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记者创新意识

2022-05-30梁乾胜

新闻潮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新闻记者新媒体

梁乾胜

【摘要】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亟待提高。文章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一等奖《“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等作品为例,分析新媒体的形态和特点,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提升创新意识的意义,提升创新意识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记者;创新意识

如今,新媒体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新桥梁。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新媒体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机电脑等终端媒介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更快地实现了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的互通和传递。同时,新媒体还提供了互动的方式和平台,专业的新闻记者则是联系政府和群众双方的纽带与“传声筒”,应该成为搭建二者沟通桥梁的中坚力量。

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更应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应提高自身创新意识。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一等奖获得者《南方都市報》的《“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就是创新性运用“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的传播形式,全方位、立体式追踪新事物、新现象、新变化,传播党的声音,反映群众心声,讲好中国故事,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创新意识提升的意义

新与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其实也是对旧媒介的一种补偿。当下的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具有信息发布即时性、巨量性、互动性的特点,大众易于接受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再传播。新闻记者在此环境下,创新能力的提升有了新的空间,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舆论新格局

随着形势发展,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创新意识,有利于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从而有利于构建舆论新格局。

(二)有利于延伸宣传的触角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因此,提升新闻记者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将宣传新闻报道的触角不断延伸,找到新闻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三)有利于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强化互联网思维与创新意识,有助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正是因为大胆的创新融合,不仅成就了《南方都市报》的《“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新闻作品,更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多元化传播,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

二、新闻记者创新意识提升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创新意识不是凭空得来的,它依托新闻记者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养而来。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的专业能力素养,才能从中应运而生、运用自如,这些能力素养包括新闻洞察力、责任心、采编技能、互联网知识、融合知识、创新能力等。

(一)更加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愈发明显,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更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具有高度洞察力的新闻记者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宣传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并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创新。当一个新闻记者由于钝感而错失具有新闻价值的重要报道内容时,那就是记者的失职。如《“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从武汉疫情最为危急紧迫的一二月份开始,南方都市报便始终抓住弘扬抗疫精神这一主线,敏锐观察并充分发掘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及其背后的故事这一点,并运用多种传播形式,引发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二)心系广大群众的责任心

新闻记者,尤其是党报党刊记者,要增强责任心,牢记初心使命,心系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脚踏实地坚持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心中有人民,才能从更多鲜活素材中产生创新思维。《南方都市报》通过多角度展现前线医护人员形象,不仅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正能量,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三)成为全能型的采编人才

新闻记者要提高创新意识,应具有优秀的采编技术,包括能够写好新闻评论,有优秀的文字驾驭能力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操作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成为一个全能型的采编人才,方可以开放思想,传播新知,分清是非,旗帜鲜明地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宣传报道。《“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在于将“点”放大,抓住最动人的点。记者跟随广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进入武汉,蹲守汉口医院隔离病房,在“重灾区里的重灾区”抢拍出最早一批前方医护人员的肖像特写照片。《千言万语尽在脸上,记录支援武汉的广东医疗队摘下面罩的样子》照片中各种会“说话”的细节非常具有冲击性,报道没有煽情,没有渲染,却直抵人心。

(四)具备互联网的思维模式

专业新闻记者要提高创新意识,必须掌握互联网知识,具备互联网思维,懂得新媒体传播的手段与技术。利用好互联网带来的更优的传播方式、更广的传播渠道、更佳的传播效果,以及更多的传播受众,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制作了新媒体作品,如长图《印记》《你们摘掉口罩后,真好看!》等。其中,“让我记住你的脸《印·痕》线上展馆”H5进一步推动了作品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报道引发广泛共鸣,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网、今日头条、腾讯、新浪等160多个媒体和平台广泛转载,一时刷屏。截至2020年4月14日,首页及医护个人页互动总量超过1500万+,留言近2万条,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让医护人员的事迹传播得更远。

(五)掌握媒体融合知识和技术

新闻工作者要提高创新意识,必须要有融合的意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再是传统媒体时代文字+图片的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而是融合音频与视频等诸多要素,使报道更加生动与形象、直观与具体。同时,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新的信息接收与发布的方式和平台,实现了受众在读者和听众之间的融合互动。《“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作品既是对基层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一次考验和淬炼,更是一次融合的实战演练。《南方都市报》不仅抓住了好的内容点,更抓住了短视频等新媒体内容传播主形态,通过H5新技术的运用,实现全媒产品线加工和制作,通过一个个真实而有情感穿透力的典型案例,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让直抵心灵的报道温暖每一个人。

(六)敢于大胆实践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专业新闻记者的重要能力之一,因为新的东西总是更容易吸引人。从新闻的选材与采集,到新闻的前期策划与后期制作,再到新闻的报道角度与发布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创新。创新不仅可以保证新闻队伍的活力,还能促使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南方都市报》大胆实践创新,在广州塔、猎德大桥等城市地标率先开启“为最美逆行者亮灯”的致敬活动,随之有20多个地级市积极响应,以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疫痕”为主题的巨幅海报在广东的1000多块LED屏滚动播放。此次致敬英雄的举动,燃爆广东全省。与广州地铁联合开设“最美逆行者”防疫宣传主题地铁站——杨箕站,并在广州地铁全线网271座车站同步展出400多幅“最美逆行者”照片,相关视频在地铁车厢循环播放。前线医护人员坚毅的眼神、乐观的笑容温暖全城,鼓舞着疫情阴霾下焦虑的人心。正是这样的大胆创新,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展现医护人员大爱无疆的良好形象,唱响了主旋律,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抗疫的正能量。

三、新闻记者提升创新意识的实践方式

创新意识不是空想得来的,不是坐在办公室坐出来的,是经过实践得出来的。提升创新意识必须经过实践的磨砺,从坚持深入基层来,从坚持贴近实际来,从坚持多方面融合来。

(一)从深入基层中提升创新意识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为提高新闻记者本领能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调查实践,才能在基层实践的过程中挖掘到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才能担负起沟通人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写出有思想、有情感、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中,新闻工作者们以无畏的勇气和扎实的专业深入基层。有的152次深入红区,记者赵明冒着被高浓度污染气体喷射的危险近距离记录下高危病人插管场景,可视化部主任关健明与编辑胡群芳带领团队为2000多名医护人员量身定做了每一张海报等,都是深入基层,践行“四力”的生动体现。

(二)从贴近实际中提升创新意识

新闻报道不能偏离实际,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远离群众,因为群众才是新闻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新闻报道始终是要在情感上贴近群众,与群众有着心灵之间的沟通,保持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从群众中找寻创新的方向,提升创新的意识。《南方都市报》的专题报道始终坚持让图片说话,让细节说话,让事实说话,把百姓最关心、最想看到的最一线的抗疫战斗人员的画面和形象传播给广大受众,在这一刻,新闻工作者与百姓的关注点是高度一致的,因为真实,因为符合实际,才让这些创新的短视频、H5等作品能直抵人心、触动人心、震撼人心、鼓舞人心,创新才有的放矢。

(三)从全方位融合中提升创新意识

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要实现新闻的融合传播,达到传播范围立体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必须做到内容策划“点、线、面”的立体有机统一,把一个点放大到极致,就能收获“爆款”。在《南方都市报》创新制作这个融媒体报道作品过程中,他们从三方面切入:传播介质之融,打破各种媒介介质的壁垒,突破媒体的界线,利用一切尽可能利用的媒介;传播渠道之融,打破区域性媒体的局限性,层层推进,形成现象;传播对象之融,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从而创造性地以“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的组合传播,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打造出体现主流价值观的现象级传播爆款。

(四)从积极引导中提升创新意识

激发与提升创新意识需要条件,如果没有条件,就需要媒体部门主动引导甚至去创造条件。比如,通过与多部门联合开展工作活动,或是派遣记者主动深入重大突发事件现场等,创造可以产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创造可以开展新媒体创新融合工作的机会,让记者从中接触到与以往日常工作不同领域、不同事物、不同理念,产生危机感,产生提升创新意识的紧迫感,同时大力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在内部形成创新的工作文化和理念。在《南方都市报》的作品创造过程中,先后派遣10多名记者到一线采访,在H5页面中设置点赞致敬、留言、日记等互动功能,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共同举办“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专题展,精选500余幅抗疫照片和121件抗疫见证物,使专题展成为广东省开展党建交流活动的一个新阵地。这些措施不仅扩大了宣传面和影响力,也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记者们接触到了不同的领域、人群,激发出内心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创新意识不是靠拍脑袋一时迸发出的,而是适应新时代舆论宣传形势与实践操作中产生出来的。《“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主动抓住抗疫精神这一出发点,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接地气,深入抗疫一线,为了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一线白衣天使的故事,展示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创新线上线下传播形式,实现多媒体融合,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正确舆论、传播主流价值的作用,真正让更多的人有触动、有感动、有行动。它的获奖证明了提升创新意识可以给新闻报道带来更大、更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新时代,新闻记者更要提升创新意识,用创新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李立恒.新时期提升新闻记者素养的路径[J].电视指南,2017(22).

[2]张秀丽.新形势下新闻记者综合素质提升浅论[J].新闻研究导刊,2018(20).

[3]李鹏.好的传播是“点、线、面”的立体有机统一[EB/OL].[2021-12-14]. https://mp.weixin.qq.com/s/2TuapcW4c ZzrsU2VTjhpXhw.

[4]张奕浩.案例分析丨“最美的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EB/OL].[2021-12-11].https://mp.weixin.qq.com/s/Pq1QQ blex-1QPeHErVBBoQ.

[5]郭雪营.南方网评:“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报道何以脱颖而出[EB/OL].[2021-12-17].https://www.sohu.com/a/ 509113369_121119256.

[6]莫郅驊.广东人刷爆的一幕,获大奖了![N].南方都市报,2021.-11-08.

(编辑:覃世默)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新闻记者新媒体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