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路径探究

2022-05-30李斌张红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理论性红色文化资源应用路径

李斌 张红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刻的思政育人价值,为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素材。要全方位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把鲜活的红色历史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思政课最新颖的教育素材。通过拓展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多维创新教学载体、有机结合课程思政、增进教师教学能力、完善大思政课创新发展保障机制等方式,创造性地用好红色文化育人功能,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模式,打造思政“金课”。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应用路径;理论性;针对性

[作者简介]李斌,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辽宁沈阳 110041;张红,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辽宁沈阳 110041。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教学抗‘疫资源共享案例库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20JDSZK043)。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GXDJ-ZD047)。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22BDJ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8-0057-03

红色文化是一种极具革命精神和基因传承的重要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育人素材,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推动思政课完成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的重要抓手。习近平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①办好高校思政课必须善用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寻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堂契合路径,使红色文化的育人元素深入、全面、有效地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发挥其铸魂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作用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②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仰、革命精神和使命担当,是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的重要资源。作为蕴含着丰厚的思政育人价值和积极的能量聚合功效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雄厚力量与丰富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思政课教育内容,厚植了理论认识,为思政课提供鲜活的教学资料与极佳的优质素材,加深了思政教育说服力。红色文化资源展现出百年党史中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和红色故事、艺术作品,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生动的素材。运用这些红色文化元素编写出的思政课教学案例可读性强,能够“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③,引发大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发展的辉煌历史,深深領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血脉,从而涵养家国情怀。

红色文化资源延伸了思政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它的开发运用拓宽了红色教育的方式路径,为思政教育与时俱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④,思政课教学必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和成长需要,科学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引领作用和思想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涵养并践行自身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目前,各高校都开始以红色文化资源为纽带,把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频共振,使红色教育扩展到大学生成人成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积极打好思政教育“组合拳”,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心智、激发情感,从而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红色文化资源拓宽了思政课教学的载体平台,建构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沟通的渠道桥梁,为全方位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教育阵地。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精神形式的内容蕴含,也有物质形式的形貌表征。可以充分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和红色场馆等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思政课“第二课堂”,通过实践教学、参观考察、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帮助大学生走进历史,体验红色文化资源的感召,启发学生触摸历史,升华理想,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增强大学生使命担当。

二、全方位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在价值目标导向、文化素质培养、思想道德引领等方面高度契合,易于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要认真区分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内涵与表达形式,全方位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政育人元素,使之与思政课各门课程的知识点与重点教学内容有效对接、深度融合,让红色文化元素成为思政课最新颖的教育素材。

着力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中典型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榜样模范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理性反思。在百年党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先锋榜样,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的英雄事迹是思政课教学的优质资源,要及时把这些材料分类整理、分析阐释,汇集成思政课教学的素材库、案例库,无缝对接思政课每一门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有理有据、有声有色地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特别要讲清楚故事当中隐含的科学原理,将思政教育思想性、理论性与趣味性、具体性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不断提升思政课凝心聚力的功效。

着力分析提炼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优秀传统和奋斗精神,详细解读中国力量背后的精神密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自信。习近平多次强调,“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⑤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不仅让学生铭记历史,领悟百年党史发展脉络,更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生命血脉之中。为此,要认真总结红色文化资源内含的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研究揭示中国精神的内涵实质与时代价值,主动用红色精神滋养“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成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国家观,从而提升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着力梳理总结大学生考察体验红色文化资源的收获思考,用直观的红色教育实践锻造大学生心性品格,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大力调研、汇总青年学生在红色文化遗迹、革命旧址、历史博物馆等红色故地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现场教学系列活动的经历与心得,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和现身说法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认同,深刻领悟红色精神,广泛开展责任教育和爱国教育,升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意识和集体主义信念,激励大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自觉对标革命先烈,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勇担强国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三、高校思政课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方式

一堂好的思政课就是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善于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红色教育,将知识传授、问题分析与信仰塑造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思政“金课”。

充分利用思政课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平台,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文化正能量,使大学生在思想共鸣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教学内容编排上,要注重结合思政课教学知识重点和主要内容,选择共情性强、代表性突出、互动性活跃的红色文化元素,讲透彻红色故事的内容、价值、实质,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教学方式运用上,要重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衔接,依托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雨课堂、微博微信等多元网络教育平台,推动红色文化在线教学的深入发展,在组织管理、技术支持、资源共享、质量评价等方面精心设计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多维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课活动载体,将红色文化育人元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要切实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注重校园隐性思政课堂效用,依托校园媒体、文体活动、学生公寓、社团工作,主动发声引导,大力开展红色精神和红色故事的宣传教育,形成正向的舆论引导氛围。同时,把思政课融入社会大课堂,让青年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生活,精心组织设计红色实践活动,使之与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走进历史现场、感受历史鲜活、触摸历史温度、体悟历史深刻”⑥,在实践中感悟直接的红色文化教育熏陶,升华个人理想信仰和责任担当,形成“大思政课”格局。

适时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互结合起来,协同共进形成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合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思政课发力,也需要各门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形成课程思政,使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当前,要重视构建多学科红色文化综合立体育人体系,善于开发各类专业课程中与红色资源有效结合的契合点与知识对接点,根据各门课程特点把红色文化带进课堂,注重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选择,如盐化水般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红色教育,从而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防止出现单打独斗的孤岛效应,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增进教师运用红色资源立德树人能力,打造具有坚实红色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团队。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学习培训与集体备课,多措并举地提升教师运用红色文化育人元素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红色文化知识库,富有见地地讲好红色故事,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组织课堂红色文化教学过程,使红色文化寓教于心,提高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劳动模范、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宣讲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热血与担当,使其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最大程度推动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内容植入与价值转化。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化并延伸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广度深度,更加明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唯有认真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资源中蕴含的正能量素材,深入探讨其与思政课融合运用的合理性基点与有效路径方法,才能够切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平,实现思政课创新发展新跨越。

[注释]

①习近平视察南京军区机关 参观军史馆[EB/OL].中新网,(2014-12-14)[2014-12-16].https://www.chinanews.com.cn/mil/hd2011/2014/12-16/452997.shtml.

②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1).

③習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9-03-18)[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④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⑤习近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EB/OL].人民网,(2019-09-19)[2019-09-19].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9/0919/c117092-31361163.html.

⑥谢安国,王瑜.高校思政课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论略[J].安康学院学报,2022(02):59-64.

猜你喜欢

理论性红色文化资源应用路径
读者心声
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路径探析
大学理论性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以韶关学院文科类专业为例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