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巴文化在交互动画中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2022-05-30王爱雪

科学导报 2022年65期
关键词:传承

关键词:康巴文化;交互动画;传承

  一、探索目的及意义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文化自信成为了人们更加需要坚守的一项准则,区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挑战[1]。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还是主要依附于纸媒、电视广播等,其传播形式较少且单一。这不仅阻碍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阻碍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对此更迫切的需要探索新的方式让大众爱上传统文化,让它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眼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发展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康巴文化作为众多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面临的挑战也是极其巨大的,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形式让它重新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国家的眼前,世界的眼前。

  二、康巴文化概述

甘孜州作为四川省最西端的省委,位于川藏清真交界处,是康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康巴文化是根据藏族传统地理区域文化现象而提炼出的一个区域文化概念[2]。它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同时兼容其他民族文化,是多元性、复合性的特色区域性文化。康巴文化的种类繁多,其语言、服饰、宗教、民俗、居民建筑、居民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区别于其他藏族文化的特殊表现,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康巴文化素有“世界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誉,它不仅是藏族文化宝库,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三、康巴文化在交互动画中的设计与运用

(一)交互动画简述

交互动画是指在动画作品播放时支持事件响应和交互的一种动画。它可以是动画播放着的某种操作,也可以是在动画制作时预先准备的操作。这种交互性提供了用户参与和控制动画播放内容的手段,是用户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

(二)康巴文化在交互动画中的设计

康巴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其中民居建筑与其他藏区地域文化相比颇为特色。特别是康巴五大寨碉楼分有丹巴碉楼、道孚民居、乡城白藏房、木雅民居、石渠黑帐篷,它们或高或低、简单淳朴,形态各异,颇为特色。

而康巴文化交互动画的目的在于通过交互性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其起源、发展过程、相关故事等内容,沉浸式的让用户了解到康巴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此同时还会搭配三维技术,而它主要是指利用数字建模对物体进行三维构建,而后选择清晰的图片进行扫描或绘制,通过贴图对其进行映射。将建筑更加真实的还原其原貌以及随着时间偏移变化的过程。

(三)康巴文化在交互动画的呈现形式

交互动画的艺术形态大致分为三类:感受型形態、渲泄型形态、沉浸型形态。而康巴文化呈现形式主要采用感受型形态以及沉浸式形态。感受型形态主张利用用户感官将交互的审美诉求还原为感性艺术[3],主要通过声音、色彩、味道等感官对外界事物做出判断以及展开体验。沉浸式形态主张虚化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经验神话对于虚拟世界的全新体验[3],主要通过声音、图像、触感等各方面感官刺激,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康巴文化交互动画中也是通过这两种交互方式实现数字化文化的创新,让用户在学习、了解的过程中能够沉浸式的体验,通过不同感官的刺激以及交互反馈,对文化有新的认识以及思考。这种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也赋予了用户无尽的想象以及体验,也正是这种视觉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开启了数字交互动画的发展新趋势。

  四、康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康巴文化所处甘孜州德格县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统称为藏族三大古文化发祥地。就其文化本身而言,康巴文化的发展对于甘孜州当地是必不可少的,而康巴文化也正是甘孜州当地的精神所在,康巴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宣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以及周边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就川藏地区而言,康巴文化是川藏地区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所在,无论是语言、民俗还是宗教都有其独特之处,丰富了文化种类以及特性;就国家而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协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可缺失的道路,文化自信也更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力量和基石。

  五、结语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文化自信在人们心中逐渐扎根,许多的相关从业者也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文化创新方式,将文化更有趣、更真实的向大众展示,也正是这种方式让中华文化不断崛起。而目前康巴文化的宣传形式还较为传统,所以怎样能让康巴文化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怎样用创新的方式带动康巴文化发展成为探索的重点。采用交互动画的形式不仅可以增进大众与康巴文化之间的关系,还能够通过交互的可操作性、可控性、视觉体验给大众传递新的文化感受,沉浸式的体验文化内在的含义。将康巴文化通过数字化展示也是从另一种形式上保留了它。康巴文化众多,每一个种类也都代表着康巴地区在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不懈努力。呈现了康巴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畅.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文化产业,2022(18):64-66.

[2]凌立.康巴文化产生的特殊背景[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22(05):1-7.

[3]余洋.数字交互动画的视觉性与互动性探究[J].艺术研究,2017(02):174-175.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王爱雪)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