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2-05-30常一凡杨迎迎徐昕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农村

常一凡 杨迎迎 徐昕

摘 要:由于近年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寻求自我发展机会,农村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这些留守老人面临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自我养老能力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困境,在家庭代际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需要从留守老人角度、子女角度、政府与社区的角度出发,共同探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化解策略,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的愿望,从而推动中国养老事业朝着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3-0072-03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中国老龄化问题的重心仍然在农村,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剧,城乡人口单向流动加速,农村留守老年人面临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孤独终老”也成为了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三大特征之一。国内学者把老年贫困分为服务贫困与经济贫困,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在服务贫困和经济贫困方面的难题仍然未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首先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次才是家庭、子女、个人的问题。如何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成为当前老龄化进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一、我国对于留守老人的定义

学界定义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独自居住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从第一个孩子离家作为开始阶段,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家,这些老人就进入了留守期。留守老人具体分为以下三種情况:第一种是无儿无女又无老伴的孤寡老人,第二种是虽然有子女但与子女分开单住的老人,第三种是儿女远在外地,例如进城务工,而不得已寂守留守的老人。本文所描写的农村老年留守老人是指因子女全部离开县域或不设区的地市范围外出务工或经商等一年以上、留在农村生活、身边没有其他赡养人,或者赡养人没有赡养能力的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

二、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现状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长期实施,近五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老年系数比率逐年上升,社会总人口呈现整体老龄化的趋势。传统的家庭规模进一步缩小,金字塔形式的家庭结构已经转变为倒金字塔形式,目前农村家庭结构主要以“2+1+4”和“2+2+4”型家庭结构居多,传统的多子女之间对老年人照料的帮扶互助方式已无法继续维持,造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照护严重不足,家庭养老的能力进一步被弱化,家庭中新一代的出生更是让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不断地向子代家庭再生产需求妥协与退让。

(二)子女对父母的精神关爱少

近年来,随着农村传统孝道观念式微以及代际关系内涵的变化,市场经济渗透下经济逐利思想与理性的自我发展意识占据了新一代年轻人思想的主导地位,导致年轻人赡养父母的责任感降低,造成了农村家庭氛围的缺失,同时也弱化了农村留守老人获得日常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农村留守老人长期独居缺乏子女的精神慰藉,这也是农村留守老年人自杀率逐年增长的一大重要原因。进城务工的子女在城市里组建家庭后,则更多的会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甚至有时还会出现留守老人反哺进城务工子女的情况,子女们缺乏承担起“2+2+4”家庭养老模式的责任感,因此普遍对老人的关心和孝心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缺乏心灵层面的沟通和交流。

(三)老人自我保障力度弱

农村老人一般都以务农作为其主要经济来源,健康观念与卫生观念不强,长年务农出力对身体的损耗较大,且伴随年龄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所能承担的劳动量逐年降低,劳动所取得的经济收入仅能维持日常生活,经济自养能力不足,购买养老服务能力低,不足以应对长远的医疗以及养老需求。加之农村老人一般知识文化程度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即使子女进城务工不能及时的尽孝,但是老人依旧把养儿防老作为自己最希望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儿女进城务工,子女对其的物质照料和精神抚慰都要据其孝心决定,因此农村留守老人也经常面临着日常照护困难与精神自抚不易的双重困境。

三、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养老能力低

农村留守老人一直在乡土社会中生活,受传统村落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尚未改变,父辈即使在年老后仍然对子辈存在着无限责任感与依赖感,年轻的时候老人对子女毫无保留地付出和抚育,年老时即使子女迫于生计无法为其提供养老必需的客观条件,农村老人仍然寄希望于子女为其养老甚至自己劳动反哺子女。但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老年人的工作竞争力远远不如年轻人,进一步降低了老年人在家中的权威性与话语权,受以上因素的影响,有的农村留守老人甚至认为自己活着十分的无用、拖子女后腿,如果社区组织不早日对这些老人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他们这样的晚年处境很有可能会引发道德灾难,并对于其子女产生恶劣预期和不良影响。

(二)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

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他们走出农村去大城市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由于农村外出务工的群体日益庞大,随之引发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的农民工“进城热”现象对城市的社会结构、阶级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失甚至成为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进城务工子女在城市消费高、生活压力大,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和严格的城乡户籍限制使他们不具备将父母一同随迁至城市的能力,与父母之间遥远的距离使得他们即使有“孝心孝德”的心理,也很难落实“孝举孝行”的行为,农村留守现象也因此越发严重。

(三)城乡养老体系发展不平衡

我国一直实行的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养老资源匹配严重不均衡,一直以来养老服务就优先向城市倾斜,政府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相应的政策法律不健全。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农村养老服务政策力度比较小,农村“留守老人”还难以依托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化养老。农村医疗资源的贫困,以乡镇卫生院为代表,其存在着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技术服务水平较低。留守老年人很少能享有相应的社会关怀资源。虽然我国实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面覆盖,但是仍然存在保障水平偏低、养老补贴低、普惠性差、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四)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

社区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面的服务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社会组织与志愿者服务难以从城市延伸到农村。现存的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机构也存在着资金不充足、服务设施陈旧、护理人员专业性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在农村这个以熟人社会为主的氛围里,社区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方面接受度不高。

四、破解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老年人: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升自我养老能力

農村留守老人应不断提升自我生活的独立性,改变传统观念思想,减少对子女的依赖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加入老年人协会、报名老年大学等,使自己实现“老有所教”的老年生活。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保持自己的身心愉快,收获心理上的满足感与精神上的充实感,使自己过上“老有所乐”的老年生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养老质量,争取达到经济上自立,生活上自理,精神上自强的目标。有能力的老人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们的养老负担。

(二)子女自身:践行优良传统,积极赡养老人

子女应经常与留守老人进行交流,不仅应给予老人物质上的帮助,还应该及时给予老人一定的精神慰藉,排解老人的孤独和负面情绪。离家不远的子女要定期回家探望老人,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距离家较远的子女应多打电话或者通过视频通话来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多与老人谈心交流,努力营造出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以及和睦的家庭氛围,尽自己的能力来满足老人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让老人过上“老有所助”的老年生活。但是也应该意识到,老人最需要的不是为他买到了多少东西,而是给了他多少陪伴,子女应该增强自身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懂得真正的关怀是一种顺从,顺从老人的合理需求,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才能让老人安享晚年。

(三)政府基层: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合法权益

积极开发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委托代办业务服务,扶持民营资本进入农村养老行业,加快相应的农村留守老人保障立法,通过法律制度的硬性约束,将传统的道德约束转变为法律与伦理型并重的约束,进而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以及城乡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良好衔接,确保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向全社会积极弘扬养敬并重的伦理观念,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力开展关于互助养老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健全农村法律援助,使得尽孝的主体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小家,而是可以延伸到社会和政府一起发挥作用,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提供坚定的社会支持和道德根基。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经常务工的农民工回乡就业,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让返乡农民工既能回乡创业致富,又能就近照料父母。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养老服务

由政府主导,在社区建立一些互助养老社区、互助照料社区,建立农村老年人互助组织,可以有效地加强农村留守老人之间的联系与帮助。农村基层社区组织应建立地区性的农村留守老人档案,对其进行定点帮扶。同时加大农村社区养老宣传力度,通过各种的实践方式进一步宣传社区养老,让农村留守老人了解到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优点,让养老问题从家庭中走出来。通过社会工作的补位作用介入留守老人养老服务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是当前面对银发浪潮的一个强有力的应对策略。可以适当地借助农村社区中的社会组织把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与政府提供的养老资源结合起来,将社区自治与社会共治结合起来。通过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协调养老服务资源的分配,让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走向专业化和社会化。

结语

本研究是基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提出的分析和探讨,简要概括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生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本文的目的也不是就单独某一地方的个案进行分析,而是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深入解读,主要从政府、老人、子女、社区这四大视角出发,共同寻找化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办法。就目前情况来说,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对于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以及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尊老爱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传统,重塑农村孝道观念。这些做法对于维系农村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大力宣传积极老龄化概念,引起全社会对留守老人的关注,使农村不仅成为富有浓郁乡土人情的共同体,更是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寄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李国和,曹宗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的困境与出路[J].兰州学刊,2021,(5):1-9.

[2]  许惠娇,贺聪志.“孝而难养”:重思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1-111.

[3]  韩振秋.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及化解策略[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2):43-48.

[4]  张青青,包先康.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契机与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1):93-96.

[5]  张桂蓉,史景军.赡养与自理的均衡: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代际伦理——以湖南省新田县SH镇的调查为例[J].伦理学研究,2012,(3):127-132.

[6]  方文丽,叶良均,曹新维.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安徽省蒙城县王集乡X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9):238-240.

[7]  宋月萍.精神赡养还是经济支持:外出务工子女养老行为对农村留守老人健康影响探析[J].人口与发展,2014,(4):37-44.

[8]  陈涛.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研究——兼论如何更好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养老工作水平[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12):10-14.

[9]  郭永芳,马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财政支持政策——基于安徽省阜阳市的调查结果分析[J].当代财经,2010,(7):25-31.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