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标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法的浅思

2022-05-30李琳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7期

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规定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打下坚实牢固的语言文化基础。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原则为:“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从教学目标确立的角度明确方向;“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从内容选择的角度明晰路径;“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从活动设计的角度提供抓手;“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任务延伸的角度铺设平台。

关键词:语文新课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①相较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的定义“祖国语言文字”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X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的定义“祖国语言文字”,语文新课标首次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表述和定义语文。

一、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规定使用的语论言和文字。在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中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样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这一提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条指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不仅仅属于教育范畴或语文课程,而是以立法规定为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

二、为什么语文新课标要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自秦朝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各朝各代至今都以汉语言文字为主要交流语言文字,这已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而不断流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精辟概括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有56个民族。30个有文字的民族共有55种现行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即中文。汉语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它能够唤起国民的国家身份意识,深化中华文化认同的共同“根脉”。“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①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打下更为坚实牢固的语言文化基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领导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砥砺前行,成功推进了几千年来最为深刻而广阔的变革和发展,谱写了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极倡导和推动白话文运动、文艺大众化运动、新文字运动,在苏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积极兴办教育,开展识字教育、识字运动,提出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结束了两千多年来言文分离的历史,打破了语言文字的阶层壁垒,也为我们党宣传教育大众、团结大众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部署和推进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制定颁布《汉字简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为发展教育、提高亿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消除语言交际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家推广通用的普通话”载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研制颁布《通用规范汉字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有力助推和保障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的历史目标,初步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全国语言文字会议胜利召开,语言文字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语言文字事业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创新和全球传播,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三、如何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任务群)、情境设计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四点原则性要求。

一是“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①。这是从教学目标确立的角度,主要回答“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的问题,明确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向。显然,育人导向居于新课程方案基本原则首位,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指向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二是“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②。这是从内容选择的角度,明晰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路径。“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课程内容组织上的重大创新,六大任务群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础型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是发展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是拓展型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③,把静态的语文知识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这种课程内容组织结构性变革,可以促进学生更生动活泼地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三是“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④。这是从活动设计的角度,为师生提供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抓手。“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⑤。

四是“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⑥。这是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放在当下以及未来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图景中,为师生指出前行的方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语文学习,更是母语学习,无法脱离学习者每天身处的真实、鲜活、火热的生活。当前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正从课程目标、资源、环境、途径、方式、手段等层面带给语文教育重大而深远的变革和挑战。这种变化和挑战,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产生不同角度的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育者能够敏锐地觉知并积极地进行引导和调整,从而创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捍卫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纯洁性,使其和谐文明、安全健康地发展,保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琳,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南京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儿童研究素养培育”教学改革项目实验与研究,先后主持全国、省级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荣获首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特等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