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冰凉的小手”中的音乐戏剧元素

2022-05-30魏扬

歌剧 2022年10期
关键词:同音男高音大调

魏扬

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剧本由意大利两位剧作家裘塞佩· 贾科萨、路易基· 伊利卡根据法国作家亨利· 米尔热的小说《穷艺术家的生活场景》改编而成,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 普契尼作曲,1896 年在意大利都灵首演,又译作《波希米亚人》。第一幕中咏叹调“冰凉的小手”戏剧性强,被称为男高音的试金石,其中有两个人物:鲁道夫(男高音)是自称为诗人的贫穷青年,咪咪(女高音)是贫苦的绣花女。戏剧时间是1830 年圣诞节前夜,地点是巴黎拉丁区的破旧阁楼上。鲁道夫“抓住机会向咪咪靠拢,曲调十分温柔而感伤,然后带着波希米亚式的自信进行自我介绍,同时向她表白爱意。” ①歌剧中的音乐是为戏剧服务的,歌剧作曲家必须具有敏锐的歌剧思维,这首表现爱之萌芽的咏叹调中音乐戏剧元素非常丰富,是它成为传世名曲的基础。

一、旋律材料

(一)“老三样”的旋律材料

同音反复、音阶级进与分解和弦是从巴洛克时期到晚期浪漫派作曲家最为常用的“老三样”旋律材料,在“冰凉的小手”呈示段开头依次出现。第一句从主调D 大调的“属音”同音反复进入,接下行音阶级进;第二句从高八度“属音”向下分解主和弦进行,再接下行音阶级进。这“老三样”的旋律材料成为全曲核心材料,辅以大跳、环绕等连接性材料,使旋律朴素、真诚、直入人心。分解和弦材料在第二乐部中以自由模进的形式扩充成长句(e句和e1 句,见下文曲式表1),简单有效地唱出大量唱词,铺排戏剧内容,表现出鲁道夫从平静到激动的心理过程。

(二)“最美丽”的同音反复

“冰凉的小手”呈示段的中音区“属音”上七个音同音反复从弱起开始,经历等分节奏,落在大切分节奏,如同喃喃自语,却又具有歌唱性,它不是连接性的同音反复,而是主题性同音反复,在歌剧结尾咪咪临终前又唱起。女高音歌唱家瑞娜塔·斯科特说:“这是最美丽、最伤感的时刻。我想,在普契尼任何一部歌剧中无出其右。咪咪死了,却是安静的,没有人动,也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我认为这是纯粹的戏剧,它让观众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你只有流泪。”如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中的四音同音反复由“命运”动机衍变,可以称为“最残酷”的同音反复,中国人会联想到南京大屠杀,美国人会联想到轰炸珍珠港,以色列人会联想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样,“冰凉的小手”中七音同音反复的唱词“多么冰凉的小手”充满了怜惜和关爱,可称为“最美丽”的同音反复,是爱之萌芽。

(三)弱起节奏

“冰凉的小手”中几乎每一句旋律都是弱起节奏,弱起的节拍位置在第一乐部中以小节最后一拍为主,在第二乐部中开始变得多样,在第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都有弱起。弱起节奏的形态也丰富多彩,有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双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三连音、三连音单音与三连音双音等。这种“弱—强”格的节奏推动使音乐充满动力,同时也具有表现戏剧动作的作用,如第一句第二乐节的双十六分音符弱起,就是表现咪咪想将手抽回,鲁道夫则突然握紧的动作。

二、结构特色

(一)并列复二部曲式

并列意味着“不回头”,音乐一直向后发展,辅助着戏剧的展开。其每个乐部内部的对比不大,对比主要出现在第一乐部与第二乐部之间。“冰凉的小手”曲式图示见表1。

从表1 中可见,没有旋律的引子演奏3 小节“属音”长音进入呈示段,这个长音是突强后弱的切分长音,代表鲁道夫有预谋地突然握住咪咪的手后咪咪吓了一跳,长音持续了七拍半时长,为鲁道夫呢喃般的旋律咏叹铺垫好安静的气氛。这种单线条引子在普契尼歌剧中很常见,如歌剧《托斯卡》咏叹调“今夜星光燦烂”、歌剧《图兰朵》咏叹调“主人,你听我说”等。而使用第二乐部第一句(e 句)句头旋律动机的6 小节尾声却一唱三叹,反复演唱四次,然后以开放性终止接入下一首分曲。这些反常规的写法都是根据戏剧的需要,体现出歌剧咏叹调的特殊性,无论何时何地音乐始终要为戏剧服务。

(二)“同尾不同头”的句段关系

从上文表1 中可见,“a-b-c-d-e-f-g-h”新的乐句层出不穷,这种写法在器乐曲和歌曲中都很罕见,但在歌剧分曲中却常见,是戏剧性发展的需要。“冰凉的小手”中相邻乐句和乐段完全没有出现“同头”的音乐材料,但相邻乐句“同尾”如a 句和b 句,相邻乐段“同尾”如D 段和C1 段,却是本曲的特色。“同头”会使曲式结构清晰,加强结构感。“同尾”则会加强旋律进行的连贯性,产生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效果。“同尾不同头”的句段关系特征增加了曲式划分的困难,许多文章或论著中对于“冰凉的小手”曲式划分出现错误或偏差也就在所难免。

(三)增强性再现与综合再现

“冰凉的小手”第一乐部增强性再现,再现段A1 段音区提高,配器声部加厚、织体加密,和声、节奏和速度有所强化。音乐有内部的展开,使篇幅加长,力度加强,出现第一乐部的小高潮。

第二乐部综合再现,再现段C1 段再现了C 段的第一句(e1 句)和D 段的第二句(h1 句)。e1 句分解和弦材料自由模进扩充2 小节,而h1 句动力性再现,音区提高八度,出现男高音的“High C”,配器力度增强、音域加宽、声部加厚,音乐到达辉煌的高潮。

(四)长短句组合

从表1 中可见,第一乐部的句法关系还有个方整的模样,呈示段是两个4 小节的方整结构,虽然中段减缩、再现段扩充,但每一段的第一句都是4 小节。而第二乐部的句法关系则以长短句组合的非方整结构为主,形成长短句的原因,技术上是第一句的自由模进拉长了句子,音乐上是为了推动在短句上形成的高潮,戏剧上是为了制造情感推进的效果。

三、和声调性

(一)出人意料的唯一一次收拢性终止

“冰凉的小手”中几乎所有的乐句、乐段和乐部都是开放性终止,是戏剧性开放结构,由于大多终止于属和弦,让人初听会误以为是“混合利底亚”调式。但是,在第二乐部第一段结尾突然出现了全曲唯一一次收拢性终止,原位属七和弦解决到原位主和弦。这种奇怪的和声结构会让理论家困惑不已,看调性布局,原来唯一一次收拢性终止是在属调,主调并没有收拢性终止。这唯一一次属调上的收拢性终止是为了表现戏剧中虚幻的自我满足,也即唱词“我是精神上的亿万富翁”的内涵。

(二)艳丽的乐部间转调

“冰凉的小手”调性布局为“ D- A- D-F- A- EA”,其中第一乐部“ D- A- D”与第二乐部“ AE-A”都是平稳的“主—属—主”关系转调。但第一乐部接第二乐部的10 小节连接处却出现了惊艳的一笔,调性布局见图1。

从图1 中可见,10 小节连接的调性是“F 大调”,与第一乐部主要调性“ D 大调”相差四个调号,为同中音关系调(F 大调的关系小调d 小调与D 大调同中音)。与第二乐部主要调性“ A 大调”相差三个调号,为同主音关系调( A 大调的关系小调f 小调与F 大调同主音)。这两次转调都是具有艳丽浪漫主义色彩的转调,歌唱者演唱控制有难度。从技术上说,唱好这首咏叹调的关键就是10 小节连接处的调性色彩和音准要精确到位。从戏剧上说,10 小节连接处的唱词紧密地回答了三个问题:“我是谁?”“我的工作是什么?”“我如何维生?”也是情绪转换一个关键点。

四、配器色彩

(一)无伴奏清唱

第一乐部接第二乐部的10 小节连接开头,男高音的两音动机是无伴奏清唱,通过乐队的静默,巧妙地完成了“ D 大调”到“F 大调”的远关系转调,也完成了唱词内容的转折,起到了音乐与戏剧的双重作用。

(二)音区上的高唱低配

在第二乐部的中部开头(D 段g 句),男高音在高音区唱出辉煌稳定的“ A 大调属音向上跳进到主音再下行级进到属音”的斜折向旋律进行,此时乐队却运用弦乐低音、竖琴和一支低音单簧管在远离旋律的下方衬托。经过前面的铺垫,戏剧上在这一句正好是男主角向女主角表达爱意的传情之句,唱词是:“只要有一双明媚的双眼,我愿将所有的财富奉献。”普契尼通过乐队让出高音区,形成一个音场空间,让男高音尽情地进行情感表现。

(三)微型的高潮全奏

男高音的唯一一次“High C”出现在全曲最后一句,在此处形成全曲高潮,配器也出现了全曲唯一一次全奏,它只持续了1 小节,而且铜管力度标示为“轻”(p )。普契尼在“冰凉的小手”的配器中控制得非常精致,伸缩自如,始终围绕男高音的音色和戏剧内容,在室内乐音响和大乐队音响之间不断转换。但总的来说,是薄弱、善变却具有推动力的配器。

另外,“冰凉的小手”中的音乐基本要素不断地细微变化,例如节拍的变化,特别是四拍子中连续三连音的运用造成实际节拍变为十二拍子;又如力度的变化,特别是强弱的突然切换;再如速度的变化,特别是一小节左右的渐慢回原速和渐快回原速等。综上所述,咏叹调“冰凉的小手”中的旋律材料、结构特色、和声调性、配器色彩以及音乐要素中所表现出的音乐戏剧元素充分展示了歌剧咏叹调的戏剧性特色及其與艺术歌曲之大不同,是歌剧表演者和创作者必须要完全理解与掌握的。一些当代艺术家一味追求创新,甚至否定调性音乐,就像20 多年前在作曲系读书的笔者本人,实际上是无知造成的,无知者无畏,社会需要他们去闯、去打破、去开拓,但应该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之上去创新。漂在大都市的青年,爱情使他们在一起,贫穷令他们生死别,“冰凉的小手”些微颓废伤感,带有后浪漫主义小资产阶级情调和世纪末抒情的情怀。歌剧和交响乐是人类音乐艺术的集大成者,就像很多人听不懂交响乐一样,很多人看不懂歌剧。真情与假意,演唱者必须将角色的真实情感和情绪由内而外表现出来,这样人物才可信,才能打动人。对于“冰凉的小手”的演绎,笔者最认可的是中年时期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鲁契亚诺· 帕瓦罗蒂,他的歌唱和表演引领着乐队、引领着观众,每一句唱都让人眼眶湿润。在懂得并热爱歌剧的“粉丝”眼中,最强的歌剧作曲家与最强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强强联合,达到艺术的纯真至境。

猜你喜欢

同音男高音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G大调随想曲
阳光下的中国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同音》二字格探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