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标准农田 助推新县旅游发展

2022-05-30焦亚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县高标准农田

焦亚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新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乡村为主战场、以富民为主方向,依托“九镇十八湾、全域游新县”旅游布局,以“园田化规划、景区化建设、园区化种植”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出了一条农业旅游相融共生、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创新实践县、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

一、因势而动,重点规划,打造项目田园化

坚持“山水红城、健康新县”发展定位,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着眼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强力推进“农业+”模式,以“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為基本标准,用旅游的理念建设高标准农田,融入山、水、林、路、村,一体规划设计,既保证农业现代化生产需求,又增添游玩、观赏美景元素,让高标准农田成为乡村旅游的多彩田园、快乐游园、舒心家园。目前,八里畈镇丁李湾沿线的“千亩稻田”与千年村落丁李湾相互呼应,把古村落旅游元素、游客服务功能和田园观光融为一体,在扛牢粮食生产责任的同时,又开发出田园观光体验、农耕文明传承等旅游业态。红色精品旅游线泗店—田铺沿线“万亩油菜花”,形成一路花海,有效地把将军故里、田铺大塆、将军石等3个AAA级、1个AAAA级旅游景区和7个美丽乡村串连起来,构建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的乡村旅游景美画卷。

二、布局优化,产业互融,开创乡村景区化

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和塘堰湿地系统,结合地域旅游、文化等元素,配套建设小品景观、观光平台、体验基地等设施,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涵养山水文化、农耕文化,打造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泗店乡陆湾村,在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时,将农田沟渠与村庄水系相连通、将田间道路与“四好农村公路”相连接、将生态防护林与村庄绿化相连融,同步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配套建设步道、观光台、休闲亭,发展油葵、荷花,成为新县网红打卡地,仅仅500人的小村落,高峰期日接待游客量达2000人次。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结合起来,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园区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经营。建成八里畈镇七龙山村生态农业科技园、吴陈河小河边村油菜花海、千斤乡千景家园等一批生态农业观光园,打造休闲农业综合体14个,开发旅游商品220种,发展农村电商网点108个,做强了乡村旅游,做活了农旅融合,发展精品民宿116处,豫风楚韵农家乐600多家,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

三、创新模式,激发活力,拓展渠道推广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土地流转,提高了农机应用水平,推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有效支撑了当地莲子、茶叶、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特色产业的耕作、灌溉、采收及运输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为颠茄草和晚稻进行水旱轮作提供了硬件保障。通过落实农田建设项目,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土地租金普遍提高,产业主体的扶贫带动能力有所提升,完成对周边撂荒地的流转和改造,同时,在基地生产方面增加了临时和长期用工人数,均以贫困户优先。项目完成后,产业经营主体对特色产业的推广种植能力得到提高,带贫能力进一步提升。2019年,新县沙窝镇曾畈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阳羚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此为契机在该村投入资金80万元,建设2400 m2钢结构标准连栋温室大棚,用于颠茄草育苗,在项目区建成10 hm2颠茄草—水稻轮作示范基地。基地生产模式为一年两季,进行中药材颠茄草和晚稻水旱轮作。在进行中药材种植生产的同时,开发生产了优质的晚稻米。一方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种植水稻时,通过水对土地的浸泡消毒,可以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颠茄草,解决了土地倒茬问题,形成完整的中药材—水稻种植产业链。种植区每667 m2生产颠茄草300 kg、有机晚稻350 kg,种植收益每667 m2达3500元。同时,基地为附近村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为全镇提供大量种苗与技术支持。在该基地的作用下,沙窝镇“颠茄草—有机晚水稻”轮作种植面积达到66.67 hm2,户均增收3000余元,不仅提高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利用率,也增加了农户收益。

四、积累经验,打造样板,后期管护常态化

今后,新县将着力培育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田”,为全县乃至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样板。实施严格管护、系统治理,进一步加强项目所在地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成设施的管护维修责任,设立农田基础设施维护专项资金,定期开展调查和维护工作。将保险管理引入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领域,运用“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管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功能,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能破解以往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维护资金不到位、维修效率低等问题,确保高标准农田设施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形成农旅融合、城乡融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责任编辑   程丽红)

猜你喜欢

新县高标准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奋楫扬帆启新程 勇立潮头绘华章——开拓进取的河南省新县高级中学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新县
人大工作评议之“新县实践”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新县
农田创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