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学习,乐于实践

2022-05-30潘莉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双减数学教学

潘莉莉

摘  要:“双减”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教学行为必须优化。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景,让其用最快的速度进入数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时间应用率;改变教学实施途径,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以提高其知识与经验获取率;转变教学目标达成方式,让“发现”的喜悦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实现“快乐学习”背景下的效率提高;改革实践与检验模式,让学生乐于“实践”,从而真正积累知识与经验,以提高学习的终极目标达成率;使用科学手段,让祖国的富强和科技的发展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助力。

关键词:双减;教学效率;数学教学

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在于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成长,在于为今后改造自然与社会积蓄能量。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取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框架,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养成良好思维和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双减”形势下,优化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师的责任和追求。

一、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满足“双减”形势下的数学教学需要

“双减”是个热搜词,也是个全民关注的词,现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需认真对待的命题。中华民族是自强自律的民族,有着血性与使命感的中国人从来不敢懈怠。头发系在梁上以防自己睡着,用锥子刺醒自己,从不敢偷一刻懒,对于“奋斗”的追求已深深植入中国民众的骨髓。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更时时鞭策着国人,与世界强国各方面的差距也在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国家奉行自然规则、丛林法则。“内卷”也被传导到基础教育领域来,社会、家长、教师也都“卷”起来,孩子是直接的承压者。但健康普查数据触目惊心,让许多人意识到改变的时刻必须到来,“双减”终于被提了出来。

“双减”目标的提出及各项操作指南纷纷出笼,对于孩子来说,天似乎亮了;对于教师来说,则必须更加努力地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落后就要挨打,自然规则、丛林法则不会改变,西方国家对我国虎视眈眈的事实不会改变,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永远是教育工作者不变的工作主题和应尽职责。那么,既要减轻学生的作业和课外培训负担,又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能力,唯一的途徑就是在学校校内教育教学上下功夫,说到底就是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行动起来,必须给教育教学来一次革命,至少是一次伤筋动骨的大改良。

数学是基础学科,其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每一位受教育者未来的成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责任重大。经过不断地学习及摸索,笔者认识到改变数学教学行为是“双减”形势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出路。

二、“优化教学行为”的具体行动

(一)优化教学结构,让生活实际成为教学情景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复习旧知——新课导入——传授新知——巩固练习——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这样的模式一直到沿袭到今,且被作为评价一节数学课结构是否完整的要标。这样的模式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也存在着许多缺点。譬如不分课型的大量复习,浪费了时间;其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环节在形式和功效上也存在一定的重叠,课堂结构变得松散;同时,传统的练习模式只关注当堂新知,一味地重复练习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新形势下,教科书编者在编排上更关注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着力于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发现和应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完整已不再苛求,提倡新知教学情景的直接切入。

这样的安排改变了过去的经验与认识,使教师认识到体验的重要,有效学习及过程体验相对于概念的理解及知识积累来说更利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北师大版教材在教材编排上采用将目标教学融于“情景加问题串”的设置,并且设置了不同的情景以便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对应需求。一个熟悉的环境设置避免了学生进入主目标探索时的生疏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学生熟悉情境的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在熟悉的背景下植入教学主目标的不同亮点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熟悉情景下的新观点就像黑板上的白粉笔字一样,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熟悉情景中的知识点,由于更突出,层次感更强,学生辨析理解更容易,效果更明显。由于认知过程中熟悉背景的习惯思维,数学知识点的凸现、数学规律的发现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具备了静态背景下的动态呈现特征,学生接受变得更容易(关注点越少,注意力越集中),因而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

笔者在教授北师大版《相交与垂直》时,将学生带到了操场上,同学都以为要上体育课。当说出这节上数学课时,同学都很惊讶。我通过让同学观察单双杠的横杠与立柱的相交状态,了解了什么是“相交”,观察与触摸横杠与立柱的结合部分了解了什么是“垂直”。然后,笔者再让同学从操场上的运动器材上寻找“相交”与“垂直”状态,练习效果出奇好。最后,再让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加以巩固。在熟悉的情景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很快完成,并能够迅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改变教学实施途径,让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去探索

笔者从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中发现:所有的被动学习与工作都是痛苦与效率低下的。不能让学生对学习的感受是痛苦的,更不想因痛苦带来的效率低下,增加单位学习任务完成的时间总量,影响“双减”目标的实现。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主编在“主编小语”中引用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某个经典名言来强调“主动探索”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中“创根问底”式的主动探索永远好于痛苦的被动接受。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中大多数知识点的输入、规律总结及数学模型建立、核心素养形成的完成都采用熟悉情景中的“问题”呈现模式展开,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而形成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总是让学生处于主动探求的位置,以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像狼追逐猎物一样出击。对目标追求的成功渴望会让追击者兴奋,因而更具有驱动力;为了“猎物”——目标——学习中的“标的物”的快速获得,追击者会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竭力找到新途径和新方法。如此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极大提高;动手动脑的解决能力将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创新欲望与创新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温度》的教学中,教师将“用什么样的数表示零下3摄氏度”作为第一个“诱饵”,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概念;其后,再将“‘零上3摄氏度与‘零下3摄氏度在数学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作为第二个“诱饵”,让学生进行“正负数”使用方式的探求认识,并进一步理解“负数”;最后,用“‘负数在生产和生活中还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作为第三个“诱饵”让“狼”(学生)去追逐,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由于设置的问题是递进式的,“诱饵”的诱惑力大,学生的“追逐”兴趣也大,“出击”也更有力。整个探索过程线条明晰,逻辑严密,目标达成度高。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探索”比“被动接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转变目标达成方式,让“发现”的喜悦成为学习动力

童年生活是快乐的,成年后总是被从记忆中找出作为安慰剂使用。不知道别人如何,对于本人来说,发现的喜悦总是那么使人怀念。那或许是一次捉迷藏过程中,作为藏身者被寻找到,也或许是一次自以为是的“偉大”发现。不管怎样,每一次发现总是使人兴致盎然,关于发现的记忆也总是像被利刃划过,很深刻且不被磨灭。既然“发现”的魅力与作用是那么明显,为什么不让“‘发现的喜悦”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助力剂呢?

新教材编者在教材编写时,充分认识到“发现”的重要,认识到快乐学习对孩子的重要。譬如在许多新概念的认识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的方式进行。其他方面的事例很多,在此,本文不再赘述。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总喜欢利用“‘发现的喜悦”这一神奇“药方”来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二)” 时,笔者就是利用“‘发现的喜悦”来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数学建模素养培养” 的。教学中,笔者将教材情景一中的“40%”换成了“2/5” 作为“准备题”,让学生解题。由于已经完成了分数应用题的探索学习,学生很快完成了“准备题”的解答。这时,教师马上出示教材中的情景题让学生解题。阅读了情景叙述文字以后,“发现”的喜悦让学生发出了一阵惊呼,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寻找解题路径,引导其根据已学的“分数应用题”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发现、新旧情景的比较、模型应用的尝试,学生很快完成了问题解答。其后,师生共同总结:四则运算的意义、整数及小数和分数应用题的解析方法仍然适用于“百分数应用题”,其问题的解决不过是又一次“知识迁移”。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着点墨,只是进行了同一个情景下的两次不同数式展现操作而已,就漂亮地完成了“目标实现”任务。通过该命题的探索,同学经历了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实践,体验了“发现”的美妙。“‘发现的喜悦”成功助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改革知识及经验获得模式,让“实践”成就学生能力成长

知识在于运用,能力的提高在于实践。反思某个时期,许多人提出了“高分低能”的命题,一时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喧嚣尘上。个人以为,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命题的提出者根本不知道学生的“分”是怎么来的,只是将知识应用能力较差的个别案例当作普遍现象呈现,典型的“以偏概全”,偏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学生的“分”是对其解题结果的评价指量化,解题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及经验应用于实际”的路演。路演的结果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准,但至少真实地呈现了学生当时的知识应用水准和对于实践对象的批判性思考结果,是其学科素养和行业实践行为能力的背书。

同时,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高解析能力的学生是“考”不出高分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部分巩固性重复练习过多的学生因“手熟尔”现象而虚增了其评价指标数,形成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再加上刚进入实际行业的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实际操作中知识应用能力表现不令人满意,“高分低能”伪命题的出现显得更加理由充分。然而,这根本不能抹杀绝大部分学生的“高分高能”事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没有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被教育者不能真正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使用重复练习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忽视——或者说故意无视练习的科学性。这样的操作,从根本背离了教育的本意,加重了学生负担,与当前的“双减”形势格格不入。教师必须认真反思,改变练习与检验及评价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破解“高分低能”伪命题,新编教材在知识应用方面的编写更注重实际,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既能巩固所学知识的应用,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新教材更加注意习题层次与维度设计。教材在练习设计中注重对核心内容的实践理解,注重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求和“双减”形势下的与时俱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改革实践与检验模式,让“实践”成为课堂练习主要模式。“实践”尝试主要是让学生乐于练习,乐于尝试运用所学解决身边环境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实践尝试”——一让学生有行动冲动;二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韧劲;三让学生有“实践”后的成就感。教师的目标是学生“分”的体现,也是其能力的展示,能最大限度解决“高分低能”问题。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四)”时,笔者从“压岁钱”入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让学生汇报今年各自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其后,提出了“如果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多少收入?”的问题。因为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同学兴趣很足,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冲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冲动,教师适时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输入本金、利息、利率概念,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工具”。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于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相关知识,具备以往解决分数应用题的经验,同学很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趁热打铁,教师要求学生算一算各自压岁钱存入银行的年收入。学生都乐于尝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最后,反过来将教科书中设置的情景作为“案例”来讨论,拓展了知识应用空间。这样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探索活动怎么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呢?“实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是成就学生能力成长的利器。

(五)使用科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祖国的日益富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教学行为的改变提供了理论指导,精良的教育教学装备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力量支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让学生身临其境。笔者总是通过PPT或视频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感官刺激的杂糅中获得体验,从而加强其认知和经验积累效果。背景模拟化过程中的体验探索,有利于学生数学规律的总结,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解题模型的储备。

新的教学技术及设备支持,可以让师生互动更灵活、有效,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使无效应用时间最小化。当代教学设施为教学行为的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手段的优化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从个人的教学体验来看,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永远努力,不舍追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总是为学生的数学体验、探索提供熟悉的情景,让其用最快的速度进入数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时间应用率;改变教学实施途径,让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以提高知识与经验获取率;转变教学目标达成方式,让“发现”的喜悦成为其学习动力,真正实现“快乐学习”背景下的效率提高;改革实践与检验模式,让其乐于“实践”,从而真正积累知识与经验,以提高学习的终极目标达成率;使用科学手段,让祖国的富强和科技发展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助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双减”形势下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会不断更新,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装备会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物质支撑,使其不断进步,教学行为越来越成熟。教师不是弥赛亚,但会永远努力,不舍追求,使教学效率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邱益莲. 追求幸福教育的教师[J]. 江西教育,2021(26):5-7.

[2] 俞本莉,陈红军. 追求幸福教育,先要幸福教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3):68.

[3] 闫艳. 中国幸福教育研究与实践[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17(01):9-17.

[4] 唐正茂. 簡析双减形势下的小学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策略[J]. 考试周刊,2022(27):11-14.

[5] 梁斌. “双减”下要树立“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6):121-123.

[6] 王静. “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客教育”的实践研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2(01):92-94.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双减数学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