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创新策略

2022-05-30周丹

新闻潮 2022年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

周丹

【摘 要】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对于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应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开拓创新,推进电视新闻采编创新,进而满足广大受众的多元信息需求。本文阐述了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的特征及融媒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困境,探讨电视新闻发挥优势,创新运用采编技巧策略,以期为促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创新

电视媒体一直是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并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同时也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挑战。当前,电视媒体仍发挥着舆论传播及宣传的重要作用,由此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采编技巧及专业素养,制作出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促进电视媒体健康发展。[1]

一、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变化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接收者,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其信息来源,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信息来源渠道趋于多样化。然而,新时期一些电视媒体由于自身定位不够科学合理[2],导致效率降低。而新媒体尽管可实现对海量信息的高效传播,但同时也对海量信息的筛查甄别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并且在舆论引导方面也存在不小的难度。

(一)从注重信息采集到重视信息包装

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的核心竞争力已经逐渐从信息采集转移至信息包装,进而形成了采集与包装并重的局面。由于个体成了新闻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且数字复制技术的成熟降低了独家新闻素材的排他性。在这一背景下,信息包装成了电视新闻采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电视新闻采编要获取市场份额不仅需要依靠独家新闻,同时还要依靠具有原创性的信息加工方式与表现形式。

电视新闻采编的信息包装,需要提升意义构建能力、议程设置能力与话题研发能力。其中,意义构建能力就是将新闻事实有机地组合起来,提升“讲故事”的能力;议程设置能力则是需要综合判断受众需求,进而明確报道主题,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话题研发能力则是要从既有的新闻素材中挖掘公众关注度较高,且能够引起热议话题的能力。

(二)信息传播途径趋于多元化

要从海量繁杂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出有价值且足够真实的信息,存在不小的难度。可以说,由于受众需求及信息来源多样化,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往往处在劣势地位。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多渠道采集和传播,把握电视新闻采编的变与不变,熟练掌握采编技巧,对新闻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定位、深入挖掘。

互联网的应用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互联网及其赋能已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于互联网平台可实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增多,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及分享方式,也成为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电视新闻传播主要是运用场景展开叙述,以此实现对时事的传播,一些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借鉴其他新媒体形式,融合传播可帮助人们全面清晰地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对新闻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深入挖掘。

(三)重建事件逻辑突出权威性

综合运用和提升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推进电视新闻优势的充分发挥,可以帮助电视媒体更好地维系原有受众群体,进一步赢得更多其他受众的关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消息。要确保消息的真实性,应认真做好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对新闻质量严格筛选,更需要电视媒体工作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有深入新闻现场调查采访,才能写出优秀的、让人信服的新闻作品。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前期采用跟踪调查、明察暗访,后期运用画面、声音和语言等元素,重建事件的逻辑,展现调查的过程,突出调查重点,通过采编技巧的综合运用,突出了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其影响力不言而喻,远非网络媒体、自媒体可比。

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新媒体获得了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带来严峻的考验。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媒体发展环境,电视媒体必须不断推进自身新闻采编工作的变革,直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多种挑战,这也是适应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趋势的需要。

(一)新闻信息丰富多样与采编人员素质的冲突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显著提升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电视新闻行业采编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首先,新闻信息整合能力不足,使得相关电视新闻传播速度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相较于新媒体,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制作团队难以获取有效、及时的反馈意见,这种与融媒体环境不相适应的采编机制,也将使电视媒体进一步处于劣势地位;其次,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策划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把握新时期新闻传播特征,不具备全方位、多角度的受众需求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二)新闻传播主体转变与区域发展现状的冲突

新时期电视新闻发展受到了互联网的制约与影响,而新闻传播主体的多样性及区域经济的影响,使得电视新闻的市场认可度及受众满意度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人人都可利用互联网发布、传播以及获取信息,任何个体均可扮演新闻采编的角色。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电视新闻已不再是人们收看新闻信息的必需渠道。值得注意的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开展还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影响,倘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则区域内的电视新闻发展也会受到一定限制。若是电视新闻在新时期不谋求“破圈”,将难以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三)新闻采编流程优化与创新意识缺乏的冲突

融媒体时代,对于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而言,倘若不对采编流程予以优化创新,不以科学的工作理念指导采编行为,必然会让电视新闻质量大打折扣,并对电视媒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电视新闻采编流程尽管实现了一定的优化,采编人员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各式各样的新闻素材。然而,渠道越是便利,越使采编人员对“二手新闻信息”产生依赖,以较低的采编成本获取那些“坐收渔翁之利”的新闻素材,越有可能导致创新意识受到限制。实际上,这种表面上的便利性带来的是雷同性,与新时期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内在诉求不一定相符,并不利于电视新闻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新闻信息雷同、失真等问题,只会使电视新闻与受众的实际需求脱节。

三、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尽管发展迅猛,但新媒体的新闻信息却表现出多而不精的问题。因此,电视媒体要对新闻采编工作保持足够的创新,明确新闻采编工作是提升新闻产品质量及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解决新闻信息缺乏原创性、内容雷同,趣味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融媒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关注度,保持电视媒体的优势。

(一)融入创新理念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核心工作。因此,首先要融入创新理念。特别要明确,过去以工作经验评定新闻事件报道价值的理念,已经过时且效率不足。因此,应当在传统理念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注重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从丰富多样的新闻信息中快速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大幅度提升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3]同时,新时期不同受众群体有着各不相同的新闻浏览偏好,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树立全新的新闻采编思维,为不同受众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内容。比如,由央视推出的《第一时间》新闻节目,虽然是一档财经新闻,但它更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信息,内容定位在社会经济新闻,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解读宏观的经济信息,题材选择贴近百姓,表达方式新鲜时尚,与民众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另外,为提高年轻一代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采编人员应注重观察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了解年轻人的发展需求,以此确保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切实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比如,采编人员可利用新媒体发布相关的调查问卷,以量化的方式采集年轻人对电视新闻的看法,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为自身采编工作提供有力依据,进而让电视媒体可转变成当代年轻人青睐的新闻媒介。在这过程中,采编人员还应注重对年轻人需求的深度分析,以主流文化去评定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切忌为了满足部分群体的需求,扭曲整个电视新闻采编环境。

(二)推进技术创新

新时期,为了给广大观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电视媒体需要推进传播形式创新,进一步实行电视新闻采编技术创新。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收视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电视新闻传播形式创新不足。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逐步加大,由于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相对单一,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进一步对收视率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引入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媒体技术,对诸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搜索引擎等技术进行整合应用,创新电视新闻报道形式。比如,在对城市天气变化类新闻进行采编过程中,采编人员可推进对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应用,在气象部门实时采集天气变化数据信息,创新采编手段,依托整合技术的手段制作城市天气变化类新闻,为后续新闻报道提供可靠数据信息,保证新闻时效性。[4]同时,采编人员还可推进对搜索引擎、信息线索分析技术与互联网云技术的整合应用,将一些恶劣天气变化信息存储于云端,等到需要时可迅速转化成可第一时间传播的新闻稿件,提升电视新闻采编效率。

(三)注重贴近生活

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应进一步贴近现实生活,有效解决电视新闻采编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问题。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深入社会大众群体之中,对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新闻素材进行全面深入采集,并切实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与温度。[5]在对一些严肃的时政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采编人员应适当采用一些通俗易懂、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言简意赅的解读。另外,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还应有效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与用户的交流沟通,有效掌握用户感兴趣的新闻话题,以此对新闻采编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比如,某电视台的新闻综合栏目实行全新的新闻采编制度,在采集与地方民生有关的新闻信息过程中,还安排专人针对当前政府推进城市化建设、政务优化等新闻信息开展采集,打造全新的民生新闻栏目。同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将民生内容与政府政务信息进行充分融合,充分提炼民生新闻资源,策划相应新闻报道,以此显著提升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另外,电视媒体还应针对新时期采编思想开展系统学习,高度关注热点时事及政务信息,促进采编思想的有效革新,推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融合转型。

四、结语

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电视新闻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电视新闻采编中融入创新意识和理念、推进电视新闻采编技术创新,并注重贴近生活,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沟通,切实促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提升,为电视媒体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动力。潮

参考文献

[1]彭逸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11):199-200.

[2]高江,尤松.新形势下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6):173-175.

[3]李朝敏.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素养提升的方法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177-178.

[4]方静平.基于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现状及技巧的创新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1(16):119-120.

[5]郭雯璇.新媒體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0,4(24):73-74.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创新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