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5-30程雅琼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5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生素养

程雅琼

数学教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强化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思维能力,从基础做起,从小学开始重点培养,结合学科特点,逐步培养并不断强化提升,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更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注重学生的基本解题方法、技巧,更强化他们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强化,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体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理念的基本体现

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指导思想是核心素养理念,以核心素养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思维创新和文化审美鉴赏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实现知识丰富,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小学教师重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基于数学学习的各种综合素质与能力,让小学生不仅学好数学知识,掌握、应用好基本的数学理论公式,研究分析一些数学应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分析和探究能力,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建设和提升,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围绕落实核心素养能力目标,在小学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注重创新思维,夯实创新基础。数学教学以创新能力素养为指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文化意识,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新体制的重要要求

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普及化使我国人才数量连创新高,国民教育得到根本性改善,全民文化素质大为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由数量保持向质量提升转变,国家人力资源由大国向强国转变,人才培养由数量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做好坚实的人才保障。我国坚持科技创新,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必须从人才方面做好保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培养要从基础做起,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顺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新体制,确保教育服从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是人才评判最重要的量化权重指标,也是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着手,提升他们横向思维和纵向分析的能力,立足小学生现有的形象或者具象思维特点,引导他们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以创新思维能力为引领,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尝试求异思维,真正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顺应我国教育新体制变革。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研究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在课堂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能。针对不同知识内容研究不同的解题方法。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素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主观因素,更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关键要素。在数学学习中,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各种生活和生产问题,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各种生活或生产应用问题,真正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教学不是简单教会学生记住概念,背会相关公式或者套用相关公式去做题,而是让学生能真正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是新时期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只有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各种问题,才是真正地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应用。

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坚持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从创新意识培养开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创新思维培养,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让小学生能不墨守成规,不拘泥固定方法,不因循守旧思路,不断运用新方法,借助新手段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新问题,这样就能找到更多的方法,高效处理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等级,创新思维和学生的生活生长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和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教育背景关系最为密切。每个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必然存在个性差异,他们的创新思维也有很大的不同,要结合小学生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并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对那些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要注重提高和拓展,以此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而对那些创新意识较弱的学生,则要从基础做起,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成长环境、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规思路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引导。这样能更好地尊重学生差异,并发展他们的个性,尤其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加以适当引导,以此打开他们的创新思维之门或升高他们的创新思维阶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出一片创新的天地,登上更高的创新高度,有效调动每个小学生创新的意愿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动力,进而让小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足学生的创新动力

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实践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因素,也是培养学生持续创新最重要的非物质因素。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注重他们的兴趣激发,持续强化他们的创新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能在兴趣的带动下不断转换思路,变换思维,能运用更多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并得到更多的收获。感知新方法、新思路所带来的新收获,以此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和应用数学解决各种新问题的兴趣与热情,鼓足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计算”的相关内容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如小明身高155cm,小李身高149cm,小花儿身高152cm,几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呢?三位学生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同学,也是班级中人缘最好的学生,这三个同学站成一排,由学生来想出计算他们平均身高的方法。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热情,并能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不少学生能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以此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动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要注重学生地位,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能主动探寻更多的解题思路,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相互关联,做到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基本能力素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才能形成更浓厚的创新氛围,激活学生思维,集思广益,营造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相互启发,彼此激励,共同探讨,能进一步加深理解,拓展认识,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问题。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有关概念、定理和公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认识,并组织学生就相关的问题开展讨论。每个学生可以自己提出相关的疑问,再由其他同学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也让学生找出更好地验证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方式。这样,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積计算公式,也就能灵活自如地应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生产,创设更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这样让数学学习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能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需要分析和研究各种数学的应用问题。这样能养成良好的应用意识和依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生产应用中得到锻炼和强化,在生活中做到自主创新,学会分析。能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让数学学习和应用更有针对性,能联系现实生活,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设置一道探究性问题:有7棵小树苗,把它种成6行,每行还要有3棵树,怎么种?这个问题一定会让小学生充满好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生活场景应用类比联想等,并能从实践中验证分析,学生非常积极,他们边思考边画图,想象验证,尝试各种种植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常规思维,还能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以此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能力教育和训练,更需要将创新思维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创新思维是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种评价标准,也是新时代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客观要求。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应用实践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尝试运用更多、更新的方法,以此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生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