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教学创设研究

2022-05-30谢荣华

高考·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高考情境教学高中物理

谢荣华

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将物理理论教育和创新教育、实践教育进行融合,切实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进步。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技能,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反省传统物理学科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更新实践方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但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还能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教学;新高考;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政策,并且使高中物理在高考中成为学生的加分助力课程,教师需要对此加强重视并且给予方法的支持,通过对情境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策略展开讨论,希望对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1]。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不高

由于部分物理教师对课程的安排不当或是受到自身教学能力限制,导致物理课堂总是呈现一种单调、枯燥的氛圍。由于高中物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学习难度,如果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自顾自地讲解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学生必然不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学习欲望,也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教学手段较为陈旧

由于部分物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陈旧老套,也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以及新高考背景的教学要求,导致优等生的物理素养难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低下,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进步。同时,由于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单凭语言教学很难解释物理现象,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浸润严重,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课本,加之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在单一、枯燥、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

(三)缺少动手实验机会

据有效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很多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时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首先,由于学校的基础条件有限,并未配备相应的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难以进行实验活动;其次,由于物理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部分学校虽然已经配备了相应的物理实验室,但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并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只停留在表面,如遇到实验探究课程时,大部分教师通常采用播放实验视频、口头讲述或者教师演示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对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造成阻碍,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2]。

二、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情境教学适应物理新高考要求

情境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在多元的教学情境中能展开积极学习的一种正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众所周知,高中物理课程中有着十分复杂的知识体系和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学习内容也更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而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使学生针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深入浅出”的高效状态。物理新高考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同的情境创设对物理新高考要求也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如通过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创设媒体情境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等。与此同时,新高考背景下的物理情境创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是在学习后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学生也会因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而进行深刻探究,不会因此产生畏难心理,学生的整体学习呈现一种积极的状态,也更适应新高考要求,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情境教学对物理教学的帮助

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物理知识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感受科学知识的研究氛围,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还能使学生的各个感官受到充分的刺激,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中得到培养,实现对教学的帮助作用[3]。

三、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实验情境,增强实验能力

实验是学生正确、系统认识物理知识的媒介。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实验能力,还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行构建物理知识体系。但是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而追求教学速度,很少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使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得到进—步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节课时,笔者就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笔者首先给学生呈现了一些实验物品,分别有乒乓球、小铁球等,并让学生通过笔者所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笔者在桌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先轻轻吹一下气,再用力吹,我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二:笔者在桌面上放一个铁球和一个乒乓球,此时笔者用力地吹,又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通过在课前给学生创设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影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因素有哪些,体会质量与力对物体状态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产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当学生得出某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其运动状态越容易发生改变以及质量越小的物体受到相同的力,运动状态更容易发生改变的结论之后,笔者再带领学生展开下一步的详细讲解。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充分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

(二)构建媒体情境,改善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教师要时刻跟上现代社会前进的脚步,积极学习信息知识,提升自身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媒体情境为学生打造动态的物理教学过程,满足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需求,改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积极进行媒体情境的构建,让高中物理教学向着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不断前进,能够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工作取得很好的进展。

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首先,笔者在课程的开始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以及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动态画面,激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探索欲望;然后,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这部分内容图文并茂地给学生进行了讲解,同时与学生一同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新课知识的记忆;最后,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科教视频资料,如此既能够巩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强化要点知识,形成物理观念,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构建互动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通过积极构建互动式教学情境,打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课程体系,创设课堂活动,增强师生互动,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使学生在和谐的物理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实现综合物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高中物理教学取得理想效果[4]。

例如,在進行“抛体运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首先在课程开始时,笔者为学生进行了以下操作演示。情景一:沿多个角度将粉笔抛出。情景二:沿多个角度将纸片抛出。当笔者将这两个演示操作完毕之后,让学生分析了粉笔和纸片分别做了什么运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了解,所以很快说出了“抛体运动”的答案,笔者随即引出课题。然后,笔者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有什么规律?之后笔者让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且在分析之后得出自己所发现的规律。由于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所以学生的结论不是十分全面,也没有构建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此时,笔者将学生的总结列举到黑板上,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补充,使学生在合作互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探索理解,强化学生的探索欲望。最后,让学生升华得出规律,形成物理观念。通过构建互动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也能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四)构建生活情境,促进全面发展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展开物理教学,可以让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天地更为广阔,促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更好地弥补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局限性,满足每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需求。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活情境,转变以往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的死板教学方式,拉近高中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教材知识的对话更加有效,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三定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笔者首先为学生演示了“气球反冲升空”的实验,并结合这一实验,为学生讲述了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这个实验不但在一上课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也促使学生更加迫不及待地学习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然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生活中常做的“拍手”比赛,让拍得最响的那一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产生初步印象。之后,笔者通过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并结合这些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使学生快速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笔者为学生列出了一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笔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有效运用。通过构建适宜的生活教学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物理探索兴趣,使学生长时间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物理教学课堂当中,还能促使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五)构建故事情境,提升课堂参与

如前文所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上课时“发呆”,不愿意参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产生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感受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地为学生介绍一些我国在相关领域内的科技发展,让学生对物理学习萌生更大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万有引力”的知识内容时,笔者会向学生讲解我国的航空发展历史及钱学森先生在航空领域的伟大贡献等内容。之后再向学生重点介绍当前我国的航天及航空技术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尤其是在轨道对接技术等方面依旧是世界前沿等知识。通过将这些真实故事进行融入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从中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特点,推动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进程。

(六)构建德育情境,提升道德品质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知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也要求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在立德树人教育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创设和完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指导。通过构建德育情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高中物理德育教学的功能优势[5]。

例如,在进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首先,在课程的开始,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两张节约资源的宣传画,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质量是守恒的,不会凭空消失,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呢?在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中引出此次课程的主题。然后,笔者向学生讲解了能量转移、转化的方向性,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能源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进行利用的知识内容。之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并让学生根据笔者的这些资料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产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最后,笔者让学生回归生活,分享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为节约能源做贡献,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某些错误行为,并形成节约能源的积极意识,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一物理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新高考,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对提升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深入了解情境教学法对物理知识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新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洪英兰,温升爔.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2021,17(1):12-14.

[2]李晗,涂友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物理试题情境分析[J].物理教师,2021,42(1):8-11.

[3]孙自停.基于生活情境的高考物理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J].高中数理化,2020(24):41-42.

[4]李文秀,孙庆厂,崔亮海.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研究[J].高考,2020(34):5-6.

[5]罗颜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0(22):57.

猜你喜欢

新高考情境教学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