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红色档案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2-05-30毕鹏瑶

兰台内外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

摘要:国家红色文化包含高校红色档案文化,挖掘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资源并对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进行传播,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高校档案工作者应明确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红色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运用高校红色档案资源构筑文化自信,积极探索高校红色档案文化建设路径,用高校红色档案资源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赓续红色基因。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档案学会研究项目《高校特色校史资源与档案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GDK2020-18),《高校档案馆“一站式”云服务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HGDK2020-3),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基金项目《高校档案馆云服务平台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GD-YB-202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档案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高校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真实的记录,是党史教育中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高校档案工作者应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指导下,深刻理解挖掘高校红色档案资源的必要性,充分发挥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资源在构筑文化自信中的作用,积极拓宽红色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路径,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精神。

1挖掘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高校红色档案是国家“红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发展进程的历史依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了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的多种形式的原始记录——“红色档案”[1]。近百年,中国近代大学肩负着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进步师生跟随党的脚步,置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涌现了众多值得称颂的英雄人物,留下诸多影响深远的革命事迹[2]。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高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的发展历程。高校历史沿革、知名校友等专题档案,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入挖掘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资源,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加工,为党史学习教育、修史编志提供翔实的资料,为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故事提供历史凭证。

高校红色档案文化是大学文化和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档案工作者在对学校教学、科研、科技、实物、声像等诸多档案进行收集、管理、利用等工作中,凝练出的本校师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共同的红色文化记忆、红色文化生活、红色文化精神。充分挖掘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资源,将高校红色档案文化渗透到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中,有助于提升新时代文化自信,为档案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红色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文化信息資源。为党史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料。

2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资源在构筑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2.1拓宽档案信息资源传播途径,实现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资源共享

网络技术、云服务、多媒体处理等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档案文化资料从编研到被受众知晓的时间。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自媒体。社交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又使得每一个传播主体都可以与受众进行及时的互动。这就为提高高校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效率奠定了夯实的科技基础,使校内外人员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了解丰富多彩的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进而提升公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2利用高校红色档案文化传播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档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立‘四史教育专题档案资料库。”[3] 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高等教育全过程。高校档案馆应利用馆藏红色档案资源,积极开展党史教育、校史教育、国情教育,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党史知识,营造校园、社会范围内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实现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发挥档案馆精神文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3开展高校红色档案编研工作,推动国家红色文化繁荣发展

档案利用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点,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的方式之一。高校馆藏红色档案不仅是学校建设发展过程的见证,也是所在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馆工作人员应有计划地开展红色档案编研工作,要做到在一定范围内、程度上预测编研成果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文件、图片等资料汇编的基础上,将编研工作重心放到对学校、地方、国家发展建设利用价值更大的文献上,从初期资料汇编中提炼出高校红色档案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加工,为所在地修史编志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拓展优秀校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为学校、地方的红色品牌建设、红色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而推动国家红色文化繁荣发展。

3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高校红色档案文化建设路径

每所高校的诞生、成长、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高校档案馆馆藏中丰富的党史、红色校史资源,具有红色档案文化特色。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高校这部分红色档案文化,高校档案工作者要树立全局意识,保护这些“原汁原味”的珍贵记忆,深入挖掘熔铸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红色档案资源,探索特色鲜明的高校红色档案文化建设路径。

3.1融入校史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校史文化作用

高校红色档案,尤其是红色校史档案中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大学应深入挖掘红色档案中蕴含的文化教育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档案文化在存史育人中的功能[4]。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高校红色校史编研工作要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及国家大型活动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时政要点等,将档案中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公众密切关注的重大活动或热点事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用红色档案讲好中国故事,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为地方红色文化建设提供翔实的素材,增强市民文化意识,丰富地方文化内涵,学校应培养一批红色校史讲解员,为师生员工、校友、省市前来学校参观人员提供红色校史讲解服务,增进参观人员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培养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利用国际档案日、建党周年庆、校庆、校园大型活动纪念日等,举办红色校史宣讲和演讲比赛、档案专题展览等活动,在师生员工中间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祖国和学校的热爱之情。

3.2融入大学思政,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在“大思政”“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红色档案作为宝贵的原始凭证,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历史资源和“第二教学课堂”,补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对党建档案进行系统编研,使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延伸课程思政的内涵;利用支部建设、学生党课、团活等活动,组织校史馆讲解员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的宣传和引导。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有效实现高校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建立学校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名人名师、优秀学子事迹专题档案,充分发挥档案“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以榜样为力量,向先进标杆看齐,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3.3融入教学科研,共享建党百年优秀教学科研成果

高校通过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活动,坚守大学使命,履行大学职责,培养出一批批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科研档案,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取得的教学成果。高校档案馆可以对教学管理制度、优秀教案等教学资料进行汇编,体现学校专业和学科历史沿革,突出展现建党百年间的优秀教学成果。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等情况,吸取优秀教学经验,在继承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工作;对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进行深度编研,形成优秀科研成果等专题档案。有助于本校教师掌握学校一段时期内的科研情况,有益于科研处开展科研指导和管理工作,有利于学校从全局合理安排学校优势科研力量;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档案馆应在档案法律法规限定的范围内,拓宽服务渠道,积极向社会提供服务,让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档案信息平台了解高校档案中关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达到与其它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的目的,让更多人了解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呈现高校教学科研档案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分享建党百年优秀教学科研成果。

3.4融入高校信息化工作,提升红色档案资源管理成效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校园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安全工作等在内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日益完善。各高校逐步开发了人事、财务、教务、科研等一系列信息管理平台。《规划》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时指出:“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新《档案法》增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对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體要求,这也将成为未来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大力支持档案馆进行信息化建设,购置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确保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加强对网络数据的维护;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并普及的时代,高校档案馆应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馆藏优势,借助档案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宣传媒介,展示学校红色档案文化建设成果,如开辟学校知名校友、历史风貌、校史中的今天等专栏,让学生了解、铭记历史,让社会关注、宣传高校档案文化;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档案馆官网展示学校党建工作成果。设置查借阅链接,为有需求的师生员工提供可公开的党建档案查借阅服务。及时发布党史学习资料、校史资料,充分发挥红色档案作用。

4结语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者应明确高校红色档案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发挥高校红色档案文化在构筑文化自信中的作用,探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校红色档案文化的路径。力争用高校红色档案文化资源引起师生、公众的精神共鸣,用学校前辈们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历史记载,唤起后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姚俊.红色档案资源服务党员教育培训的新路径——以上海市档案馆为例[J].党政论坛,2020(5).

[2]白云扬,刘珂.红色校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探究——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0(4).

[3]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 EB/OL].https:/www.saac.gov.cn/daj/yaow/202106/899650c1b1ec4c0e9ad3c2ca7310eca4.shtml,2021-06-09.

[4]肖茜.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研究[J].四川档案,2018(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毕鹏瑶,馆员,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主要从事档案管理、高校档案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高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