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进式”教学模式的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研究

2022-05-30冯凤珠

高考·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教学模式

冯凤珠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承担着传播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任务。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教得累,学生學得差,文言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从学情分析出发,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谈“互进式”教学在高考文言文复习中的有效策略,以期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教得其法,学生学有所成。

关键词:“互进式”教学模式;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一、学情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的学习任务群,并在课程性质部分多次强调了语文的文化性,尤其是民族文化的特性。分析发现,部编版教材中古代诗文有67篇,占全部课文数的49.3%。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有72篇,其中文言文32篇。新高考卷中文言文试题的数量和分值也在增加。可见,文言文教学是传播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满堂灌”“反复练”是常见的教学形式,教师讲学生听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不断地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仅存的那一点点文言文学习热情消磨得一干二净,让本身文言文基础就薄弱的高中学生难以提高文言文水平。课堂无趣,学习无效,二者之间不断地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大多数高三学生不得不面对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差、做题得分率低等考试窘境。面对各科的高考压力,不少高三学生选择放弃对文言文最后的挣扎,直接无视文言文的备考,考试时不讲实力,只凭运气。但不管是从高考分值的占比考虑,还是从传承文化的角度考虑,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很有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出教学策略的改变,以此带领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困境,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也能落实好新课标的要求,完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二、“互进式”教学模式阐释

“互进式”教学是指以课堂教学情境为主要场域,指导学生组建“学习者共同体”,通过具体的课堂活动在生生之间搭建“语言活动平台”,促进学习者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方式。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特别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力求让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习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能力。其次,创建“学习者共同体”是“互进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学习小组是组别固定、功能单一的,而“学习者共同体”与传统的学习小组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构建角度是多维的,既考虑成员之间的志趣爱好、认知结构和知识储备,也会根据课程内容、课程动态等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会适当尊重学生的搭配需求。换而言之,在组建“学习者共同体”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活动,灵活科学地组建。再者,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要“认可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各学生设计不同的发展预限,通过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潜能”[1],借助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的“语言活动平台”,以自主任务和活动为驱动,来引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穿越课堂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里所说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体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在别人的指导或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下,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的差距。最后,借由“学习者共同体”在完成课堂任务过程中的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课堂形式,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在实际的课堂活动和与同伴的交往中习得新知,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在高三的文言文复习当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效策略例谈

(一)课内课外“大找碴”,端正态度再攀爬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一轮复习当中的课内文言文复习十分不重视,认为高考是考课外的,复习课内的文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虽然教师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学生重视对课内文言文的学习,但学生却一直不上心。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错误认知,在文言文复习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上一节主题为“课内课外‘大找碴”的活动课。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最新的4—6套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试题及答案,然后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和知识储备组建4—6个“学习者共同体”。组建原则是志趣爱好同质,知识储备异质。之所以这样组建,是因为本次活动对团体合作能力和知识储备水平要求较高。志趣爱好同质可以保证“学习者共同体”的团体合作能力,知识储备异质可以确保小组之间的水平差距不会太大,以保证各个“学习者共同体”之间的实力相当。同时,学生需要准备好所有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课堂上,每个“学习者共同体”需要通过合作找出高考试题和课内文言文中用法和含义相同的词语和句式等,然后在课堂上分享。本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高考的知识点就是课内知识点的迁移,以此引起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学习的重视,从源头上端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态度,为他们攀爬文言文这座高山积蓄更多的能量。

(二)思维导图不迷路,巧记巧学有前途

我们都知道,高考文言文的考查范围包括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过去,教师总是习惯把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的资料印发给学生,并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检测,期望借此来帮助学生记住这些词语的含义,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运用“互进式”教学模式,在复习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这个板块时,就可以先把这些词语分组,然后组建“学习者共同体”,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每个词语的义项,并列举课内课外的经典例子。每个“学习者共同体”的思维导图画出来以后,再印刷出来分发给全班同学,然后找代表分享,接着每个“学习者共同体”还可以进行讨论补充,最后每位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完善。

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实质上是一个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以图式的方式呈现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结构和路径,使人们的思维过程清晰可见,是比文字更加富有成效的表达方式”[2]。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习的过程更有序,条理更清晰。在“互进式”课堂中,以“学习者共同体”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在组内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生在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升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水平,打破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等沉闷的课堂,优化课堂学习氛围。同时在绘制的过程中,生生之间不同的知识储备和思维碰撞,能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激发其潜在的能力。因此,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文言文的字词复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文言文知识数据库,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提升学生提炼、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文言文知识框架,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挖掘自身最大的学习潜能。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文言文学习的正确道路,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让他们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巧记巧学。当然,此方法也可用于文学常识等板块的复习。

(三)语法知识一览通,突破难点用神功

学生目前的文言文水平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法知識薄弱。他们分不清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形容词,更不用说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等这些涉及句子成分的特殊句式了。其实,语法知识在文言文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断句题、文意理解题还是翻译题甚至是文学常识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语法知识。因此,如何让高三学生掌握好语法知识,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是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在文言文复习时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教师在给学生梳理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以后,再以“互进式”课堂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的好方法。

在“互进式”课堂中,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一张超大白纸,在上面绘制一棵空白的“语法知识树”,同时挑选几套经典的高考考题。课堂上教师需先指导学生对照经典的高考题及其译文找出其中的特殊句式,然后组建五个“学习者共同体”。组建的原则是知识储备同质,口头表达能力异质,书写水平异质。每个“学习者共同体”根据成员的知识储备情况从被动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这五种特殊句式中挑选一种进行整理。整理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共同体”需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归纳特殊句式的特征,并找出十个例句,课内五个,课外五个;二是派一位成员担任发言人,分享学习成果;三是派一位书写水平较高的成员完成“语法知识树”的知识填充。活动完成后,“语法知识树”粘贴在班级显眼的位置,方便班级同学遇到语法知识疑惑时查看。

(四)语言活动搭建平台,文言用法更明白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基因的载体之一,历经千年中华文脉未断,文言文的传承是其主因[3]。”可在实际教学中,文言文学习对学生来说很困难。文言文本身年代久远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使用文言文的生活情境。语言的学习是需要情境的,只有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词汇的含义,理解各种语法现象,掌握这门语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理应也是如此。“互进式”教学模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搭建“语言活动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利用它为学生创设各种运用文言文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使用文言文,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实际运用当中明白大多数文言文的用法。

一词多义造句子,活学活用记心底。在前面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含义的基础上,还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归纳高频词的高频义项。具体的做法是让每个“学习者共同体”从做过的题目当中,自行选择若干个词语进行造句,所造之句要包含所选词语的高频义项。词语的数量有规定,具体词语不做限制,甚至“学习者共同体”之间选择相同的词语也是允许的。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主任务的作用,“学习者共同体”自主挑选自己熟悉的词语,能够更好地达到活动驱动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学习者共同体”之间的交流,引领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穿越课堂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因为假设不同的“学习者共同体”选择了相同的词语,“学习者共同体”之间就可以相互补充知识,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同伴的指导或者与其合作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如同样是用“见”字的义项造句,不同的“学习者共同体”造出了以下三个不同的句子:

1.我看见他刚出现在校园门口就被带走了。

2.我被这位长辈的见识惊呆了,决定改天再亲自去拜见他。

3.你既然这么想我,为什么总是不出现在我面前,让我每天被思念折磨?

分析以上三个句子,可以发现三者同时提到了“见”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的用法。此外,不同的“学习者共同体”又分别提到了“见”作为动词,表示拜见、看见等意思,以及作为通假字,通“现”,译为“出现”的用法。三者相互补充,基本能把“见”字的义项复习一遍了。此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入《孔雀东南飞》当中的“君既若见录”,引导学生重温此处“见”字的用法——放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然后再追问在“君既若见录”中,“见”翻译成“我”是放在动词前的,那为什么在现代汉语当中它却出现在了动词的后面?借此,就可以顺便带出宾语前置句的复习。这么简单的一个造句活动,既复习了词语的含义,又关联到了特殊句式的复习,可谓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在这样具体的语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在这样的学习活动的驱动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十分牢固的。

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进式”课堂搭建的语言活动平台,开展成语解说大PK活动,让“学习者共同体”在解说成语的过程中落实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学生解说“唯利是图”可以落实“是”字的提宾用法,又可以落实宾语前置句的类型;解说“病入膏肓”可以落实“病”的文学常识——小病为疾,大病为病;解说“若即若离”可以分别落实“若”和“即”的用法等。同时,还可以开展故事串编活动,让“学习者共同体”运用学过的文言词语串编故事,鼓励他们在串编故事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文言文,实在不行的地方也允许用现代汉语代替。这样的课堂形式既有趣又有效。

结束语

实践证明,“互进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关心学生的能力发展。无论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者共同体”的组建,还是语言活动平台的搭建,都致力于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互动,在互动中互进。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盘活当前沉闷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增添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也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姜英敏,于帆.斋藤喜博“互动教学论”及其实践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1):59-63,70.

[2]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径[J].教育科学,2016,32(3):24-28.

[3]张洋.高三文言文复习应凸显三种价值[J].语文月刊,2018(6):18-21.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20年度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生生交互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1261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2017届高考政治学科复习策略
二轮力学实验专题的复习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