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马尔罕:明珠重现光辉

2022-05-30司南

世界博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撒马尔罕陵墓清真寺

司南

如果不是9月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估计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撒马尔罕这座城市。这是一座千年古城,这里被列为世界遗产,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千年时间,这颗明珠光芒不再,提起这里,大多数人也只会觉得它是中亚几個“斯坦”中一个名字很难念的城市而已。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上合峰会的召开,这座城市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眼中,人们不但惊艳于撒马尔罕的美丽,通过了解其历史,也重新认识了这座千年古城。

寻找古丝绸之路的“心脏”

撒马尔罕所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对国人来讲似乎存在感并不高,不过从地理上来说,乌兹别克斯坦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它是世界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中的一个,也就是说它所接壤的国家也都是内陆国(另一个双重内陆国是欧洲小国列支敦士登)。来到这里之前,我对撒马尔罕的认知还停留在对中亚地区的刻板印象中: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风沙肆虐,饱受风沙摧残的黄色土墙,城市中松松散散的石板路……

当真的来到这座城市时,这里的美丽着实让我震惊了很久:富丽堂皇的广场,金碧辉煌的清真寺,老城区的石板路平坦宽阔,帅气的小伙和美丽的姑娘总是一脸笑容地面对着外来的游客,笑容中充满了安逸和自豪,也许这就是千年古城留下的底蕴。雷吉斯坦广场是撒马尔罕的中心,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形象名片,以广场为中心的老城区也是游览这里的一个主要目的地。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好的3座神学院分布在广场的周围,而沿着笔直的石板路向西北方行走,就是拥有美丽传说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和夏依辛达陵墓群,广场的西南方则是古尔·艾米尔陵墓,也就是帖木儿家族的陵墓。这座曾经被称为古丝绸之路的“心脏”的城市,有着2700年辉煌的历史,而细读这段历史才发现,原来撒马尔罕和中国的联系,居然如此悠久又如此亲密。

撒马尔罕在古代就是一块肥沃富饶的土地。阿姆河和锡尔河将这块土地夹在中间,清冽丰沛的河水滋养着这片土地,所以在古代,阿拉伯人称这里为“马法兰纳哈儿”,意思是两河之间。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让这里逐渐吸引了众多游牧部落迁移至此,从最早的安营扎寨、修整队伍,到后来开始在此繁衍生息,逐渐这里形成了游牧民族的聚集地。在当地语言中,“撒马尔罕”就是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真实写照——肥沃之地。早在公元前700年,粟特人在这里修建城池,于是,这座名叫“撒马尔罕”的城市诞生了,并开始了它辉煌的千年之旅。

撒马尔罕作为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食物,还有一项得天独厚的的优势——地理位置。这里东临中国,西接波斯,南近印度,这样的地理位置,让撒马尔罕成为了几大古文明的交汇之处,也成了无数商队的必经之地。灿烂的文化在这里交融,而发达的贸易也为这里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当时,撒马尔罕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不过在古代,文化与财富不光能带来繁荣,也会令征服者垂涎。公元前329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里,被后世称为“征服王”的亚历山大大帝一生征服过无数的城邦,但撒尔马罕依然令他震惊不已,他感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比我想象中更加美丽壮观!”能让这样一位“征服王”发出如此的感叹,可见当时撒马尔罕有多么繁荣。随着马其顿王国的消亡,撒马尔罕重新回到了当地人的手中,而这里也有了一个让中国人熟知的名字——康居。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他费尽千辛万苦来到大宛后,请求大宛国王派人护送,大宛国王就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送到了康居(有学者认为,撒马尔罕就是康居国的都城),随后,丝绸之路的开通让撒马尔罕重现辉煌。

张骞通西域时并没有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写下对撒马尔罕的“评价”,不过这个工作后来由唐朝的一位西行僧侣补上了,他就是取经的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就有关于撒马尔罕的记载:“飒秣建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极险固多居人,异方宝货多聚此国,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机巧之技特工诸国,气序和畅风俗猛烈。”玄奘大师虽见过大唐的盛景,但从他的记述当中可以看出,撒马尔罕的繁荣跃然纸上。玄奘还记录道,这里的国王和百姓都不信佛教,而信“拜火教”,也就是当时中国人所说的“祆教”,从文化上来说当时的撒马尔罕还是受中亚和波斯的影响更深一些。那时候撒马尔罕和唐朝已经有了频繁的往来,美国汉学家薛爱华还写过一本名叫《撒马尔罕的金桃》的书,书中写到公元635年冬天,撒马尔罕使者向李世民进献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几个很漂亮的大桃子,这几个桃子被形容成“大如鹅卵,色似黄金”,据说生长极其不易,需要法术加持才可以长为仙品,吃一颗就能长生不老。别说李世民没见过,估计孙猴子在蟠桃园都没见过这种桃子。李世民龙心大悦,不但重赏了撒马尔罕的使者,还派出商队分批前往撒马尔罕寻找更多的金桃。虽然有人说“金桃”实际上就是后来的黄桃,并不稀奇,但不管怎样,撒马尔罕人的经商天分却显现出来,而凭借着这种天分和与唐朝的良好关系,撒马尔罕成为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枢纽,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心脏”。唐高宗年间,康居都护府就设立在了撒马尔罕。

“雷吉斯坦”在波斯语中意为“沙尘之地”,这座广场也被称作“撒马尔罕之心”。

繁荣又富饶的城市总是被无数人垂涎,随着唐朝的衰弱,西域地区又陷入了“群雄并立”的局面,而这座千年古城自然成为了争夺的焦点,波斯、贵霜、阿拉伯等国家都曾经统治过这里。直到13世纪,花剌子模将这里设为都城,但好景不长,花剌子模很快就被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军队大举入侵,作为都城,撒马尔罕也经历了史上最为惨烈的屠城,这座城市几乎化为废墟,历史上粟特人修建的各种美轮美奂的建筑荡然无存,无一幸免,人们只能在文献中感受这座城市当年的震撼。这段残忍的故事被人们所熟知并不是通过历史书本,而是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在书中,郭靖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一路上势如破竹,但到了一座兵精粮足、城墙坚固的都城面前却吃了败仗,十万人连攻数日都未能攻下,后来还是郭靖用奇袭的方式才攻破了城门,这座城市就是撒马尔罕。虽然小说中善良的郭靖用自己的军功换了全城百姓的性命,但现实中却比小说惨烈得多,在殊死抵抗后,“城中常十余万户,国破以来,存者四之一。”

帖木儿帝国与撒马尔罕的重生

撒马尔罕就像一块画布,欧亚大陆的许多征服者都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图画,给这里留下最浓墨重彩一笔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帖木儿帝国。如今这里留存下的建筑大多数都是帖木儿帝国时期的产物。历史上,很多被蒙古帝国夷为平地的古代名城都已烟消云散,但撒马尔罕是个例外,仅仅过去了一个世纪,帖木儿帝国就将这里定为都城并进行了重建。帖木儿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征服了察合台汗国、波斯、花剌子模等中亚地区的多个国家,随后又横扫印度、高加索地區,最终帖木儿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庞大帝国——帖木儿帝国。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帖木儿在马背上手指远方的雕像。1370年,帖木儿将都城定在撒马尔罕,他深知自己人民的心理,相比起空洞的口号和宣传,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宏伟建筑更能让民众摆脱自卑和懦弱。于是他下令在这片土地上重建都城,重现撒马尔罕的辉煌。在帖木儿的心中,自己的帝国是一个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伊斯兰大帝国,在征服的过程中,帖木儿就特意征集和保留了一些能工巧匠,并让他们重建都城。西班牙人卡拉维霍所著的《卡拉维霍东使记》里便记载:“帖木儿于所征服各城市中,选拔最良善、最有才干以及有巧艺之工匠,送来此间。他在大马士革时即将该处之珠宝商、丝织工匠、弓矢匠、战车制造家以及制琉璃及瓷器的陶工一律送至此城。经选送来此之工匠,皆为世界上最富于技巧之技术家。”撒马尔罕从来没有云集过这么多能工巧匠:伊拉克的工匠、波斯的雕刻家甚至是欧洲的著名建筑师,都来到了撒马尔罕,在撒马尔罕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叹为观止的建筑。这些建筑中,就包括帖木儿家族的墓地——古尔·艾米尔陵墓。

古尔·艾米尔陵墓精美的大门。

600年历史的古尔·艾米尔陵墓内的瓷砖。

首都塔什干,帖木儿在马背上手指远方的雕像,已成为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帖木儿家族的石棺。

古尔·艾米尔陵墓的广场上,也有一尊帖木儿的雕像,不过与塔什干戎装跃马的雕像不同,这座雕像中的帖木儿沉静地坐在自己的王座上,目视远方,不知道是不是意味着他在这里完成了从征服者到君主的转型。从雕像处就能看到古尔·艾米尔陵墓蓝绿色的圆形屋顶。走近陵墓,外面的一圈围墙已经坍塌,剩下的残垣断壁好像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不过除了外壁,陵墓的其他地方都进行过一些修缮。陵墓正面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门墙,内部凹凿成富有伊斯兰特色的尖头拱形,门墙的正面贴满了蓝绿色的釉面砖,色彩淡雅却又光彩夺目。在门墙凹进去的地方同样贴满了蓝绿色的带花瓷砖,抬头望去,门墙的顶部别有新意:复杂的线条组成了许多的多边形,7个凹进去的空洞非常有设计感,多边形非但不显杂乱,反而有非常强烈的规则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进入院内,通往陵墓主体的是与外面同样的门墙,只不过规模要小了一些。而整个陵墓最有特点的莫过于圆形的穹顶和两边巨大的宣礼塔。

古尔·艾米尔陵墓的圆顶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说是圆顶,但其实是由64道圆楞组成,圆楞上也贴满了釉面的瓷砖,在太阳的照射下闪耀着光芒。两边的宣礼塔比穹顶略低,瓷砖沿螺旋形爬满柱身,虽然柱形的宣礼塔显得有些朴实,但做工却非常细致,一看就是精心打磨而成。进入陵墓,首先是一座微型的博物馆,展出了帖木儿的一生征战的地图,这是帖木儿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也是这个短暂帝国的辉煌时刻。进入陵墓内部,才知道什么叫金碧辉煌,陵墓内部呈十字形,墙壁的下部全用大理石砌成,上部则布满了彩砖砌成的青绿色的阿拉伯式图案和金质的阿拉伯字母,陵墓的墙壁不知道是不是使用了镀金的材料,在灯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仿佛是一座用黄金打造的宫殿。而彩砖和金饰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华丽威严。

从一条窄梯拾阶而下就来到了地下墓室。地下墓室用优质的砖石砌成,下面还有4米深的地基。墓室的中心设有灵室,安放着帖木儿与其家人的9座棺椁。正中间墨绿色的石棺就是帖木儿长眠的地方,上面有一段用阿拉伯文篆刻的铭文:古尔阿米尔帖木儿,成吉思汗的子孙,广阔地域的伟大领袖,长眠于此。据说,这个石棺还附着帖木儿的诅咒,墓志铭上还留着一句话:“无论谁打开这个墓,都会被比我更可怕的人打败。”当然,帖木儿的诅咒和埃及法老的诅咒一样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不足为信。1941年,苏联历史学家对帖木儿的墓葬进行挖掘和考古活动,这次考古有重大发现:通过对帖木儿遗体的扫描,历史学家发现帖木儿的右腿曾经受过严重的伤,这也使史书中记载的帖木儿在一次受伤之后变成“跛子”得到了印证。另外8座石棺中分别是帖木儿的儿孙和国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帖木儿的孙子兀鲁伯,他与祖父一样,给撒马尔罕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关于爱的传说

从雷吉斯坦广场向东北方,有一条笔直的步行街修得非常漂亮,两边都是旅游纪念品商店。走过几百米长的步行街,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清真寺,这就是著名的比比·哈内姆清真寺,在帖木儿时代被称为东方最雄伟的建筑物。它曾经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巨大的门廊将近40米高。宏伟是宗教建筑的普遍特点之一,寓意是在天国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从大门进入清真寺的院落,一眼就能看到巨大的清真寺主体,在将近千年之前能够完成如此宏伟的建筑,可见当时帖木儿帝国的强盛。在通往主寺的路中间有一个圆形的石桌,上面是两个三角形的石块摆放成书架一样的形状,但现在这个石桌已经被围栏围住了。寺门建筑上的小圆顶格外漂亮,这些建筑都是砖砌而成,这是很考验设计的结构性的,因为大量的砖自重很大,而单皮砖抗压性并不好,如果不懂得在结构中负重,将近40米的高度砖砌结构很有可能会坍塌。建筑师很巧妙地在建筑中构筑了若干个穹顶的空间,降低了建筑整体的重量,又通过层叠的方式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后面的清真寺也采用了半个穹顶的结构,繁复的砖砌更是考验了工匠们的手艺。清真寺的正中间有个大理石经台,许多本地游客绕着经台转圈,手摸着经台上的大理石,口中默默祷告。

虽然比比·哈内姆异常宏伟,但在1897年的地震中损毁,之后的修缮工作似乎并不顺利,如今这座拥有辉煌历史的清真寺外墙斑驳,不少地方的瓷砖都已经脱落,只剩下里面破碎的砖墙。清真寺的内部更是惨不忍睹,超高的穹顶年久失修,不但瓷砖早已脱落,巨大的裂缝总给人一种危楼的感觉,窗子也早已损坏,不时会有鸟儿顺着窗口飞到清真寺里面。清真寺的建筑虽已破败不堪,但关于它的传说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座清真寺之所以名叫比比·哈内姆,是因为这是帖木儿妻子的名字。据说她长得非常美丽,如同仙女下凡一般,在帖木儿远征德里的时候,比比·哈内姆为了给帖木儿一个惊喜,就下令修建了这座清真寺。但是修建清真寺的工头却疯狂爱上了比比·哈内姆,他提出如果不亲吻她一下,清真寺就无法完工。为了给远征的帖木儿惊喜,她只好让工头亲了一下,但亲吻的痕迹被回来的帖木儿发现了,帖木儿大发雷霆,处决了所有工人,并下令女人从此必须戴面纱,这样就不能再引诱其他男人了。这个传说还有一个版本:帖木儿让工头和比比·哈内姆都从清真寺上跳下来,如果能生还就放过他们。聪明的比比·哈内姆穿了厚厚的衣服,而厚厚的面纱充当了降落伞的作用,让她得以生还。当然,不管是哪个版本的传说,听起来似乎都不太靠谱。根据史料记载,这座清真寺还是由帖木儿下令修建的,至于是不是像印度泰姬陵一样为了表达爱意,就不得而知了。

诗人君主的遗产

在撒马尔罕,除了帖木儿,还有一个人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辉煌的遗产,他就是帖木儿的孙子——著名的天文学家、学者、诗人、哲学家,同时也是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兀鲁伯。

夏依辛达陵墓群。这儿的每座陵墓装饰风格各不相同,外墙是数不清的蓝色瓷砖,内部穹顶是精美绝伦的拼图。

比比·哈内姆清真寺,在帖木儿时代(1399—1404年)被公认为东方最雄伟的建筑物,是帖木儿出征印度并征服德里后建成的。

一直说雷吉斯坦广场是撒马尔罕的名片,那是因为这里有一组宏大的神学院建筑群,分别是兀鲁伯神学院、吉利亚·科里神学院和舍尔·多尔神学院。这3座神学院建立在15世纪到17世纪,虽然建筑时间不同,但这3座学院大小相当,结构也类似,学院中都有金碧辉煌的清真寺,是帖木儿帝国时期最杰出建筑的典范。巨大的门廊与拱门,高耸的宣礼塔,蓝色的圆形穹顶,繁复细密的墙体花纹,极富想象力的造型与色彩,可以说这3座神学院不光是撒马尔罕的代表,也给整个伊斯兰文化添加了浓重的注脚。

3座神学院中,最早建造的是兀鲁伯神学院,这座学院是兀鲁伯亲自下令建造的,而建成后身为君主的兀鲁伯也曾亲自在此授课。兀鲁伯神学院是15世纪最好的伊斯兰学府之一,这里不光有神学课程,还有大量的天文学、哲学等课程,据说在当时,还有女学生在此听课,可想而知在兀鲁伯统治时期撒马尔罕是一个充斥着世俗科学思想的地方。与撒马尔罕其他地方的穹顶相比,兀鲁伯神学院西侧大厅的穹顶独具特色,这个穹顶是一个深蓝色的穹顶,象征着宇宙,而穹顶上用白色描绘了许多星座,这显示着在当时学院对宇宙的认知和探索,同时也尝试用科学的角度来描绘这个世界。只不过,这个穹顶是后来修补的,原本的学院正门和穹顶都遭到了地震的破坏。舍尔·多尔神学院又被称为“狮子”神学院,是因为学院入口的大门上有两只大型猫科动物塑像而得名的,虽然样子真的很像老虎,但当地书籍上说是“狮子”,它们的背上还有人脸太阳的图样,很有中东地区的特色。在伊斯兰的建筑中,很少会有动物的形象出现,所以这所神学院的“狮子”就显得十分独特。最晚建成的是位于雷吉广场中间的吉利亚·科里神学院,学院名字的意思是“金顶”,这所学院最具特色的就是学院内清真寺的金色屋顶,屋顶通体金色,金碧辉煌,而金叶与各种线条的雕刻格外繁复,可见修建这个清真寺的时候撒马尔罕是多么富庶。

虽然3座神学院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它们共有的,那就是随处可见的马赛克瓷砖。对于马赛克爱好者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而对于密集恐惧症患者来说,这里又是避而远之的“地狱”。对于建筑来说,如此多的几何图形和马赛克绝对是额外的负担,尤其是对于大量采用椭圆和曲面的拱门和穹顶,这种多图案的拼接就显得非常困难,一旦处理不好视觉效果会受很大影响,尤其是还要考虑施工时工人的视觉感受,近距离和远距离视觉是有差异的,如何避免这种差异也是一门学问。还好,当年帖木儿召集来的能工巧匠拥有超高的水准,将这种手艺留在了撒马尔罕,也让这里拥有了如此精美绝伦的3座神学院。

兀魯伯神学院、 吉利亚·科里神学院和舍尔·多尔神学院。这3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领域的杰作。

除了神学院,兀鲁伯留给撒马尔罕的另一个遗产就是天文台。兀鲁伯天文台位于撒马尔罕城的东北郊,是中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文台之一。兀鲁伯天文台是一个3层圆形建筑物,有独特的40米大理石六分仪和水平度盘。当时,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差距极小。在这座天文台,当时的天文学家曾对1018颗恒星进行了长时间的位置观测,据此编成《新古拉干历数书》,这是托勒密以后第一种独立的星表,达到了16世纪以前的最高水平。可惜的是,这座天文台在1449年被毁了,如今只剩下大理石制成的巨大六分仪,孤零零地插在11米深的地下,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辉煌往事。

兀鲁伯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但不幸却生在了帝王家。醉心于学问的兀鲁伯并没有将过多的心思放在朝政上,而他费尽心思推行的科学也触及了保守教会和封建势力的利益,最终,兀鲁伯被一名近臣谋害身亡,从此帖木儿王朝也走上了由盛转衰的道路。

千年的时间,撒马尔罕这座城市历经了无数灾难,但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这座城市总是能重新兴盛。而最近的一次衰落,撒马尔罕并不是败给了某个强盛的帝国,而是败给了大航海时代。由于大航海时代的兴起,海运逐渐兴盛,丝绸之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往昔的辉煌。而今天,随着“一带一路”的共建,原本的古丝绸之路又重新找回了生机,撒马尔罕也将重新焕发容光。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撒马尔罕陵墓清真寺
美丽的努尔苏丹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古代陵墓中的防盗机关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