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分析与实施建议

2022-05-30陈居彩

教育界·A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对语文教学,尤其是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教师精准设定目标,优化板块设置,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内容,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有效评价。本文对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紧扣课程属性、围绕文本主题、依循教材编排方式、打破学科界限的作业实施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陈居彩(1973—),男,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巴溪湾小学。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作业的设计和实施环节,找准“双减”政策与语文课程教学、语文作业之间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作业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语文作业设计分析与实施建议进行研究。

一、紧扣课程属性,借助基础性作业夯实能力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了解、品味和运用,积累语言文字素材,掌握应用方法,进而提升语文能力。笔者认为,无论教育政策如何变化,教学理念如何更新,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实施都不能与语文课程的属性相背离。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先从基础入手,精准指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首先,借助有效方法,明确学习步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要求,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海上日出》之前,学生需要按照预习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自主完成预习作业。具体而言,学生需要朗读课文至少三遍,为课文的自然段标号,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了解课文的大意,尝试完成课后思考题,自主收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等等。上述作业涉及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读、写等方面的要求。在完成预习任务之后,学生可以自主发现问题,梳理知识结构,进行充分的思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而且能够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铺垫。

其次,降低作业难度,注重思维过程。统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能够凸显语文要素,是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利用的重要资源。完成教材的课后习题是学生拓展知识面、学会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后习题,帮助学生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的第一题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战斗激烈的内容,然后说说自己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如果教师让学生直接按照题目的要求作答,就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生仅仅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印象进行回答,二是,部分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全面。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缺少深入探究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道题的内容设计作业。如,教师可以先在预习环节,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之后,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然后,在课文的讲解环节,引导学生解决“这是谁的阵地?”“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故事?”等问题;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之后,让他们尝试在文中画出描写战斗激烈的语句;最后,让学生聚焦有关白求恩大夫的内容,想象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时的具体场景,并借助白求恩的相关资料,感受这位共产主义战士救死扶伤的精神。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表达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感悟是语言输入的过程,表达和倾吐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基于体现语文课程属性的原则,教师在布置基础性作业时,应善于创设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活动,以实践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迁移知识。比如,在教完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课文《母鸡》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作者老舍先生所采用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让学生结合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中所抒发的对母鸡的“讨厌”之情,写一封控诉信,之后再結合作者在后半部分中所表达的对母鸡的赞美之情,写一封表扬信。学生在写这两封信之前,需要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能够为学生搭建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平台,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围绕文本主题,借助拓展性作业历练综合能力

语文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虽然语文教学主要以教材为蓝本,但教师不应该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中。在作业环节,教师需要丰富作业形式,比如为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作业。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应该建立教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素材和阅读、写作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寻找白求恩”这一主题为学生布置拓展性作业。作业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历史中寻找白求恩。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电影、搜图片等方式,客观、全面地了解白求恩的生平经历、精神品质等。其次,从书中寻找白求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白求恩的传记,聆听白求恩的故事。再次,从生活中寻找白求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关于拍摄宣传片、创编剧本、绘画创作的活动。最后,从内心深处寻找白求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诗歌朗诵、撰写颁奖词的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并将自己对白求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以多种方式表达出来。

上述作业内容与课文主题相契合,并且是层层递进的。教师布置这样的拓展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一步步加深对白求恩的了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在实施作业时,可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将有关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进行实践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顺利实现学习目标。此外,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不能仅仅将作业内容局限于某一篇课文,还应该将其与其他课文、课外读物的文本相结合,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相联系,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又要基于教材,为学生搭建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依循教材编排方式,借助整合性作业统整教学资源

统编版教材的课文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进行编排,各单元之间相互联系。这样的编排方式意味着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单篇教学难以体现编者的编排意图。这需要教师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的视角,聚焦、统整每一单元的教学资源,进而为凸显人文主题和落实语文要素奠定基础。同时,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设计作业内容,这样才能达成“减负提质”的目标。

由此可见,语文作业的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篇教学的模式,善于挖掘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语文要素在不同课文中的具体定位,从而在设计作业时能够对单元资源和素材进行适当整合与优化,实现从一项作业向一类作业的顺利过渡,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的语文知识体系,积累学习经验,实现思维与认知的发展。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关于说明文的单元。编者设定的语文要素与说明文相关,具体内容为:阅读课文,了解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收集素材,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撰写文章,介绍某一种事物。学生之前曾经学习过与说明文类似的课文,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奥秘”、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留心观察”和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普知识”中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需要从整套教材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找出不同说明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会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和说明文通俗易懂的特点。

教师需要在课前,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根据五年级上册教材以及本单元具体的教学要求,整合单元资源;在实际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且需要按照单元整合教学的思路设计作业内容,从而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在布置整合性作业时,首先,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如《小小科学家》杂志社拟招聘几名小记者的情境,让学生在进行单元预习时,自行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事物;其次,整合教材课后思考题、单元“初试身手”栏目以及教辅资料等内容,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自己所选择的事物,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它的外形特点,再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说明方法对它进行介绍,在介绍时需要突出它的显著特征;再次,让学生根据《太阳》和《鲸》的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之处,之后让学生自行收集与事物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前所写的内容;从次,引导学生对比文艺性说明文《松鼠》与常识性说明文《太阳》,感受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并在作业中融入“初试身手”栏目内容,让学生试着将已经学过的《白鹭》这篇散文改写成说明文;最后,引导学生完成单元习作任务,重新考量自己的习作在选材、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是否需要调整。

设计基于单元视角的整合性作业,需要教师依循教材编排的方式,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设定单元整合教学的目标,以推动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己任,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四、打破学科界限,借助素养作业实现跨学科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四个方面反映了語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时也与“双减”政策相契合。从作业设计的角度来看,素养作业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语言形式、写作方法和情感意蕴等进行有机融合,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设计具体内容。

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经典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从单元语文要素的角度出发,还可以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层面入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深入、全面地了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内容、名家评价、历史地位等,进而明白为什么这幅画能够名扬中外。在设计本课的作业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抄写词语、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等作业内容。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星期内完成“运用所学的各门学科的知识,自行选择一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介绍”的项目化书面作业。

布置上述素养作业,有利于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筛选、整理资料,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书面表达,以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欣赏有关的图片时,能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审美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紧扣语文课程属性,围绕文本主题,依循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方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优化小学语文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整合性作业、素养作业设计,夯实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历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统整统编版教材资源,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