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2-05-30孙秀梅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化信息化

孙秀梅

农业信息化技术可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在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开发、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为现代农业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河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用3~5年推动全省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正在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探索出一条河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特色道路,对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河南省集全省之力大力建设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河南省2020年投入1059.7亿元支持农林水事务发展,这进一步提升了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020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建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和构建农村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和遥感监控等方面的技术应用,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二)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现状

近年,河南省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农业信息化的服务推广更加全面。其具体表现为:科技特派员计划等新型农业技术服务工程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上下协同、服務三农”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格局得以建立,农村和农民的信息化保障水平得到空前提升。

此外,河南省在信息传播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全省不仅升级和完善了政策性服务平台,还扩大了近180个农业门户网络。各经济强市均建立起了农业领域的服务平台,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服务人才。同时,农业领域的综合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2012年以来,河南省凭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建设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基地,提升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河南省在农业信息技术普及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受益主体逐渐增多、保障力度越来越强。科研人员通过将物联网、遥感技术及数据建模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提升了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水平。

二、河南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河南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省内各区域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在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时存在着资源投入不均衡、人员配置不充分等问题。尽管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但农业信息化投入水平仍然不足。虽然河南省互联网普及率从 2009 年的27.5%增长到了2020年的91.7%,但是农村地区依然没有完全普及互联网。

此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但是河南省内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的条件。在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道路交通设施损坏严重、畜牧养殖条件落后、农机设备更新换代滞后等现象。这都给为河南省的农业信息化普及带来了限制,也成为了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障碍。

(二)供给侧发展不完善

河南省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落后于经济发达省份,无法及时满足农业生产一线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河南省部分地区没有做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等信息数据的管理,不够重视信息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导致科研机构和农民在制定规划和从事生产销售等活动时没有准确的数据可以参考。甚至有的农业信息需求主体长期使用低质量乃至虚假的信息数据。此外,尽管河南省农业数据库数量繁多,但尚未形成标准体系,不仅无法全面满足农业信息化生产的要求,还容易造成不同部门在协调和运用信息资源时产生冲突。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和市场信息供给之间的不平衡,不仅会使农民无法按照市场需求来调节生产,还会使信息技术难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减缓,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科研体系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少

河南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人才短缺、科研支持力度较小等问题,有关研究进度较缓。细分来讲,河南省在科研资源集中利用和成果的转化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信息化相关科研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科研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不仅容易产生研究课题重复的现象,还会造成部分大型农业信息化项目进展缓慢的问题。二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与合作,搜集农业科研相关数据难度较大,无法精准对接实际生产和应用,难以形成成果的转化。

三、促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程度,直接关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为农业信息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部门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供给。河南省政府可以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完善的动员机制,使现有政策规划能够有效地执行。此外,在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及政策时,需要建立健全不同参与主体、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对政策资金的精准投放,实现对特殊群体的精准补贴和支持。具体可以参照并总结政府过去在其他领域的公共设施投入

的成功经验。

(二)提升农业信息化资源供给水平

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进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面对大量农业信息资讯的供给,河南省应当立足于农民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需求,通过构建信息监控与筛选机制,整合省级农业信息化数据库,及时更新对农业现代化生产具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农业信息化资源的供给水平。

此外,要完善终端覆盖水平,围绕各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不同特性和各类人群对传播媒介的需求差异,选择在不同终端投放信息。中老年人更加倾向于选择电视、广播等传统信息终端渠道,应当推广浅显易懂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信息;而年轻人更加倾向于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渠道,可以推广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前沿信息,提升年轻农民的眼界和学识。

(三)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河南省应该加强农业信息化的科研投入,充分用好本省的科研机构资源和人才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品种、关键环节,开展农业信息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质量推进农业信息化产、学、研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以政府主导、科研机构设计、企业对接应用的机制,将高水平的农业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外在动力。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提升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河南省提升农业信息化工作水平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探索高效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道路,从而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协调,进而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将是未来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过程当中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   刘沛儒)

猜你喜欢

河南省现代化信息化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边疆治理现代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