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纸媒副刊融合发展初探

2022-05-30赵伟翔

新闻潮 2022年6期
关键词:副刊媒体融合新媒体

赵伟翔

【摘 要】文章结合柳州市网络平台“文艺柳州”的创新实践,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纸媒副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可行性实践和深度融合方式,并对纸媒副刊与新媒体如何形成传播互动矩阵、使之适应时代发展、发出时代新声等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副刊;新媒体;媒体融合;线上线下互动

2017年8月,由柳州市委宣传部、柳州市文联主办,柳州日报社承办的 “文艺柳州”网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柳州日报新媒体“柳州1号”APP正式上线,以弥补《柳州晚报》等纸媒副刊的短板。平台一经推出便迅速聚集了大量人气,成为柳州文艺界和文艺爱好者的“掌上”精神家园。截至2021年10月,平台总发稿量1200多条,总点击量1400多万人次,平均点击量超过1万人次,成为《柳州晚报》副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平台也因此获得了由中国报业融合创新联盟、中国报业融合创新大会组委会颁发的2017—2018年度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优秀奖。2018年4月19日,在全国文联组联工作会议上,平台作为“互联网+文艺”的成功案例获得特别推介。很显然,时代要求纸媒副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文艺作品的多媒体呈现、网络文艺的规模化、多元化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全新语境,副刊与新媒体融合的必然性

(一)副刊转型,新媒体融合成新趋势

副刊作为刊登文艺作品的专页或专栏,在纸媒的黄金时代曾经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在近现代,从梁启超到陈独秀,从鲁迅到金庸,许多思想家、作家、文化名家都曾以报纸的副刊作为重要阵地,以文艺体裁传播新思想,发出时代的声音。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报纸副刊的短板进一步显现,阵地和读者数量都日渐萎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在此背景下,报纸副刊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新媒体,特别是移动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重要途径。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近年来,网络文艺正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网络纪录片、网络动画片、网络音乐、短视频等文艺门类创意迸发、佳作迭出,不断创造新的文艺热点和热门话题。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户,文学网站全年累计新增字数超过500亿字;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户,泛网络视听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对地市级党报副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今,纸媒副刊也纷纷开设新媒体传播平台,不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章,使读者可在移动互联网媒体终端随时阅读美文佳作,互联网、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形态比报纸的传播更加迅速、便捷,报纸副刊与新媒体的互动共生与和谐共融,使新媒体融合进入新的境界。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掌上广西、柳州1号、在柳州等,从央媒到地方媒体,新闻类APP均已成为标配,成了新闻传播的新利器。文艺当随时代,文艺平台亦应如此。“人民日报文艺”“朝花时文”“后海观澜”“文汇笔会”等副刊公众号也如雨后春笋,扩展着报纸副刊的呈现方式、受众面与影响力。不过,在广西,与新闻类APP和微信公众号相比,移动新媒体上的文艺阵地建设尚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

(二)与时俱进,“文艺柳州”积极探索融合之道

时下,新媒体的冲击、成本增加和市场萎缩让不少纸媒在生存压力之下压缩版面,有的甚至取消了不能迅速、直接带来经济回报的副刊。一直有着深厚文化情怀的《柳州日报》《柳州晚报》近年来也对副刊版面进行了较大调整。《柳州日报》取消了常规副刊版面,推出综合性周末“文化专版”。《柳州晚报》也取消日常副刊版面,整合成每月一期的“龙城雅集”文艺专刊。虽然往专、精方向发展,在大形势的影响下,副刊的式微却是不争的事实。新闻业界有句俗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的缺失,对一张报纸的发展无疑是有缺憾的。为此,探索报纸副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迫在眉睫。

著名报人赵超构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报纸副刊只有融合新媒体传播的优长,才能突出重围,办出特色,在报业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

山重水复之后,亦是柳暗花明之时。近年来,柳州日报社旗下“柳州1号”APP移动新媒体的开设为新闻传播开拓了新境界,也为《柳州日报》《柳州晚报》的副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天地。

2017年8月,“文艺柳州”网络平台正式落户“柳州1号”APP,成为主要频道之一。作为两报副刊与移动新媒体的融合平台,“文艺柳州”基于新媒体对信息传递与共享方面的便利性,图文、音视频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移动化、碎片化阅读的便捷性等优势,极大扩宽了文艺作品的表現形式和受众面,引领风气之先,受到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广泛欢迎。这是传统副刊所无法做到的。而由《柳州晚报》副刊与“文艺柳州”形成的互动,比如文艺品牌 “龙城雅集”,通过“真人书”分享及“春天读诗”“中秋诗会”等线上线下活动,正在成为凝聚文友,引领读者文艺生活的新风尚。

二、守正创新,副刊与新媒体融合的新视野

(一)强强联合,共建文艺新阵地

对于如何以创新来激发媒体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文艺柳州”网络平台因此顺势而生。

平台由柳州市委宣传部主导,这是强化了政治引领,文联与报社的联手,注重的是文艺性加新闻性,符合融合发展上“无微不至”的要求。三方的强强联合,使得平台的建设从一开始就避免了报纸副刊网络化的简单模式。它的推出既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是柳州市开创性地大力加强网上文艺阵地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平台管理上,“文化柳州”网络平台建立了“联席会议群”“供稿平台群”“编审群”“读者群”等多个微信群,与共建各单位共同管理,通过每月一期的线上线下“联席会议”,加强交流,共同讨论,形成决策和内容策划;通过“供稿平台群”“编审群”共同把好关口,落实决策,执行策划,形成影响;通过“读者群”与读者进行交流,增强粉丝的黏合力。

在平台共建上,平台建立了以“文艺柳州”工作室为核心,柳州市文联辖下各协会参与共建的模式进行运作。首先在各协会中培养编辑与通讯员,确保平台的正常动作与稿源的质量;其次通过可控的开放后台,吸引社會各文艺团体和读者直接参与,形成广泛的社会共建,更好地实现宣传平台的共享和亲和力,增强柳州文艺界的凝聚力。

平台的成功,得益于强强联合的共建模式。这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共建,而是一种深度融合的共建,通过管理和运营模式上的齐抓共管,形成推动力、凝聚力与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新格局和新举措 ,一改传统纸媒副刊在阵地管理和建设上的单一性,真正实现守正创新,紧贴时代脉动,以交互式的共建模式和开放的格局,集录人民心声、汇聚创作热情。作为柳州首个“互联网+文艺”平台,“文艺柳州”呈现出了勃勃的生机,体现出平台建设对柳州文艺界创作及传播渠道的融合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基于本土,多样扩展文艺新视野

与传统副刊的编辑主导和读者的随机来稿不同,“文艺柳州”网络平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实现了多样性和全新视野的开拓。

内容上,既依托于《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副刊的资源,又通过共建方式与柳州文艺界发生直接关联,随时关注文艺界动向,并参与内容的策划与创作,改变了传统副刊内容来源的单一与被动局面。也就是说,平台通过与柳州市文艺界的共建,集文学、书画、音乐、摄影、戏曲等各门类艺术于一身,极大地扩宽了内容的来源和读者的覆盖面,有利于精准把握新时代文艺发展脉络和文艺精品的打造和传播。

平台开设有文学、音乐、摄影、书画、戏曲等多个子频道,让每个艺术门类都拥有一个“家”。同时,还推出多个有影响力的子栏目。例如,《每周“艺”报》为读者提供一周重要文艺资讯预告;《悦读柳州》以诗文方式展示柳州人情、风物;《方言│柳州古仔》(音频栏目)让柳州老百姓用柳州话讲述柳州故事;《名家大讲堂》荟萃“柳州文艺沙龙”等名家讲座精华内容,传达新时代文艺创作前沿声音;《乐动龙城》为柳州原创音乐提供了展示舞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还专门开设了《“深扎”日记》子栏目,持续关注柳州文艺界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活动,让“深扎”活动得到了广泛宣传,影响力不断提升,从而实现了平台引领柳州文艺主旋律的建设目标。

形式上,以创新的互联网思维为引领,侧重于多样性展示本地原创优秀文艺作品,实现图文、音视频或两者混搭的多样呈现方式,让柳州文艺发展成果得到多媒介展示与共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台推出了“紫荆花城 醉美柳州”三月三线上活动展播,以文图、音视频方式,多媒介多角度展现柳州“文艺抗疫”实况。同年6月5日起,还以视频直播的方式推出“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第八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柳州市会演线上展演,陆续有26万多人次在线上分享了这一群众文艺“百家宴”。紧接着又推出了“看家乡新貌话小康生活”全区农民文艺会演柳州市会演线上展演,共有18万多人次在线观看了线上展演,为脱贫攻坚战呐喊助威,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副刊与新媒体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机融合,让副刊在紧跟时代热点、贴近百姓生活、以“文学+新闻”的形式表达生活态度方面提供了新的渠道。这些内容和形式上的扩展,与纸媒副刊形成呼应的同时,还成为纸媒副刊取之不尽的“稿库”。

三、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比翼齐飞

除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共建,平台还与《柳州晚报》、柳州市文联及辖下各协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形成联动,通过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的方式,深度融合,形成了纸媒副刊与新媒体传播的互动矩阵,通过创新的传播渠道和运营模式,引领先进网络文艺发展、荟萃城市网络文艺成果、培育文艺人才成长、繁荣市民文艺生活。这让网络文艺走向广阔现实,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淬炼创作,成为主流文化的引领者和重要传播阵地。

比如在2020年扶贫攻坚期间, 平台结合各县区易地搬迁扶贫活动,配合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了首次整合文艺界资源的“柳州市文艺工作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面向全国的“新时代,新生活”主题楹联有奖征集,引起了区内外文艺界的关注,一些单位还前来观摩学习。

2019年,平台与《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副刊携手,承办柳州市“紫荆花”主题全国诗歌散文征集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投稿上千篇,扩大了柳州市花和柳州市的知名度、美誉度。由此催生了一本可读可听的融媒体书籍——《紫荆花开》,其扫码听书部分正是基于“文艺柳州”的后台支持得以实现。

多年来,平台还与《柳州晚报》副刊共同策划推出 “龙城雅集”线上线下文艺活动,以采风、创作、沙龙、表演等形式,通过“真人书”分享以及“春天读诗”“中秋诗会”等活动,为柳州的文艺界增添持续不断的活力。这些活动,不仅团结了柳州文艺界,有力地促进其一盘棋的共同发展,还丰富了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也为《柳州晚报》“文艺柳州”积累了大量的人气、粉丝,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互动功能强大也是平台的特色。“文艺柳州”专栏的建设,融入了论坛的特色功能,网友不仅可以实现对已发表作品的点赞、评论,还可以给作品打分,让好作品得以脱颖而出。此外,网友也可用手机编辑发布自己的文艺作品。用户还可按点击量获得相应的稿酬,并同时有机会在《柳州日报》《柳州晚报》等报刊再次获得发表机会。优秀的跟帖评论、建议亦有机会获得鼓励。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这对副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柳州晚报》等纸媒副刊与“文艺柳州”网络平台的融合发展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但如何实现更紧密的结合、更有效的管理、更多样的互动、更广泛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思考、探索与完善。潮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副刊媒体融合新媒体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