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广电媒体精品创作的路径与启示

2022-05-30陈戈

新闻潮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播力媒体融合影响力

陈戈

【摘 要】南宁广播电视台在精品创作上积极探索,采取紧抓时代脉搏、围绕主题主线、增强国际传播力、积极融入新格局等策略,深耕本土文化品牌,打好“民族牌”“东盟牌”,创作出了系列精品佳作,为城市广电媒体的精品创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城市广电媒体;精品创作;传播力;影响力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一方面,时代主题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广电媒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和精神指引;另一方面,城市广电的精品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作为城市广电媒体中的一员,南宁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南宁台”)在精品创作上积极探索,推出了大型新闻采访行动《南宁渠道 丝路交响》、纪录片《邕江》、广播剧《少年黄大年》、综艺节目《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短视频《带着妈妈孩子去扶贫》等系列精品力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提升了公信力和引导力。

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助力内容破圈

2022年1月,由南宁台创作的广播剧《少年黄大年》获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这是近几年来,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该台在精品创作上取得良好成果的体现。一直以来,纪录片作为南宁台精品创作的主要阵地,以纪录片为基础,全媒体布局,多形态研发,大型新闻采访行动、短视频、微电影、音乐电视以及综艺节目等呈现多点开花,在城市广电媒体中独树一帜。如纪录片栏目《故事》坚守20余载,在全国城市广电媒体中并不多见,栏目依托南宁的地缘优势,打好“民族牌”“东盟牌”,在纪录片领域屡创佳绩。

(一)紧扣时代脉搏 弘扬社会正能量

2021年,在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2020年优秀网络视听优秀作品中,南宁台制作的短视频《带着妈妈孩子去扶贫》成功入选,这是广西2个入选作品之一。该片以微纪录的方式讲述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城里的母亲和孩子一起接到贫困的农村居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片子播出后反响强烈,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精彩短视频 礼赞新中国”主题宣传项目,并在全网17个视频网站展播。其中,在好看视频平台上线不到3天,点击量和点赞量双双超过百万次。这部微纪录片在众多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二)围绕主题主线 精品创作有突破

2020年,广西首部全4K、高标准、大体量的纪录片《邕江》开播,创作团队以南宁台为主创团队。这部纪录片以邕江为媒,围绕南宁市“治水、建城、为民”的工作主线,对南宁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讲述了百里秀美邕江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以小切口见证了大时代的变迁。摄制组历时6个月,总行程6.5万公里,挖掘和选取100余个故事,从更高维度上展现新时代担当,讴歌新时代。《邕江》彰显了南宁人乃至广西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该片除了在广西卫视播出外,还在中国黄河电视台、印度尼西亚忆乐荣电视台、菲律宾菲中电视台等平台播出,反响良好。《邕江》纪录片的创作为城市广电媒体大制作提供了一份南宁样本。

(三)增强国际传播力 提升作品影响力

《春天的旋律》跨国春节晚会是南宁台精心打造文化交流重点品牌。晚会从2004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晚会规模由小到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其中,2021年晚会联合了13个国家和地区共29家媒体、机构联合制作播出,朋友圈越扩越大,传播力和影响力也日益提升。通过14年的用心创作和经营,该晚会节目已经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達5亿,连续6年入选中宣部对外传播“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并被列为国家级对外传播重要项目。

(四)积极融入新格局 用行动展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南宁既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又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南宁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从2016年起,南宁台连续5年开展“南宁渠道 丝路交响”跨国采访活动,采访足迹遍布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并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奥地利、法国、意大利、波兰、乌兹别克斯坦,采访当地各界人士200多人次,对南宁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人文交往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南宁与国际友城之间的合作交往,进行了深入报道。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南宁台创新开办国际友城间的跨国访谈,云端对话成为活动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形式,成功完成“南宁朋友圈 跨国云访谈”特别节目制作,南宁与3个国际友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意大利克雷马市、泰国孔敬市在云端展开对话,在搭建国际友城间新的合作平台上做了积极探索。在广西对外传播奖评选中,“南宁渠道 丝路交响”跨国采访活动是广西城市广电媒体中唯一连续2届获奖的项目(作品)。5年来,跨国采访行动在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CGTN)、中新社等中央级媒体的支持下,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多类型报道和节目在16家海外媒体播出,不仅扩大了“南宁渠道”国际影响力,还展现了城市广电媒体在新时代中的新担当。

二、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中,南宁台在精品创作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为城市广电媒体探索出一条新途径,给业界精品创作提供了启示。

(一)主题时代化 官媒不失声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重大节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广大文艺宣传工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如广播剧《少年黄大年》正是抓住建党百年主题,记录黄大年出生在广西南宁,美丽的壮乡大地是黄大年人生道路的出发点,从懵懵懂懂的少年成长为热血报国的时代楷模的经历。黄大年每一次进步与荣耀的取得都与他少年时期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不可分,让时代楷模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更加深入人心。该剧于2021年1月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之声《午夜书场》栏目全国首播之后,又在南宁广播电视台、广西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等20余个广播频率播出,拉开了“黄大年和广西的故事”全国宣讲的第一幕。2021年4月10日,国家级期刊《广电时评》2021年第7期刊发题为《广播剧〈少年黄大年〉用声音打磨时代楷模“新故事”》的文章,对该剧予以高度评价。这是“黄大年与广西的故事”登上全国舞台的第二幕。2021年7月,该剧分2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中播出。这是该剧第三次登上全国舞台。面对史诗般的新时代,作为城市广电的官方媒体,要聚焦主题主线、找准坐标定位,深耕本土,努力打造更多新时代精品力作。

(二)定位全媒化 拓展不止步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日益递增。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南宁台在全媒体领域上积极布局,除纪录片之外,在短视频、音乐电视、广播剧、综艺节目、动画片等节目形态上发力,效果颇佳。如坚守了5年的大型跨国采访行动节目《南宁渠道 丝路交响》,足迹遍布东盟十国及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现海外华人的风采,新闻、短视频、纪录片等多类型产品满足了不同平台的需求,成功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外中国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视野全球化 传播很给力

话语体系建设是国际传播的一条生命线,是国家对外表达思想与知识体系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講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做好国际传播,节目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视野宽度是关键。在深耕《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上,南宁台依托地缘优势,一直坚守舆论阵地,牢牢把控节目话语权,放眼全球来进行精品创作。晚会由当初只有越南、泰国的2家合作媒体,发展到现在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在拓宽传播力和覆盖面的同时,也办出了地方广电媒体的特色,为其他节目形态打下良好的对外传播基础。由跨国春晚延伸出的子IP——《人月两团圆 千里共婵娟》跨国中秋诗歌晚会、多国合作的抗疫主题MV《命运与共》等在海外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邕江》纪录片的采访对象大多是两院院士、历史学家以及民族专家,提升了片子的专业度。此外,南宁台常年与央视频道、新华网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网等央级平台紧密合作,提升了精品力作的传播高度和广度,网上网下同频共振,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选题精准 资金充足

精准的选题、饱满的创作激情和过硬的创作实力,是一个精品项目实施成功的基石。广播剧《少年黄大年》入选自治区广电局2020—2022年广播电视三年规划重点选题,同时获得2020年南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该剧在央广播出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电局又再次给予资金奖励。扶持资金的注入使广播剧《少年黄大年》的顺利创作和成功播出得到有力保障,还增强了摄制组成员的高度职责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同样,《邕江》纪录片、《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及《南宁渠道 丝路交响》跨国采访行动等节目能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

三、结语

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是一部精品力作不变的主题;紧跟时代步伐,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用精品力作讴歌新时代,是广大宣传工作者不变的初心。作为精品创作的主力军,城市广电媒体应充分发挥贴近性与亲民性的地缘优势,只要找准主题,培育好人才,深化和提升本土品牌,做好顶层设计与下层建筑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就能增强精品创作的内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抒写属于城市广电的历史篇章。潮

参考文献

[1][7]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N].人民日报, 2021-12-15(01).

[2]杨建劳.穿越时空的震撼:纪录片《邕江》观后述评[J].南方国土资源,2020(8):64-67.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1).

[4]僧小玲.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推动地方电视媒体外宣创新:以“南宁渠道丝路交响”跨国采访为例[J]新闻潮,2020(8):14-16,19.

[5]聂辰席.加强重大题材电视剧选题创作 努力打造更多新时代精品力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12):4-6.

[6]段鹏,张倩.后疫情时代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价值维度与路径重构 [J].新闻界,2021(03):28-36.

[8]陈静.区域性对外传播机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价值表现与实践路径:以重庆官方海外传播平台iChongqing为例 [J].现代视听,2021(8):38-41.

[9]夏启伟.纪录片的使命感和时代高度:以大型纪录片《邕江》为例[J]视听,2020(7):55-56.

[10]郑浩.纪录片创作中的选题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5):26-28.

[11]房少强,程弘帅.精心打造文化交流重点品牌:以南宁广播电视台跨国春节晚会《春天的旋律》为例[J]新闻战线,2021(2):61-64.

[12]徐增展.地方电视台如何做好跨文化传播[J]中国记者,2019(1):97-99.

[13]杨扬.论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话语权意识的提升与加强[J]西部广播电视,2020(12):40-42.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传播力媒体融合影响力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