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5-30郎新瑞

教育界·A 2022年20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典型的理科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将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方法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五个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方法;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郎新瑞(1983—),男,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禾驮学区随固小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教材中也融入了许多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师应思考“如何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一问题,并且应不断学习与生活情境方法相关的知识、理论,善于将这一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突破学习的难点,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方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仅仅开展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未能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导致学生很难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甚至会出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情境中运用艺术性的语言以及恰当的肢体动作,与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频率,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让学生有所启发。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實践中。采用生活情境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身边事物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其中的内涵。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那么学生往往只能学会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而难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素材,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师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对学生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数学知识是数学家智慧的结晶。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知识的内涵,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进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在后续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运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注意事项

小学生可塑性较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借助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向学生渗透德育、美育等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合理选择生活素材

在应用生活情境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所选择的生活素材应该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避免出现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问题。要想合理选择生活素材,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生活素材要具有趣味性。由于不少学生对单纯地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有趣的素材,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二是生活素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部分学生尚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所以教师不应该从自身的角度选择生活素材,而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设计的有关生活素材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不够深入,这不利于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在选择生活素材之前,需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基于生活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难度适中的题目。

(二)在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素材

一堂数学课通常包括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巩固练习等多个教学环节。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发挥生活情境教学的价值。在新课导入环节融入生活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对知识的讲解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一般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融入生活素材,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在巩固练习环节融入生活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好的课堂导入就像一篇美文的开头,能够激发学生继续读下去、学下去的兴趣。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有助于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一开始就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1]。在课前,教师应该从教材编者、学生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教材内容,从而在导入环节选择最合适的生活素材。此外,教师还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教学资源,如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新闻等。

例如,教师在“小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商贩向顾客卖苹果的生活场景。故事的具体内容如下。一名商贩在市场上卖苹果。一位顾客问他:“老板,你这苹果多少元1斤?”商贩回答:“3元1斤。”顾客问:“能不能便宜些,卖给我10元3斤?”商贩生气地回答:“不卖!”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思考如果商贩同意卖给顾客10元3斤苹果,那么1斤苹果大约卖多少元。

(二)问题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得到提升。教师应该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将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融入课堂教学中[2]。学生如果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往往很难真正掌握有关知识。他们只有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探索知识的奥秘,才能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讲解“认识时、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1分钟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教师可以举几个例子,如正常人的心脏1分钟会跳动60至100次,用1分钟的时间可以阅读一篇短文,高铁1分钟可以行驶约5千米,等等。这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1分钟”这一概念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懂得时间很宝贵,自己要珍惜时间。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假设1集动画片20分钟,那么1个小时可以看几集动画片?”的问题。学生在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本课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还能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情境方法,巧妙设计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找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便利[3]。在采用生活情境方法时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呈现逼真的生活场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视频、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富有感染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更强烈,他们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轴对称”一课的预习导学案中设置“找一找生活中轴对称的事物”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需要汇总学生的答案,再利用互联网查找与出现频率较高的答案有关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蝴蝶、钟表、树叶的图片,以创设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共同之处,归纳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发现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而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4]。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性质的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剪纸的视频,之后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剪纸作品,以此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之美。

(四)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包括借助语言、实物、多媒体与开展活动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仅仅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节省课堂时间,但是往往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很难将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上[5]。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和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关于购物的情境。因为购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师需要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带领他们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种不同的物品,并贴上对应的价格标签,然后发给学生一定数额的纸币道具,让学生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自主进行运算。在学生基本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扮演店主、店员、顾客等角色,展现购物的场景,为接下来布置练习做铺垫。

(五)设计实践作业,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会布置以练习题为主的作业内容,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学生容易出现死读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这一问题会对他们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产生不利的影响[6]。教师应以“减负增效”为基础,不断丰富作业形式与内容。教师可以从学生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实践作业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课堂主题,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业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对于遇到的问题,主动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请教,进而实现多种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千克和克”这一课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综合实践作业。作业内容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逛菜场”活动,学生需要走进菜场,在买菜时用手拎一拎不同质量的菜,并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以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第二部分是“逛超市”活动,学生需要记录超市里某些物品的包装袋上标记的质量,进而认识到千克和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积累学习和生活经验,深入理解千克和克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是“说一说”活动,学生需要在下一堂课上总结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这有利于他们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技能,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

结语

总而言之,创设生活情境对于教师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生活情境方法开展教学,不断学习与生活情境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各个教学环节适当融入生活素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学习氛围,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情境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功.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04):154.

[2] 徐林伟.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8(04):85.

[3] 徐晖.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127.

[4] 姜涛.浅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8):45.

[5]李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1):235-236.

[6] 殷元琪.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137.

[7] 程霞.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新课程(中),2017(11):184.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