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之语录体、对话式论辩

2022-05-30陶兴国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孟子曰文意语录

陶兴国

解题技巧

一、通读材料,弄清论点

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录体、对话式论辩由于其体式的特殊性,与其他文言文,特别是传记文的阅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阅读的切入点与关注点值得我们研讨体悟。

语录体,最典型的代表是《论语》,其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语录体的文言文,语言简明,语意深刻,往往在一两句话便能刻画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

对话体,即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二者对话的内容。对话体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征在于,它体现了对话者的在场性,因此也容易让读者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聆听古代贤哲的教诲,生动而形象。《孟子》较《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是孟子语录集结,但多数篇章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功能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无论是语录体,还是对话体,其观点都十分鲜明,有些句子甚至成了经典的人生格言、成语警句,而对话体的论辩色彩更为鲜明浓烈,因而,我们在阅读语录体或对话体文言文时,一定要通读全文,有在场意识,弄清论辩的主题,把握论辩的观点。

二、联系语境,推断字词

语录体或对话体,特別具有语境,所以我们在阅读语录体或对话体文言文时,一定要有语境意识,要结合说话者或对话者的语言环境去理解文意,结合文意去推断句意,去推断字词在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把握论辩的中心,弄清对话者的思想与主张,最后再回到对具体字词的理解与落实上来。

三、前后勾联,准确作答

1.通读全文,把握论辩观点。

无论是语录体还是对话体,都是为了表达一个明确而富有哲理性的观点,语录体较简洁、直白,观点往往以警句的形式出现。对话体由于充分显现了论辩的特质,而论辩者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往往会运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方式,论辩的观点有时又较隐晦,所以更需要我们带着问题去快速通读全文,从而把握论辩的观点。

2.梳理文段,掌握论辩的层次与方式。

在快速阅读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对文段进行概括梳理,弄清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论证的事例以及论证方式,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快速地把握文意、弄清观点,从而为推断难懂的字词作准备。

3.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推断字词意。

读懂文言文,特别是语录体、对话体等先秦散文,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根据文意去推断具体的字词,从而准确理解文意。

4.研读题干与选项,准确作答。

研读题干,认真比较选项,并与原文文段信息点进行对照,我们才能更准确地锁定答案。断句题正确答案就在选项中,而文化常识题应结合文段内容加以考虑。文句理解题更是对文段中关键句子的综合概括。简答题需要我们关注全文,找准信息点,对文段进行分析与综合。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B.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C.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D.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2.下列对文中黑体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牖”指窗。先秦多用牖,窗少见。本义:窗户。

B.“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C.“爵”指古代饮酒的器皿,或指“爵位”,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文中指前者。

D.“射”指官名或射手。“射”也是古代六艺之一,指射箭技能的训练,又转指射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说,倘若真的是厌恶屈辱,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

B.孟子说,先王因为有不能忍受别人的心情,就有不能容忍人民的政治。

C.孟子说,造箭的人和造铠甲的人是一对矛盾体,所以应慎重选择仁的职业。

D.孟子说,要施行“仁”,自己就必须具有“仁”,这如同射箭的射手。

4.把文中畫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那么,本段文字中孟子告诉我们应怎样去实施“仁”?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本期中缝)

猜你喜欢

孟子曰文意语录
观蚁搬食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为善·为利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攘鸡
语录
语录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
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