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促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2022-05-30何勇涛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多措并举特色发展普通高中

何勇涛

摘 要:为克服以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和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为突出表现的“县中发展困境”,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各所高中的特点,从高中的分层发展向分类发展转型,从分类发展、多样发展、特色发展上统筹布局各所高中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传统文化、体育艺术等特色教育品牌,使区域普通高中发展形成一个办学的良性生态,成为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教研基地。

关键词:多措并举;普通高中;分类发展;多样发展;特色发展

一、分类发展使区域高中教育更加系统协调

新会的经济体量位于江门市首位,但作为一个区域,其教育仍然受到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先进市区的冲击。近年来,新会的优质生源不断流向广州的华附、省实,中山的纪念中学、三鑫中学,佛山的石门中学,东莞的东华中学等名校。在激烈的竞争中,新会的老牌高中如新会一中、华侨中学、陈经纶中学、东方红中学也是困难重重,发展艰难。其他高中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举步维艰,他们的师资力量薄弱,生源都是重点中学、优质民办高中录取剩下的。这类学校尽管优质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入学成绩很不理想,却被赋予了同重点中学、优质民办高中一样的期望值。

为应对发展难题,新会区在学校类型管理上,打破单纯从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角度将高中学校分为重点(示范)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单一模式,根据普通高中学校育人目标的不同和学生天赋、专长的不同等进行横向分类,将学校划分为普通高中、特色高中、职业高中三种类型。

普通高中如新会一中、新会华侨中学、江门广雅学校、东方红中学、新会四中等学校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为主,优先配置学科特长生,以强基课程和竞赛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高尖端学生培养基地,以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目标,体现升学预备职能,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好、学业成绩较高,喜欢进行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与探讨。

特色高中如梁启超纪念中学、会城华侨中学、陳经纶中学、李文达中学、新会二中等学校,这些学校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提供较为专业的特色课程,分层教学、走班教学为主要形式,以选择性课程为主要目标,为有特殊兴趣与特长的学生提供更专业化的教育,以培养具有科技、艺术等特长或对某一领域感兴趣的学生为主,为这部分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高中,如新会机电学校、新会大鳌中学、新会沙堆华侨中学等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为主,通过开设各种普通和职业课程,尤其是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职业技能课程和职业体验活动,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体现职业预备职能,整合教学力量,发挥学生特长,深挖学生潜力,建立以多元化高考为目标的特色学校。

分类发展是在义务教育普及化阶段,在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进程中,实现高中教育发展模式转换的一种现实和理性选择,使区域高中教育更加协调,是实现学校特色办学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国家教育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多样发展使区域高中教育更加优化多元

面对高中生源质量下降,加上新高考综合改革更高要求,给学校质量提升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新会区教育局认为,“多样化”绝不是单纯的数量增加,而是类型的丰富、结构的优化,是通过对高中教育系统进行统筹协调,实现管理的整体优化。新会的普通高中结合实际挑战困难。

如作为普通中学的新会一中在克服优质生源外流的情况下,坚持五育并举:一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思政课大讲堂活动,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二是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三是以志愿服务为基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四是以小组研讨为支撑,提高学科兴趣、夯实基础、拓展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竞争力。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亮标,新会一中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列,近三年学校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特殊控制线)上线总人数超过2000人,培养出了张炫彬、邝绮颖、陈漪雯等13名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

一所学校的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标志,而这种文化最终显现在实践中,必然会凝聚人心、激发活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新会华侨中学是江门市著名侨校,自建立以来,爱国爱乡的侨胞们从未缺席学校的建设发展,学校的一砖一瓦无不倾注着海外华侨华人浓浓的爱国情,近五年侨资捐款已超过1000万元;记载华侨历史和校史的校本教材《新会华侨华人史话》和《五十年的足迹》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内容;校董们还经常回校参与师生大型活动,如开学礼、毕业礼等,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新会华侨中学弘扬侨校特色,与外事部门联合举办了16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印尼等地的华裔青年夏令营活动,华裔青年与侨中学生一起学习汉语、中国历史、地理,一起练习中国书法,一起感受中国音乐、舞蹈与武术的魅力,侨中学生陪伴华裔青年寻根问祖,凝聚文化认同。

2020年新会区高中招生实施平衡志愿,加上民办学校扩大招生规模,高中生源质量下降,给学校质量提升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东方红中学面对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更高要求,坚持以“教学管理”为抓手,引导教师、学生立志成才,深化高考中考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加强人文关怀,打造“自信、乐观、坚持、幸福”的“幸福阶梯”和“安静、整洁、勤奋、感恩”的“成功阶梯”,营造浓厚的备考氛围;二是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学好问”“质疑问难”和“四清”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三是深化课堂改革,确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引导师生重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以谋求教学质量新突破,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四百”大关,均创学校高考成绩历史新高,为新会教研基地质量建设增添亮色。

当然,“多样化发展”也绝不是单纯追求一个质量的高标准,而是使每一所学校、每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标准、发展模式。

三、特色发展使区域高中教育更加融合竞进

除个别县中外,我国大部分的县中普遍面临着“生源之困、师资之困、硬件之困、保障之困、质量之困”等长久以来的五大困境。新会区的普通高中也不例外。为破解困境,新会教研基地加强高中特色化发展,根据学校教学特点,确定各自发展路径,打造学校特色,在场地硬件建设、设备安排、人员进修培训和艺术氛围营造等方面都对学校艺术特色教育进行了政策倾斜,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特色教育的发展。

梁启超纪念中学虽然有“梁启超先生”的盛名,但生源、师资、硬件和质量实难匹配。近年来,梁启超纪念中学秉承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之宏愿,将启超先生的家教、家风、家国情怀与中学德育教育相融合,锤炼学校核心精神,着力打造“启超文化”“航天特色”“体艺特色”三大特色教育王牌,引领学校改革创新之路。学校音乐生在香港国际钢琴邀请赛、广州市钢琴比赛、亚洲国际青少年钢琴邀请赛、巴斯蒂安国际钢琴大赛等活动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优胜奖;参加华南地区第十届管乐、打击乐独奏、重奏展演(高中组)获得一等獎等。学校2016年被评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2018年被评为国家航天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2年8月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与来自全国的1965支队伍共5245名顶尖选手同台竞技,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艺术类(音乐、舞蹈、美术传媒等)高考成绩突出,先后荣获“江门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先进学校一等奖”“新会区体艺高考成绩特等奖”“新会区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成为全国航天科普教育最有影响力的学校,助力侨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年之前,陈经纶中学民办体制办学已有30多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跟上教育形势,存在一些问题,如设备设施陈旧、校园文化虚浅、教学质量提升不大等问题。2020年转制为公办学校后,学校以此为契机创新发展:打造课程特色,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开设了辩论、葵艺、书法、合唱、广播、球类、创客等十五种选修校本课程,完善了切合学校的多元化育才现代理念,通过广开丰富多样的育人途径,创设多元化平台,达到培养多元化新人的目标。尤其是大力推行劳动特色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高中各个年级,贯穿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创设特色劳动教育模式,精细化劳动教育“三级目标”,完善学分制度,开发实施系列校本课程,保障劳动课程,落实实践安排。特色教育成果斐然,学校荣获“江门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和广东省第三批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广东省高中美术教研基地学校。学校的质量也提升明显,荣获新会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新会区高中教育质量管理特别贡献奖一等奖、新会区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固本强基一等奖、新会区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培优提质一等奖。

根据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新会区教研基地未来发展县域高中的思路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多样办学为特色,创新办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多样特色发展,完善条件保障,全面提升县域高中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新会教研基地成果]

猜你喜欢

多措并举特色发展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多措并举搞好英语写作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多措并举提升历史教学效率研究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多措并举”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