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2022-05-30陆丹

教育界·A 2022年18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不少学生的思维处于低水平阶段,思考的方式趋同、单一,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难以得到发展。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理解、思考、评价、应用文本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教师应该基于高阶思维的整体性、发展性等特征,深入分析文本,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生长;融入创意,让学生的思维灵动地飞扬;引发学生思考,开展评价,让思维不断地深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

作者简介:陆丹(1982—),女,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

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学生从信息的接收到观点的表达,需要经过思考,也就是说,从阅读向表达过渡的必备要素是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是开展阅读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完成阅读与写作任务,学会表达。目前,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缺乏开放性与灵活性,往往只通过反复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学生的高阶思维主要表现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思考、表达、延伸等方面的能力超出一般水平[1]。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形成高阶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设计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批判、创造的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关注点从对文本内容本身的了解转移至对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上,从对文本的表层含义的掌握转移至对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和理解上,探寻语言本真,以及作者采用某些写作手法的用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2]。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逐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分析整合,让思维自由地生长

部分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常常会出现难以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注重加强语文知识整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找出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主旨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在开展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厘清文章的层次、脉络,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内涵,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生是否具备高阶阅读能力的一个判断标准是他们能否整合文本信息,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相互融合。 例如,名师王崧舟在《小珊迪》这篇课文的观摩课中,先从题目中的“小”这个字入手,之后引导学生围绕“小珊迪具备哪些精神品质?”这一问题品味文本,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进而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王崧舟老师在讲解本课时,从整体出发,抓住了文章的关键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有效整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高阶阅读能力。

又如,课文《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它与《盘古开天地》这篇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课文存在较大差异。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并且,这些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神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为了加深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绘制一张网状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因此众神领袖宙斯要对他进行严厉的惩罚;而普罗米修斯为了造福人类,甘愿受到惩罚;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为普罗米修斯受到惩罚感到愤愤不平,于是解救了他。这篇课文体现了普罗米修斯极富同情心、十分勇敢的性格特点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惩罚”一词十分关键。学生通过这个词语,能够很快了解文章的大意,深刻体会到人物的精神。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教学资源,从课文的整体出发,再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文本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再如,教师在教学《夸父追日》时,可以设置“创编故事,再塑夸父形象”的环节。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列子》和《山海经》中关于夸父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并简要概括故事情节。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查阅过的其他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编有关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他与太阳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的故事。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分享,并根据其他同学的点评完善自己的故事内容。在上述活动中,学生阅读不同版本的《夸父追日》,概括故事情节,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编新的故事,重新塑造夸父的形象,不仅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培养自身的高阶阅读能力。

教师应从教材的整体性出发,善于将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从文章的某些语句出发,让学生对关键信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进行自主阅读,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中的内涵,并了解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达成教学目标。

二、融入创意,让思维灵动地飞扬

为了让学生学会对语言文字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理性思考,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文字素材,掌握阅读学习方法,学会进行知识迁移,而且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语言的发展[3]。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经典文本进行阅读与赏析,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大名著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值得每个人去品读。但笔者发现,自己所带的班上不少学生比起阅读原著,更喜欢看由原著改编的电视剧。为了调动学生阅读这些经典文本的积极性,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并对课堂内容进行了适度拓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笔者回想起自己在孩童时期曾经听过的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印象十分深刻,一听到评书开头的“话说……”,就激起了兴趣;听到评书最后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句话,又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之后的故事情节。在向学生讲解《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时,笔者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这个故事分成三部分,并将每个部分改写成评书的形式。学生可以融入创意,对故事内容进行适当改编,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配上一些肢体动作,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给予自己的作品客观、全面的评价。

又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讲述了关于鲁滨逊在无人的荒岛上生活的故事。在故事中,无论鲁滨逊碰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沉着冷静地应对。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明白自己在身处绝境时,要善于对这件事的好处与坏处进行分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战胜困难。在教完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作业内容为:学生需要先回忆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或产生的烦恼,将它们一一进行罗列,并像鲁滨逊那样分析这件事的好处和坏处,然后与其他同学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最后填写表格内容(如表1所示)。

教师设计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会迁移知识,运用结构化思维分析问题,还可以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价值。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思考评价,让思维不断地深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需要基于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创作背景,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并且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个性化表达。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本内容丰富,课文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相关问题,提高自身的高阶阅读能力,从而实现阅读学习目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聚焦中心句进行讲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之后,教师可以围绕“信赖”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依次从作者、小鸟、读者的角度思考“信赖”一词的内涵。又如,《漏》这篇课文语言诙谐,意味深长。教师可以在本课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复述故事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生活情境:请你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在某位学生讲述完之后,其他学生需要根据“小听众评价表”(如表2所示)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对这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评价表中的评价指标,优化故事内容,在讲述故事时采用更加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注意调整自己的语气、表情,吸引班上同学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获得成就感。教师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自主进行思考与评价,有利于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内涵的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在复述故事时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而提升阅读学习效果。学生在进行个性化表达和评价他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考,是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也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进行的。

结语

教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旨在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加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语句、文本,进而提高自己的閱读理解能力。从分析整合、融入创意、思考评价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细节,形成独特感受,进行知识迁移,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将这些策略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立新,王雁玲.阅读素养的教学逻辑与变革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71-76.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斯铂佰,威尔逊.关联性:交际与认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