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新型信息化架构与建设策略

2022-05-30王伟丁小强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教育管理

王伟 丁小强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管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需求。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对国内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的调研分析,结合互联网、数据分析等主要技术手段,提出了集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分析系统、虚拟化学习中心、移动终端服务系统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智慧化教育管理平台架构,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全程信息化管理,为推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该平台架构可以为师生提供更简单、便捷的服务,确保高质量的人才输送,同时为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对于推动系统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深化国内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具有非凡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2)09-0089-07】

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管理理念难以适用,而国内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研究生培养类型的多样化发展,对当前国内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理念在高等学校管理系统中日益普及,其突破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帶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向更加先进、便捷的方向转变。

目前,基于数据交互的管理理念已逐渐被应用于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1]。该理念通过改进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方式,深入评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工作状态,强化多个平台间的信息融合与数据共享,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2-3]。在数据交互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并完善管理体制[4],注重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化与服务化水平[5],从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人力与财力的非必要投入。同时,需要建立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标准[6-7],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良好维护。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研究生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系统也面临新的需求与挑战[8]。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改进现有的教育管理系统,全方位覆盖包括招生、培养、学籍、学位、奖助、导师管理、研工管理等多个模块[9],为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全方位保障,同时可以有效保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与输送,从而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发展、推动教育管理模式和制度创新提供支撑。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因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水平不同,各高校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处于不同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0-19]:

(1)信息化系统建设阶段;

(2)信息化系统投入使用,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应用;

(3)信息化系统运行比较成熟,开始论证智慧数据建设,逐步实现大数据分析、监测评估以及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综合分析较为成熟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发现其主要的技术特色与优势如下:

(1)培养过程全线打通,申请审核一律在线完成,用户体验直观明了;

(2)将“模板”“规定”内嵌系统,查询一目了然,填写方便快捷;

(3)开发建设基于培养过程重要环节及节点提醒的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服务,如导师待办事项提醒、学位申请环节提醒、课程学习预警通知、重要通知温馨提示等;

(4)完善教学质量测量、评估与可视化系统,可提供教师自我诊断、评估与改进功能,还可以监测课程群体的变化趋势,实现课程专项监测;

(5)构建研究生教育监测、预警、分析平台等,实现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价。

然而,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需求日益增高,对当前教育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提出新要求,具体表现为:

(1)研究生教育管理不断变革,学生规模增加、研究生种类变多、个性化培养需求增长、机制体制改革等促使管理方式升级;

(2)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较快,师生对信息系统功能和体验的需求日益提高;

(3)从单一系统走向多系统互联互通,校内数据交换频繁;

(4)信息化的内涵不断扩展,包括辅助管理→采集数据→分析和评估→预警和决策。

虽然目前研究生管理系统已经实现教育和培养各个环节的基本功能,但大部分仅将线下功能照搬到线上,未深入研究其信息化架构从而提供最便携的服务。同时,现有研究生、人力资源、科研院所等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和业务流程孤岛,各模块间的数据交互难度较大,致使数据挖掘和分析过程无法统一,需要后期人为干预,影响工作效率。此外,在管理思路、业务功能、数据分析、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思路:行政管理方式不适合直接用于信息化建设过程,当前的管理思路会阻碍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业务功能:招生录取、专业学位实践、导师队伍管理与评价、学业预警与分流、学分互选、成绩互认等功能需要完善;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挖掘和质量监测平台缺失,导致支撑决策困难;

(4)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导致不能科学提出需求、不能熟练掌握系统。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新型信息化架构

针对现阶段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为依托,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提出包含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分析系统、虚拟化学习中心、移动终端服务系统等在内的新型教育管理系统信息化架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智慧化的教育管理平台架构。其中,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可实现更精确的管理服务,适用于不同学生规模、多样化的培养类型,实现从单一系统到多系统互联互通模式的转变,改善导师、学生的用户体验;质量监测分析系统可完成对信息化管理全程的动态监测评价,加强和规范培养管理工作,构建辅助决策的质量管理闭环;虚拟化学习中心可以实现多校区协同培养,扩展信息化内涵,突破异地、跨系统和实际资源的限制,从而保证更优质的管理服务。基于该平台架构,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可实现研究生的全周期管理,涵盖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各项工作,如图2所示。

综上,本文的架构可以满足当前国家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平台特色包括:一体化的数据平台、灵活多样的服务手段和立体式的保障支撑。更重要的是,针对现阶段各高校研究生管理系统在管理思路、业务功能、数据分析、人员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该信息化架构分别予以解决,思路如下:

(一)管理思路转变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管理变革的需求,系统管理思路实现从传统行政管理向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转变。为提升服务水平,系统结合互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等技术建立服务对象的个人网络主页(包括PC端网页、移动设备终端等),涵盖学籍管理、奖助信息、培养过程、成绩查询、学位申请等功能,为学生个人的教育培养各个环节提供帮助。另外,还新增定位功能,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或数据可以自动推送到个人主页或移动端设备中,从而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二)业务功能扩展

系统以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为主线,包含招生、培养、学籍、学术与创新、奖助、学位、综合等管理服务模块;采取B/S模式与C/S模式相结合、PC网页端与移动设备终端相结合的架构,以管理需求为牵引,实现从招生到毕业的全流程、自动化信息管理和服务。通过线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学生、研究生院各管理科室、院系二级各类别管理人员、学生所在院系管理人员等共同合作完成对各培养环节的综合管理与决策。

(三)优化数据分析

构建智慧服务决策平台,根据大数据分析构建研究生教育监测、预警、分析等平台,实现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价。在大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以数据、图表、图形等高可读形式,全面展现机构的运行状态和关键信息。“信息管理”转变为“过程监督”,“数据存储”转变为“信息挖掘”,实现对各类管理资源的高效串联,同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信息支持,从而科学地辅助管理机能、教师教学等工作的日常开展。

(四)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

该架构把管理人员与使用的系统、软件等工具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线下对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培训,深入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化技术,加深其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与认知,转变管理思想。然后通过针对性考核的手段,切实提高管理人员使用系统工具的熟练程度,提升信息化素养,并能够针对师生的不同需求,快速、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同时,为实现更加人性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根据导师、学生、专家等在内的体验反馈结果,及时更新并完善信息化架构的管理模式。此外,系统要求管理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并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加以科学化引导,不断更新且调整管理思路,适应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需求,从而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此外,针对“信息孤岛”问题,由于统筹数据交互功能、实现数据实时抓取和组建涉及全校各业务系统,因此该系统采用包含业务协同、角色协同、数据协同、业务终端协同在内的运行机制,如表1所示。协同机制协调各部分业务系统的功能,梳理現有工作流程、环节,增强相关职能流转的逻辑性,细化每个管理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模块化、集成化。同时,该系统功能全面且贯通性强,业务模型灵活适配,能够准确反映现实需求;业务主线明朗、分支有序、逻辑性好,“碎片化”现象不明显;各业务间注重贯通性,有效保证研究生院各科室业务管理间的良好数据交互,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三、各模块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架构包含四个部分,即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分析系统、虚拟化学习中心和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四个模块相辅相成、紧密相连,为实现更加信息化、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并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一)研究生教育综合管理系统

该模块信息化建设目的为:基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的十四五规划,完善研究生管理的信息化制度,实现学院与研究生院的数据规范性治理与业务流程的进一步优化。

该模块信息化建设策略如下:

(1)构建“一校多区”一体化平台,实现研究生培养业务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线上处理,业务办理“一趟不用跑”。按业务流程对现有管理模块进行改造,业务流程简化、优化,实现扁平化,提升工作学习效率。流程优化原则如图3所示。

(2)课程及培养计划改进措施。服务国际化和异地办学,增加学分互选成绩互认功能;服务劳育教育和美育教育,增加线上选课、课程认定、课程考核功能,与学工处的相关档案建立相衔接;增强线上办理功能,增加或调整学术报告学生提交、导师评价、院系审核、研究生院认定功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学籍全流程、全周期管理功能。建设基于学籍信息的从入学到毕业(授予学位)全线贯穿的管理功能,与其他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4)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结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需求,建设产教融合的校、企信息发布共享平台、实习实践管理平台。加强实践基地管理功能模块建设,结合微信端、移动设备终端等,实现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地管理,将基地建设、企业导师、课题项目以及学生参加实践的全过程加以有效组织和管理。

(5)学位会管理。建设在线会议、在线投票与计票、会议资料无纸化管理模块,便于专家线上操作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加高效的信息化学位会管理服务。

(6)本研一体化建设。系统中建立了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对优质生源的重点遴选,通过统一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各类资源、统筹安排教学课程,打通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科研培养通道,衔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保证高质量的人才输送。

建立本、硕、博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一是按照贯通性原则,整合本、硕、博课程,突破实际的培养壁垒,建立相互串联的课程系统。二是针对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着重以相应的课程作为补修,加强学生本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扩展;三是本硕博课程实行统一编号,统一纳入课程平台,实现本硕、硕博跨层次选课,跨学科、跨学院选课,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间的交叉协同。

从最小成本化建设来看,可以通过信息数据中间库推送交换以及学校“一表通”工程方式完成本、研数据的交互与贯通。

(二)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分析系统

该模块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为:通过校内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学院自评估系统和学院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师生画像并据此实现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建立质量监督—评价—反馈机制,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该模块信息化建设策略如下:

(1)学位论文过程质量评价。落实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评估工作;加强重点环节监控,增加预警管理,包括对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等预警业务;通过改进方案反馈管理、评价结果管理等,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论文过程管理。同时,增强校内盲审和外审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校内外专家对审稿过程的线上体验反馈信息完善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并基于实时数据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构建质量管理闭环。

(2)导师指导质量评价管理。实现导学互评、关联各系统导师成果数据等,推进导师考核的多维评价,科学评价导师培养过程。同时,设置学生对导师指导质量匿名评价反馈的环节,管理系统可进一步通过实际考察的方式,对导师的工作状态、工作能力与积极性进行分析与评估,便于与导师的沟通。一方面,通过匿名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师生间的隔阂,保证研究生毕业与培养过程不受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的考察,可以排除部分学生不理智甚至恶意的反馈信息,从而确保对导师的客观评价。

(3)加强大数据分析,建立质量监测预警和智能决策系统。加强从“数据集成”到“信息深度挖掘”,统筹交互研究生培养数据资源,通过如图4所示的全过程、多维度数据分析及挖掘,实现师生画像、培养质量实时监测和预警、学科分析和资源优化配置,打造研究生教育“智慧数据”,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三)虚拟化学习中心

实际上,学校难以保证具有可靠的实验基地、大型设备、科研数据等资源,因此需建设虚拟化学习中心。虚拟化学习中心确保学业状况精准化服务和指挥教学的多样化服务,突破异地、跨系统和实际各类资源的限制,依托学校智慧教室和异地教学辅助系统,构建以生为本的智慧化和虚拟化教学环境,打造全员云端学习共同体。

(1)建设基于数据云端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服务。构建智慧教学平台,引入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包括校内较受欢迎的网课、校外评价较高的课程、国外各大学专业性较强的国内稀缺课程等。同时,增加科研实践资源版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资源下载通道,避免实际试验场地等的限制。例如,雷达信号处理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获取校内或校外合成孔径雷达等实测数据,也可通过链接下载国外精品课程资源;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获取国内兄弟院校的共享资源、数据等。

(2)持续建设雨课堂、智慧树等线上教学平台和科研实践平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同时,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师生网络面对面的便捷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带来踊跃的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搭建虛拟化学习辅助与宣传平台。结合校园邮箱账户、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等,让师生及时获取热门或有需求的科研资源、教学资源等信息。同时设立反馈沟通渠道,一方面可以获取师生用户体验,方便平台架构的科学信息决策;另一方面可以获取师生的实际需求,便于虚拟学习中心对资源进一步补充、整合与完善。

(四)移动终端服务系统

为扩展管理架构的信息化手段,便于师生对教育培养各环节的掌握与了解,笔者提出构建移动终端服务系统,实现更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和全流程线上业务办理服务。

(1)搭建多渠道服务平台,建设定制化短信(微信)推送服务。通过学生、教师账号与移动设备终端App的绑定服务,方便师生办理或查询相关事务,如信息核对、奖助信息查询、学位申请管理等。同时,还可以对各项事务进行实时了解,大大提升师生工作效率,并快速进行数据信息沟通与交互,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管理。

(2)在App界面内设置学业预警服务。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出现的各种状况,提供及时的预警提示,如通知开题时间与答辩结果、提示论文审核的进度与结果、通知学位答辩安排、提示学位授予的流程等,避免学生疏忽导致的学业任务遗漏现象,保障管理系统在培养环节服务的流畅性与可靠性,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正常按时毕业。

(3)提供三级咨询服务。通过与终端绑定的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渠道,保证师生与管理系统的良好信息沟通。在终端服务系统中设置咨询服务模块,针对常见问题和特殊问题,分别基于自动解答业务和管理人员人工解答业务,对师生的各类疑难问题进行线上讲解。同时,完善定期培训、节点宣传服务等,鼓励每个学生或教师积极参与到该模块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该模块的服务水平,为学生的教育培养各个环节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从而保证该终端系统良好的用户体验、优质的服务质量和精确的数据采集。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改进教育管理系统架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提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智慧化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架构。该架构可以为师生提供更简单、便捷的服务,确保高质量的人才输送,为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对于推动系统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深化国内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具有非凡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研究生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及其实现策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3):43-47.

[2]钱增瑾,孙东平.数据挖掘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 46-49.

[3]唐翔,庹涛,许之,等.数据化视角下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指导管理系统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3):47-49.

[4]张媛媛.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J].数码世界,2018(8):75.

[5]邓果,谭冬霞.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3):71-74.

[6]田翠玲.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5):39-40.

[7]杨鏖丞,余颖秋.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183):283-284.

[8]汪全胜,张奇.强院兴校背景下校院研究生管理的清单模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2):83-88.

[9]李艳婷.高等学校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产业科技创新,2020,2(20):90-91.

[10]徐菁,陈翼,胡艳秋,等.信息化推动研究生招生组织管理的探索——以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化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19-22.

[11]张辉,刘明利,生玉海,等.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认识——以北京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36-40.

[12]张林.对高校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以北京大学研究生奖助系统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40-43.

[13]费葳葳,郭州平,张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石油教育,2014(1):24-26.

[14]于伟,赵璞.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5):24-26.

[15]刘春荣,吴瀚霖,周伟.高校研究生管理信息化自主建设思考与建议——以北京师范大学学位管理系统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7):34-36.

[16]袁莉萍.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3):241-242.

[17]周晓菊,黄晓波,曹祥瑞.高校信息标准的探讨与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信息标准建设为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7): 89-94.

[18]张伟,程颖.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以西部某综合型高校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134-138.

[19]吴疆鄂,许愉梓,于汾.论研究生教育管理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规范化建设——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5):191-192.

作者简介:

王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邮箱:wangwei407@hrbeu.edu.cn;

丁小强,讲师,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邮箱:dingxiaoqiang@hrbeu.edu.cn。

New Informatization Framework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y for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Postgraduate

Wei WANG, Xiaoqiang DING

(Graduate Schoo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has become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inform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mbining main technical means like Internet,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intellig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which integrates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system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the virtual learning center and the mobile terminal service system. This platform realizes the whole proc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provides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 innov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management. This platform can provide simple and convenient services for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 ensure high-quality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guarantee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ystem management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domestic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編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教育管理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