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蒙运动影响下的造型艺术美学研究

2022-05-30刘璐

艺术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道德观

摘要:18世纪的法国处在社会转型阶段,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上都产生了比较剧烈的社会动荡,涌现出许多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和文学家,他们以不同的形式逐渐出现在世人眼中。当时的思想家们认为,社会腐败主要是贵族阶级道德堕落导致的,而寻求人的道德完善要靠艺术来实现。受这些思想家的影响,法国画坛上开始兴起宣扬资产阶级家庭道德观念题材的绘画作品。而让·巴蒂斯特·格勒兹正是在这一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颇具特点的创作思想与艺术道路。让·巴蒂斯特·格勒兹专门描绘市民的生活风俗,通过画面内容和细节反映道德训诫的意义,通过作品传递出深层的艺术美与道德观念美。文章以其作品《乡村的订婚》为例,探讨其绘画的造型艺术美。

关键词:造型艺术美学;启蒙运动;《乡村的订婚》;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6-0-03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是18世纪法国艺术家的杰出代表,擅长肖像画和风俗画,是古典画风的忠实追随者,其精致细腻的作品代表了法国绘画的“最高理想”。他的艺术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德尼·狄德罗的推崇与赞扬。“狄德罗基本保持了一种古典主义的评价标准,他分析作品的题材、构图、画面的主次关系,依照逻辑画面应有的结构等,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其道德评价。”[1]

启蒙运动时代强调科学理性,而在启蒙时代开启之前,艺术领域的洛可可风格大行其道。这种风格脱胎于巴洛克时期,盛行于路易十五时代,极尽奢华壮丽,尤其是装饰十分夸张。而赞同启蒙思想的人反对洛可可这种充满低级趣味的华丽盛装的贵族,艺术家也拒绝这种轻浮无用的主题。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艺术非常符合思想家对法国社会道德观念艺术和美学的追求,因此,在后期,其艺术表现方式深受启蒙运动思想家的高度赞扬与推崇。在众多艺术品中,他的作品《乡村的订婚》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1 时代背景

17—18世纪发生了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后有力地解放封建思想运动之一。这场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即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思想以及特权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这场启蒙运动以17世纪的自然科学与哲学成果为基础,启蒙学者提出,就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人也可以凭借理性的力量发现关于自然的规律,探寻人与社会的关系,追寻理想中的幸福。启蒙学者用理性和进步的思想冲击着保守的陈旧观念,反对任何禁锢思想、压制自由的制度。

在启蒙运动高歌猛进之时,艺术也在迅猛突变,艺术家们越来越注重采用更自然的方式表现作品。用自然主义方式表现的风景画最受欢迎,这些风景画所表现的并非理想化的风光,而是真实的元素。作为对洛可可时代之腐朽的回应,这些作品想要表明:只要用心去发现,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简洁、纯粹之美感。

就早期的启蒙艺术家而言,他们想要重新创造的那个理想,只能去古典时代的作品中寻找。艺术家们从古典时代简洁的线条、流畅的作品中受到了启发,到希腊和罗马观赏经典时代的艺术作品,取法这些作品的创作之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启蒙艺术题材转向了都市,致力于发现工业之奇、科学之美,而不是表现俗物。与此同时,在诞生并滋养了洛可可的法国,画家的关注点也从凡尔赛的权贵阶层移开,开始关注大街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启蒙运动是一个全欧性的思想解放运动,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欧洲民众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解放了,从而为即将来临的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2]这场运动意义重大,为艺术开辟了新的审美道路,也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启蒙运动所提倡的美学是人类从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人类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 艺术经历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出生于社会底层的泥瓦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并没有受到父亲的器重,后来在外祖父的帮助下,进入里昂美术学校就读学习,因为勤奋和努力,所以很快就转学巴黎进入美术学院学画。在学习的时候,他感受到艺术和社会的变化,由于法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观众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经济和社会体系以中产阶级为主要力量。在这样的社会影响下,思想家和艺术家感受到变化,并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艺术道路受到了德尼·狄德罗的很大影响。德尼·狄德罗编写了《百科全书》这部巨著,他对当时哲学家的新思想进行大量的吸收与宣传,很多观点尖锐地批判了专制制度,提倡理性主义、人道主义与唯物主义。“德尼·狄德罗对社会的变迁非常敏感,市民阶级的兴起使当时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民家庭和职业天地代替了神话传说和英雄,旧的政治主题换上了当前的社会和道德问题。”[3]法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当时腐朽没落的贵族美术深恶痛绝,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其中启蒙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德尼·狄德罗对此批判得最为强烈。德尼·狄德罗在思想深度上批判宗教神学的谬误,宣扬理性,提倡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

1761年,让·巴蒂斯特·格勒兹展出他的新作《乡村的订婚》,他的好友启蒙运动思想家德尼·狄德罗在沙龙中见到这幅画后,竟然将这幅画作细致完整地讲述了一遍,并称赞画作细致入微。在当时看到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作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总是有很多人挤在作品前面。这幅作品的题材是美妙的,看到這幅画时会感到一种柔和的情绪。《乡村的订婚》的大获成功,使让·巴蒂斯特·格勒兹成为法国巴黎颇有名望的艺术家。

艺术反映生活一定要做到现实,艺术的一切力量都在现实之中,脱离人生的本真,过度夸张人生或美化丑化人生,都会给艺术带来伤害。尽管艺术是现实的反映,但终究与现实有所不同。艺术家并不可能完全按原样对现实事物进行再创作,只有运用艺术语言才能产生一种近乎原本的译本。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作品大多反映第三等级的道德生活,在艺术中特别善于用多愁善感的方式讲故事。而用画面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描写市民生活风俗的场景,正好满足了社会上宣扬资产阶级家庭道德观念的需要,因此,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艺术受到这一时期思想家的普遍赞誉。

《乡村的订婚》是一幅洛可可风格后期的绘画作品,当浮华做作、被过度美化的洛可可艳情艺术遭到社会的强烈抨击时,矫揉造作的画风就让位给再现生活。在启蒙运动之前的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所体现的贵族趣味与法国长期以来贵族生活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贵族精致的生活态度已经深深根植于平民百姓的意识之中,无论是他们工作还是生活都有这种趣味的烙印”[4]。启蒙运动的发展带动了法国美学方面的转变,对大多数中产阶级而言,像《乡村的订婚》这样的油画,对他们格外有吸引力。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笔下对淳朴生活家庭道德的说教,是回归自然,是不受感情冲动的天真。不过这并没有招致大家的厌恶,反而让许多沙龙美展的游客在其画作前掩面痛哭,这也是其村舍风俗画大获成功的一个原因。

3 作品画面

《乡村的订婚》是让·巴蒂斯特·格勒兹在1761年创作的布面油画,作品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乡村的订婚》讲述了一对乡村夫妇订婚的故事。在简朴的乡村房屋内,新婚的小夫妻手臂交织在一起。“画面是在一个狭窄得如同舞台一般的空间展开的,正面的一堵墙阻止了观看者的目光向内延伸,而只能把目光集中在一字排开的诸多人物以及情节上面。”[5]作品描绘了带有戏剧性的家庭场景,仿佛舞台造型的“活人画”,将意大利古典主义绘画技巧与荷兰风俗画相结合的方式,使让·巴蒂斯特·格勒兹获得了巨大成功,社会声望达到顶峰。

画面中间,新娘身着洁白的礼服,胸前佩戴胸花,眼帘低垂,神色腼腆而又难掩心中的欣喜。画面左侧是新娘的母亲与妹妹,妹妹挽着新娘的手臂,靠在新娘的身上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母亲则握着新娘的手腕,为她找到归宿而感到高兴,同时也显露出母亲在女儿出嫁时的不舍。

这幅画表明乡村订婚应取得家长的同意,并请公证人来作证。画面的右侧是女子的丈夫,男方在交纳订婚礼金,这是婚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岳父嘱咐新郎要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岳父身后的女子是新娘的姐姐,她满脸羡慕,似乎在想为什么新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上人。新郎与岳父在交谈,其余的家庭成员在陪伴拜见的客人,画面最右侧还有一名黑衣黑帽的乡村公证人,他拿着公证书证明订婚的合法性。作品用简洁的内容,表现出穷人比那些没有道德的贵族阶级更具有天然美德和真实的情感。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进行艺术活动的年代,是法国封建君主制逐渐腐化堕落、启蒙思想高涨的时代。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提出,文艺家应该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要创作有道德理想的作品。让·巴蒂斯特·格勒兹《乡村的订婚》讲述的便是幸福的乡村爱情故事,作品简单明了,内容质朴真实,无洛可可那般华美的装饰,也无任何多余的点缀。《乡村的订婚》表现了平凡人家的情爱观,作品中带有道德训诫的意味,体现了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思想。

4 细节描绘

启蒙运动让艺术走进了普通人家,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乡村的订婚》通过对人物性格、相貌、衣着打扮、周围环境等的描绘,深刻反映出民族、时代与当地风俗习惯等。订婚小伙送聘礼时对准岳父的毕恭毕敬;准新娘虽然表面腼腆害羞,但心里非常高兴;旁边的伤心小妹妹倚靠着准新娘,体现出姐妹情深;而另一旁的大姐却是满腔妒忌……这些不同人物的心理刻画都极其真实和独特。

《乡村的订婚》这幅画中的人物很自然地组成了若干组,整个画面构成了相互关联的半月形布局,既坐立有致,又形成了高低错落的节奏感,冷暖色调相间布局,画面显得和谐温馨。与此同时,细心的作者还将左下角的母鸡一家和人类家庭做了有趣的对比。画面前景描绘了母鸡和雏鸡,其中有只小鸡离开群体,独自站在食盘的边缘上,象征着新娘即将离开她的娘家。这两个家庭都有一个成员与集体分离,点明了普通人天生本能的特点。

表面上来看,这幅画好像和启蒙思想并没有太大关联,但画面中所体现的思想正是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作品中整洁、正派且质朴的家庭成员,表现出有爱、奉献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充分体现了质朴的穷人因为更贴近自然,所以比有教养但放荡的贵族更具天生的美德和真诚情感的社会信条。另外,《乡村的婚礼》这幅作品也展现了启蒙思想对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影响。

风俗画的新路使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作品《乡村的订婚》在1761年沙龙展出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作品真实再现了法国农村家庭的大事。除了《乡村的订婚》这幅作品之外,让·巴蒂斯特·格勒兹还有许多艺术品也展现出一定的启蒙思想。例如,格勒兹极其注重作品主题的选择,在《宠坏的孩子》《父亲的诅咒》《破碎的鸡蛋》等作品中都采用了优秀的艺术语言,巧妙地宣扬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在洛可可风受到强烈抨击的情况下,其对艺术进行美化,渐渐让位给再现生活,用理性对抗自由放任,用回归自然对抗矫揉造作,用风俗画、静物画代替装饰画、历史画。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艺术具有启蒙进步的倾向,但是其民主思想和道德说教艺术,仍然具有强烈的学院派风格。在构图与人物形象塑造上还存在过于理想化和虚构的局限性,尽管有现实主义的倾向,但是也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启蒙运动代表思想家德尼·狄德罗指出,每一件雕刻和每一幅画都必须是有原则的,都必须是对观赏者有教育意义的。

5 结语

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更贴近现实和群众,一方面对推动近代现实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艺术以自然语言抒发浓烈的感情,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思想的兴起作了铺垫。这一时期的很多思想家与艺术家认真地探讨美学各方面的问题,得出一些思想方法。启蒙思想家们逐渐认识到美具有社会性,思想也逐渐变得辩证起来,尤其是在感性与理性、自然与艺术以及研究自然与研究古典这一系列关系的看法上变得更加客观。有人赞颂启蒙运动所带来的题材和风格的转变,但启蒙运动的批评者则认为,新的艺术风格鼓吹众阶级平等,而这恰恰开启了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终止之日,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

參考文献:

[1] 李宏.西方美术理论简史[M]. 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234.

[2] 徐鹤森.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91-95.

[3] 王洪斌.狄德罗启蒙思想的张力:从美学、艺术的视角来考察[J].艺海,2007(3):20-22.

[4] 宋桂芳.法国洛可可造型艺术的美学阐释[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5] 叶丹.哀婉的戏剧:评法国画家格勒兹[J].美术大观,2016(1):20-27,2-3,161.

作者简介:刘璐(1997—),女,辽宁凌源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观
马克思道德观基础新论——精神和肉体关系视角下的马克思“道德论”与“反道德论”
新时代幼儿教师道德观的反思与超越——基于职业伦理理论视角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浅谈《汤姆·琼斯》中人物的道德观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启示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理念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