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新老年群体艺术活动参与效用分析

2022-05-30刘兆杰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艺术活动

摘要:我国老龄化进入深化期,老年群体更替,“50后”“60后”新老年群体登上时代舞台,这一群体显现出较传统老年群体不同的特征,体现在身心、行为、社会三个层面,同时参与艺术活动的需求也有所提高,呈现出艺术参与日常化、艺术活动专业化等特点,艺术活动能很好地陶冶老年人的情操,在一定程度上疗愈老年人晚年的孤单。文章分析新老年群体艺术活动参与特征,分析新老年群体艺术活动参与效用,为新时期老年人更好地利用艺术疗愈自身、陶冶情操提供借鉴。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新老年群体;艺术活动;参与效用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3

1 概念界定

1.1 积极老龄化

随着人们对老龄化的认识日趋深入,老年人被视为被照顾、被赡养角色的消极老化观念受到质疑和挑战。“伴随人们年龄增长,為提高生活质量而优化健康、社会参与和保障机会过程”的积极老龄化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的内涵由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标明三大维度:健康、社会参与、保障。社会参与是其核心。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社会生产消费和社会价值创造,在身心状态和经济方面更加独立自由。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群体从刻板负面的弱势印象中出离,主动积极发挥余热,独立自主地跟进社会,创造新的社会价值。老年人的艺术参与活动是其社会参与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1.2 新老年群体

在我国群体更替背景下,“50后”“60后”新老年群体逐步取代传统老年群体,新老年群体在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参与意识等方面,都显现出与传统老年群体完全不同的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老年群体除了面临养老金压力、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家庭照顾人员不足等问题之外,还需要更加丰富的养老服务。当前,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开办老年大学、设立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提供机会增进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系、鼓励老年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成为积极老龄化重要的研究课题[1]。本文提及的新老年群体主要以出生年代划分,界定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老年人为新老年群体。

1.3 老年艺术活动

参与老年艺术活动是老年人放松身心、“老有所乐”的重要途径,也是老年人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培养爱好、乐趣,走向“老有所为”的新时代载体。对于新时代的老年群体来说,艺术活动是他们的心之所向和精神寄托。随着积极老龄化概念的深入人心,“50后”“60后”老年人对知识更新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开办老年人艺术活动成为促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及的老年艺术活动类型主要为影视欣赏活动、音乐类活动、美术类活动、摄影类活动等。

2 新老年群体特征

在积极老龄化框架中,个人、行为、健康和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五大要素起了重要作用[2],为便于后续艺术活动参与特征和效用的分析讨论,对新老年群体特征的描述将从新老年群体的身心特征、行为特征及社会特征三方面入手。

2.1 身心特征

2.1.1 健康状况良好,精力充沛

“50后”“60后”的新老年群体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视力下降。总体来说,新老年群体的生理老化并不明显。2018年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下文简称“2018年Charls数据”)显示,超七成新老年人认为个人健康状况处于中上水平,有较多体力和精力。

2.1.2 代际交流减弱,独立意识增强

如今,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比例已达半数,空巢老人总数已突破一亿人次,其中,独居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10[3]。2018年Charls数据显示,“50后”老年群体中约七成未发生代际照料行为,相较传统老年群体,新老年群体与子代群体个体化意识较强,同时注重独立空间,代际间居住距离拉长使得情感互通削减。

2.2 行为特征

2.2.1 新事物包容性强,学习兴趣较高

能否使用互联网是衡量老年人接受新事物,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力的重要指标[4]。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使用互联网的比重至少达到33%,而到2055年以后,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使用互联网的比重至少达到85%,而且这一时期高龄老年人口中,也将有超过三成的人能够使用互联网[5]。新老年群体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时代成长,思想上较传统老年群体更为开放,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

2.2.2 社会活跃度高,热爱社交

2011年、2013年、2015年Charls数据显示,所调查老人至少参与一项社会活动的比例分别为50%、59%、56%,同时老年群体艺术活动参与积极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6],参与艺术活动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团体化。新老年群体的社交网络较传统老年群体更开阔,且参与活动类型较为多样,社会活动热情更高。

2.3 社会特征

2.3.1 受教育程度较高

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其呈现出随年龄的提高而降低的总体趋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25~3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0年,45~5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即当下新老年群体)接近9年,而60~6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减少至6.5年,8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仅有3.3年。2018年Charls数据显示,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新老年群体中,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数群体占比高出传统老年群体(50年代前出生)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数群体约10%。受时代限制,较早出生的人群,接受的文化教育相对晚出生的人群少。因而相较于2010年时已经步入老年的传统老年群体,新老年群体文化教育水平较高。

2.3.2 多为“有房一族”,经济实力较强

新老年群体大多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积累了财富[7],从家庭财富总量看,现阶段我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口家庭财富拥有量处于高水平段,远高于传统高龄老年群体。现阶段,40~79岁人群房产拥有比例高达80%,50年代新老年群体大多受惠于市场改革,或通过福利分配获得房产或以低价购入房产,拥有至少一套房产[8]。在房产私有化、流通性强的当今社会,他们拥有的房产是支持其自由安排晚年生活的资金保障,随之而来的是更加膨胀的养老消费欲望和更高的消费水平。

3 新老年群体参与艺术活动的特征

3.1 参与活动类型分析

3.1.1 社交性增强,注重个人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新老年群体主要艺术活动集中在跳广场舞、合唱等方面,参与活动多具自我愉悦性质,社交需求较大。同时学习器乐、书法、绘画等提升个人精神力和健康度的个人活动,说明新老年群体对自身健康和脑力的关注度较高,自我提升意识较强。

3.1.2 接轨数字化,网络融入度高

与传统老年群体相比,新老年群体活动的突出特征在于上网观影、阅读這一活动的高比例和高频率。2015年Charls数据显示,总体老年群体社会参与活动中,上网观影、阅读的参与人数仅占3%;2018年剔除传统老年群体数据,Charles数据显示新老年群体“上网观影、阅读”的比例高出约10%,这说明新老年群体对数字化社会有更高的包容度和融入度。

3.2 参与活动偏好分析

新老年群体参与活动频次呈现日常化特征。

3.2.1 整体参与意愿高,呈现日常化趋势

参与艺术活动的老年人,参与频率为“差不多每天”“差不多每周”的分别为38%、22%,参与书法、绘画活动的老年人分别为32%、29%,频率较为平均。上网观影、阅读已经成为新老年群体的日常,“差不多每天”参与这一艺术活动的老年人超过八成。这可能是由于数字化社会到来,新老年群体对信息化的包容度更高,且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足够的精力。跳广场舞、参加合唱团活动的老年人,参与频率为“差不多每天”的在六成以上,可见此类活动已成为新老年群体每日的惯常活动。

相关数据显示,新老年群体中超过半数参与了一项以上艺术活动,且频率为“差不多每天”的人数占比较大,参与艺术活动成为新老年群体的日常行为。

3.2.2 活动私密感增强

在“亲友共同观影”中,选择“不经常”的老年人人数超过七成,这可能与新老年人注重私密的观念或家庭关系疏远、邻里淡漠化的社会现象相关。

4 艺术活动对老年生活的效用

4.1 生理层面

参加艺术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老年人身体,大多数艺术活动(如舞蹈、器乐)注重身体的姿态和谐、音调的律动优美,重视技巧而非蛮力,对体力的强度和耐性要求不高,十分适合老年人学习。适当运动可以强健老年人的体魄,同时艺术活动也能活跃老年人的思维,强化老年人的智力。

参加艺术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病发作的概率。如前文所述,一方面,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而降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病症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活跃思维、动脑动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力,对防治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有一定功效。

4.2 心理层面

参加艺术活动有利于老年人陶冶艺术情操。与其他活动相比,艺术活动本身就具有丰富精神的特性,适合历经沧桑、阅历丰富的老年人。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新老年群体而言,艺术活动无疑有利于精神升华和灵魂愉悦。

参加艺术活动有助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老年人大多已走下岗位,无事一身轻,因此接触的外界环境有限,参加艺术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日常生活,更好地达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境界。

5 建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新老年群体代替传统老年群体走进大众的视野,其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显著提升,文化消费观念发生较大变化,消费水平也显著提高,然而目前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却被低估,在老年人文化产品、老年人艺术活动方面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政府应当在财政方面加大对地方老年文化艺术的支持力度,带头宣传,筹集公益基金,为老年人艺术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要引导老年艺术活动社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老年人艺术活动能够常态化组织。

要加强对老年人艺术活动的宣传,以心换心。可以通过现有新兴媒体手段组织老年艺术活动的相关事务,展示老年艺术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营造精神上关怀老年人、活动上维护老年人、生活中照料老年人的良好活动氛围,以心换心,与老年群体建立良性关系。

如前文所述,新老年群体对晚年生活的追求不单单局限在物质层面,“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精神追求是新老年群体更加在意的。应鼓励养老服务机构积极组织专为老年人服务的艺术活动,引导老年人参与多姿多彩、有益身心的艺术活动,以各种形式秀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美丽模样,为老年人带来艺术的愉悦与享受,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社团方面,可尝试开展老年艺术活动新项目,采用新形式,服务老年群体。我国幅员辽阔,民间社团可结合地方特色,开展适合当地老年人参与的艺术活动,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比赛。鼓励老年人参加艺术活动,不仅有利于他们艺术素质、艺术能力的提高,还能满足老年人自身的精神追求,使老年人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

6 结语

随着老年群体的更替,新老年群体登上时代舞台,其对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助力老年人艺术活动的举办,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倾听老年人艺术新需求,更好地促进我国积极老龄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远.老年群体更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考虑的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37(11):1-8.

[2] 翟振武.“新一代”老年人呼唤养老政策设计新思路[J].探索与争鸣,2015(12):18-21.

[3] 刘璟.“新老年”的变化需求透视[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5(7):12-15.

[4] 姚远.老年群体更替对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3):69-74.

[5] 姚远.老龄社会发展理论:基于“群体-权益”要素的构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的理论创新[J].老龄科学研究,2015,3(5):3-12.

[6] 翟振武,李龙.老年标准和定义的再探讨[J].人口研究,2014,38(6):57-63.

[7] 姚远,陈昫.老龄问题群体分析视角理论框架构建研究[J].人口研究,2013,37(2):73-82.

[8] 庄子扬.大数据在文艺活动上对养老的影响分析[J].戏剧之家,2020(7):222.

作者简介:刘兆杰(1998—),女,山东日照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信息与社会。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艺术活动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让幼儿园成为幼儿艺术创作的摇篮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媒体时代老年受众对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诉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