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领导力:实践基地课程迭代的内驱

2022-05-30王红梅许雅健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驱力

王红梅 许雅健

【摘 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实践理论、场域理论视角出发,立足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这样一个固定的、客观的“现场”,在校长、教师、学生、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组织协同发展的网络场域关系中,探索实践基地课程领导力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现场学习力;课程领导力;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5-0030-02

【作者简介】1.王红梅,江苏省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江苏张家港,215600)教师,高级教师;2.许雅健,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8)教育管理硕士。

一、课程领导力

美国课程专家兰姆伯特指出课程领导有四种特征:一是组织性,课程领导是一个团体,而不是具体的个人领导,在这个团体组织内,每一个成员都能成为领导者,都具有这方面的潜力;二是学习性,课程领导需要这个团体组织内所有成员一起学习,合作建构知识和意义;三是反思性,每一个成员既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各自的价值观、意念,又在团体中产生共同的信念,并共同反思,促进合作;四是共享性,领导不是独裁,而是共同学习分享。

课程领导力就是在课程这一特有的情境下,在内外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激发和影响追随者为实现目标产生的一种整体影响力。课程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建立在团体成员现场学习力基础之上的。只有团体成员(校长、教师)具备一定的现场学习力,能引领课程的创新改造,才能促进团体的内涵式发展;只有团体成员(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现场学习力,对课程内容提出更高要求,才能进一步推动课程的迭代升级。因此,现场学习力是课程领导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场学习力助力课程领导力的形成、发展,课程领导力反作用于现场学习力,引领团体成员专业成长、能力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二、实践基地课程领导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基地的场景开放、资源整合、实践自主等活动特性,以及体验式、沉浸式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共生、创生能力。

实践基地课程领导力是通过课程关联校长、教师、学生、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等各方力量,并基于实践基地校长、教师、学生现场学习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形成整体影响力,从而推动实践基地发展。实践基地课程领导力代表着实践基地在课程建设方面独特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带动甚至引领了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这种影响力包含内在的影响力和外在的影响力,简称“内力”和“外力”。“内力”是基地校长课程领导力、基地教师课程领导力;“外力”是教育行政部门课程领导力、社会团体组织课程领导力。

基地校长课程领导力包括观念塑造和管理能力两个层次,具体来说,课程观念塑造代表了基地领导对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即是否将课程放在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统领地位;课程管理力是基地领导利用各方力量,通过增能赋权,让各方力量找到自己的课程权力并发挥效能。基地校长课程领导力决定了课程能否真正在基地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保障课程的领导效能和影响力。

基地教师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开发力和课程建设力。具体来说,课程开发力是教师对课程价值的预估和判断的能力、课程的设计和研究能力;课程建设力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习行为展开针对、有效的引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课程领导力是从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外在因素角度,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在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实践基地课程可以打破地域局限,从某一基地发展到片区,乃至全市、全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领导力。这种课程影响力将推动实践基地走上科学、规范、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形成普遍而又强大的力量。社会团体组织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整合力和课程协作力,通过建立一种专業的协作组织和合作研究机制,提升整个大区域内的课程领导力。这种课程领导力可以形成行政人员、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分工合作的“实践共同体”协同攻关范式。

三、基于现场学习力的课程领导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从关系的角度指出,场域是一个现实的关系网络存在。因此,学习力的产生并不是被动的“刺激一反应”,而是在一定的场景或者经验背景中,将外在资源转化为内在资本的能力。学习力的产生离不开学习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提出的“现场学习力”概念,打开了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新视野,强调了“在现场中学习,回到现场的学习”。当大家把研究的视角转向“现场”,尤其是在某个特定的教育场域,现场学习力就不仅仅指向教师,也可以指向学生。“现场”,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实践基地作为一种“现场”,是一个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学习的“现场”。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实践中将学习能力转化成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实践基地就是指导现场、研修现场,虽然教育对象是学生,但自己在实践教育中也成了教育对象,通过观察学生的现场学习,将教学能力转化为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江苏省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经历了“实践—发展—再实践—再发展”的课程发展历程,从建设之初的以通用课程、手工课程为主的六大系列课程,到重新构建“主题教育、生存体验、科技活动、素质拓展”四大领域课程,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劳动教育”“生命安全”三大特色课程,基地特色在不断彰显,课程在不断丰富。基地基于学生现场学习力的提升和发展,凸显课程领导力,特别是在基地校长课程领导力和基地教师课程领导力方面,走出一条互为互补、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在课程引领下,基地领导、基地教师学习意识不断强化,组织管理和实践教学持续赋能,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又进一步激发了基地教师的实践探索热情,带动了基地品牌课程建设,推动了基地的特色发展。

实践证明,基地管理者的课程观念力和管理力直接决定了基地课程建设的高度和广度,增强学习力是为课程领导力赋能加权,能够有力推动课程领导力发展,而基地课程领导力又将反作用于学习力,不断推动提升学习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王熙.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2]金京泽.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上海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20(9):92-102.

[3]周国斌.教育局长的实践逻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4]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12(21):45-46.

猜你喜欢

内驱力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内驱力
神秘的内驱力
人生需要 “内驱力”
人生需要『内驱力』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医务人员内驱力及其模型构建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