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开展策略

2022-05-30费陈晨

教育界·A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理与复习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整理与复习课有利于小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在整理与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更为主动地进行整理与复习,增强复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核心素养;复习效果

作者简介:费陈晨(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张謇第一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科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师要保证整理与复习课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在整理与复习课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就要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降低数学复习的难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五个策略开展有效的数学整理与复习课。

一、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于他们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深奥难懂,数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会因此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因此在整理与复习课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小组合作模式,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1]。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复习效果。

比如,在开展“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各学生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合作对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进行搜集与整理。上课时,教师再让各小组分别展示整理的成果。有的小组会以立体图形的相同点为核心进行整理与归纳,有的组会根据立体图形不同的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纳,还有的组会搜集与整理常见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等。不同的小组根据不同的思路,以不同的方式去完成立体图形知识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在对知识点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都会对于将要复习的内容形成基本的认知。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说:“同学们,老师最近想要养鱼,需要买鱼缸。昨天老师去店里面看了三款好看的鱼缸,请大家帮老师选择一下,哪一款最合适。第一款鱼缸长、宽、高都是90厘米,第二款鱼缸的长、宽、高分别是80厘米、60厘米、50厘米,第三款鱼缸的长、宽、高分别是90厘米、70厘米、60厘米。”这样学生就被带入了买鱼缸的情境中,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思考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中提供的数据进行画图,画出三个鱼缸的具体形状。在画图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立体图形长、宽、高的比例,并将三者进行相同的缩放,画出准确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对不同长、宽、高的立体图形有了直观的认知。有的学生会说第一款鱼缸好,因为它是个正方体,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样的;有的学生会认为第二款和第三款鱼缸好,因为它们比较长,适合鱼儿游来游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绘图能力,还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拉近学生和數学问题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消化。

二、回顾旧知,融合复习

数学知识连贯性比较强,在复习课上,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从纵向上将知识点相互关联起来,构建知识网络,然后再从横向上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融合,带领学生进行融合复习。这样的复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进一步优化学习质量[2]。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中先引导学生去总结之前的学习内容,分别整理圆柱和圆锥的主要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举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并让学生说出二者的区别。之后,教师可以出几道题,习题难度无须太高,让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相应的计算,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计算能力得到提升。回顾完知识点以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行融合复习。比如针对圆柱的知识,教师可以用卫生纸内芯的纸筒举例,将圆柱体的纸筒用剪刀从中间剪开,使之变成一个平面的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与圆柱体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原理。教师将圆柱体与长方形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圆柱体,使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思路,从而提升复习效率。

三、自主复习,活跃思维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在整理与复习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学过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习目标。

比如,教师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教学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学生按照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进行整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学生整理完成以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整理情况再给学生重新梳理一遍知识点。首先是口算部分,分别梳理两位数和整数乘个位数的计算方式;其次是笔算部分,分别梳理进位与不进位的计算方式;最后梳理归一和归总的问题。教师有条理地梳理完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对自己原来整理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可以促使学生构建起自身的数学知识框架,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此外,学生往往认为一个数学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习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但其实很多数学问题并不止一个标准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将数学问题融入现实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得以打开。这有助于学生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练习实践,有效运用

数学习题千变万化,但同一类型的习题解题思路是差不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应的解题思维模式,才能够顺利应对各种各样的数学题目。因此在带领学生复习时,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练习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以便顺利解答数学问题。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目,保证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教师出示练习题之后,可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练习,教师可适时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有效内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新意的数学题目,以供学生进行有效练习。比如,“某公司的员工人数在50—70人之间,有一天,公司组织团建活动,要分组玩游戏。如果是3个人一组、5个人一组、7个人一组或10个人一组,都刚好能够分完。那么大家能够计算出这个公司有多少员工吗?”这道数学题目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是最小公倍数,题目类型比较新颖,有的学生会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题干进行分析,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将其转化为熟悉的题型,再按照熟悉题型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有新意的题目,指导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答,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五、结合生活,转化问题

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往往会带给学生枯燥、无趣、抽象之感,因此有的学生很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联系起来,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为此,在带领小学生开展复习与整理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巧妙与生活衔接起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复习所学数学内容。这样可以将数学知识立体化与生活化,有效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从而提升學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从生活的视角出发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有利于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复习“面积单位的认识”时,学生需要能够正确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单位,并学会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有的学生容易将面积单位混淆,以至于出现各种错误,影响解题质量。为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进行有效复习。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你们看看教室前面的这块黑板,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其面积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种答案,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在黑板上写道:“这个黑板的面积是6平方( )。”然后问学生括号里面应该填写什么,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得出应该填写“平方米”的答案。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其他单位进行换算,在换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合适的面积单位能够有效简化数字,如果说一块黑板为600平方厘米,会显得很复杂,但如果选择用平方米表示,则更好理解。

在学生掌握了面积单位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继续出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结合生活灵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小兰的家里要修建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最终的面积是58平方米,请问泳池的长和宽应分别为多少?可以用多少种长度单位表示?”对于学生而言,这道数学题目灵活性较大,需要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分别确定不同的长和宽,再进行验证,最后进行单位的换算。这道题目不仅仅可以考查学生单位换算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各种情况,以便求出答案。如有的学生会说7米×8米=56平方米,所以泳池的长度应该是8米,宽度应该是7米;有的学生会说根据此公式可以换算出泳池的长度为80分米,宽度为70分米;还有的学生会说1米×56米=56平方米,因此也可以将泳池的长修建为56米,宽修建为1米。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意见的可行性。“同学们,一个泳池长度为56米,宽度为1米,虽然可以修建出来,不过这会对小兰家里的场地面积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家可以回家后通过实际测量了解56米有多长。也可以设想一下,在长度为56米、宽度为1米的游泳池里面,人是否能够自由游泳?”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借助测量工具展开测量,并对游泳池修建方式的可行性展开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长度为56米、宽度为1米、面积为56平方米的游泳池虽然可以修建,但是这样的泳池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实用。这样结合实际生活的探索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探索过程,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帮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复习的效果。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制订学习小目标,让学生沿着目标不断前行,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还要正确把握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亮.“梳理”单元内容“贯通”知识网络:小学数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教学实践策略[J].教书育人,2021(07):48-49.

[2]李佩彩.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J].山西青年,2020(10):17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