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分析

2022-05-30马盛德

新闻潮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深度报道

马盛德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产业发展大势所趋。在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也面临转型升级。本文以当下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当前融媒体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发展特点,针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传统媒介融合发展模式,加强深度报道,打造品牌化新型节目等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视阈;电视民生新闻;深度报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随着各类新媒体应运而生,电视民生新闻以网络为基础平台,开展全覆盖、多形式、多元化传播,立体全方位报道,服务于大众需求,成为其所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受众对精神娱乐方面要求的日益增多,使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促使其改革转型,融合创新。

一、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

(一)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先进的媒体融合手段进行信息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传统媒体受到全方位的挑战。从内容层面看,社会大众对电视新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必须转型升级,适应新形势发展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存活。在技术层面,融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介技术和互联网传播形式不断涌现,出现了“全覆盖”、融合化以及跨界“出圈”等多种新型传媒形态。“全覆盖”是指把电视这一传统大众信息载体作为主要的传播渠道,通过与之互动来实现电视媒体整体的功能和作用范围扩大;跨界包括运用网络直播、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传播。因此,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是以受众为中心,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对信息和娱乐化需求的差异性,通过对当前融媒体的媒介环境、传播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受众作为一种被动接受者与主体而存在着相对对立关系”,因此,必须加快媒体融合,使二者形成统一协调的关系。

(二)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特点

1.传播时效性更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网络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的变化,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快捷,为了适应这种时代潮流,传统媒体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要求。例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之后,广西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在线》,即时开辟了全新版块《壮美冬奥》,记者奔赴冬奥会实地采访,从中撷取具有广西元素的动态报道和背景花絮,第一时间在栏目中播出,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吸引了受众关注。

2.内容质量要求更高

电视民生新闻应通过深度报道与话题性传播相结合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建立特约记者网络及特约评论,在现场报道的同时,配之以背景延伸的深度报道及对事件的分析评论,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具深度和厚度,使主题得到升华。例如,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栏目,主持人孟非跳出记者单纯报道事件的模式,从“播”新闻转变为“说”新闻,栏目新闻变得鲜活、深入、立体,新闻报道让受众看得“解渴”“过瘾”。

3.传播形式更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与完善,信息传播方式快速改变。传统媒体需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融合步伐。广播电视台可通过自身主要平台来打造个性化品牌化栏目,而网络广播也是通过自建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还有一些电视台开始尝试直播节目等多种形式。这些都使得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再是单一固定的模式。

二、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深度报道

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时效性,在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缺乏有效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仍然缺乏深度挖掘与思考。由于受众群体庞大,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以及传播方式多元化等原因导致传播效果不佳,使得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内容单一乏味且不够深入。如在報道一些突发性或非重大性事件时,没有深入挖掘分析其背景或原因,缺少对新闻事件全面、准确的定位、把握及研究,信息失真的严重情况时有发生,未能及时正确引导舆论从而导致社会危机产生,这使得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深度报道方面的不足之处暴露无遗。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互联网+”时代为广播电视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广电媒体行业内部也要积极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制播模式的创新之路,以适应数字化技术推动广播电视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要求。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电视新闻业带来了极大挑战,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其内容更加广泛且深入。在新媒介环境下进行深度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内部分电视台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仍然保持着高度关注,但却缺乏深度挖掘与思考,对新闻传播影响力产生了严重影响,很难吸引受众关注。

(二)舆论监督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对舆论监督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融媒体新闻在对信息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网络舆论监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普及率高和网民数量庞大等因素都为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传统新闻媒体受到转型压力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出现趋同“跟风”现象。由于受众媒介素养不高以及对媒体新闻的不信任,加上部分电视台在报道内容上存在偏差,导致舆论监督力度不足。

(三)缺乏成熟有效的运营机制

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电视媒体在融合转型过程中仍缺乏成熟有效的运营机制。目前国内大部分电视台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于融媒体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基层电视台虽然已经建立起门户网站或官方网站,但在内容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缺乏对受众的调研与新闻报道的深度挖掘;内部运行机制未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与规范准则来进行约束和指导舆论导向工作;缺少一定规模化的经营活动,开拓市场能力相对较弱、发展速度较慢、市场竞争力较低等问题都制约着融媒体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以及移动终端设备功能逐渐强大,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日益增长等情况下亟待建立良好的市场化运作体系与制度,保障规范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方向与秩序,促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

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呈现多样化特征,其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融媒环境对传统媒介带来的挑战及机遇,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更加符合受众需求,提升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入挖掘新闻内容,加强深度报道

当下,国内电视民生新闻内容上的深度报道和深入挖掘还存在不足和短板。在融媒体时代,许多新媒体仅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了及时、快捷地报道和传播,但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及原因和热点问题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就事论事,缺乏深入调查、分析和评论,未形成新闻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不具有说服力。因此,在融媒体视阈下,电视民生新闻在满足群众新闻信息快捷性需要前提下,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报道深度和广度都要达到更高水平,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对受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社会问题等进行分析总结后,再进行深入采访和挖掘,并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这些素材的背景资料进行筛选、整合,提升深度报道的水平,充分凸显传统媒体的优势。

(二)加强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与业务培训

互联网时代,融媒体的发展速度惊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获取,无论从时效性及内容质量要求方面都随之提高。新闻工作者应力求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增强对新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掌握。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需要有一支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素质优良的媒介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培养媒介从业人员自身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强化媒体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对融媒体平台以及相关内容的熟练程度,使其在新闻信息发布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新闻报道方向及重点内容。同时,新闻媒体工作者也需要不断主动在工作中提升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站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确保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信息;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高新闻敏感度以及敏锐度,才能及时了解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社会民生的重要事件不缺位并进行及时报道。

(三)完善相关舆论监管体系

融媒体时代,由于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群体庞大且分散、针对性不强等原因,一些新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缺乏监管,导致一些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行为,造成新闻事实虚假、失实等问题和现象。因此,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管,建立相对完善的规范和监管机制。针对民生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制定相应处罚措施,对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新闻法规等行为应给予重罚;加大执法力度和提高违法成本,避免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到电视节目质量。具体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方面,管理部门需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应加强媒体机构内部管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进行严格把关,并及时给相关政府管理、执法部门等反馈意见与建议,以便制定相应的措施,一些问题可敦促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并实施监控、追踪责任追究制度等,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缓解社会矛盾。这样,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才能保持生命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四)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媒体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平台的发展和普及,信息采集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促使电视民生新闻也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形势要求。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要加快转变自身定位、创新节目形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势来促进媒介融合,利用好“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工作,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积极打造新型节目形态,实现媒体生态化传播和可持续发展。

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必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对用户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关键词频次索引等方式获取受众关注度与热点话题情况,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推送相关信息及延伸相关新闻报道,吸引受众注意力。

因此,电视民生新闻的平台建设非常重要。必须完善网站内容体系,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标准与编辑规范,对各类信息进行严格把关和管理,杜绝虚假新闻;加强网络技术手段的创新,利用新兴技术来提升网站内容建设水平,优化栏目结构,积极推进电视民生新闻门户网站平台的发展。

融媒体时代下,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有效地宣传引导舆论。民生网作为《人民日报》的全媒体平台,敏锐捕捉和关注民生问题,及时推出热点话题。如针对教育问题作为基本民生问题,群众对于高等院校教育水平认知有待完善,在当下我国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建设学科公布之际,民生网除在网站发布外,还通过全媒体平台推送,及时向外界公布相关信息,做好“双一流”高校建设等知识的普及工作。这也是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融合转型等多种挑战和机遇,互联网技术与媒体的发展为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使信息传递更为便捷、高效。因此,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革新,以提高电视媒体新闻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 2019(5):19-20.

[2]田炎鑫,姚璐.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传播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0,3(2):66,68.

[3]李忠益.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传播路径探究[J].传媒论坛,2020,3(6):62.

[4]吴灿.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转型探索[J].记者摇篮,2020(2):104-105.

[5]刘克飞.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困境與突围[J].传媒论坛,2019,2(20):45,47.

(编辑:杨艳)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深度报道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的选题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南方周末》新闻选题策划特色研究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