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现实路径

2022-05-30常颖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常颖

摘要:自贸试验区建设是新时代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建设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正常的生产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各类市场主体都在寻求新的机会和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建设好济南片区,对于充分发挥其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应对国际需求低迷,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济南片区;高质量发展

从2013年8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贸区开始建设,至2020年9月,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8年多时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从无到有,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进入快车道”,其发展成为中国加快对外多边经贸合作的桥头堡,为我国加快融入国际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19年8月,山东正式步入“以自贸区建设引领发展”新时期,济南片区作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其建设过程既是对济南的全新考验,也为济南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济南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建设发展的有效路径,才能实现以济南片区的高质量发展引领济南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推“大强美富通”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一、中国(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的功能定位

济南片区作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共37.99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31.66%,少于青岛片区52平方公里,比烟台片区29.99平方公里略大。其范围沿经十路呈东西向分布,基本涵盖了济南国际金融城、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等多个特色园区,与济南高新区部分重叠,集聚了丰富的科技、金融、人才资源。

从总体规划来看,济南片区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从最关键、最急需、最具牵引性的领域做起,大胆改革创新,勇闯“无人区”,搞好“压力测试”,努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从产业方面来看,济南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金融、医疗康养、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之所以确定这些产业,更多的是出于对济南片区所具备的基础优势及发展前景的考虑:比如,人工智能方面,济南片区拥有我国成立最早的“四大软件园”之一的齐鲁软件园,作为国家量子技术重要载体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全球首个超算科技园——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以及浪潮IBM智能计算机产业园,浪潮集团在云计算、在服务器标准化方面加大了创新,服务器在全球标准上排在第1位。这些具有国际化水平园区,为软件与大数据、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高端信息产业提供了重要载体平台,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孵化器;医疗康养方面,片区内齐鲁制药公司在中国生物药研发50强企业中位居第一,制造企业制剂出口日本的只有齐鲁制药,9个产品出口美国。

从建设目标来看,济南片区力争通过三至五年时间,探索更多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建设贸易投资便利、科技金融创新、营商环境最优、监管安全高效的综合改革区、压力测试区、特殊功能区和政府再造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具体就是要实现“三最”,即以国家认可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最佳案例数量为衡量标准,实现制度创新最优;以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为衡量标准,实现亩产效益最高;以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28项指标体系为衡量标准,实现国际形象最靓。

二、国内自易区建设经验对济南片区的启示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中国自贸区增加至21个。从区位分布看,21个自贸区中有10个沿海省份,11个内陆省份;北方省份9个,南方省份12个;12个东部地区省份,4个中部地区省份,5个西部地区省份,已经形成了南北贯通、东西覆盖、陆海协调的均衡布局。从实施范围看,各自贸区大部分实施范围约为120平方公里,分为多个片区。从整体看,21个自贸区具有不同的核心特色和优势,但同时又都肩负着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领域创新、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和金融改革创新等四大领域的创新任务具有互补借鉴、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

(一)破除制度约束,发挥制度创新的核心优势

大部分自贸区都在推进关联事项一体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部门联动、数据共享等手段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审批事项大幅缩减、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比如,上海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均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由所有涉及国际贸易的部门合作共建,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数据互换和共享,避免企业多头申报和提交单证,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上海自贸区通过“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优化流程、整合简化数据,报检报关数据减到103项,节约近30%的人力成本;福建自贸区通过“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企业进出口货物申报效率提升97%,船舶檢验检疫申报效率提升90%以上。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各自贸区通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强化市场主体地位,为企业“松绑”,为服务“加油”。比如,上海自贸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分类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改革,注册企业便利程度和企业经营便利程度均大幅提高。浙江自贸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通过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以及合并相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事项41项,并扩大下放或委托下级审批事项40个,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时间由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42个工作日。

在创新服务手段方面,各自贸区也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河南自贸区开展一码集成服务,使企业有了专属“身份证”,基本实现了企业相关事项“码”上办;广东自贸区推行“企业专属网页”,专门为区内法人用户提供在线办事及服务,开启了政务服务新模式?譹?訛。

(二)深化金融改革,为实体经济拓宽融资渠道

在过去的几年,各自贸区积极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在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大胆尝试。广东自贸区建立智能化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搭建了主动识别、监测预警、金融广告监测、资金监管、风险处置管理等十大平台,形成了地方金融大数据库,监测预警的全面性、精准性等有了大幅提高,并与全国多省份多地市建立了合作关系。重庆自贸区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根据企业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建立了两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系统计算,将企业分为A-E五个等级,根据等级给予对应的80万元至500万元授信额度以及其他金融支持。四川自贸区积极破解区内外向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出了针对性强的“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政府、银行、担保公司风险分担机制,并配合推行“自贸惠”和“自贸易”,对金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陕西自贸区积极搭建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通丝路”,集企业宣传推广、贸易合同撮合、跨境人民币结算申报、信用担保服务和资金融通服务等十大功能,方便区内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降低了企业风险。

(三)融合地区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建设方向

从自贸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来看,广东将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北京、天津、河北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重庆、四川作为内陆开放的支点和枢纽,将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这充分体现了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与所在地区的功能定位紧密结合。自贸区要发展壮大,必须植根于当地经济,才能实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区谋发展的初衷。天津自贸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改革现有通关模式、监管模式和业务流程,打造了以“三通”、“两直”、“四放”、“五统一”和“无纸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京津冀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辽宁自贸区的建设承担着引领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老工业基地机构调整以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其开创的“1+2”冰山改革模式,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东北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三、推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治理能力

1. 由监管式向需求式服务转变,创优政务环境

政府职能的优化转变是推动济南片区制度创新的关键。要利用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整合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内企业发展的“云服务”,实现企业提需求、提意见,政府想对策、解难题,实现“点餐式”服务。加快“放管服”改革,建立企业、行业协会、事务所、商会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新体系,鼓励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参与日常监管,调动行业协会、事务所、商会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能动性,制定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准规范,提高行业准入、资格认证等方面监督和服务水平。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审批“能上尽上”;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探索建立多部门共享数据库,实现“一次提报,共享使用”,减少企业提报材料数量,降低企业行政成本。打造“多证合一”升级版,进一步整合企业需要办理的登记及审批事项,争取实现“一证通办”“码上办”。

2. 完善公共信用服务平台,创优诚信环境

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整合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海关认证、项目管理、招标投标、司法判决、资质认定、行业评价等领域的信用信息,建立济南片区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推动实现政府部门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信息共享,打造横向联通、纵向连接的公共信用信息大数据平台。拓宽信用信息运用,发挥信用价值助力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商务诚信、促进普惠金融、带动信用消费作用,试点开展“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建立采用第三方信用产品和服务的制度安排。强化信用信息管理,信用信息的使用要以安全为前提,对信息的采集、查询、使用、异议处理等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的合作,加强数据保护能力与挖掘能力。

3. 探索构建法治保障机制,创优法治环境

由于自贸区对待外商投资实行“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制度,区内自由度较大,为避免“钻漏洞”等现象发生,加强法制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深入探索营商环境法治化体系建设,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标准化工作 流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推行矛盾纠纷“云平台”快速受理模式。聚焦企业发展,处理好刚性执法和柔性执法关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方便快捷的质物处置机制,提高司法保护公信力。树立“立法为商”的理念,发掘和打造具有济南特色的法治文化,营造全民守法的法治氛围。加强国际商事仲裁交流合作,提高商事纠纷仲裁国际化水平。提升涉外法律保障能力,探索建立涉外事务法庭,引进有较强涉外法律专业服务能力的服务机构。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一方面,要加大投資建设力度。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打造国际内陆港为抓手,全方位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遥墙国际机场的4F级标准扩建,争取开通更多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加快“米”字型高铁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建设,实现济南市内、以及济南与周边城市的陆上交通圈。另一方面,要壮大区内物流企业。针对区内物流需求,引导区内物流企业资源整合,逐步提升整体实力和发展规模,打造一批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

2.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优化整合各部门现有业务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系统互通、数据共享,打造泉城“智慧大脑”。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推进一码通用、无感通行、便捷支付,提升数字化、网络化社会治理水平,逐步实现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旅游等的“1+N”智慧服务体系。

3. 加快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建设

围绕建设“大强美富通”国际化大都市,锚定目标不放松,深挖国家战略红利,努力实现城市的规模体量大、空间格局大、发展潜力大,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突出抓好高端会议活动赛事承办,精心承办鲁港通、中国企业500强高端峰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儒商大会、工商联专业分会等重大招商活动,进一步做大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等特色国际品牌活动,精心举办“外国使领馆合作交流年”“外交官走进泉城”系列活动,争取外国使领馆落户济南实现零的突破。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实力

1. 优化制造业结构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济南目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体系还不完善,需要加大力度补短板,紧紧扭住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不放。要强化政策引导,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两个强国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先进城市的做法,提高对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考核权重,增强大抓制造业、狠抓制造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快打造五大产业发展生态圈

加快出台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先进材料等产业的细分行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具体行动方案,在细分的行业上做计划,做出三年行动计划和具体的行动方案。加快建设集研发设计为一体的分行业共享平台,大力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企业上云”工程。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转换,并实现与五大产业的紧密衔接,发挥济南制造业优势。

3.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以高校科研单位为引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体系建设,尽快完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共管机制。要大力推进校地合作,整合捆绑、高效使用科研经费,大力支持与十大千亿级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高校院所、领军人物、科研团队和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其科研成果在济南孵化转化、合作落地。

(四)推动产金深入融合,畅通发展渠道

1. 创新产金融合路径

坚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创新金融与产业融合机制,不断探索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完善推广科技金融大厦的“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服务体系,打通金融与产业间的循环。大力发展面向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金融咨询服务业,积极引导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支持当地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

大力推进“一城一谷一园”(中央商务区、汉峪金谷、山东新金融产业园)建设,推动财务公司机构数量、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发挥财务公司在资金归集、资金结算、风险监控、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信用类融资产品,建立政府、融资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按比例共担风险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3. 深化金融服务开放

国内前几批自贸区起步早、建设快,在金融咨询服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要加大对金融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以及扶持力度,尽快健全完善济南片区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五)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催化发展成效

1. 建立校企产学合作平台

深化校企协同研发,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研究方向,高校提供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将产业、技术融入市场需求,帮助企业快速提升竞争力。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由企业提供部分师资和实习实训岗位,校企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以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2. 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

鼓励用人单位通过技术咨询、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加强跨省份、跨地域片区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济南片区与其他自贸片区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协同创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上海、广东等设立较早、先进自贸区开展实地调研、派遣学习、挂职锻炼等。开展全国性自贸区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济南召开。

3. 创造良好人才环境

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在人才入户、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红利,对于片区内紧缺人才匹配度高的放宽条件,从住房、子女教育、医疗、配偶就业等基础保障方面制定服务保障政策,以“留住家庭”确保“留住人才”。提升人才工作环境,反对“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向社会传递政府惜才爱才、尊重人才的鲜明态度。

(六)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搭建更高平台

1. 統筹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新区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新区与济南片区是济南跨越发展的新动力,必须推进三区战略联动,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为全省制度创新贡献力量。

2. 融入“两区一圈一带”建设

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区一圈一带”建设的规划要求,充分发挥济南片区在省会城市群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加强与相关区域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要素高校流动,积极建立济南片区与周边地市的创新联盟,吸收周边地市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形成高端产业、人才聚集地,用自贸区建设成果反哺周边地市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使济南片区成为拉动周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3. 推动中日韩国家发展平台建设

通过举办国际高新技术发展论坛,扩大中日韩企业、高校间的技术交流,加强中日韩创新创业孵化合作。结合区域实际,建设海洋经济、绿色农业等优势产业创新中心,吸引日韩资金技术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大同日本、韩国官方以及民间往来,着力打造与日本、韩国的产业对接,抓好梯次发展,推进合作载体提质升级。建立国际性技术合作联盟,促进辖区内企业与日本、韩国等国的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广泛联系,形成跨国产学研网络,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蔡春林,陈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区错位发展的路径选择[J].国际商务研究,2020,41(02):89-97.

[2]杜国臣,徐哲潇,尹政平.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态势及未来重点发展方向[J].经济纵横,2020(02):73-80.

[3]孟涛.济南市自贸区金融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2):92-93.

[4]余江波.河南自贸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成效[J].行政科学论坛,2019(02):7-9.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