专业学生学习任务相对繁重。一些技工院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般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传授上,学校在考核上对理论考试也更加重视,学生面对持续增加的考试压力,就会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动手实践操作的时间相对变少,久而久之,技能水平无法提高,实践能力成为学生的短板,这与技工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

由于技工院校教学存在理论和实践脱离的问题,再加上如今数控机械加工技术快速发展,工厂中不断应用创新性的加工工艺技术,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难以适应,经常出现一方面将原有的知识与技能遗忘,一方面又对新工艺与技术了解不够深入的尴尬情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这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二、技工院校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策略

(一)强化专业教师的技能培养

技工院校数控机械加工类专业的教师在加深理论教学深度和拓展理论教学广度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以及实践性技能教学水平。技工院校应将专业性实践场所提供给教师,根据社会实践岗位的技能需求,对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对口企业紧密结合。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帮助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技工院校要积极进行不同类型项目的开发工作。管理部门要充分信任教师,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校内工程项目当中,把数控机械加工类的设备设施引入到实训基地建设、实验装备项目当中,在项目开发与教学体系设计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其职业发展意识进行强化。技工院校也可以定期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进入企业,了解、学习先进数控机械加工技术,解析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并将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的知识带入教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增强技能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师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以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数控机械加工及其相关的生产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进行生产加工各类产品的实践操作,从而获得生产实践所需要的各项技能,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学生通过参加真实的企业实践活动,在学校学习期间便可以吸收更加多元的企业文化,同时借助实践操作的方式了解和体验企业生产流程,掌握多种实践操作技能。

(二)重视教学思想创新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必須增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教师要从教学思想层面上增强创新意识。不管是进行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技术含量较高的新的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把教学手段视为师生进行沟通的桥梁。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起到反向的激励作用,促进教师持续提升综合教学水平。

(三)加强工学结合

在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当中,深入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非常重要。在进行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创建与真实情况更加接近的教学情境,明确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对教学设备进行整合和应用,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利用合作企业的最新设备,让学生了解当下最新的数控机械加工技术发展与运用现状,并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介绍和演示,为学生们展示更多企业实际的生产与加工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件加工过程中学习夹具、刀具、机床等多元化的操作知识和技能。

(四)开展模块化教学

数控机械加工的模块化教学属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其运用对知识模块进行组建的方式,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促使学生在集中的时间内更加高效地吸收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对数控机械加工工艺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将教学工作分为3个不同的教学模块。在首个模块中,教学侧重点集中在基础性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知识上;在第二个模块中,将数控车削专业知识等实践教学案例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最后一个模块中,结合企业加工案例,解析数控铁削加工技术,模拟真实的企业场景,同时对学生取得的实践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比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数控铁床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指令”板块的知识时,教师要首先明确教学工作的重点,即刀具半径补偿指令的实践应用。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斯沃仿真软件导入需要讲授的课程知识,对刀具半径补偿操作的实践步骤予以解析,对补偿指令应用过程加以明确。

(五)引入信息化教学元素

如今,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逐渐渗透到不同的行业领域中。在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的背景下,教师更多地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成为必然。

在新的教学环境当中,教师需要关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为学生们创建更具探究性与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比如,在进行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的基础教学工作时,需要对轴的相关知识进行讲授,解析轴的结构、零件的固定模式、轴的分类及应用方式等。在理论知识传授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平台,制作直观生动的课件,引导学生掌握轴的分类、结构、零件固定形式以及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实践应用板块,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网络助学平台,借助数据资源库搜索目标信息。在取得基础教学成效后,教师可以引出本章节的重点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轴的承载形态以及轴上零件的固定形式,提升知识难度,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专业知识。在学生准备去企业进行实训时,先采用数控综合实训仿真平台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学生在熟悉模拟操作以后再进入实际操作,会更加顺畅且学习效率更高。由此可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重点与知识难点更为直观,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运用知识奠定基础。

(六)重视考核体系创新

技工院校数控机械加工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应具有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技工院校在考核学生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考试。为了使考核工作更具全面性,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及日常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因为数控机械加工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到企业由相应的师傅带领学习技能知识,所以,在考核学生时,教师也应该参考带教师傅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评价进行综合打分。技工院校也应设计出更具科学性、规范性以及针对性的考评方案,从而更加真实地考核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小結

技工院校在进行数控机械加工类课程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磨炼与提高,保证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蓓.五年制中中职“3+2”《数控机械加工及操作》课程衔接模式探索[J].才智,2018(35).

[2]龚永忠.浅谈中职机械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教学应用[J].学周刊,2018(20).

[3]李瑞芳.职业教育中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0).

[4]徐俊.校企合作机制下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6).

[5]忽建蕊.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J].中国培训,2016(3).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