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接和触达:出版融合背景下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初探

2022-05-30谭可可

编辑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连接

谭可可

【摘要】童书出版作为积极探索出版融合发展的先行军团,在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中兼具纪实性与典型性,在我国出版业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与地位。从连接和触达的介入与再生产看,在出版融合背景下,童书出版建设的共在体系、集出版生产运营管理于一体模式、以精品内容为互文拓展出版品种和以个性化知识服务作为运作场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充分展示了童书出版在传统之上实现的转型,其不仅是我国出版业变迁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文化强国战略引领下图书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童书出版 出版融合 连接 触达 运营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2)8-062-07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8.008

儿童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其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童书的滋养。童书出版人的使命与文化责任重大。2016年以来,童书出版在国家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促使精品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信息和服务聚合能力、创新创造活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数据层、网络交互层的信息采集、选题论证、组稿审稿、自动编校、编辑加工、复制发行等方面优势明显、成绩卓著,数据显示,童书年销售量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19年中国童书碼洋规模为253.66亿元,同比增长18.73%,占全国图书码洋份额的24.80%。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童书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码洋份额进一步扩大,其第一季度码洋比重接近30%,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对于童书出版研究,特别是童书出版营销的研究成果很多,但现有研究缺少对于童书出版运营模式的考量。另外,虽然已有很多关于童书出版在媒体融合中形态发展的研究文献,但多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观照,注重传播路径的研究,少有针对性地研究连接和触达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中的表征与文化价值。因而本文试图从连接和触达视角,探析在出版融合背景下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考察分析连接和触达在介入童书出版与再生产方面取得的突破,从空间与时间的维度探讨童书出版双重跨越的窗口与路径,为推动童书出版在传统之上实现转型加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连接和触达:出版融合中童书出版发展的抓手

出版融合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出版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图书等;广义的出版融合则范围广阔,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出版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出版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1]也就是说,我国的出版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重构基于融合出版流程的组织模式,将各种生产要素、媒介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图书用户。[2]

喻国明(2019)认为,“出版+技术”是互联网导引下出版融合的一场革命,连接和触达对童书出版整合平台资源尤为重要。陈力丹(2014)认为,“出版+技术”是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位置,要一体发展。所谓一体发展,不是在原来传统出版基础上叠加新媒体,而是要将单薄的产品形态与丰富线下场景相匹配,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和出版体系。[3]刘凯军(2019)指出,出版融合对新世纪童书出版而言,是一个大好趋势,是童书出版大发展的一个机遇。从近三年数据看,童书以连接和触达作为抓手,在出版融合政策驱动下,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走向网络空间,正如蒋建国(2019)所言,在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个产品、一个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个渠道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1. 连接与触达在童书出版融合中的核心内涵

连接是高效利用出版资源和延伸图书出版链的技术手段。何谓连接?连接原是一个工业术语,指用螺钉、螺栓和铆钉等紧固件将两种分离型材或零件连接成一个复杂零件或部件的过程。[4]在移动互联环境中连接一切是核心,具体来说,是指某个时间内,数据在TCP或UDP协议下从源IP地址到目的IP地址间的传递,其功能是在IP的数据服务之上增加最基本的服务,实现互联网上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相结合。彭兰(2019)在网络连接与反连接现象考察中指出,连接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内在法则。在高速互联网络下,不同连接模式在不同方向上满足了人们的社会关系需求,线上连接与线下连接使人们的互动变成多线程与永远在线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童书出版的连接与触达使得简单内容和渠道的相加转变为深度组织和管理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融合,实现内容生产、结构调整、反馈融合为一体的连接模式,在高度多元的情境中与计算机、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工具、电纸书等新媒介对接,在实现现时连接方面,已然形成了童书出版融合实践的新常态。

何谓触达?在信息管理领域,触达通常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内,信令数据抵达用户终端的时长。本文所指的触达不只是指抵达用户终端,还包括升级为纸电同步的“触达童心”。当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从单域到多域进入发展期,裘新(2018)认为,触达不仅是衡量信令数据抵达用户时长的尺子,还包括内容呈现纸电同步的落脚点,是出版融合的新作为。以融合理念做好童书出版,以“触达”强化童书社会化传播已成为众多出版人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探讨纸电同步触达童心的概念、功能和作用的研究文献较多。杜传坤(2019)从智识启蒙的角度提出,纸电同步触达童心在增进儿童的注意与兴趣,表现文字的意义和美育上都有很大的价值。张炯(2019)指出,童书出版纸电同步触达童心以内容为核心或出发点,利用互联网的现时连接,用儿童的话语方式使童真童趣触达童心,可为少儿读者提供特色鲜明的产品,让童书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曾繁旭(2017)认为,童书出版纸电同步触达童心对于幼童“文学读本”是非常必要的,并超越传统工具主义观,以“无字图画书”为例,以“有腔无字”之乳歌做比较,阐明触达童心之于幼童的独特意义。

2. 童书出版融合发展中连接建立的媒介架构

连接建立的媒介架构是童书出版向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美国社会学家Gmnovetter(1973)在其成名作中提出连接这个概念,他主张具有“桥接”作用的媒介架构是连接系统中的重要桥梁。在众多学者对基于框架包(frame package)逻辑组织方法建立的媒介架构展开的探讨中,杨智芳、苏林森(2016)认为,童书出版在媒介融合中连接两大资源搜索引擎,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放系统的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构建的信息传播共在体系,体现了挖掘“童书出版潜力”的意蕴,反映了满足出版要求的结构性特征。张昀韬(2017)指出,连接建立的媒介架构,其体现童书出版的独特价值主要有三点:一是驱动了童书出版的内容创新,二是为童书的编辑定型、装帧设计、营销宣传等提供了新平台,三是畅通了我国童书出版与国际童书出版的交流与合作渠道。在架构功能作为童书出版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中,李月琳、何鹏飞(2017)对童书出版连接建立的媒介架构的有用性、易用性和交互性进行了考察,从使用者的角度研究发现,媒介架构对于童书用户端感知的有用性、易用性和感知交互性是用户考虑使用并接受的最重要前提,媒介架构的交互性对于童书出版传播也起着显著的作用,媒介架构提供更多选择的信息采集和编发设置,能有效增强童书出版传播效率。

3. 童书出版中纸电同步触达童心的文化意蕴

触达童心既關涉童书的出版内容,也与童书的出版运营息息相关。纸电同步触达童心就是童书出版运营的关键环节,尤为重要。从童书服务形态看,童书出版中纸电同步触达童心体现的文化特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生命情感的关照触达童心。生命情感的关照是指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5]众多研究者在讨论生命情感的关照时,大多将对他者生命的同情、关爱的获得、情感意见的表达列为触达童心的核心元素。宋强(2019)认为,生命情感是童书出版必要的教育话题,以生命情感的关照去触达童心具有内隐的、活泼的、流动的化育意义。陈昌凤(2014)认为,童书或以绘画、或以音乐、或以故事,通过人与外在世界的交往以及对自我生命的回眸关照,对生命状态进行积极探询、品悟,萌生对生命情感的关爱,凸显了少儿审美教育的旨趣。史宏(2019)在对少儿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提出,童书以生命情感的关照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渗透性和感染性。调查数据表明,能对少儿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2)以审美取向的倡行触达童心。审美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6]审美取向在这里是指童书出版的美育目标与文化选择,童书出版的审美取向正确与否对于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童书出版的审美取向相关议题讨论中,方轶群(2010)认为,以审美取向的倡行触达童心,既能抵御低俗,保证精神格调上不走偏,又更富有民族审美价值。童书对美学思想、审美感受等进行形象化塑造,对于引导孩子的审美认知、人格塑造非常重要。单小曦(2015)提出,儿童文学所描述的对象不完全是真实、活生生存在的,它往往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一种情感的倾诉,或是理想型人物的建构等,[7]因此触达童心同样需要艺术性反映生活,并把握好美育的目标与文化选择。黄莉琴(2013)认为,童书以审美取向的倡行触达童心,对于儿童在学习审美的生动语境中提升真、善、美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可以防范和抵制错误知识传播对孩子的伤害。

(3)以景观环境的识别触达童心。景观环境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具有鲜明的人文、观赏和生态价值。现有文献对于童书以景观环境的识别触达童心表达的见解较多。段艳芳(2020)认为,少年儿童识别能力较低,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景观环境的视觉识别可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变单薄为丰富,而且无须过多的解释便可跨越国度、种族和地域。因此,景观环境的识别对于童书触达童心显得尤为重要。刘佰桥、陈秀敏(2017)认为,在景观环境中,通过视觉识别在训练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亦有学者明确指出,童书以景观环境的故事形式让孩子感受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引导孩子从书中吸取有益的知识,不失为纸电同步触达童心的一种策略。

二、从连接到触达:童书出版运营模式的创新实践

童书出版作为积极探索出版融合发展的先行军团,以担当回应挑战,以实干求突破,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出版发展的新路径。审视图书出版业的整体现状不难发现,童书出版在探索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中兼具纪实性与典型性,在我国出版业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与地位。从连接和触达的介入与再生产看,出版融合极大地拓展了童书出版的传播力,无论是在内容、渠道、平台、技术层面,还是在经营、管理层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面,深入探讨童书出版连接和触达联动建设的共在体系、集出版生产运营管理于一体模式的新进展、以精品内容为互文拓展出版品种的新进展和以个性化知识服务作为运作场景的新进展,从四个方面以多维图景展现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的新形象。

1. 童书出版连接和触达联动建设的共在体系

共在是一种哲学存在,连接和触达联动具有的“时空压缩”共在效应,重构了童书出版规则。从信息传播共在体系层面重新审视童书出版,人们会发现童书出版连接和触达联动建设的共在体系,将整体与局部、要素与因子、内在结构与外在关系等有机结合起来,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童书共在体系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提升。童书共在体系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是纸媒童书与数媒童书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突破。童书共在体系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童书编辑、出版流程,以及复制发行、经营管理的整体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中能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是童书出版机构与经济社会相关系统全面性无缝对接的实现。由于二者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又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使得童书出版周期显著缩短,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童书出版中心构建的云计算和大规模跨媒介平台,从整体上全面无缝对接经济社会相关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纸媒童书与数媒童书的出版周期平均缩短1/5,成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共在体系整体性和全面性提升推进童书生产集约高效化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优质资源数据库为支撑的全媒体、多介质、跨终端的产品线已经形成,产品服务链利用移动终端已向B2C延伸,创造了以信息传播共在体系带动出版运营的新模式,如今已是面向全球出版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童书出版通过战略布局和构筑平台,建立以共在体系为核心的纸媒童书与数媒童书全新生产机制,率先结束了传统出版以纸张作为唯一出版载体的历史,得到业界同仁的一致首肯。

(2)童书共在体系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在加强。童书共在体系的实用性和互动性事关纸媒与数媒一体化发展战略意图的落地和操作。童书共在体系的实用性表现在组织各职能部门间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支持程度方面;而互动性则是通过共在体系各方互动过程,让童书出版存在的问题能够充分暴露出来,再有的放矢地解决它。所以,互动的实质是找问题,互动的过程就是找问题的过程。如在找问题方面,中信出版集团旗下“小中信”的经验是搜集发现的问题越多,共在体系的作用就显得越大。对于中信出版集团来说,“小中信”发现童书出版过程中的问题越多、越准,就越有实际意义,因为对出版集团最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就越有成效、越有力量。接力出版社、海燕出版社的做法是把大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找出纸媒童书与数媒童书一体化发展的不同问题,形成童书出版“问题池”,这样一个个研究解决,使前进中的障碍得到一一化解。

童书共在体系实用性和互动性的加强,促进了童书内容的多样化、多渠道、一体化传播,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开卷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纸媒童书与数媒童书通过共在体系销售童书占码洋比重达38.85%,其中,童书出版连接触达用户端规模达到1.18亿,活跃用户满意度达96%,用户的忠诚度也大幅提升。

(3)童书共在体系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在夯实。童书共在体系的动态性和发展性是纸媒童书与数媒童书一体化发展的坚强保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初级阶段往高级阶段发展,都有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新事物的成长总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受经验因素、技术因素和规范因素的影响,童书共在体系也有一个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过程。有关部门近三年的公开资料显示,在出版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广西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一批老童书出版社相继以连接和触达联动建构童书共在体系,积极探索全新的在线内容创作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为童书一体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尽管目前快速响应与协同环节在实践中仍有待完善,但他们把出版融合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童书出版向现代出版运营迈进发挥了示范作用。从调查数据看,全国200多家出版社、民营出版公司的童书出版连接和触达联动的共在体系基本实现应建尽建,为进一步推进出版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 集出版生产运营管理于一体模式的新进展

在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中,童书在集出版生产运营管理于一体上发力,在推进产品多元化生产、编辑兼备营销经理角色、复制与发行双轮驱动等方面有新的进展。面对现阶段出版业遭遇发展瓶頸、管理面临升级等状况,童书不只靠政策,还靠投入、靠研发,注重内容、技术应用,走出了一条集出版生产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创新性发展模式。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童书出版率先在流程具体化升级上发力,新一代办公系统使编辑、作者畅通内部链接、外部链接、导入链接、反链接,实现纸书出版流程在线无缝衔接,[8]既改变了传统出版环节的低效率问题,又改变了传统出版的“塞车现象”。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全力推进产品多元化生产,增进与平台终端的黏合度,催生出许多新的产品形态,尤其在增强出版内容的沉浸性与生动性方面,依托共在体系对纸质出版物数字动态演示、拟人化交互技术的全面升级,提升了童书内容生产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童书出版中心通过厘清营销经理和编辑的工作范围,落实责任主体,实行新形势下编辑兼备营销经理角色管理方法,推动人才建设,改变了传统出版职能上分工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童书出版、发行的增值水平。目前,我国童书出版在集出版生产运营管理于一体上的创新实践,不是单一生产能力上的支撑,也不同于技术和渠道上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内容、技术、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总体空间布局上的创新性发展。

3. 以精品内容为互文拓展出版品种的新进展

在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中,以精品内容为互文拓展童书出版品种作为数字化提质升级的新作为备受业界推崇。对童书出版而言,不同媒介文本的内容间并不像其形式那般泾渭分明,尽管文本在故事的选择与呈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基于共同的社会事实,媒介文本之间总避免不了内容的交叠。作为少年儿童特别喜爱的一些以呈现信息和观点为主的知识性文本,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贪玩的人类:写给孩子的科学史”等精品内容,通过知识图谱、数字化技术、多媒体融合手段,将文本内容进行解码并转型为新的艺术样式,不仅能够积极引导孩子扩大知识面与滋养孩子心灵世界的美好,也能够再次焕发知识性童书文本的光彩。

以精品内容为互文打造童书出版高地,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有助于价值链攀升。如接力出版社、海燕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以精品内容为互文专门策划出版的精品童书《大中华寻宝》《万物简史》《黄山奇松》《山海经》等系列产品,不仅纸书文本出众,数媒文本也非常出彩,受到孩子、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认可和广泛好评。据此,2019年他们将“中国好书”、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优秀作品等多个重要奖项收入囊中,为童书互文拓展出版品种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童书以市场销售规模增长带动价值链攀升的秘诀正是:以精品内容为互文拓展出版品种产生的集聚效应与回波效应。

4. 以个性化知识服务作为运作场景的新进展

在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中,以个性化知识服务作为运作场景成为数字化提质升级的新业态,在满足用户个性化、自助化和多样化需求上得到童书用户广泛认可。在积极培育基于个性化知识服务的运作场景的赛道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以此作为新型业务发展重点,创新性地提出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我们的知识读本。不论孩子生活学习在哪一种场景,都一定会有与那一场景相匹配的个性化知识读本。为此,出版社组织画家和作者从贴近儿童的世界,谛听儿童的心灵,感受儿童的喜怒哀乐,知晓儿童的阅读情趣出发,为其量身定做图像、色彩儿童易于接受,以及学习知识各有不同的童书。如在版式包装方面,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众多形状,选择上有可折的、可开的、无声的、有声的、有声可控的等多种版式;在知识封装方面,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到生活起居等各类知识,都尽可能地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和认知能力,做到了开卷有益;在场景适配方面,无论孩子是坐船、乘飞机、参观、游览,还是在睡前、在教室、在医院,都能触手可得心仪的童书。童书出版正以丰富的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产品融入童书用户工作、学习、生活的更多场景中。如许多教育出版社出的童书覆盖小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辅导、复习巩固等环节,[9]形成了完整的学习链条。还有一些出版社跳出原本提供书刊的浅层次知识服务,瞄准亲子趣味阅读这一市场薄弱点,运用数字出版技术推出了亲子互动百科系列童书、儿童生活小故事丛书等亲子互动性读物。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童书出版以个性化知识服务为运作场景的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对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的反思: 空间与时间的维度

由上文可见,出版融合下的连接和触达共同建构了童书出版运营模式的新路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乃至视频直播等新兴表现形式的运用,都是当前童书出版的重要手段。既然现代童书出版在连接和触达上契合相应媒介渠道已成为出版运营模式实践的重要引擎。那么,面对当下童书出版“教辅化”“学科化”和“应用化”阅读浪潮,以及市场对童书内容数字化传播的巨大需求,童书出版该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质言之,尽管出版融合极大地拓展了童书出版的传播力,但由于童书倡导的价值观念与科学知识与具体的社会语境息息相关,因此,童书出版活动会受到特定时空的约束。时间与空间共同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二维坐标,时间与空间对于童书出版活动开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和特殊价值。鉴于此,从空间特征出发,我们要把握少儿文学、少儿科普百科和少儿绘本等童书出版所建构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时间特征出发,要从地理时间、社会时间的交错与重合中强调童书出版的历史性书写。

1. 空间:童书向现代出版运营模式迈进的更新实践

现代纸书的多元化和类别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童书出版空间具有灵活多样的组合变化,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放流动的空间,其目的是为小读者构成流动空间、提供开放的信息传播方式;二是多功能的公共空间,表现于展示功能、阅读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娱乐服务功能等多功能的建构;三是虚拟空间,又称“心理空间”,这是一种可以依靠联想和“视觉完整性”而让小读者获得理想空间感的空间。而这些都是童书出版向现代出版运营模式迈进需要深入挖掘与凸显的更新实践的重点目标。

(1)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对空间的结构化改造。或许在五年前,谈及童书出版,映入人们脑海的只有“特有的知识色彩在宣讲和呈现世界”,读与不读是空间的切换和分隔。但经过在媒介连接和触达中扩散,又在扩散中产生融合效应,一个交融了童书产业创新、出版流程重建、创意带动消费等诸多活动建构形成的童书出版结构,成为一种社会化的空间存在,而这正得益于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对空间的结构化改造。首先,童书出版通过新媒介技术重构了出版发行空间,同时也延伸了出版发行范围,使不在同一空间的出版发行人员也能共同参与出版发行决策。在结构化改造中,出版空间与发行空间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其次,童书出版借助移动新媒介又孕育了其独具特色的出版智能传播模式,即以自然传播的状态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让孩子在手机、平板或阅读器上舒适地读书。但需要指出的是,童书出版传播在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利用上还做得远远不够。如公共空间是人群聚集的场所,人口密度高、聚集性强,要做到开放共享、长期服务群众,专业人员配置不可或缺,管理机制适配不可忽视。这便需要对新媒介技术、社会组织机构、童书用户体验保持足够的关注,并在复杂的勾连中探究新的应用与方法。

(2)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在虚拟空间的VR表现。从VR应用上看,这是一种综合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及仿真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特点在于以模仿的方式,为用户创造一种虚拟的环境,并通过视、听、触等感知行为,使得用户与虚拟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虚拟环境的实时变化。[10]近年来,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在虚拟空间的VR表现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在VR数字展厅的应用,一个是在媒体组合应用上的拓展。在VR数字展厅的应用上,通过连接和触达构建的VR数字展厅,将平面抽象的文本三维立体化,将海量的信息展示出来,实现了在触摸屏幕上进行童书展示。在媒体组合应用的拓展上,数字展厅通过VR虚拟现实输入输出设备,对童书出版加以视频、声音、动画等媒体组合应用,带给童书用户高科技的视觉震撼感,在提升童书品牌价值的同时,大大推动了产品的销量。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目前在虚拟空间的VR表现步子迈得还不够快,VR虚拟现实技术的窗口期大致两三年,仅仅依靠滑动、旋转、放大、缩小等拆解三维场景已不能满足童书用户人机互动需求。随着VR和AR融合的迭代发展,虚拟空间开发的产品形态与真实世界别无二致的自然反馈进一步增强,这既需要我们用新媒介技术加快VR数字展厅提质升级,满足童书用户人机互动体验;又要在媒体组合应用上优化媒体的交叉使用和相互配合,使得VR向重量级AR转变,创造童书出版传播在虚拟空间的最佳效果。

2. 时间:童书向现代出版运营模式迈进的与时俱进

在持续性的时间长河中,检视近五年童书向现代出版运营模式迈进的创新实践,可以发现童书出版通过新媒介连接和触达构建的多层次、多变化的时空组织,突破了传统出版按客观时序的局限,采用按需出版方式拓展了出版渠道,在线上线下双平台齐头并进中,童书出版驶入了迈向现代出版运营模式的快车道。

(1)开放共享:带动纸媒与数媒出版的一体化发展。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的开放共享带动了纸媒与数媒出版的一体化发展。在新媒介连接和触达技术的支持下,共在体系以开放共享为构架,运用移动互联网云存储、云推送等前沿技术,突破传统出版生产流程的藩篱,在紙媒与数媒出版的专题出版制作、媒资自动补全、全域媒资面向用户、多种终端统一运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带动了纸媒与数媒出版的一体化发展。只是纸媒与数媒出版一体化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仍有以下几方面问题需要关注:一是数据处理主要还是原始数据的“粗加工”,童书出版衍生品的开发尚未大规模展开;二是数据供需不对称使童书出版发行难以满足社会有效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纸媒与数媒出版的整体规模。未来应构建高效集约的童书出版生态系统,向现代出版运营模式推进。

(2)深度融合:童书出版换挡提速拥抱数字化转型。出版深度融合驱动下,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童书出版核心业务的高层次转型。在过去的五年里,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在应用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换挡提速上,将传统印刷本童书的格式进行变革(包括编辑、管理系统的变革),颠覆了传统“作者、出版机构、读者”的生产环节,实现了出版发行速度和质量的双提升。只是与国家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出版深度融合作为童书出版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除要面对技术、数据、人才、行业壁垒等多重影响因素,更要认真落实国家加快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做好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拥抱数字化转型,以真正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跃迁。

結语

作为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一个代表性符号,童书出版这些年在出版融合背景下的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实践,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童书出版的诸多重大突破,它不仅是中国出版业变迁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引领下图书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 约翰·费斯克等. 关键概念: 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 李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43.

[2] 董小英.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 新闻研究导刊,2021(4):1-3.

[3] 刘益,等. 出版社经营管理[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 127.

[4] 吴雯莉. 中国图画书研究(1949—1999)[M]. 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76.

[5] 朱自强.亲近图画书[M]. 济南:明天出版社,2011:25.

[6]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述评[M]. 雷永生,王至元,杜丽燕,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4.

[7] 单小曦. 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9.

[8] 阿甲. 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71.

[9] 程立雪,王晓光. 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J]. 科技与出版,2019(3):147-152.

[10] 张咏华.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13.

Connecting and Reaching Regarding the Innovation of Children's Book Publishing Operation Model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ublishing Convergence: A Preliminary Study

TAN Ke-ke(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6, China)

Abstract: As a pioneer group that actively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children's book publishing is both documentary and typical i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publishing operation mode, and has a unique significance and position in our country's publishin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connection and reach in the context of publishing convergence, childrens book publishing builds a co-existence system, integrates publish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expands publication varieties with high-quality content as intertext, as well as uses personalized knowledge service as a breakthrough in operational scenarios, and etc. It also fully demonstra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ldren's book publishing based on tradition. It is not only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changes in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but also a microco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ok indust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our country's cultural power strategy.

Key words: children's book publishing; publishing convergence; connection; reach; operation mode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连接
腾讯发挥“连接”优势助力区域品牌崛起
陈春花:什么样的公司最受90后欢迎?
互联网时代“旅游+”的大旅游发展模式创新
教育出版走向新“连接”
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钢框架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分析
基于防火墙部署的网络安全设计与连接
如何巧看电路的连接
一种挂飞投放系统试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