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探索

2022-05-30陈玉慈

当代体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田径探究性动作

陈玉慈

田径运动(Athletics)是指考察走、跑、跳跃、投掷等起源于人类基本生存生活技能的体育项目总称,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跑步、跳远、竞走、撑杆跳、跨栏、抛铅球、投标枪等体育赛事,都是田径运动的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学生群体来说,经常参加学校田径运动的好处主要有如下:可以锻炼个人的速度、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身体机能,够促进骨骼肌肉发育,获得良好的体魄;由于田径运动的体能消耗速度极快,在参与田径运动时也可以磨练个人意志,养成健康积极的体育观念。当前阶段的田径教育实践来看,由于部分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组织不够灵活,不仅学生对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不高,且动作要领掌握效率也十分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正常进度与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首先提出了当前田径体育教学的不足问题。而后阐述了在田径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教学原则。最后结合教学实际,对融入探究性学习的田径体育教学要点展开了分析探讨。

1 田径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分析

1.1 教学氛围积极性不高

当前许多学校开展田径教学时,教学内容还仅仅停留在短跑、长跑、实心球等简单模式上,使得学生普遍提不起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我们以长跑运动为例,相比于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来说,这种运动在团队协作、互动娱乐等元素体现不强,因此多数学生在参与运动时普遍提不起积极性。且另一方面田径运动的体能消耗速度又极大,导致学生身体一旦产生疲劳信号,在低迷的精神状态下就极容易萌生放弃退出的想法,因此很难坚持至抵达终点。根据某地组织的调研走访结果表明,在谈及对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的看法感受时,约有42%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田径教学毫无趣味可言,甚至表明不愿意参加学校的田径运动项目。所以反思田径教学的质量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组织田径运动的方式单一,没有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长期重复的教学环境下,逐渐丧失了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

1.2 技能教学的策略局限单一

根据以往的田径教学调研活动来看,学生在实际开展体育课时参与热情普遍较低,因此教师难以从学生身上获取足够的教学反馈信息,导致“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成为了体育课教学的真实现状。在这种流程化、形式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田径运动项目中,更难以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在动作要领进行分解教学时,部分教师在组织田径教学活动时,过分地强调课堂纪律以及组织上的协调统一,首先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然后让所有学生在队列中进行模仿,最后再逐一纠正学生与示范动作不一致的地方。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肌肉骨骼发育过程中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导致不同的人在动作方式上有着完全不同的个人习惯。例如在长跑运动时,有些学生喜欢双手握拳小幅度摆动,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喜欢将双手打开成掌状,双臂进行大幅度摆动,诸如此类运动习惯的问题,部分体育教师则喜欢完全按照教材中的规范性动作标准进行纠正。这种教学组织过于死板的问题存在诸多弊端,学生在机械性地模仿训练中,很少会思考“这样的技术动作目的是什么?”“动作达成的理想效果是什么?”。由于部分规范教学动作与学生个人的经验习惯出入极大,导致学生不得不去克服身体的肌肉记忆,去学习一套生硬、不适应的动作要领,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个人运动风格的培养,尤其是具备一定的体育天分的学生,容易因教学局限而得不到体育特长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1.3 不注重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在田径教学中需要锻炼提高的运动能力、身体机能是完全不同的,例如部分学生的耐力不足,在体育课组织长跑时经常会掉队,那么就必须要以有氧辅助运动为主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一直在跟着队伍跑,但速度始终提不上去,就需要经常安排短跑冲刺、折返跑等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爆发力。而现阶段田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有教师注重过这个问题,也从来不会针对学生的优劣势专门制定教学训练计划,导致学生整体的技能素质水平提升效率过慢。

此外另一方面,田径教学考核的评价标准过于统一,未必是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法,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由于体育锻炼时间不同、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先天素质天赋不同以及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个体在田径项目考核中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例如部分学生个人体质较差,且平日缺乏户外锻炼,期望这些学生仅凭数个课时的田径训练,就达到考核及格标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学生在多次考核成绩不理想后,容易在心理产生挫败感,因而会对体育课的田径考核“避之不及”。

2 在田径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原则

探究性学习,即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理念,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下,教师的身份并不仅仅只是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情景的设计者。在田径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教学原则:

2.1 引導主动性学习

首先是教学引导的原则,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存在着严重的滞后问题,不仅与体育技能训练相关教学理论与社会体育行业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且教学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在以往的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需要完全听从体育教师的讲授,包括体育观念、体育运动发展史以及体育技能的动作训练等,在学生眼中完全没有“问题”的概念,即使在田径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困惑,也往往不会选择与教师进行互动。所以融入探究性学习的根本教学思路在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学生基于主观思考对田径运动的知识或技能要领产生疑问,才会对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以及技术要领产生猜测,才能用主观问询、观察、试验等方法来求证问题答案。在学生澄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得到教学反馈信息,使后续教学计划安排“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2 注重过程实践

二是教学组织过程的教学原则,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教学主线开展教学内容的,所以关键在于“探究”二字,需要教师重新设计田径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学生获得额外感悟的教学契机,确保“全员参与”“一个不落”。我们以跨越式跳高教学为例,不能光示范正确的动作,还要将学生的问题充分拓展发散,让学生自行体会错误动作与标准要领动作之间的效果区别,这样学生才能够懂得每个田径运动的技巧与发力要点。

2.3 教学适度开放

三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引入探究性学习的田径教学在目标设计上既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在统一标准的考核中达到合格水平,也不是要求学生动作技术要领规范、统一。而是与田径体育运动的初衷本质相契合,即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强健体魄,形成“勇于拼搏、敢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宝贵意志。所以在实际组织教学时,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学生提供较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敢于怀疑、大胆创新、勇于验证。

3 在田径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的对策措施分析

3.1 拓宽教学形式,培养学习动机

首先是理论教学部分,为了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获得充足的户外运动时间,该校在田径教学课程中作出了灵活性调整,当体育课时值酷暑高温、严寒、降雨降雪等不适合户外活动的天气时,将体育课理论知识教学课时与户外训练课时进行对调,改由体育教师在学校多媒体教室组织授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田径教学将不再局限于枯燥乏味的口头教学层面,而是通过视频、图片、影音资料等多种媒介手段呈现出来。例如作为田径知识拓展,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田径比赛主题的自传电影《灵魂奔跑者》,该电影记叙了印度田径运动员Milkha Singh的传奇生平,讲述了其在战乱年代背负着生活的重担、亲情與爱情的抉择、国家的荣誉奔跑于各大国际盛大赛场的故事。在电影放映期间,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有学生会问道短跑赛事中地上起跑器的作用,而此时教师则可以结合影片内容对田径运动知识进行讲解,短跑运动员预备动作中借用起跑器下蹲蹬地,是为了第一时间将身体腾出,以获得最大的启动速度,提高短跑爆发力。

其次是户外训练环节,针对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该校体育教师想出的策略是利用游戏教学法,针对田径运动的训练内容,精心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游戏。例如借助1个铅球、四根木柱以及一块空地,在空地处划一条直线作为起点,在起点线前方约6米处开始由近至远地竖立活动木柱,桩与桩之间间隔为1m,在线后10m处划一个圆圈,里面放置有两个实心铅球。而后将所有的学生分为四组,男生两组、女生两组。每组每次出一名学生参与游戏,从起点出发绕经木桩后,抵达圆圈处取得铅球,其中男生组与女生组每次只有一人可以通过先到达圆圈的方式取得铅球。最后再返回起点投出铅球击打木柱,木柱倒下记作1分。通过这样的教学游戏设计,能够同时锻炼学生抛铅球与10m*4折返跑两项田径运动能力,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极大程度提高。

3.2 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创造能力

融入探索式学习,需要教师摒弃掉以往注重动作规范性、统一性的古板教学模式,通过对国际田径比赛的赛况进行观测,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特点,许多运动员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标志性动作”。以短跑运动为例,有些运动员在最后冲刺时喜欢把头埋低,将两臂后摆使身体前倾来克服空气阻力;而另外一部分运动员则喜欢略微扬起,以使腿部的运动轴线获得最大自由度,增加蹬地发力。由此可见,即使是专业的运动员,也会根据个人习惯对标准动作要领进行适当调整。所以说在中学田径教学中,教师若是一味地将动作规范程度当做教学目标,那么势必是与田径运动的宗旨相违背的。对于一些不会损伤身体的个人习惯动作,教师不但不应该进行纠正,反而应当鼓励学生保持个人风格,不断在实践中钻研探索更利于保存体力或更快提升速度的小技巧、小窍门。

首先要与学生交流心得,及时与学生做好沟通互动,倾听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学习感悟。而后是仔细观察分析学生的技巧动作,个人习惯动作并不是指技术原则上的错误动作,以短跑运动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一些关键技术要领是出于保护运动员身体机理目的,此类动作是不能出现错误的,例如部分学生在短跑中踝关节并没有充分放松,身体腾空时脚掌始终是勾起的,这种运动习惯容易导致踝部受到扭伤,需要第一时间发现纠正。而对于学生通过自己摸索而得出的动作技巧则要予以肯定,例如教科书中将短跑动作要领概括为“低支撑、高抬腿”,但事实证明这种技巧仅适用于一些跨步距离较长的高个子学生,而一些矮个子学生会发现通过“小跨步、高频次”的摆腿也可以实现爆发加速的运动效果。接着是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优势,为学生量身设计动作要领,让学生在参加田径运动时可以“扬长避短”,提高全面运动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对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与教学组织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训练理论体系,以“人本教练”的严格要求来审视自己,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充分发挥出“聆听、区分、发问、回应”四项教学能力:

3.3 定制学习计划,确保专项提高

从现代体育训练科学的观点来看,参训者在接受系统化的体育技能培训前,由于身体素质、运动天赋不同,因此在组织田径教学时,可以考虑适当借鉴职业运动员的做法,即在田径训练中加入“专项训练”内容来补足学生的运动短板。在户外训练的前几课时,应当尽量安排一些偏向素质训练的科目练习,例如小步跑、交叉步跑、行进间压腿、蹲起、跨步跑等。在素质训练中,认真留意观察学生可能存在的短板问题,在后续课时安排中分批安排教学任务。例如在素质训练中力量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单足跳、蛙跳、三级跳、立定跳远以及俯卧撑等训练内容,使学生的腿部肌肉群得到刺激锻炼;速度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安排50m、100m冲刺跑、小步跑、高抬腿跑等训练内容,在训练中不断提高配速水平,使学生的呼吸功能、心肺功能得到相应提高。

而对于田径考核的教学组织安排,则应当因人而异设置成绩标准,可以在本学期开始时,先组织所有学生参加一次统一的田径专项技能考核,例如高抬腿跑、200m短跑、立定跳远等,此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考核成绩。在备课阶段,应当结合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表现,分析该学生的考核成绩是否存在可提升空间。若存在,则应当在上一次考核的基础上,在对应的可提高项中提高一个成绩档次作为合格线。例如学生在初次200m短跑测验中成绩为38s,那么经过田径教学后,学生下一次的短跑合格成绩就可以设置为34s。让学生在目标开放、探究结果开放的田径教育环境中,通过每一次地“超越自我”来获得成功体验,逐步树立起参加田径运动的信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教学是我国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运动中许多项目可以不受参加人数的限制,运动全能性较强,且对教学场地设施的要求较为宽松,因此它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来说具有关键意义。为了更好地提高田径教学质量,需要在实际开展教学时融入探究性学习元素,即本着引导学习、过程探索与适度开放原则,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每个学生量身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探索心理,形成一种积极正向的学习动力,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田径教学的效率与进度才能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田径探究性动作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动作描写要具体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