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的教学策略分析

2022-05-30谢洁琼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解题策略教学策略

摘 要:阅读理解类题型是初中数学中的关键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分析能力与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认为阅读理解类题型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若想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興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指导、进行表征转换,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题;教学策略;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3-0058-03

引  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阅读理解类题型的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综合分析阅读理解类题型的教学现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的内涵

(一)数学阅读理解题的概念

数学阅读即在阅读数学材料的同时主动对材料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认知、理解、应用等多个环节[1]。而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指的是在阅读数学描述之后,根据相应的要求进行作答。简单来说,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主要是由阅读材料与考查内容这两部分共同构成的,其中阅读材料可能是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而考查内容包括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对学习能力的考查。

(二)数学阅读理解题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数学题型,阅读理解类题型具有叙述内容多、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等特点。第一,阅读理解类题型的文字叙述内容较多,且文字内容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多数阅读理解类题目的篇幅都比较长,隐含了各种数学知识与条件,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当中的关系并根据要求解决问题。第二,阅读理解类题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阅读理解类题目可能考查之前学过的内容,也可能考查未来将要学习的内容。即使学生没有学过这一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分析材料内容掌握其中的概念、公式或数量关系,继而解答问题,这就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第三,阅读理解类题型的题干包括阅读与解答这两个部分。在阅读理解类题目中,学生需要先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和分析,再进行解答。第四,阅读理解类题型具有较强的新颖性。从实际情况来看,阅读理解类题目较为灵活,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掌握情况。

(三)数学阅读理解题的分类

首先,可以按照知识点将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分为代数阅读理解题与几何阅读理解题。代数阅读理解题指的是根据实数与代数式、函数、方程等之间的关系设置的阅读理解题。而几何阅读理解题指的是包含几何图形,让学生探索几何量规律的阅读理解题。其次,可以按照考查内容将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分为考查思维过程的题目、考查纠错能力的题目、考查归纳探索能力的题目、考查新知识分析能力的题目。

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阅读理解类题型

数学教材是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工具,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包含很多阅读理解类题型。

首先,从总量来看,七年级教材中包含34道阅读理解类题目、八年级教材中包括36道阅读理解类题目、九年级教材中包括26道阅读理解类题目,三个年级的教材一共有96道阅读理解类题目,这就说明人教版数学教材十分注重阅读理解类题型[2]。同时,阅读理解类题型主要分布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

其次,从类型来看,阅读理解类题型在习题部分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且题目所考查的内容与能力较为全面,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从难度来看,人教版教材中的大多数阅读理解类题型都属于低认知水平,少部分处于较高认知水平,而处于高认知水平的题目非常少。

三、阅读理解类题型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存在的误区

虽然教师比较注重阅读理解类题型的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首先,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没有积极传授阅读理解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只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才讲解,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其次,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当作教学的主导者,没有综合分析学生不会解题的原因。最后,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控题意。

(二)影响学生答题的因素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解决阅读理解类题型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题干因素。相较于其他题型,阅读理解类题目中的文字叙述内容较多,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出现畏难、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直接放弃;部分中等生在解题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不愿意继续解题;部分优等生认为过多文字的阅读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便将重点放在了分值更高的题目上[3]。第二,应用能力。阅读理解类题型与生活有较大的关系,但是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无法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题干结合起来。第三,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类题型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准确把握题干意思。

四、阅读理解类题型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阅读理解类题型的篇幅又较长,所以很多学生对阅读理解类题型并不感兴趣。对此,教师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阅读量,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障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题目信息的效率与质量。数学阅读理解类题目中没有模棱两可的条件,也没有含糊不清的词语,但是可能会有一些隐藏条件。对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重要信息圈出来。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理解类题目,所以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加强数学思想教学。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关键内容,加强思想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适应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利用互逆因素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猜想能力。最后,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语言与逻辑方法构建的科学模型或工程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理解类题目。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阅读理解类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鼓励学生构建几何模型与代数模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加强阅读指导

在解决阅读理解类题目时,教师需要加强阅读指导,即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与公式、例题等内容。第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包含引言等内容,且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大致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章节引言为“在小学,我们已经见过像2x=50、3x+1=4、5x-7=8这样的简单方程,其中字母x表示未知数。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它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研究许多问题时,人们经常用字母表示其中的未知数,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然后解方程求出未知数。怎样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怎样解方程?这是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本章中丰富多彩的问题,你将进一步感受到方程的作用,并学习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完章节引言后,学生可以大致了解本章所讲的内容,并可据此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第二,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概念。阅读理解类题型中包括对概念的考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概念,让学生掌握概念的中心思想。第三,指导学生阅读数学公式、定理以及法则等内容。数学理论知识包括诸多内容,如公式、定理、法则等,而这些内容在阅读理解类题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阅读定理、公式等内容时,学生需要明确其应用范围、应用方式。第四,指导学生阅读例题。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例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这些例题并帮助学生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五,指导学生阅读几何图形。很多阅读理解类题型会考查几何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几何图形。

(五)创设情境

由于数学阅读理解类题目的篇幅较长,很多学生对这类题目不感兴趣,无法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对此,在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解题障碍。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讲解阅读理解类题型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题目。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的解答融入生活中。阅读理解类题目的生活性相对较强,很多题目都与生活内容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讲解题目前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六)加强专项训练

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针对阅读理解类题型开展专项训练,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同时,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由于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的类型较多,如考查思维过程的题目、考查纠错能力的题目、考查归纳探索能力的题目、考查新知识分析能力的题目等,教师可以通过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例如,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由于灾情严重,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安全,芦山县决定全县中小学暂停上课。某中学九年级一班的学生们在放假时进行了约定:在放假过程中学习并经常通电话,以确保同学的安全。半个月之内,全班每两个学生之间都需要通一次话。如果该班一共有64名学生,那么学生之间一共通多少次电话?

这一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规律探索能力与信息加工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根据题干信息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探索通话规律,最终计算出通话次数。

(七)优化解题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优化解题策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第一,在速读过程中把握题干的要求。由于阅读理解类题目中文字叙述内容较多,学生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题目,初步判断题目的类型与考查内容。第二,在详细阅读过程中进行信息加工。在速读之后,学生需要详细阅读题干信息,将文字语言转变为数学语言,并提炼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第三,在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如关键词、公式、表格等),并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列方程或构建数学模型[4]。第四,进行解答与检查。在明确所有的关键信息与问题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并进行检查,判断列式与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结  语

在初中数学阅读理解类题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如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等。而在解题过程中,题目文字过多、知识应用能力薄弱及独立思考能力弱等因素也降低了学生的解题质量。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指导、优化解题策略等方式,从本质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靈枝,周柳波,龙世海.STEAM教育提升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初探: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5):118-120,124.

[2]金洁霞.重视以题导教 落实核心素养:由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型引发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32):29-30.

[3]李小军.阅读 模仿 迁移: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三步曲”[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8(13):10-11.

[4]黄绯.解答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能力的提升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4):28-29.

作者简介:谢洁琼(1984.9-),女,福建龙岩人,任教于福建省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理科组长,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学位,曾获福建省龙岩市“数学学科带头人”、龙岩市“初中数学专家工作室领衔人”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解题策略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谈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考查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