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水浒传》中宋江的悲剧

2022-05-30徐振平

雨露风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浒传悲剧

摘要:自《水浒传》问世以来,对宋江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各家观点众说纷纭,但大多是对宋江性格进行静态分析,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及侧重点得出不同的结论。要准确认识评价宋江,需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全面动态考察,可以看出宋江的性格本质是复杂矛盾、徘徊于忠义之间,这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性格;忠义思想;悲剧

一、说不尽的宋江

《水浒传》是明代英雄传奇的代表作,小说以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梁山起义英雄形象,其中最核心的人物自然是义军首领宋江。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是经得起研究的一个人物形象。《水浒传》问世以来,对宋江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各家观点众说纷纭,下面仅就明清至改革开放以来读者对宋江的评价做个简单梳理。

(一)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对于宋江的评价基本是高度肯定与彻底否定这两种绝然对立的观点。肯定的一方认为宋江此人忠义双全,是个全忠全义的英雄好汉。明末著名思想家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写道:“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1]172否定的一方则对宋江极其不齿,认为宋江阴险奸诈,道貌岸然,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比如明代无名氏的《梁山泊一百单八人优劣》:“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學,真强盗也。”[1]185清代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说:“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1]218

(二)“五四”至文革时期

“五四”至文革时期对宋江的评价整体呈彻底否定批判的一边倒的趋势,认为宋江是个投降主义者,是统治阶级的奴才。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鲁迅先生在《三闲集·流氓的变迁》中写道:“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三)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宋江形象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且各种说法都能凭借一定的考辨和论证得以成立。这时期对宋江的形象分析主要有忠义形象说、英雄领袖说、吏胥强人说、阴谋家与投降派说、复杂性格说、理想化形象说、悲剧形象说等主要观点。

二、宋江何许人

以上诸说都有相当的理由及一定的合理性,但大多是对宋江进行静态分析,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及侧重点得出不一的结论。要准确认识宋江,需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其进行动态全面的考察。宋江的性格主体特征是性格复杂、渴望功业、徘徊于忠义两端,矛盾中曲折发展。

(一)性格复杂、渴望功业

宋江的复杂性格从其绰号可见一斑。梁山一百单八位英雄都有绰号,绰号暗示人物的性格。作为梁山英雄首领的宋江,拥有四个绰号,分别是“及时雨”“呼保义”“黑宋江”“孝义黑三郎”。仅从绰号的数量上看,也足以见宋江性格的多面性。

宋江的四个绰号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他的形象性格:“黑宋江”因其面黑身矮;“孝义黑三郎”因他驰名大孝,仗义疏财,加上面黑,排行第三,故有此号;“及时雨”是说宋江平时仗义疏财,待人热诚,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犹如及时雨一般,在山东、河北一带闻名,故此称及时雨;“呼保义”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对待朝廷、对待皇帝忠心不二的态度。

宋江的复杂性格与其出身经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宋家世代务农,靠耕作来维持生活。农家生活培养了宋江性格中的好心善良,同情百姓疾苦,但也使得他性格中有软弱妥协、胆小怕事的一面。宋江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儒家的经世济民、积极进取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同时在他的灵魂深处,又有着浓厚的“忠君孝亲”的封建道德伦理思想。混迹官场,任职刀笔小吏,所以为人处世小心谨慎,能够随机应变,喜欢玩弄权术。他虽然“刀笔精通,吏道纯熟”“爱习枪棒”,才兼文武,但在现实中却沉居下僚,很不得志。志向远大的宋江,适逢北宋末年朝廷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的时期,满腔抱负无法施展,无奈之中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为穷人排难解纷,周全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赈人之急、扶人之困。

(二)思想矛盾,忠义为主

宋江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而贯穿其一生的红线就是秉持忠义,忠义是宋江性格的主要方面。

自古以来忠义两难全。“忠”和“义”本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义”的社会理想层面是要义军铲除奸邪,反抗黑暗,替天行道;而“忠”的伦理道德规范是要义军忠于君王,拥戴朝廷,维护现实的政治秩序。

忠与义看似完全对立,水火不容,但又矛盾地统一在宋江的性格里。这与宋江独特的家世出身、文化教养及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也对他以后的生活道路及思想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宋江出身寒微,作为下层小吏,他对百姓的疾苦有深刻体验,他仗义疏财,富有正义感,私放晁盖既是出于兄弟之情,更是对晁盖等人义举的赞赏;其次,宋江是刀笔纯熟,精通权谋的小吏,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弄权术。最重要的是,宋江自幼攻读经史,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深知忠恕、信义、孝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除了忠孝思想,宋江还有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为国家出力”、名留青史、封妻荫子是他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

忠义是宋江性格的主要方面,但并非其性格的全部,他的全部性格要更加复杂、丰富、深刻。他慈善仁义,扶济贫困,有时却又表现出残忍狠毒,不择手段;他颇有政治远见,极具雄才大略,有时却又目光短浅,糊涂昏庸;他以铲除奸邪为己任,却又以尽忠国君为最高行为准则;一方面,他创建了梁山事业,另一方面,他又毁掉了梁山事业,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有机地统一在宋江身上,是那么真实、自然,并最终造就了宋江这个特定的艺术形象。

(三)徘徊于忠义两端,矛盾中曲折发展

因忠、义的内涵不一,相互对立,所以二者很难两全。而宋江的性格,就是在“忠”和“义”之间徘徊、曲折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宋江这个人物,大致可以从他上梁山前、上梁山后、受招安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其思想性格经历了义显忠隐、忠涨义退、舍义取忠的发展过程。

上梁山前的宋江是“义”字当头的英雄好汉。小说多处通过宋江的实际行动体现宋江的“义”。小说 第二十回,宋江听说阎公无钱下葬,当即给阎婆写帖支取棺材,并付十两银子作丧葬费;第二十一回,写宋江济助郓城县里卖糟腌的唐牛儿。这些都体现了宋江的仁义。宋江的“义”最突出的表现是放走晁盖。小说第十八回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事发,案子落到宋江手里,他担着身家性命给晁盖通风报信,暗中放走了晁盖等人。而后,为了维护自己和梁山的关系,他杀死了企图出卖自己的阎婆惜,不得不开始亡命江湖的生涯。宋江明知晁盖截取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但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冒险私放晁盖,这充分体现了宋江的“义”。但我们也要看到隐藏在这盖天义气后面的“忠”。宋江虽然放了晁盖,但是内心却认为晁盖等人劫生辰纲,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杀死阎婆惜后,宋江宁可亡命江湖也不愿与官府直接对抗而投奔梁山,直到清风寨刘高欲陷他于死地,万般无奈他才决定投奔梁山。但中途却因为一封父亲病故的假信便立改初衷,丢下一众兄弟回家奔丧。这说明在宋江心里,“孝”的观念取代了“义”的思想而占了上风。“孝”与“忠”作为封建道德伦理是二位一体的东西,在“孝”“义”面前,他以“孝”为先。宋江明知回家会遭到官府的缉拿,但他宁愿被抓坐牢也不肯上梁山。“忠”的观念又支配了自己的行动。直到江州服刑,在浔阳楼题诗被人告发,判刑当斩,梁山英雄冒死劫法场,把他救了出来后,实在无路可走,他才上了梁山。这个时期的宋江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仗义的江湖好汉,但“义”只是宋江思想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水面以下的“忠”才是其主体部分。宋江作为一个刀笔小吏在无法尽忠朝廷、建功立业的情况下只能采取的消极的兼济苍生之举。这个时期的宋江的思想特征可归纳为义显忠隐。

上梁山之后,宋江和晁盖一起积极斗争。晁盖死后,宋江凭借个人杰出的组织与军事才能,以其忠义双全的人格魅力成为梁山的领袖。“义”,是他连接李逵一类人物思想的纽带;“忠”,是他沟通关胜等辈思想的桥。“义”,是他深得人心的基础;“忠”,是他结交英雄于水泊的目的。在宋江的领导下,梁山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从打豪绅恶霸、杀酷吏贪官,后来发展到与官军作战,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所向披靡,战功卓著。《水浒传》几次较大的战役,大多是宋江为了救自己的兄弟而打的。但这时宋江的忠君意识表现得也非常强烈。自打上梁山,宋江“忠”的观念不断膨胀。他将晁盖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宣扬“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个阶段是宋江性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宋江虽然做着轰轰烈烈的起义事业,实际上他一直是身在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念念不忘早日招安,报效朝廷。特别是排座次后,宋江希望朝廷招安思想更是日益抬头。菊花会吟《满江红》,正式表明“愿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意愿。而后来抓住一切机会,向前来招安的朝廷官员或是作战俘获的官军将领表白心迹,甚至乞求、忏悔一番。梁山义军在“全忠仗义”“替天行道”双重旗子的招引之下,义渐渐向忠倾斜。最后宋江派燕青、戴宗到东京打通关节,徽宗亲手草诏并派宿太尉前往梁山招安,宋江的愿望才最终得以实现。宋江这个时期思想特征归纳为忠涨义退,他走的是以义取忠、曲线尽忠的道路。

受招安后,宋江改“替天行道” 的大旗为“顺天护国”,成为朝廷的忠臣。这个阶段的宋江的思想特征是舍义取忠,忠的思想完全压倒了义。他平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为实现“一心报答赵官家”的愿望和理想,不惜牺牲梁山众兄弟的性命。征方腊,一百零八位英雄,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出家的出家,所剩无几,而宋江对待俘虏的方腊将领更是残暴不仁。最后由于奸臣的陷害,宋江被御赐毒酒。宋江死前怕李逵坏了他忠义之名,命人将李逵请来一并毒死,并剖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2]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江临终时看重的还是一个“忠”字。

三、宋江的悲剧

宋江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梁山众英雄的悲剧。作为义军首领,宋江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但又由于宋江内心深处对封建君王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起义事业。

宋江的悲剧与其徘徊于忠义之间矛盾性格密切相关。“忠”和“义”是如同水火的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但是宋江却想鱼与熊掌兼得,妄想将这对立的双方结合在一起,开辟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一方面,宋江从内心始终是忠于朝廷,始终没起过反抗皇帝的念头,所以他始终都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另一方面,宋江对梁山兄弟又特别仗义。然而,皇帝与“贼寇”之间毕竟又是水火不相容的,而且皇帝昏庸才是造成社会黑暗的本质原因。对君王的绝对效忠,就不可能对人民群众完全仗义。招安之后的残酷现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反之,对人民群众特别仗义就不可能对君王绝对效忠。

四、结语

宋江的悲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宋江一生坎坷曲折,却有一根红线贯穿始终——“矢心忠义”。但由于忠義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即使精明干练如宋江,能在二者之间巧妙往来于一时,但也不能长期鱼与熊掌兼得。宋江最后的悲惨结局宣告了忠义两全的失败及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内奸未除,外患仍在,一生奋斗之事业失败。

作者简介:徐振平(1971—),男,汉族,江西余干人,景德镇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1.

猜你喜欢

水浒传悲剧
伟大的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