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报再建用户连接的策略研究

2022-05-30王冲

新闻潮 2022年6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策略研究

王冲

【摘 要】在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当下,都市报能否挺进新战场,再建用户连接,是决定其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一环。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都市类子报《南国早报》秉持用户思维,以全媒体运营的理念,再建内容连接、活动连接、渠道连接,全网覆盖受众2800万人次,实现各项指标逆势增长。本文以《南国早报》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展开分析,以期为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媒体融合;用户连接;全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在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当下,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商业性媒体,这些原本各有“领地”的媒体,进入同一个争夺舆论阵地的战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获得移动互联网用户。这对于读者正在逐渐流失的都市报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近年来,《南国早报》把握媒体融合发展规律,持续强化用户思维:致力以优质内容连接用户,传播正能量;以创意活动连接用户,创造新产品;以平台服务连接用户,激发新互动。截至2021年年底,《南国早报》全媒体覆盖受众人群2800万人次,单年全网点击量超过60亿次,其中官方微信公众号全年“10万+”爆款超过180条,传播力、影响力大大提升;2021年全年经营实现逆势上扬。

一、内容连接:以民生为视角,输出正能量

不可否认的是,优质内容的作用,除了实现媒体和公共信息传播的功能外, 依然是媒体吸引和连接用户最主要的触点。[1]

为了吸引用户,都市报的媒体需要面对以下的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是用户需要的?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内容?怎么生产这些内容?

从2020年开始,《南国早报》进行内容供给侧改革,结合都市报的本地用户定位,重新厘定了三个主攻方向:一是硬新闻,坚持发扬舆论监督的传统,对百姓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报道,让监督报道更有建设性;二是暖新闻,聚焦本地的凡人善举,挖掘百姓身边的暖心故事;三是慢新闻,纪录市井小巷的光阴变迁,与百姓共同守望城市的更新与成长。

(一)硬新闻,添彩而不添乱

《南国早报》创刊27年来,硬新闻一直是其拳头产品。但在以往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只负责提出问题,不负责解决问题”的不足。为此,该报升级调整战略战术,一方面,在采访核实环节更加扎实,确保安全不出错;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与有关部门联动,力求让问题得到解决。

2021年11月底,记者接到举报,在桂林市全州县咸水镇洛江村,有人非法盗采山沙。记者调查了解到,非法盗采由来已久,屡禁不止。12月2日,记者通过暗访,拍下相关照片、视频作为保留证据,并拨打该县有关部门的举报电话。很快,执法人员来到现场,查扣了挖掘机,并展开进一步调查。12月4日,《南国早报》客户端以《深夜开工,挖几车就跑!全州咸水镇盗采山砂现象何时休?》为题,推出了包含文、图、视频的融媒体报道,刊发后迅速引起社会关注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当地有关部门迅速开展联合整治工作。

这组报道,代表了《南国早报》在做监督性报道时增加建设性内容的努力,力求通过曝光问题引起各方关注,触发有关部门持续跟进,解决问题。在2020年度广西新闻奖评选中,《南国早报》有6件作品获奖,其中3件是事关民生的监督性报道,包括《耕地上为何“长出”木材加工厂?》《钦州一村支书翘腿到桌上“接待”村民!》《小区公共收益都去哪了》系列报道,均成为阅读量10万+的爆款网络新闻,引发社会热烈讨论,推动有关部门去解决一系列民生热点问题。

(二)暖新闻,共情而不煽情

《南国早报》另一大特色即是坚持“心连寻常百姓,情系千家万户”的办报宗旨,在传统纸媒时代,与读者的连接属于弱连接——单向的、延时的、低频的。而进入新媒体时代,与用户的连接是强连接——双向的、即时的、高频的。新的连接特点,要求媒体在进行内容生产时向能引发共情的、直抵人心的暖新闻倾斜,因为这种共情能激发共鸣,催化分享的欲望。而10万+爆款的必要条件就是引发人们的分享欲。

2021年7月3日,在G78汕昆高速途中,一辆汽车冲下高速公路自燃,车上一家四口被困。路过的覃先生冒险救出3人。记者找到警方提供的视频,画面里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是光着膀子的。事后采访得知,他把小女孩救出来后,脱下自己的衣服垫在女孩身下。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因为火太大最后未能救出老人,这个壮士当场哭了起来。

记者将此事采写成《广西一男子光膀子连救3人,却当场自责抹泪……别哭,你很了不起!》的新闻报道,多平台刊发出后迅速引发关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纷纷转发。很多网友被深深感动并纷纷留言:“大哥别哭!你是英雄。”

像以救人英雄覃先生这样的凡人善举等事实采写的暖新闻,《南国早报》每年的报道中都有很多,其中,开辟的《暖新闻》专版(专栏),获2020年广西新闻奖一等奖。这些暖新闻,推崇人性真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慢新闻,稳重而不沉重

《南国早报》在内容产品的第三个着力点是慢新闻。即面对信息碎片化、粗浅化而有意为之的“慢一步”。不是说时效性强、碎片化的新闻就不做,而是要在商业平台、社交媒体、自媒体都在抢快的时候,另辟蹊径,去探究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

2020年5月,疫情的阴霾还未散去,这时候,人们最渴望看到希望和光亮,而媒体则要把这种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经过精心策划,《南国早报》推出“点亮夜南宁”融媒体报道,主题涵盖城市的商场、夜市、廣场、书店、酒吧、体育馆等。网友只要把微信中的黑白图片轻轻一点,照片就会显示出彩色的图片原样,预示着这座城市重新焕发了生机。该组报道发出后,迅速得到网友的积极点赞和转发,受到业界好评。

如果说快新闻是传递动态消息,那么慢新闻则是给予情感陪伴。在南宁这座城市,《南国早报》既关注中山路老街的变迁,也关注城中村旧改;既关注小区居民捉蛇趣事,也关注荒废铁路变成网红打卡点……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经过记者的深入采访和编辑的精心加工,迅速成为10万+爆款,一次次刷爆南宁人的朋友圈。

二、活动连接:以创意为利器,创作新产品

新闻业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其核心不外乎为用户提供新闻产品和服务。[2]举办活动、跨界连接也是新闻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

经过两年的媒体融合实践,《南国早报》深深地意识到,创意活动是其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利器。抓策划、抓执行、抓创意,已经贯穿该报日常工作中。

(一)抓策划,给活动以灵魂

活动好不好,策划是先导。好的策划,必须是在对的时间,碰撞出对的创意。

2021年5月至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的指导下,《南国早报》联合南宁白马公交公司,推出“最美祝福献给党”大型报网联动活动,活动线上线下曝光量突破100万,吸引800多名网友参与。活动精选优秀祝福语,将多辆公交车包装成了“最美祝福”公交车,在建党百年的特殊背景下,成为南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抓执行,给活动以筋骨

2020年—2021年间,《南国早报》因地制宜推出了30个大型策划,包括春尚大典、秀美邕江、金融口碑榜、“万人点赞中国医师节”活动、广西地产“金砖奖”等。

2021年春节,为倡导就地过年,该报联合南宁市青秀区在大年初一至初三推出“就地过年 乡约青秀”活动。接到任务,执行团队制定了详尽的活动策划案,靠着过硬的执行能力,使活动如期在春节期间举办,非常应时应景,无论是参与的市民还是合作的单位,都交口称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抓产品,给活动以形貌

一个完整的活动,除了要有好的策划和执行,还得有好的融媒体产品。《南国早报》注重都市报融媒特色,融合运用大数据、短视频、直播、H5、漫画、记者Vlog等多种产品形态,以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形态、立体化传播。比如,结合“最美祝福献给党”活动,推出“唱支山歌给党听”“生日蛋糕献给党”H5游戏等,得到了网友的热情参与;举办“万人点赞 中国医师节”活动,并同步推出“送TA一朵小红花”系列视频产品,被卫健部门和医院高度认可。

三、渠道连接:以平台为入口,激发新活力

对于传统主流都市报来说,媒体融合最艰难的环节是从纸媒运营到新媒体运营的战略转移,是从传者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是从新闻产品到关系产品的转变。新媒体运营需要通过连接实现,而连接方式主要靠关系产品,平台中的关系转换使得人们对互联网产品信任度增加。[3]

2020年以来,《南国早报》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全力发展新媒体,通过再造生产流程,升级媒体功能,维系兴趣社群,将流失的读者再次找回来。

(一)从纸端到指端,采编流程再塑造

转战新媒体,最大的变化是采编流程再造和组织架构重组。《南国早报》将其新媒体矩阵划分成了两个部门:客户端是“大本营”,由客户端运营团队负责;微博、微信、抖音等是“轻骑兵”,由商业平台运营团队负责。记者交稿,首发客户端和微博、微信等商业平台,纸媒编辑部从客户端里选取适合纸媒的内容。

《南国早报》对客户端和商业平台两个运营团队实行KPI考核。考核的主要指标包括各自平台的增粉、留存、点击量、月活量等数据。这种绩效考核驱动运营团队,摆脱纸媒束缚,真正按照用户思维去做运营。与此同时,坚持技术驱动,提升新闻传播力:精心打造内容中台智能云分发系统,实现一键点击,多平台分发;组建舆情监测与数据分析团队,在每日采前会和编前会上通报数据监测分析,这些都有力地支援了运营团队的工作。

(二)从新闻到服务,媒体功能再升级

《南国早报》客户端、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不断升级服务功能,为百姓提供便利,排忧解难。一是推出大型民生互动栏目——《早报帮办》,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针对市民反映的困难,记者通过《热线追踪》《追薪连线》《南国法援》《记者帮办》等子栏目架设民生桥梁,化解民生难题。二是与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合办“直通南宁12345”融媒体互动平台,市民有问题上《南国早报》反映,同样一键直达南宁12345。三是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合办《天天3·15》栏目,联手开展维权行动,向侵权行为说不。四是联系卫健、交警等单位,在早报新媒体平台提供接种预约、核酸检测、医院挂号、交通违章等便民查询的入口。

此外,《南国早报》也十分注重在新媒体平台与用户的线上互动,以每星期一个小活动、每月一个大活动的频率,组织诸如“百宝贺春”“21天悦读打卡”“舌尖上的春节”“虎年画虎”“你表白 我送花”等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通过运营、服务和互动,《南国早报》全媒体平台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用户黏性。

四、结语

媒体融合是一场艰难的转型之路,不同的媒体,需要找准不同的定位,走不同的发展之路。对于《南国早报》这样的都市报来说,立足本地,服务民生,连接用户,持续强化“广西最大民生新闻平台和服务商”这个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搏出一条生路。潮

参考文献

[1]陆周莉.报业媒体融合中的用户连接重构分析:以《人民日报》为例[J].传媒,2017(04).

[2]曾润喜,李梦寒.重建用户连接:移动时代都市報转型的关键[J].青年记者,2019(07).

[3]谭天,王俊.新媒体运营:从“关系”到“连接”[J].编辑之友,2017(12).

(编辑:覃世默)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