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枢纽中公共艺术的应用探析

2022-05-30杨硕车勇慧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

杨硕 车勇慧

摘 要: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繁荣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交通质量。交通枢纽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和效用,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而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基于公共需求的艺术创作,将其应用在交通枢纽之中,不仅能改善交通的环境质量,还能提高交通的人文品质。基于此,对交通枢纽中公共艺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以促进城市交通文化建设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交通枢纽;公共艺术;城市

交通枢纽作为联系城市活动的纽带,不仅承载着巨大的客流与物流,还彰显着城市文明(图1)。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机动车辆与日俱增,城市交通枢纽压力越来越大。川流不息的车来车往,繁忙的工作与生活节奏,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从艺术文化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深度思考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枢纽中的现实意义。当前,美国、英国、日本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公共艺术在共同交通中的作用,并大力提倡和推动公共交通领域的设计活动。

一、交通枢纽中公共艺术的特征

顾名思义,公共艺术是大众化的艺术,具有公共性和艺术性两大特征。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的产物,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城市文化高度和城市生活理想。其在交通枢纽中的运用应当符合社会属性需求,既不能拉低城市文化高度,也不能违背城市生活理想,必须在保障交通功能特征的基础上,体现交通环境的需求,突破交通枢纽空间的功能特性和单一服务特性。也就是说,公共艺术在交通枢纽中的应用是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不是为某些特定群体提供专项服务。这就是公共艺术在交通枢纽中所发挥的“公共”作用价值。此外,公共艺术是一个随城市现代化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概念,它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核心内容是“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借助视觉审美方式呈现欣赏价值和情感价值。对于交通枢纽中的公共艺术作品来说,除了要顾及交通的功能性需求,还要兼顾大众的审美需求。至于如何挖掘和利用相应的欣赏价值和情感价值,还需要从大众的角度加强艺术处理,包括民族文化的应用,艺术语言的使用及艺术思想的完善等,都需要艺术家给予高度重视。

二、交通枢纽中公共艺术设计的价值考量

(一)发挥交通功能

一个城市要想实现经济繁荣发展,需要依赖发达的交通体系。城市交通枢纽作为一个交通工具大量聚散的空间,具有较强的聚合和疏散人流与物流的功能。公共艺术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呈现出了先后性。特别是在交通枢纽环境之中,推动交通功能的发挥是第一位的,保证公共艺术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而且公共艺术在交通枢纽中的价值在于其自身的实用性。比如在设计交通道路的指示标志的时候,就需要先考虑其交通指示作用,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造型及色彩等方面的艺术性。可见,交通枢纽中公共艺术设计的价值,就是在保留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发挥个性,在强化个性上强调交通功能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给市民带来交通便利,还能使市民感受到人文关怀,获得审美享受。

(二)重视市民的艺术倾向

上文提到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的产物,具有公众化和艺术化的特征。公共艺术不是个人的创造行为,而是基于个人行为的艺术创造。也就是说,创作者在进行公共艺术创作时,不仅要深度思考个人创意,还要兼顾公众需求。只有在个人创意与公众需求中找寻到契合点和平衡点,才能创造出既有大众共识,又有个性的作品。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应当反映出市民的艺术倾向,创作者要捕捉到这种艺术倾向,并在此基础上丰富艺术内涵,使之与市民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让市民接受、认可及喜爱作品。

(三)体现艺术的审美功能

交通枢纽环境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属于城市环境设计的一部分,这种设计需要有较强的审美价值。特别是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艺术美感有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早已与现代化的城市环境融为一体,环境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情。优质的环境能让人们放松身心,舒缓情绪,恶劣的环境不仅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也会加剧糟糕的心情。对于交通枢纽环境中的公共艺术亦是如此,人们在穿梭交通枢纽的过程中会被这些公共艺术影响,产生相应的思考。至于产生怎样的思考,需要设计者深入分析其中的审美价值,依托优质的设计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引导。值得注意的是,时代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公共艺术的审美水平,但多元文化混合造成的影响,很可能会让人们产生错误的审美观念。也就是说,在交通枢纽中应用公共艺术,需要准确把握主流的审美观念,对人们的审美观念进行正向的熏陶。

(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艺术设计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者在设计艺术作品時,非常重视“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设计理念给当代艺术设计者带来了巨大的智慧启发。当今时代既是物质丰盈的时代,也是环境日渐恶化的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设计理念无疑是正确的。设计者需要从环境的属性出发,结合环境的承载能力,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然后在保证交通枢纽功能和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环境的要求。在具体的实物设计上,重视实物与环境的适宜性、契合性,以此使设计保有长青、鲜活的生命力。除此之外,设计者可以在现代外观设计上赋予更多的个性化,使之与交通枢纽相融合,呈现出更强的艺术美感。

三、公共艺术在交通枢纽中的应用方法

(一)保证可识别性与安全性的协调统一

将公共艺术应用在交通枢纽中,最大的难题是设计者的个性和设计本身的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结合。如何让公共艺术在交通枢纽中发挥更大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作用,需要设计者深度思考。特别是在日益繁忙的城市活动中,交通枢纽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将公共艺术作品的可识别性与安全性相统一,是重中之重。

对于现代化城市的交通来说,其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有非常鲜明的个性,还要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并且始终以保证车辆及行人的安全为前提,决不能破坏环境和阻碍交通,更不能对司机和行人造成视觉影响。也就是说,公共艺术作品的设置应当完全服从交通枢纽工作,不能片面地追求艺术美感,忽视对车辆和行人安全方面的考量,只有让二者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才能让公共艺术在交通枢纽中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否则公共艺术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城市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要在城市交通枢纽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将可识别性与安全性统一在一起,就不能绕开速度这一要素。速度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通常情况下,在人的视野范围之内,不断变化的速度会使人对公共艺术产生不同的感觉。如速度越快,公共艺术的材质、外形及尺寸变化越快;速度越慢,公共艺术的材质、外形及尺寸变化越慢。针对人在高速运动时的视觉感知特征,著名科学家哈密尔顿和瑟斯顿做过实验研究,并从中归纳和总结出五条定律,给公共艺术在交通枢纽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对于交通枢纽来说,机动车辆和行人较多,所以发挥枢纽作用和保证交通秩序尤为重要。公共艺术能为交通枢纽这一功能的发挥提供助力,但公共艺术的应用需要符合交通可识别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以视觉为刺激点突出公共艺术的媒介形态。也就是说,公共艺术设计需要从材质、尺寸、轮廓、色彩及阴影效果等方面入手。比如在高速行驶的机动车道上,应当坚持简约化、大尺度、地标性创作原则,在低速行驶的非机动车道上,应当坚持高品质、艺术化、个性化的创作原则。科学构思造型,合理选择色彩,使公共艺术设置与现代化城市环境相契合。比如北京的SOHO后街,设置了一系列的“蓝色现代人”公共艺术品,这些公共艺术品被放置于该街的各个路口,给车辆与行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生动的艺术手法标识了街区的平面示意图,做到了安全性与艺术性的协调统一。

(二)实现功能性和人文因素的完美结合

城市交通枢纽作为展示城市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除了要体现强大的交通功能和高超的管理技术,还要有非常浓郁的人文气息。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交通枢纽中运用公共艺术,应当实现交通功能与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通常情况下,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点。人类经过数万年的实践,才一步步构建出现代社会文明,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现代化成果。这种成果不只体现在物质的功能性上,还体现在物质的人文性上。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人,交通环境中公共设施的使用者,不仅要享受设施功能带来的便利,还要汲取人文设施带来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设施中融入人文要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一直以来,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设施建设与应用中,我们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其功能和技术上,很少注意到艺术化和人性化因素的应用价值。因此,要发挥出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枢纽中的价值,需要从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两个层面入手,只有保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在公共艺术的助力下充分展现出城市交通枢纽的功能和效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应当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征。将城市的风格、文化及历史融入其中,不仅能丰富城市交通环境的内涵,还能突出城市的思想与品格,特别是其所呈现出来的品位能给人带来极高的人文艺术享受。

(三)重视公共艺术的价值应用

城市交通枢纽中的公共艺术不是单一、普适性的艺术,而是与本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承载着城市文化的创造与传播。每一个城市的地铁站都有独特的气质,在表现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2)。比如美国波士顿地铁系统中的波特站,不仅发挥出交通枢纽的作用,而且重视与服务、交互及文化功能的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人们进入站内,会在入口、电梯及月台上看到一个戴礼服手套的铁手,从而被这个铁手吸引,陷入铁手营造的情境之中,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忘记心中的烦恼,舒缓沉闷的心情。可见,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与本地环境相契合,特别是根植于本地文化,充分挖掘城市交通与社会生活双重功能,以此赋予交通枢纽更多的文化性格和人文色彩,从而保障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彰显城市交通枢纽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四、结语

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枢纽中的应用,不是创作者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创作者在协调统一个人创意和大众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公共艺术的内涵。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当保证可识别性与安全性的协调统一,实现功能性和人文因素的完美结合,以及重视公共艺术的价值应用,让公共性、功能性、艺术性及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公共艺术与交通枢纽相互协作、相得益彰,从而呈现出城市的特色,在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为其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钟梦婷.城市交通枢纽空间公共艺术的地域性表达[J].综合运输,2019(2):37-41.

[2]刘兵,罗小红,段海燕,等.城市交通樞纽组织分析:以西安高铁北站北广场为例[J].中国市政工程,2020(1):1-3,89.

[3]陈岚.城市交通枢纽设置“应急隔离安置空间”的建议[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0(2):62-63.

[4]周铁征.城市交通枢纽的形成与发展[J].城市建筑,2014(3):3.

[5]周铁征,盛晖,李京,等.“城市交通枢纽的设计与建设”主题沙龙[J].城市建筑,2014(3):6-15.

[6]杨剑维,田甜,林伟强,等.南方城市交通枢纽广场设计浅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2):279-280.

[7]罗伟安.城市交通枢纽中公共艺术的文化独特性表达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102-103.

作者简介:

杨硕,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车勇慧(通讯作者),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城市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