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情感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基层化方略

2022-05-30郭金龙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

摘要:道德情感作为人性品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温暖的正向能量,是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基层化实施过程中的“催化剂”和“润滑油”。在新时代多元化特征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辅导员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深入学生的课堂、宿舍和课余生活等基层中去,坚持孟子所主张的“四心”道德伦理规范,将基层学生工作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学生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绩,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开创新道路。

关键词:道德情感;正向能量;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基层化

基金项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的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一站式‘微育人体系建构研究”(20JDSZ3078)。

作者简介:郭金龙,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湖南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7-0141-04

一、缘由与思路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他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他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1]177。在康德看来,一切情感都是来自人的感性或人的本能的,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康德提出了人类心灵的多种不同的主观状态,除道德情感之外,还包括人类的良知、人之爱和自我敬重[2]85。很早以前,中国儒家哲学对道德情感就有了定义,孔子、孟子是道德情感哲学的奠定者,特别是孟子所主张的儒家道德情感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孟子所主张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等与生俱来的情感,是道德伦理的最终依据,这“四心”也是道德伦理的规范[3]。恻隐之心是我们常说的“不忍之心”,道德主体在见到他人遭遇不测或处理困难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能反应,能感觉到受难者所处的困境,并能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拥有羞恶之心的人,面对善恶有自己的坚定立场,能保持道德的本性。辞让之心又称“谦逊之心”,《礼记·曲礼上》中提到:“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孟子很好地诠释了谦逊和推让的个性品质。是非之心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是是非非”的简单含义,而是指在道德判断中具有“应当”和“不应当”之含义的“是非”[4]143。

道德情感是人众多情感中的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它是人们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掌握的社会道德规范,对周围的真、假、善、恶和美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明显的喜怒和爱憎的情绪情感体验。这种情绪情感带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其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对他人的关心感和关爱感,对事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群体的集体主义情感和荣誉感,对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等,这些情感由具体的情境而引起,以快速产生为特点,对个人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指向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不断交流、传播与融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得更为开放和自由,呈现出更加个性化的性格,学生的情感越来越细腻。在这些多元化特征的背景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这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采用传统说教的方式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势必会遇到许多困难,收到的工作成效也不高。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深入学生中去,通过情感的投入和付出,采取一些新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道德情感应用在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基层化主要是指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的工作中深入学生的课堂、宿舍和课余生活中,工作开展的地点不局限于辅导员的办公室,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发现学生的问题,主动去关心、服务、引导和教育学生。道德情感作为人性品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温暖的正向能量,在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基层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一)激发、引导学生的认知

道德情感能以特殊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如高校辅导员能通过表情、语言和动作的体现,使学生感知相应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学生的认知提升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激励作用。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通过情感的融入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辅导员真实的情感流露,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易于接受教育,这种道德情感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二)调节、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道德情感对学生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能起到很好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深入到学生中去,能通过情感的感染功能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从而达到调节、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目标。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工作开展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体现,使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感受和感知,还能根据个人的态度和需求来与辅导员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本人会有相应的情绪和情感反應,并会使学生产生感悟,这种感悟具有一种情感上的感化作用,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所改变,并有可能取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三)有助于教育、服务和管理好学生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道德情感的投入,有助于教育、服务和管理好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也能消除学生在接受辅导员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以往严厉的制度化教育管理模式往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抗心理,使辅导员的工作陷入被动,导致工作成效不足。高校辅导员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道德情感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管理变为主动接受,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按辅导员要求来约束自我。这也能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使辅导员朝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三、道德情感作用下辅导员基层工作中的角色塑造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道德情感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的个性价值,重视学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以及身心和谐性,以期通过培养,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道德情感作用下,辅导员深入学生的课堂、宿舍和课余生活中去,近距离观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和解决,这对高校辅导员而言,不仅仅是在道德情感的作用下去教育、管理和引导学生,更是一种关乎人生态度、价值引领、社会和生活道路的选择发展。辅导员作为高校特有的一种职业,从工作内容上看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宿舍)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等三大板块。

(一)辅导员要充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要时刻不忘人才培养的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切实承担教育者的角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引领。同时,也要做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角色,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要做到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来做好文化育人工作,切实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二)辅导员要充当班级(宿舍)管理工作者的角色

辅导员要坚持深入到学生中去。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深入学生的同时将情感教育融入工作,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组织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各项工作,在高校“立德树人”背景下,切实承担起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角色。

(三)辅导员要充当咨询服务者的角色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做好心理育人、服务育人和资助育人工作,切实承担辅导咨询服务者的角色,做好学生的生涯辅导和职业指导等工作,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当好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师,在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道德情感这种温暖的正向能量在工作中的应用,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怀者、守护者[5]。

四、道德情感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基层化新理路

正确地运用道德情感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并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成长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在辅导员的情感品质中占主导地位。这些情感品质与教师的世界观、道德信念、认知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6]。它们广泛地表现在高等学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实践活动之中,并对实现教育管理目标、形成大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深入基层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道德情感运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道德情感的人性本真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用人性中本真的道德情感热爱学生和关心学生。同时,兼顾孟子所主张的“恻隐之心”,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能感受到学生所处的困境,并能为学生设身处地地着想,包容学生和理解学生。辅导员要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关心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以此来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二)用道德情感的义务感深入学生

道德情感的根本和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巧妙运用情感,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宿舍(学生社区)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做到关心学生的问题,能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处境,尊重学生的想法。另外,辅导员时刻要有一颗“辞让之心”,在深入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信任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建立师生双方的信任感,提升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当然,辅导员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团工作中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和手段,这一过程会比较长,但把深入学生基层的工作做好、做到位,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就会更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收获和突破。

(三)用道德情感的责任感了解学生

高校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多且繁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容易忽略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出现连学生姓名都不知晓的情况,使学生对辅导员的接受度不高,导致辅导员开展工作不够顺利,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不高。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学生也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要有责任感,了解和认识学生,知道学生的姓名、家庭情况,入住宿舍,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信息。通过这些,辅导员能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工作更顺利,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辅导员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应保持正确的是非观,面对学生的“对”与“错”要有自己的坚定立场,好事进行表扬,错事要坚决批评,并进行指正和教育引导。

(四)用道德情感的事业感感化学生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辅导员未必都遇到过,可能缺少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和办法,这对辅导员来说是一种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深入到学生中,主动去了解学生、感化学生和帮助学生。辅导员要保持一颗“是非之心”,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坚持道德判断的标准,坚定“应当”和“不应当”的“是非”准则,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将事业情感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感动和感化学生,从而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目的。这样学生不仅主动接受辅导员的管理,还会将辅导员作为榜样来学习。

五、总结与展望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媒体的涌现,给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使辅导员工作更具挑战性。辅导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深入学生的课堂、宿舍和课余生活中去,坚持孟子所主张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四心”道德伦理规范[3],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从学生的真情实感角度考虑问题,获得学生的信任,不断提高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

总之,辅导员要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通过工作中情感的融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意道德情感这一种温暖的正向能量的應用,利用好道德情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催化剂”和“润滑油”的作用,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绩,不断开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邵显侠.论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J].中国哲学史,2012(4).

[4]蒙培元.蒙培元讲孟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郭金龙.高校学生社区的育人作用及建设发展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1).

[6]阎光耀,王立,申世园,张玉琛,裴孝金.情感投入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7).

责任编辑:朱婧婧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