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

2022-05-30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叶永烈慢工

有人主张寫作“少而精”,甚至借用列宁的话说,“宁可少些,但要好些”。还有人总是把多与滥联系在一起。我不敢苟同。

我主张多写,多实践。巴金说过这样的话:“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这句话是很深刻的。只有不断地写,多写,才会写,才会渐渐写得好。列宁所说“宁可少些,但要好些”,并非针对写作来说的。许多人的创作实践表明,写得多了,其中就会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例如,安徒生总共写了160 多篇童话和故事,可谓多矣,其中传之后世的也不过《皇帝的新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为数不多的几篇。很难设想,如果安徒生花费毕生精力,“慢工出细活”,只写两篇童话的话,这两篇未必就会成为传世之作。据说巴尔扎克每隔三天就用坏十个笔头,并且还得往墨水瓶里灌一次墨水,可见写作之多。他一生创作了90 多部作品,为人们所称道的也只是《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等。

我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多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是在不断写作之中才学会写作的。去年,我在一篇题为《作文的“窍门”》的短文中谈到:“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改,这‘五条是写好作文的‘窍门。”其实,多写是最重要的一条。多看、多听、多想,是为多写做好准备;多改,则是精益求精,提高质量;多写,然后又多改,就能出好作品。

——叶永烈《我的写作习惯》

(载于陈涛、张东炎、王晨编《专家作家谈语文学习》,语文出版社1985 出版)

叶永烈(1940—2020),浙江温州人,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有《叶永烈文集》(50卷)传世。其《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特约主持:顾之川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叶永烈慢工
少儿版画主题创作实践
只增加那么一点点
叶永烈:食品科普创作的一面旗
那个为我们回答“为什么”的人走了 缅怀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先生
蜗牛三首
年轻的匠后代们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尊儒而不泥古——浅谈中唐爱情传奇的创作实践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世纪棋局”
中学音乐剧《梦想启航》创作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