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2022-05-30周银芝

新课程·上旬 2022年35期
关键词:层递式教师应教学法

周银芝

小学生受兴趣、性格、认知基础及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其在知识接收与转化效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学生的学习能力会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而层递式教学法可良好适应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进行教学规划,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论述层递式教学法重要性出发,浅析该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层递式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及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帮助小学生奠定更扎实的语文基础,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科学教学方法,但层递式教学法的有效推进,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任务,投入时间与精力制订教学计划,逐步带领学生构建底层语文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渐次性学习。教师通过应用层递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底层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层递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推进,注重九年义务教育的育人质量,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根基与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深受教育领域的重视,新课改的推进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一直对语文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作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印象较为懵懂,此时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后续教学具有极大影响,而层递式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师生、学校及家长认可的教学模式,可以幫助语文教学逐渐实现质的飞跃。

层递式教学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打造良好的语文根基。对于学生而言,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同金字塔,当底层结构稳定扎实时还可以不断建设上层结构,小学阶段是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底层结构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利用层递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刚接触语文的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习惯,带领学生逐步走入语文世界,减少因经验与认知的缺乏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所造成的障碍,让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重大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合理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优化作文教学课堂效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这样能够让小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通过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消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一起学习。

二、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年龄特性开展“分层次、递进式”教学

根据年龄特性可将小学阶段分为两部分:一至三年级为低年级阶段,四至五年级为高年级阶段。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特征为直观性思维,对可以直接构成视觉冲击的事物具有强烈兴趣,如鲜明的色彩等。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学中,语文教师可更多地融入直观性教学元素,如卡通动画、图片等,结合直观的画面展开语文知识点教学可以更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内容结构与层次,并结合文本内容穿插色彩鲜艳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动画片片段,从而有序推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高年级阶段学生思维特征逐渐向逻辑性发展,其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初步形成,可以接收更为复杂的知识点,在高年级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操作活动深化教学效果,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与学习能力。

(二)层递式教学法构建灵活的阅读课堂

根据层递式教学法,教师可将阅读课堂分为初读、再读、终读多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内容。第一,在初读环节教师应带领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整体粗略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结构与大概内容,为学生排除生僻字词,使学生对文章整体初步产生完整的印象,为后续理解与深化奠定基础。例如,在初读《北极风光》时,教师可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标注出文章中陌生的字词,然后带领学生查阅字典排除生僻字,再结合真实的北极图片,带领学生理解“灿烂夺目”“瞬息变幻”等新词的含义。第二,在学生完成课文初读后,教师可通过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与任务对课文展开再读,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在完成《海滨仲夏夜》初读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该文章的关键词是什么?作者以何种手法呈现出海滨仲夏夜的景色?文章中对海滨仲夏夜的景色进行了何种描写?学生带着阅读目标对文章展开仔细阅读,可以关注到诸多初次阅读忽略的细节,有利于学生捕捉关键词、总结文章写作特点。第三,终读环节是对再读环节的升华与提高,在学生可以熟读课文后,通过终读环节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让学生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终读环节时教师应抛出具有思考与探究空间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从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与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掩耳盗铃》的终读环节,教师可以用“掩耳盗铃行为的愚蠢与可笑之处是什么?”“应该在掩耳盗铃者身上吸取何种经验教训?”等具有深刻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并以清晰、条理的语言发表见解,如此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深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层递式教学法开展有效的写作教学

1.层层递进,进行遣词造句教学

字词与语句是构成文章的基础结构,作文教学皆由遣词造句教学出发,先带领学生熟练掌握词句,在灵活应用词句、巧妙排列语句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次写作教学,因此语句转化、看图写话等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在遣词造句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法,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词语及词义基础,使学生可以有效应用词句。首先,教师可在日常阅读学习中引导学生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用单独的笔记本记录课内外优秀词句,通过对好词好句的记忆及反复诵读,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词句素材库,当学生极度熟悉所摘抄的好词好句后就可在写作中进行有效应用。其次,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造句练习,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对语句进行扩充,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结构。例如,以“公园”为关键词进行造句,最初学生所造语句的结构较为基础,如“我去公园玩”。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不断向该语句中填充其他要素,如玩耍时间、同行人员、出行方式、玩耍项目等,学生会逐步将基础语句扩展为“星期天我去公园玩”“星期天我和同学去公园玩”“星期天我和同学乘公交车去公园玩”“星期天我和同学乘公交车去公园玩篮球”,由简单句到复杂句层层递进,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语句结构,使学生学会造句。

2.深入开展写作内容的积累

在写作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层递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不断从生活中挖掘写作内容,利用生活素材完善文章内容,提高作文的可讀性与真实性,赋予文章情感与血肉。优质的内容是优秀作文的根基,华丽的辞藻并不能掩饰内容的空洞,教师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不断观察并感悟生活。而学生写作内容的积累需要长期的过程,通过层递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捕捉写作内容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从花草树木入手,到周围人的形态、语言及行为,让学生对生活及社会产生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可通过作业或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日常观察创作日记,通过日常练笔提高学生的敏锐度及观察力。创作的日记篇幅不需过长,但要能真实记录发生的事情,真切表达自身的情感与见解,不让日记成为流水账。最后,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力,如在看图作文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图画进行思维发散,通过画面中的环境及人物展开联想,根据图画中所传达出的人的行为及语言进行构思,从而创作出完整的作文。在联想与构思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从而使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更加生动与真实。

3.应用层递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可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因为小学的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较少,知识面也不够丰富,所以他们在写作中容易出现材料不足的情况,许多学生在写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思想受到严重的束缚。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帮助他们解决写作时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笔记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记录一些新鲜的见解或自己的感知,让学生从常见事物中发现那些不易捕捉但非常有意义的生活细节,从而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语文积极性弱、学习效率低、两极分化明显等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有效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效率与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应用新兴的教学方法活跃语文课堂,层递式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年龄与思维发展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生保持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层递式教师应教学法
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层递式教学探究
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层递式理念的思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