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2022-05-30孔德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摘 要】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合唱基础的关键时期。文章系统分析了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参与合唱练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158-03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集体歌唱方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步入多彩的音乐世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乐教师都意识到了开展合唱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对较低,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在合唱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一直是困扰小学音乐教师的难题。

一、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合唱是一种合作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在练习期间从节奏、力度、速度以及情感等多个角度与其他学生进行配合[1]。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在倾听的基础上,不断与他人进行沟通,为同伴提供建议或调整自己,相互配合,完美地融入集体,避免出现因个人声音过于突兀而影响集体表演效果的问题。在此期间学生的集体意识可以得到强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积极配合他人,认真思考同伴的建议,主动为同伴提供帮助。

(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的一个特点就是富有创造性,合唱的创造性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第一,从演唱层面的创作而言,学生需要根据集体的实际情况及对乐曲的理解,对自身的情感、语气等进行细致的处理,合理规划声部,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将演唱与朗诵相结合,从而做到集体的统一。第二,从表演层面的创作而言,学生需要巧妙设计队形、动作以及情境短剧,合理引入领唱环节,从而增强合唱表演的表现力。可见,合唱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汲取集体的智慧,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结合作品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充分激发想象力,在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三)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

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养成和提升离不开对不同主题、特点和风格音乐的深度理解。在音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对所学的乐曲进行深度分析,包括作品风格、题材、内容特点等多个要素,从而更好地掌握练习和表演期间的声音力度、歌唱速度以及表情动作,但很多音乐素养较低的学生很难独立做到快速、高效地鉴赏乐曲。而在参与合唱练习期间,学生可以在他人的影响下调动情感进行演唱,并根据教师的指导调整自己的节奏、呼吸、表情等,在团体氛围的影响下与作品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实现深度理解音乐作品的目标。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策略

(一)鉴赏多样音频,巧妙渗透合唱意识

相比独唱、齐唱等音乐表现方式,合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学习期间,很多小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2]。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合唱练习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引入独唱、齐唱和合唱的不同音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聆听不同音频期间的感想,进而感受到独唱、齐唱与合唱的区别,并体会合唱的魅力,克服合唱练习期间遇到的困难。

以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阳光下的孩子》的教学为例,二年级的学生合唱经验不足,鉴于此,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分享两个视频。第一个视频为齐唱视频,第二个视频为根据教材开发的领唱与合唱结合的视频,其中第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为领唱,负责领唱的表演者需要演绎两个乐句,第二乐段的演唱形式为合唱,参与合唱的学生需要演绎四个乐句。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请学生分析两个视频有什么异同点。此时,学生可能会回答:“两个视频中都有很多学生在唱歌。”教师要进行回应:“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大家能不能说一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接着重新播放两个视频。此时,部分学生可以发现:“第一个视频中每一个学生都在一直唱歌,是在进行齐唱;而第二个视频中的学生有时候唱,有时候不唱,是在进行合唱。”此时,教师要进一步追问:“大家说得很对,既說出了两个视频的区别,又帮助大家复习了齐唱与合唱的知识。那么,为什么第二个视频要引入合唱的表现形式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作出准确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其根据自己的倾听体验进行猜想。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课本里说了这首歌应该合唱”“这样唱歌更好听”等不同答案。教师要巧妙地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点继续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检验合唱会不会给观众带来更好的听觉感官,判断教材上写得对不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高效融入音乐课堂中,主动学习合唱相关知识。

(二)深度鉴赏歌曲,奠定合唱情感基础

在当下的合唱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忽视情感渗透这一问题,导致合唱表演经常给人以空洞苍白的体验[3]。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度鉴赏歌曲,从而使其与歌曲产生共鸣,奠定情感基础。为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歌词与旋律,实现深度鉴赏乐曲的目标,教师可以引入与歌曲相关的故事、视频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师生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在练习和表演过程中从细微处渗透情感。

以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多么幸福》的教学为例,这一音乐作品讲述了当代生活的美好,想要更好地开展合唱教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并使其形成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意识。鉴于此,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在校园生活的视频或图片,通过这种方式将音乐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让你们感到开心快乐的事?”这样,学生可以在视频或图片的引导下回忆起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学生在自由表达想法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看来,生活中有很多让人开心快乐的事情,我们多么幸福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我们多么幸福》,大家跟着歌曲一起来回想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吧!”引入新课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音乐,并在完成音频播放后提出问题:“歌曲描绘了哪些场面?蕴含的情绪是怎样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强弱弱”的三拍子相关知识,从而使其结合三拍子音乐的特点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

(三)重视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是开展合唱练习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重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认真学习每一乐句的节奏和韵律。开展基础训练期间,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练习形式,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帮助其高效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

以人音版四年级上册《山童》的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演唱方法,教师要注意在本课教学期间引入倚音和下滑音的相关知识,并帮助其掌握西南地区民歌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片段式歌唱教学和练习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第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音频,并提出问题:“这段歌曲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歌曲是不是不一样?”学生快速回答:“对!”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其思考:“哪里不一样呢?”从而在师生互动期间自然地引入倚音和下滑音,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演唱第一乐句,并引导学生结合钢琴伴奏模仿教师进行哼唱,提升练习活动的有效性。当学生基本掌握唱法后,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分开演唱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无伴奏演唱,教师可以进行点评,指出哪一组唱得更准确,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音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本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认识“活泼的山童”。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入第二部分的教学:“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山童的生活,认识一个‘悠闲的山童。”完成整首歌曲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欣赏完整的音乐,结合学习成果进行跟唱,运用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展现每一部分乐曲的特点,提高对节奏的灵敏度。

(四)成立互助小组,强化学生合作意識

学习期间难免有部分音乐素养较低的学生存在学习进度较慢、无法提升音准等问题,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问题。鉴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素养,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互助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联,进而能够在合唱期间主动融入集体。

以人音版六年级下册《榕树爷爷》的教学为例,练习大声部内容期间,部分学生可能出现过度重视节拍和音准,因而无法融入调皮可爱的感情这一问题。学唱低声部期间,部分学生无法使用连贯、圆润的声音展现孩子们热情呼唤榕树爷爷以及榕树爷爷轻柔回答的意境。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互动,引导各小组结合教师的伴奏分别开展高声部和低声部的片段练习,并认真聆听集体的声音,当发现有组员出现音准、节奏或情感问题后,要在教师暂停弹奏后及时进行指正。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对积极讨论的小组进行鼓励,从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各小组开展无伴奏练习,并走到学生中间,为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和小组提供帮助。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各组归纳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为学生解答困惑。

(五)关注细节指导,端正学生合唱态度

很多小学生都存在忽视细节的问题。如果不能引导其在练习和表演中关注细节,不仅无法提升表演效果,还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态度。鉴于此,教师要以身作则,从细节处为学生提供指导。

以六年级下册《转圆圈》的教学为例,歌曲中融入了彝族音乐的风格,以“do”“mi”“sol”三个音为基础构成连续跳进,音调活泼,节奏明快。组织练习活动期间,教师要结合音乐特点开展细节教学。首先,教师要开展姿势训练,要求全体学生起立、提眉、面部略带微笑,使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月光下儿童欢乐的情绪。在这一环节,教师不仅要示范标准动作,也要观察学生的练习状态。当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做出相应动作和表情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上讲台进行示范。当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动作和表情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唱练习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乐句组合情况。与第二乐句相比,第三乐句的速度变快了,力度变为MF,节奏变成了三拍子,很多学生在演唱期间都不能演绎出更加欢快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暂停表演,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而在演唱后三乐句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对彝族舞蹈动作的理解,设计合唱动作,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及情感。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使其意识到要从方方面面进行思考,从而端正其参与合唱的态度。

合唱教学要从低年级抓起,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意识到开展合唱教学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从而实现构建高效合唱课堂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申欢欢.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8(24).

[2]孙明明.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18).

[3]吴贵龙.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策略探讨[J].当代音乐,2017(1).

【作者简介】

孔德莲(1978~),女,汉族,甘肃永靖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