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2022-05-30林庆源

高考·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

林庆源

摘 要:核心素养与学生的能力有着密切联系,已被纳入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形成了核心素养,才可以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本文主要从原则方法、阅读教学、生活情境、人文素养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新课标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应时而生,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教学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是学生愿意参与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成了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原则概述

(一)渗透语言建构思维

语文具有工具性特点,所以,语言建构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比如,学生需要掌握文字特征、沟通技巧,并灵活运用其表达自身想法、意识。想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建构思维,教师就需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样化的阅读资料,为学生提供自主理解、语言建构及实践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独特体验、感悟,不断积累语感。同时,教师需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将已知的语文材料与所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1]。例如,在教学《红烛》一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入闻一多创作的其他作品,使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感知闻一多的文章的特点,感受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组建互助小组,共同探讨,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建构的机会,使其形成语言建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获得独特体验。

(二)语文思维意识

语文思维可以使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理解文章内容,形成审美能力。在进行语文思维培养的过程,教师需给予学生引导,使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议论文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每一段落的大意是什么?每一段落渗透了怎样的情感?全文渗透了怎样的观点?为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对不同事物及文学形象的理解方法。同时,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审美鉴赏及创造能力

文章中蕴含着美,使学生感悟美、体验美是教学目标之一。引导学生感悟美、体验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及創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需将其重视起来[2]。通过翻阅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文体包括但不限于杂文、书评、散文、优秀小说,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这些文体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语言艺术韵律特征进行深入了解,使学生获得独特体验、感悟,掌握事物真谛、人生真理。例如,在教学《红烛》一课时,教师可利用文章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沟通,使其感知词句的使用之妙,感知作者在文章中采用的独特写作方法,并因此感受美、体验美。同时,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形成创造能力。

(四)文化传承价值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较多精神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所以,文化传承价值成为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在进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时,教材编写者考虑到了文化传承,渗透了较多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的内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采用适合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论语》时,教师便可根据相关内容,渗透文化知识,使学生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语言文字的特征,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作己任。

二、开展趣味性阅读教学,实现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述的一些核心素养可在阅读教学中完成培养,所以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教师可将阅读教学当作抓手。比如,教师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文本资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多种可感可知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感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知识的理解,形成核心素养。教师需将多样化手段利用起来,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需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以任务或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3]。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便可开展趣味性阅读教学。这篇文章出自散文作家朱自清之手,其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对自己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渗透于文章之中。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利用高超的描写手法,绘制了一幅绝妙的荷塘月色图,也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可借助这篇文章开展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课伊始,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使其自由阅读文本。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对文本进行简单了解。即讲述了作者夏日睡不着,到荷塘附近看到美景的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们知道这篇文章创作于什么时期吗?”由于学生学过历史,且课文标注处标注了文章的写作时间,所以学生可快速回答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将有关于作者的资料、文章的创作背景呈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基于此进行思考,感知文章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中渗透的爱国主义情怀。由于作者采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所以文章极具美感,在阅读文本时,学生会感受美。教师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如下问题:“你们最喜欢文章中的哪句话?为什么?它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鉴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会获得不同的感受、体验,会说出不同句子、原因。而这正是学生感受美的一个过程。在学生陈述后,教师可给予其表扬,并安排如下任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仿写练习,拓展训练。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并引导学生回忆刚刚分析过的写作手法:比喻、排比等。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可得到有效培养。由此可见,采用趣味性阅读教学方法,可使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采用趣味性阅读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注意教学资源的选择,需采用适合的手段进行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

三、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情境创设可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学生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成为主体,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创设生活化情境可实现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使学生感知思考价值,更好地成长与发展[4]。在此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利用情境进行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其可对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形成直接影响。而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生活化的情境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方式利用起来。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一张夜晚荷塘的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在夜晚到过池塘旁,看到过哪些景色。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在阐述这一事件时仅是对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阐述,欠缺一定美感。此时,教师告知学生一位文学大家曾写过有关于这些内容的文章,便可顺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为其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如,文章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文章的?文章中的不宁静体现在哪里?在问题及情境的引导下,可实现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的核心素养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导入,可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二)利用情境,进行分层教育。分层教育可以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情境创设法进行分层教育。例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分层设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独特体验,形成良好能力。针对学困生,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怎样的内容?这篇文章创作于什么年代?作者仅是描述了自己看到的景色吗?针对中等生,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文章创作于什么样的环境下?作者在文章中渗透了怎样的情感?文章中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针对学优生,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在文章中作者渗透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出的?作者对旧社会有怎样的看法?身处于当时的背景下,作者是否想上前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去前线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也就是说,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主观能动性逐渐凸显,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形成。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具有人文性特征,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想要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阅读、习作的方式使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体验、感悟,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还可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一些文献资料、时政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保障[5]。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便可根據这篇文章渗透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讲述了家乡的特色的特点开展辩论活动,使学生感知文章中渗透的思想情感,并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具体而言,教学一开始,教师可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引入“情系考古40载,文化传承守初心”的报道,并使学生站在相应角度上对文章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渗透了怎样的文化。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家乡有怎样的特色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资料收集,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家乡文化。如此一来,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又如,在教学《论语》时,教师可将孝道文化引入,使学生明白“孝”是一种思想境界,不仅包括孝顺父母,还包括效忠国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可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及感悟,进一步提高其人文素养,而且可以形成文化传承的意识及观念。由此可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独特情感,帮助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接受到人文教育,形成人文素养,使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有效路径,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创新自身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比如,教师可开展趣味性阅读教学,在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教师可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的同时,使学生感知思考价值;教师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下,学生知识与能力素养可以同时得到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也可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孙璐玺.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中学语文,2021(36):95-96.

[2]李玉德.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35):39-40.

[3]王金奇.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分析[J].新课程,2021(49):20-21.

[4]鲁卫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49):64-65.

[5]杨晗沛.紧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更精准[J].安徽教育科研,2021(33):24-25.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